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2 长方形周长 北师大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2 长方形周长 北师大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12-06 07:26: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长方形周长》教学设计
——马庙中心学校 余转华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课本第48~49页。
教学目标:
通过“折一折、量一量、算一算”等活动,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使学生能运用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培养学生在情境中积极主动地参与,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互动过程,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并在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能运用所学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
导入。
1、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周长,大家看画面上有一本数学书的封面,谁来描述一下数学书封面的周长?
师:数学书的封面是一人什么图形呢?(长方形)
对今天我们来学习长方形的周长。(板书课题)
探索新知。
折一折。(师先拿出一张长方形纸,介绍:我们一般把长方形水平方向的边叫长,竖直方向的边叫做宽,再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纸片,按横、竖方向各对折一次,总结长方形各边的关系。)
量一量
结合“折一折”发现的规律,量一量手中长方形长和宽的长度。
算一算。
让学生根据测量结果,自己算一算长方形的周长。
说一说。
找学生说一说,测量了几次,测出了哪几条边的长度,是怎么计算的?
师根据学生的不同计算方法,归纳出三种计算方法。
(1)6+10+6+10=32㎝ (2)6×2+10×2=32㎝
(3)(10+6)×2=32㎝
5、评一评
师找学生说出每个算式中各数字代表的意义,并比一比,评出哪些方法更简便科学。
7、探索正方形周长。
(1)同桌合作,把正方形纸片折一折,发现了什么?(四条边都相等)。
(2)量一量(最少只用量几次),并一起列式计算出正方形周长。
生1:9+9+9+9=36㎝ 生2: 4×9=36㎝
8、梳理总结
师:经过刚才的探索,你们现在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吗?(找学生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以长方形为主)
现在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刚才我们探索的三种算法,课件演示三种方法。
巩固应用。
师:新学了一项知识,下面我们带着它一起到生活中走一走,看看新学的知识能不能帮助人们解决实际问题。
出示第48页中“围栏有多长”一题,读题、理解题意。
让学生根据题意在作业本上画一画、算一算。
信息反馈。找学生在黑板上画出围法。然后师以课件演示两种围法,指出墙长10m,保证了两种围法都成立。
让学生根据图写出计算方法,算出围栏有多长。
巩固训练
分组完成“练一练”中第1题的三个图形。
(找学生说出量的次数,计算过程)
出示“练一练”第2题中的两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找学生说出思考过程和计算过程。
3、“练一练”第4题。师提问:40㎝既是绳子的长度,也是什么的长度?(正方形的周长)让学生试做,然后教师点拨。
五、拓展空间。
出示“练一练”中第5题。
(1)学生思考、讨论。
(2)课件演示“平移”过程。
(3)列式计算。
六、回顾总结。你这节课学到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