2.3 制取氧气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氯酸钾制氧气的原理;知道催化剂的概念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的重要作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分解反应中作用的探究,初步了解探究式学习,体验探究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体验实验探究过程,尝试实验成功的快乐,养成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氯酸钾制氧气的反应原理;催化剂的概念。
难点:催化剂的概念和催化作用。
实验仪器及药品
试管、酒精灯、药匙、火柴、试管夹
5%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氯酸钾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
复习引入
【忆一议】①谈谈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步骤。
②写出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并注明化学符号。
【回答】
【书写】
旧知回顾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二
实验探究
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
【问题1】过氧化氢溶液在常温下是否容易放出氧气?
教师演示实验。
【问题2】有无方法让过氧化氢分解放出氧气的速度快一些?
教师演示实验。
【问题3】哪在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会不会也能让放出氧气的速度快一些呢?
教师演示实验。
【问题4】在上述试管中再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又会有什么现象呢?
待试管中没有现象发生时,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教师演示实验。
组织并引导学生完成P38页的“分析与讨论”及后面的表格。
讲解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及各物质的化学符号。
观察、记录。
思考。
【回答】加热。
观察。
观察、记录。
观察、记录。
讨论,填写表格。
记笔记。
朗读一遍文字表达式。
证明常温下溶液中的过氧化氢分解放出的氧气很少。
证明二氧化锰加快了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让学生体验到二氧化锰在反应中未被消耗。
突破重点知识。
环节三
催化剂的概念、特征及催化作用
【问题5】在上述实验中重复几次,每次消耗的都只是过氧化氢,二氧化锰好像永远用不完。它是不是反应物呢?
【问题6】那二氧化锰在这个反应中究竟有什么作用?
引出催化剂的概念。
组织并引导学生分析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改变的是什么,而不变的又是什么。
强调催化剂的特征“一变二不变”。
既然二氧化锰在这个反应中是催化剂,不是反应物,哪在文字表达式中二氧化锰该写在什么地方?
【拓展】在过氧化氢的分解反应中催化剂不是唯一的。
思考。
阅读P39页第二段。讨论。
交流讨论。
记笔记。
交流讨论。
完善笔记。
从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质量、化学性质及过氧化氢的反应速率三方面综合分析,全面理解二氧化锰所起的作用。进而理解催化剂的概念。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讲解催化作用。
【拓展】介绍催化剂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及我国在催化剂领域的成就。
完成导学案上的课堂练习题。
拓宽视野,引发新的思考。
环节四
过氧化氢制氧气装置的选取
【过渡】现在我们知道了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原理,那在实验时如何搭建实验装置来制取氧气呢?
从反应物状态、反应条件进行分析,选择发生装置,并画出实验装置图。
简单介绍长颈漏斗、分液漏斗组建的发生装置,并简要说明其优点及注意事项。
思考,交流讨论。
记笔记。
让学生在思考中学会选择实验装置。
环节五
氯酸钾制氧气
学生自主学习。
引导学生完成氯酸钾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并给出各物质的化学符号。
【问题6】请问这里面二氧化锰有什么作用?
阅读P39页第四段内容,说出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原理。
【答】催化作用。
环节六
分解反应
板书制取氧气的三个文字表达式。
从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种类分析它们与化合反应有何不同。
引出分解反应的概念。
比较化合反应、分解反应,得出分解反应的特征“一变多”。
观察。
交流讨论。
记笔记。
指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的基本方法。
环节七
课堂小结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三种方法。
实验室制取氧气时药品、实验装置选择的思路和原则。
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分解反应。
回忆,小结。
五、板书设计
课题3 制取氧气
原理:
催化剂 一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
二不变:质量、化学性质
装置 发生装置
收集装置
四、分解反应:“一变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