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上化学 3.2.3原子的结构 相对原子质量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上化学 3.2.3原子的结构 相对原子质量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9-12-05 21:50: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相对原子质量”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时内容也是原子结构的一部分,它使原子的知识体系更加完整。本课时是从量的角度,继续构建微观与宏观的联系, 继续形成微粒观。同时,对相对原子质量的深刻理解也是后续的定量研究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的基础。通过学习相对原子质量,让学生体会衡量原子质量的大小,要用特定的标准,简化用宏观的单位进行计量带来的复杂,进而感悟科学计量的重要性,形成科学的计量观念和计量意识。
二、教学对象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在水分子的引领下进入了物质的微观世界,已经建立了分子、原子的微观概念,认识了原子的结构,并且知道原子质量很小,这是本课时的知识基础。在前面的学习中, 学生已经形成了“原子质量到底有多小”、“怎么表示这么小的质量”、“用常见的方法行不行”等潜在疑问,这是本课时的生发点。学生之前并没有接触微观粒子的计量,而相对原子质量又比较抽象,对一般学生来讲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
三、教学设计思想
1.科学创设问题情境,增强学习的针对性。从学生已有的原子结构的知识入手,引领学生根据原子结构分析、猜测原子质量的大小,再根据原子的实际质量比较原子质量的大小,最后通过相对原子质量比较原子质量的大小。通过几次有针对性的比较,让学生建立起原子、原子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之间的联系,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2.重视科学观念的形成。通过学习相对原子质量,让学生把原子与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联系起来,体会衡量原子质量的大小,要用特定的标准,从而简化用宏观的单位进行计量带来的复杂,进而感悟科学计量的重要性,形成科学的计量观念和计量意识。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应用概念计算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2.能说出原子的实际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的区别与联系
3、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习用相对值代表实际值的方法
2.会用查阅资料、观察分析、整理与归纳数据、推断与假设的科学探究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体会科学计量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科学的计量观和计量意识以及敢于向权威质疑的科学精神。
2.结合张青莲教授的卓越贡献资料,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和计算
2.教学难点:相对原子质量和原子的实际质量的比较。
六、教学过程
教学
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
意图
技术
应用
时间安排




1.指导学生简述原子的结构
2.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 ,原因是 。
3、填写表格并说明填写依据
原子种类
质子数
中子数
电子数

1
0

6
6

8
8

12
11

26
30
思考并交流上述问题
回顾有关原子的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知识迁移的准备
投影
2分 钟


引导:原子很小,但也有一定的质量。根据上表中给出的五种原子的构成,猜想:
⑴不同种原子的质量是否相同
⑵在五种原子中,哪种原子的质量最小,哪种原子的质量最大?你是怎样推测出来的?
思考、讨论并交流上述问题
认识原子的质量,不同种原子质量不同,将原子与原子质量联系起来
PPT
3分钟








设疑:科学家们经过实验,测定出五种原子的实际质量(作为前面表格的第五栏出现):
氢 1.67×10-27kg
碳 1.993×10-26kg
氧 2.657×10-26kg
钠 3.818×10-26kg
铁 9.288×10-26kg
思考:⑴原子质量的大小比较与我们的猜测是否相同?
⑵以小数的形式书写氢原子的质量
⑶你对原子的质量有何感受?
观察原子的实际质量,
不用科学计数法表示原子的质量,感悟原子的质量很小
交流对原子质量的认识
体会原子的质量很小,书写和记忆都很不方便,为相对原子质量的学习做好铺垫
PPT
3分钟
设疑:我们表示从教室到操场的距离用“米”作单位,表示从烟台到蓬莱的距离用“千米”作单位,而表示星球间的距离则用“光年”作单位。要表示原子的质量,若以“kg”作单位,就像用“光年”作单位表示教室到操场的距离一样。能否找到一种方法简便的衡量原子的质量呢?国际上一般也不直接应用原子的实际质量,而采用原子的相对质量———相对原子质量
通过熟悉的宏观世界中合理的选择单位,可以简化计量结果的事实,体会科学计量的重要性
渗透科学方法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分钟




三、相对原子质量
思考:⑴什么是相对原子质量?
⑵你能用文字表示出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方法吗?
阅读课本,思考,交流
认识相对原子质量
教材内容P49
4分钟
思考:这种表示方式像原子的质量一样是真实存在的吗?
资料: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的确定,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曾经以氢原子的质量、氧原子质量的1/16作为标准,但因为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最终都没有被采用。1961年,国际上正式通过了采用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1/12作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来计量原子的质量。
阅读资料,思考,讨论交流
了解科学家的探索研究过程,知道相对原子质量是为了简便的表示原子的质量而人为规定的
PPT
4分钟
设疑:看前面的表格,核内有6个质子6个中子的碳原子的质量是1.993×10-26kg。用这种计算方法,你能算出碳12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吗?
你能用同样的方法算出其他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吗?(完善前面的表格)
学生分组计算氢、氧、钠、铁的相对原子质量,填写在表格中
熟悉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方法
PPT
4分钟
原子
种类
质子

中子

电子

原子质量
相对原
子质量

1
0
1.67×10-27kg
1

6
6
1.99×10-26kg
12

8
8
2.65×10-26kg
16

12
11
3.81×10-26kg
23

26
30
9.28×10-26kg
56
PPT
思考:⑴相对原子质量是否有单位?与原子质量单位是否相同?
⑵通过相对原子质量,能否比较原子质量的大小?怎样比较?与用原子质量相比,你有什么感受?
⑶铁的相对原子质量是56,所以铁原子的质量是碳12原子质量的56倍。对吗?为什么?
⑷相对原子质量表示的意义是什么?例如:氧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6,表示的
意义是什么?
⑸观察表格中的数据,从中还能发现什么规律?
观察表格,思考,讨论,交流
结合课本图片进行分析,讨论与交流
进一步理解相对原子质量,体会科学的计量为我们带来的方便,形成科学计量的意识
PPT
教材P49图片
10分钟
点拨:1.氧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6,表示氧原子质量是碳12原子质量的1/12的16倍
2.原子质量比=相对原子质量比
3.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 +中子数
将原子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联系起来


2分钟




思考: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质量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填写下表。
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
含义
数值
单位
联系
思考讨论交流原子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的联系和区别
区分原子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进一步加深对相对原子质量的理解
PPT
5分钟
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数值
点拨:精确的相对原子质量,有效数字可达8位,一般化学计算采用它的近似值。几种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见P49表格,其余见书后附录。现在国际相对原子质量委员会每两年公布一次修订的相对原子质量。
观察附录中的相对原子质量表,了解相对原子质量不是一成不变的
相对原子质量有更全面的了解
用发展的观点来看相对原子质量
教材P49表格和附录Ⅲ
3分钟






我国著名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教授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做出了卓越贡献。他于1991年测定的铟原子和1995年测定的铈和铕的相对原子质量,均被国际原子质量委员会采用为新值。
学习科学家严谨的治学态度
培养学生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
PPT
1分钟
课堂
小结
指导学生归纳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学会知识的积累
板 书
2分钟
七、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