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 课件(共1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 课件(共1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2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12-05 19:56: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22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
学习目标
能列举全民族抗战的表现
能说出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并指明其对抗战产生的影响
能说出抗战胜利的标志
能分析抗战胜利的原因,及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01
日本侵华策略的改变
一、日本侵华策略的转变
1938年10月,日军侵占广州、武汉后,由于战线过长,兵力不足;人力、物力消耗巨大,使日本国内资源紧张,财政经济陷入困境;更由于中国人民坚持抗战,速战速决的计划破产,使日本称霸世界的战略处处呈现被动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日本侵略者被迫调整其侵华方针。
(一)转变原因
Q1:日本调整侵华策略时,中国正处于全民族抗战的哪个阶段?
战略相持阶段
Q2:依据材料,提取概括日本侵华策略改变的三点原因
①战线过长,兵力不足
②日本国内资源紧张财政经济陷入困境
③中国人民坚持抗战
一、日本侵华策略的转变
在政治上对国民政府采取以政治诱降为主,以军事打击为辅的策略。在军事上,重点巩固已有占领区,停止对正面战场的大规模进攻,加紧进攻敌后抗日根据地。在经济上加强对占领区的军事统治和经济掠夺,力图“以战养战”。
(二)转变表现
Q1:依据材料概括相持阶段日本侵华策略,在政治、军事、经济上的改变
政治:对国民政府进行政治诱降,辅之以军事打击
军事:加紧进攻敌后抗日根据地
经济:加紧对占领区的军事统治和经济掠夺
Q2:依据教材指出,在日本的政治诱降下,国民政府发生了什么变化?
①汪精卫叛国投敌,于1940年3月建立 南京伪国民政府
②1941年1月,国民党顽固派制造“皖南事变”扣押新四军军长叶挺

02
全民族坚持抗战
二、全民族坚持抗战
面对国民政府亲日派的叛变、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摩擦。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大旗下,中国各民族、各政党、各政治派别求同存异,坚持抗战。
Q:阅读P105全民族坚持抗战的事迹,梳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构成要素
基础:国共两党的合作
构成要素:包括①--⑦在内的各族人民

①国民党军队、②共产党军队、
③学生、④妇女、⑤工人、
⑥海外华侨和港澳侨胞、⑦文艺界
1943年7月,墨索里尼政府垮台,不久,意大利宣布无条件投降。
1944年6月,美、英盟军成功登陆法国诺曼底,开辟欧洲第二战场,德国陷入欧洲战场、苏德战场的夹击之中。
德国法西斯四面被围,苏联军队兵临柏林城下,日本法西斯在太平洋战场和中国战场节节败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在欧洲战场即将取得胜利。
如何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抗战胜利后中国该走什么样的道路?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中共七大在延安召开。

03
中共七大
三、中共七大
1945年4月,中共在延安召开了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大会总结了中共领导民主革命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总结了抗日战争的丰富经验
大会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在中共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央领导机关,毛泽东当选为中共中央主席。
大会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Q1:依据材料,概括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
①总结中共领导民主革命的经验
②制定党的政治路线
③选举毛泽东为中共中央主席
④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历史意义
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
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抗战胜利后的奋斗方向

04
战略反攻 和 日本投降
四、战略反攻 和 日本投降

1931年9月18日
1945年9月2日
从九一八事变局部抗战开始,到七七事变全民族抗战开始。
从七七事变后的战略防御,到武汉会战后的战略相持,再到1945年8月的全国规模反攻。最终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台湾回到祖国怀抱,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以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胜利而结束。
四、战略反攻 和 日本投降
说谜语,话抗日
1945年重庆谈判期间,中苏友好协会举办了一次酒会,邀请国共双方代表及各报记者参加。席间,一位国民党方面的记者说:“我出个谜面给大家猜。谜面是‘日本投降的原因’,谜底是‘我国古代一人名’。”结果出现了几个谜底:“屈原”“苏武”“蒋干”“毛遂”“共工”。
屈原 外部
苏武
蒋干 内部
毛遂
共工
根本原因
日本屈服于美国投下的两颗原子弹
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一举击溃日本关东军
蒋介石 领导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抗战
毛泽东 领导共产党抗日武装力量坚持敌后抗战
共产党、国民党、国际反法西斯力量等的共同努力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中华民族实行全民族抗战
世界反法西斯国家的大力支持
中华民族的觉醒,各族人民的团结与英勇抗争
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05
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五、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Q:依据材料,概括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①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材料一 从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在反抗外来侵略的战争中总是失败,像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这次,抗日战争可是取得了完全的胜利。
五、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Q:依据材料,概括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②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
材料二 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彻底觉醒,国共两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通过国共两党的抗战表现,中国人民逐渐认识到要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解放就要紧紧跟随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①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五、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Q:依据材料,概括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材料三 日本不仅侵略中国,还发动了太平洋战争,侵略了亚洲许多国家,中国的抗日战争也支援了其他国家的反法西斯战争
①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②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
③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
五、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Q:依据材料,概括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材料四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巴黎和会上列强操纵和会把德国在山东的权益交给日本,中国的外交失败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1945年10月,联合国正式成立。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之一,并且是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
①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②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
③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
④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前夕,中国军队和地方研究机构与政府调查统计部门共同就日本侵华战争给中国造成的损害进行分析研究,得出如下结论:“据近年调查研究的不完全统计,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伤亡380余万人,中国人民牺牲2000余万人,中国军民伤亡总数超过3500万人。”
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时刻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复辟
努力学习,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
抗日战争的胜利

日本侵华政策的调整
政治:
军事:
经济:
对国民政府进行政治诱降,辅之以军事打击
加紧进攻敌后抗日根据地
加紧对占领区的军事统治和经济掠夺

时间、地点:
抗战胜利原因



抗战阶段:战略相持阶段
调整表现
中共七大
1945年4月、延安
目的:
如何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抗战胜利后中国该走什么样的道路?
意义:
①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
②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抗战胜利后的奋斗方向
根本:
其他: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实行全民族抗战
中华民族的觉醒,各族人民的团结与英勇抗争
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世界反法西斯国家的大力支持
抗战胜利历史意义

①近代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②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
③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巨大贡献
④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