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上化学 6.4实验活动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上化学 6.4实验活动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9-12-05 22:20: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实验活动2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
一、教学设计说明:
1、基本指导思想:
(1)为了更好地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培养创新型、研究型人才,提高学生的科研意识与科学素养,学习科研方法,有利于学生终身学习发展的需要,实施素质教育。
(2)让学生参与探究过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设计实验——解释结果——得出结论”。渗透对比方法。
2、教学背景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教材的写法采用的是讨论模式。本节课是在讲授完氧气、氢气的实验室制法之后进行的第三种气体的实验室制法的讲解,并且在前一节内容已经学习了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了相关的、必要知识的储备。从教学内容看难度不大,重点突出,本节课主要是通过学习后使学生掌握气体制备的设计思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进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2)学习情况分析:
从学生已经学过的氧气和氢气的实验室制法,归纳和总结出气体实验室制法的设计思路和方法,当学生明确以上对实验室制取气体方法的学习顺序后,就可以根据教材的顺序,讨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化学反应原理,分析制取的装置,并演示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学生已经学习了氧气、氢气的实验室制法和二氧化碳的性质,因此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原理和装置是重点但不是难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通过自己动手解决问题,形成学习体系。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分析氧气、氢气的实验室制法,通过分析氧气、氢气的实验室制法,通过实验研讨,使学生初步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原理、实验装置、收集方法等。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采取实验探究的形式,让学生参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设计实验—解释结果--得出结论”的探究过程,从学生学过的氧气和氢气实验室制法,归纳和总结出气体的实验室制法的设计思路和方法。
(2)通过实验,组织学生分析讨论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方法,使学生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实验室制取H2?、O2、CO2装置的比较,找出它们的异同点,渗透对比的方法以及物质的性质决定制法的思想方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疑点:
1、重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和制取方法
2、难点:从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设计思路出发,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方法
3、疑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为什么不能用稀硫酸?
四、教学方法 : 学生实验、讨论和讲解相结合。
五、教学用品:
仪器:大试管,带导管的双孔塞、集气瓶、玻璃片、导气管等。
药品:大理石(或石灰石)、碳酸钠、稀盐酸、稀硫酸。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引入]今天我们要在学习了二氧化碳的性质基础上来研究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讨论1]?请同学们回忆我们学过哪些
有二氧化碳生成的化学反应?请书写
它们的化学方程式。
教师针对学生书写的化学方程式在能力、知识面、对知识的敏锐度方面做出评价。
倾听并引起兴趣。
?
学生组内讨论并回答:(板演)
1)C + O2==CO2
2)C + 2CuO == 2Cu + CO2↑
3)?3C?+ 2Fe2O3?==4Fe + 3CO2↑
4)H2CO3?= H2O + CO2↑
5)Cu2(OH)2CO3==2CuO+H2O+CO2↑
?
?
设问,激发学生思考,为下步原理的学习铺垫。
考查学生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能力和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对学生进行评价教育,使学生有成功的喜悦。
若有学生写出碳酸盐与盐酸的反应,引导学生分析反应原理。
[讨论2]??你认为哪个反应更适合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教师小结]:同学们回答得很好,既然我们不能确定,下面请同学自己动手分组实验,从所给的药品中选择出适合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
[课件展示]:提出实验要求(详见后面附1)
[提问]以上其它方案不能采用的原因是什么?
[投影](1)不用稀硫酸的原因;(2)不用碳酸钠的原因;(3)不用浓盐酸的原因。
一、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
1、药品的选择:碳酸钙和稀盐酸。
2.反应条件:常温下
[展示药品]: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
分析反应原理。
?
?
分组讨论后回答:均不适合。这些反应有的生成物少;有的反应条件不合适;有的不易收集等。
?
学生进行分组实验。
[结论]①反应速度太快。②反应速度太快。③反应速度太慢④反应速度适中。所以选择反应④。
观察药品色态:大理石是白色固体 石灰石是灰色固体 盐酸是无色液体 大理石或石灰石的化学成分是碳酸钙,化学式为CaCO3
为讲实验原理做铺垫。
?
激发思考,培养合作精神。
?
通过实验学生进行研讨得出正确结论
?
?
?
?
为仪器、装置的选择做辅垫
3、反应原理:
学生根据化学反应实质推断反应原理:
CaCO3+2HCl=CaCl2+H2O +CO2↑
复习:H2CO3不稳定,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分析后得出实验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CaCO3+2HCl=CaCl2?+
?
?
渗透复分解反应的书写规律和概念。
[追问]:?1、通过药品的选择应该选择什么仪器?
[课件展示]二套发生装置由学生选择???
2、怎样才能随意加酸? 随意控制反应?
[课件展示]三套收集装置由学生选择?
二、实验装置
1、发生装置——固液不加热装置
2、收集装置——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
学生讨论、回答:试管、铁架台、导管等。并选择固-液不加热型
使用长颈漏斗
[学生选择]?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装置。
?
边讨论,边观察教师展示的仪器装置图,解决问题。
应用所学的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复习有关仪器的使用范围及注意事项。
?
?
复习有关实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演示实验并提问]:
(1)如何检验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2)如何证明集气瓶中充满了二氧
化碳?充满的二氧化碳应如何放
置?
3、检验:澄清的石灰水。
4、验满:燃着的木条伸至瓶口。
5、放置:瓶口向上正放。
[追问]:(3)操作步骤有哪些?
三、操作步骤:?1、连接仪器??2、检查气密性?3、装药品(固、液)?????????4、收集??5、验满??6、检验
请两名同学演示实验,其他学生观察、根据要求回答问题并总结。
回答:(1)?、用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观察火焰是否熄灭,得结论。(熄灭则满)
(2)、用澄清石灰水观察现象,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是。
?
讨论回答并及时进行记录。
及时归纳、总结,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归纳能力。
应用CO2的性质,检查学生掌握、理解情况。
复习CO2有关物理性质并应用,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观察和思维能力
[教师小结]
[课堂练习](见后附2)
巡视并进行个别指导,及时检查。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巩固所学内容,检测前后知识的联系与应用。
复习H2、O2、CO2的制法及时归纳、总结学过的知识,进行知识的前后联系。
七、教学结果预测与反思:
本节课将化学知识的讲授与信息技术相融合,但感觉在运用上还不是特别恰当和完美。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了学习方法的引导,注重了学生的参与和探究,同时也融合了一定的试验操作,使学生在知识和技能方面都得到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会比较理想,在知识的延伸和运用解决实际问题上也会比较理想。但是在本节课解决化学计算问题涉及的少,大部分学生还有待于继续进行这方面的练习和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