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 重力 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节 重力 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30.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12-06 17:01: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3节 重力
1.一个初中学生的体重约为( )
A. 4N B.40 N
C.400N D. 4 000 N
2.关于“9.8 N/kg”所表示的意义是( )
A. 9.8 N等于1 kg
B. 9.8 kg等于1N
C. 质量为9.8 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1N
D.质量为1 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N
3.把一个物体从地球移到月球上,则( )
A. 物体的质量不变,重力也不变
B. 物体的质量不变,重力减小
C.物体的质量减小,重力不变
D.物体的质量减小,重力也减小
4.扔出去的铅球在下落过程中,它受到重力的方向与大小是( )
A.大小不变,方向变化
B. 大小增加,方向不变
C.大小和方向始终保持不变
D.大小和方向不断变化
5.用量程是36 N的弹簧测力计去称质量分别是3 kg和4 kg的两铁块,则该弹簧测力计( )
A. 能测3 kg的铁块,不能测4 kg的铁块
B. 两铁块都能测
C.两块都不能测
D.无法确定
6.下列关于重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重力是质量的一种习惯叫法,它们实际上是一个量
B. 重垂线总是竖直下垂的,所以重力的方向一定是垂直于支持面的
C.物体向上抛出去,上升过程重力增大,下落过程重力减小
D.人在跑步时,重心位置在变化
7.图中的物体A所受重力的示意图,正确的是( )
8.对于公式G=mg,正确的理解是( )
A. 质量是1 kg的物体重9.8 N
B.物重G与g成正比
C.物重G跟m成正比
D.物重是物体质量的9.8倍
9.没有重力,下列现象可以发生的是( )
A. 河水能倒流(无外力作用)
B. 玻璃杯掷到墙上不会掷破
C.人向上抓自己的头发可以离开地球
D.人轻轻一跳可以离开地球
10.在完全失重状态下进行科学实验,下列哪些操作无法正常进行?( )
A. 用温度计测温度 B. 用电子表测时间
C. 把水倒入烧杯中 D.用弹簧测力计测拉力
11.原来悬挂着的小球,线断后下落的速度越来越大是由于( )
A. 小球受到的重力越来越大
B.小球受到的重力越来越小
C.小球受到重力的作用,运动状态不断改变
D. 小娥不再謦到力的作用
12.如右图所示现象,不能说明的是( )
A. 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B.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C.物体的动能可以转化为重力势能
D.物体受平衡力时可能处于静止状态
13.下列事例中,属于重力方向应用的是( )
14.质量是0.1 kg的书本放在桌子上,则书本所受重力的大小为 ,施力物体是 。
15.物体的重力可以用 测量。小军同学的质量为50 kg,那么,他的重力为 N。
16.重60 N的铜块,质量是 kg,若铜块与铁块所受重力之比为3:1,则铜块与铁块质量之比为 ,铁块的质量是 (取g=10 N/kg)。
17.在水平桌面上的球A重60 N,在图中画出它所受重力的图示。
18.如图是描述地球上不同位置的人释放手中石块的四个示意图,图中虚线表示石块下落的路径,则对石块下落路径的描述最接近实际的示意图是( )
19.关于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下列表示正确的是( )
20.下列图像中,能表示物体所受重力与质量关系的是( )
21.某同学将重30 N的铅球推出,下图中已表示出铅球飞行的轨迹。试用力的图示法,把铅球在最高点时受的重力表示出来。
22.桥头竖着如图所示的限重标志牌(t表示吨),它表示这座桥允许通过最重为多少牛的车?(g=9.8 N/kg)
23.有一铁块,在弹簧测力计上称得重力为7.35 N,问此铁块能否用测量范围为500 g的天平测其质量?
24.世界上最大的鸟是非洲的驼鸟,质量可达150 kg,它所受到的重力有多大?世界上最小的鸟是南美洲的蜂鸟,一只蜂鸟受到重力是0.019 6 N,若用天平称量,在天平右盘上应放多少克的砝码?
25.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这种运动在真空中才能发生,在有空气的空间,当空气阻力很小可以忽略时,物体的下落可以近似地看作自由落体运动。为了探究自由落体运动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小霞和同学做了如下猜想:
猜想一:物体自由落体运动的快慢与物体的材料有关。
猜想二:物体自由落体运动的快慢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为了验证猜想,他们分别将三个金属球在20 m高处由静止释放,测得金属球落地时间如下表:
实验序号
材料
质量/kg
下落时间/s
1
铁球
0.2
2.05
2
铁球
0.4
2.05
3
铅球
0.4
2.05
(1)他们选用金属球而不选用棉花球或纸团进行实验,这样做的目的是 。
A. 便于实验操作
B. 便于实验观察
C.相对空气阻力较小,使运动更接近自由落体运动,实验更具科学性
(2)他们分析比较表中的数据,得出的结论是 。
(3)根据表中的数据,宇航员在月球上将小铁片和羽毛在同一地点、同一高度同时释放,它们将 。
A. 同时落地
B.铁片先落地,羽毛后落地
C.羽毛先落地,铁片后落地
26.下图是某同学探究物体受到的重力与质量关系的实验图示,每个钩码的质量是50 g。
(1)完成下表:
钩码数/只
钩码质量/kg
钩码受到重力/N
钩码受到重力跟质量的比/( N/kg)
1
0.05
0.5
10
2
0.1
1
10
4
0.2
2
(2)分析实验数据,可得出的结论为 。
(3)若该同学在弹簧测力计下挂了6个钩码(在称量范围内),则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 。
27.某同学在探究“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的关系”时,李明把相同质量的钩码逐个挂在弹簧测力计上(每个钩码的质量是100 g),读出弹簧测力计相应的示数,并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钩码的质量m/kg
0.1
0.2
0.3
0.4
0.5
钩码所受的重力大小G/N
1
2
3
4
5
(1)李明在下图所示的方格纸上建立坐标系,他因粗心建立的坐标系不完整,请你帮他补充完整。
(2)以质量为横坐标,重力为纵坐标描点。在上图中连接这些点,画出重力与质量之间的关系图线。
(3)分析表中质量与重力变化的倍数关系,可得出 ,且重力与质量的比值是 。
28.某校科学实验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影响物体重力大小的因素”实验中,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探究。某小组“探究物体重力的大小跟物体形状的关系”,他们用橡皮泥为实验对象,用小刀将橡皮泥雕刻成各种形状进行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被测物体
形状
重力
正方形
4.8 N
橡皮泥
圆形
4.2 N
三角形
3.6 N
分析实验数据,该组的同学得出实验结论:物体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状有关。他们的结论正确吗?请你对此实验过程及实验结论作出评价 。
29.阅读下列短文,思考并回答短文之后的几个问题。
科学兴趣小组的几个同学在探究“纸片下落快慢”的时候,提出了这样几种猜想:
猜想①:纸片越重下落的速度越快;
猜想②:纸片越大下落的速度越快;
猜想③:同样的纸片展开得大的下落得慢;
猜想④:……
针对猜想③,科技小组的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
将两张同样的纸片,一张纸对折一次,另一张纸对折三次。然后让两张纸从同样的高度上释放。最先落到地面的是对折了三次的那张纸。
(1)科技小组的实验结果证明了猜想③是 (填“正确”或“不正确”)的,科技小组同学采用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是 。
(2)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证明猜想①是否正确。
30. 2011年5月,天空出现百年一遇的水星、金星、木星、火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六星连珠”天文奇观。仰望星空,这六大行星大致处在一条线上。
(1)“六星”按照一定的轨道围绕着 公转。
(2)分析下表数据,1千克物体在“六星”表面所受的重力比地球上的重力大的行星有哪些? 。
行星名称
水星
金星
火星
木星
天王星
海王星
1千克物体受到的重力/牛
3.6
8.5
3.76
22.9
8.3
11.0
31.体育课中,被推出的铅球落地后沿水平地面向前滚动(如图),图中能正确表示铅球所受重力的方向的是( )。
32.重为20 N的物体在如图所示的斜面上匀速下滑,请用力的图示法画出小球所受到的重力。
33.某物理实验小组的同学在探究“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的实验记录如下表:
实测物体
物体质量m/kg
重力G/N
物体1
0.5
4.9
物体2
1
9.9
物体3
2
19.4
(1)在实验过程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有: 。
(2)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可知:物体所受重力G与物体质量研的比值为 N/kg。
(3)分析表中试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 。
参考答案
1.C 2.D 3.B 4.C 5.A 6.D 7.C 8. C 9.D 10.C 11.C 12.C 13.A
14. 0.98 N 地球
15.测力计 490
16. 6 3:1 2 kst
17.
18.B
19.C 20.A
21.
22. 147000N
23.不能
24.驼鸟重G=mg=150 kg×9.8 N/kg=1470 N。
蜂鸟质量。
25. (1)C
(2)做自由落体运动物体的快慢与物体的材料和质量均无关<3)A
26.(1)10
(2)钩码所受的重力与质量的比值是一个定值
(3)3N
27.(1)漏写物理量的单位:kg、N
(2)略
(3)物体所受的重力与质量成正比g=10N/kg
28.不正确,因为没有控制变量,各种形状橡皮泥的质量应当相同
29.(1)正确 对比
(2)找两张面积同样大小的纸片,但一张纸质量大,另一张纸质量小.然后让两张纸从同样的高度上释放,然后看最先落到地面的是质最大的还是质量小的纸。
30.(1)太阳
(2)木星和海王星
31.C
32.
33.(1)天平和弹簧测力计
(2)9.8
(3)物体所受的重力和它的质量成正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