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 8年级上册 第三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 实验探究题
一、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1.某兴趣小组选用生长素类似物吲哚丁酸来探究生长素对植物生根的影响,其实验步
①取带芽的枝条若干枝,均分为A、B、C、D、E、F六组
②将六组枝条的下端分别浸泡在下表所示的不同浓度的吲哚丁酸溶液中,处理天后放
在适宜的环境中培养
③一段时间后,观察根的生长状况,统计各组枝条的平均生根数量
实验结果如表所示
组别 A组 B组 C组 D组 E组 F组
溶液浓度(mg/L) 蒸馏水 200 400 600 800 1000
平均生根数量(条) 5 10 12 18 14
据表回答
(1)实验步骤①中的若干枝带芽枝条需要满足的条件是____ ____?????????
(2)该实验中,判断吲哚丁酸溶液对植物生根的影响的观察指标是 ____ ____???
(3)比较 ________组的实验结果可以说明:超过一定浓度时,吲哚丁酸溶液对植物生根有抑制作用 。
(4)由实验结果可知,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吲哚丁酸溶液对植物生根有促进作用,其规律是___ ____ _ .
2.某同学利用青菜幼苗(如图甲)进行了植物向光性实验。他把等量、已发芽的青菜种子均匀地排列在4个培养皿中,当青菜幼苗长高至1.5cm左右时,对各培养皿中的幼苗分别进行不同的处理,并都用单侧光连续照射一段时间,如图乙所示。
(1)青菜幼苗在单侧光照射下,向光源弯曲生长是由于________引起的。
(2)观察①、②、③,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可以产生生长素。
(3)增加④的实验目的是为了研究________是否能产生生长素。
3.读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促进根和茎生长的生长素的最适浓度分别是________?M和________?M。
(2)由图中可知,对生长素最敏感的是________。
(3)图中三条曲线都可以表明,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与其________有一定的关系,一般来说,________促进植物生长,________抑制植物生长。
(4)若想培养出无根豆芽,则配制的生长素溶液的最适浓度是________?M。
4.研究人员进行了多种植物激素对豌豆植株侧芽影响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人员通过________比较多种植物激素对豌豆植株侧芽的影响。
(2)早在1934年,科学家就从植物体中分离出了一种植物激素,植物的向光性生长与这种激素有关,它是________。
(3)比较曲线4与5,可知________能明显促进侧芽的生长。
(4)比较曲线1、2、3与4,可知________对侧芽的生长有抑制作用。
5.科学研究发现:植物之所以能够显示出向光性是因为:“在单侧光线的照射下,生长素在背光一侧比向光一侧分布多,从而使背光侧生长加快,弯向光源”。造成背光侧生长素分布多的原因是:“生长素的横向运输”的结果。
为探究“生长素的横向运输”是发生在尖端(甲图 A 区)、还是尖端以下的一段(甲图 B 区)、还是两者都可发生。某研究小组进行了以下实验,请补充实验步骤、预测结果并得出结论。
⑴材料与用具:直立生长的燕麦胚芽鞘若干、不透水的云母片若干、台灯、一侧开孔的不透光纸盒。
⑵实验步骤:
①将生长状况相同的胚芽鞘分成数量相等的四组, 标号甲、乙、丙、丁。
②甲组只在胚芽鞘的 A区插入云母片,乙组只在B区插入云母片,丙组________,丁组不做处理。
③四组都置于不透光纸盒中,给单侧光照,适宜条件下培养,如乙图所示。
⑶结果预测及结论:
①若甲、丙组直立生长,乙和丁组向光弯曲生长,则说明“生长素横向运输”的部位是________(填“尖端”、“尖端下一段”)。
②若________,则说明生长素横向运输的部位是尖端向下一段。
③若丙组直立生长,甲、乙、丁三组都向光弯曲生长,则说明生长素横向运输的部位是尖端和尖端下的一段。
6.某科学兴趣小组为了探究植物根的向地性,做了如下实验:
①将一株绿豆幼苗的幼根,从根尖的尖端开始每隔2mm做一个记号,分成10个区域。
? ②在一个广口玻璃瓶里放一些湿棉花,将这株绿豆幼苗水平摆放在瓶壁和湿棉花之间,如图甲,整个装置放置在23℃左右的黑暗房间里。
? ③3小时内,每隔20分钟,拍摄一张幼根的照片,将照片处理汇总成如图乙。
? ④根据观察到的现象,绘制一幅幼苗根尖细节的模型图,如图丙。
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②中要将整个装置放置在黑暗环境中的原因是___ _____。
(2)根据图丙,可知该幼根远地一侧的生长速度 ________近地一侧的生长速度,于是根就表现出向地弯曲生长。
(3)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生长素的分布由于受重力影响,所以水平放置的幼根近地部位生长素的浓度高于远地部位”,请你结合观察到的现象,解释本实验中生长素对根向地生长的影响:____ ____ 。
(4)本实验在设计上还存在的问题是 ___ _____
7.以燕麦的幼苗为实验材料,做了如图甲、乙所示的两组实验:
实验甲:取三株长势相同的燕麦幼苗,A不做处理,B、C剪去胚芽鞘的尖端,如图甲。其中C在切口的左方放一块含适宜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B不放,给予均匀光照。几天后A直立生长,B没有生长,C弯向右侧生长。重复实验5次。
实验乙:取三株长势相同的燕麦幼苗,D幼苗不做任何处理,在幼苗E的胚芽鞘尖端戴一个不透明帽子,在幼苗F胚芽鞘的下面一段戴一不透明物,都给予右侧单侧光照射,几天后D、F弯向光源生长,E直立生长。重复实验5次。请根据上述实验过程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哪些结论无法通过实验甲得出________(选填数字)。
①单侧光照射,会引起植物向光生长 ?②生长素主要由胚芽鞘尖端产生?
③琼脂块能为植物生长提供营养? ④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生长? ⑤植物生长需要光
(2)实验乙的目的是探究________,实验乙中的对照组是________(选填“D”、“E”或“F”)。
(3)若另进行实验丙:切掉幼苗G的胚芽鞘尖端,在切口正上方放置一块含适宜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再给予右侧单侧光照射,请你预测一下几天后G的生长状况是________
A.?直立生长?????????????????B.?不生长????????????????C.?弯向左侧生长?????????????D.?弯向右侧生长。
8.柿子有清热润肺,生津止渴,健脾化痰等功效。有时候买来的柿子还没熟透,还是青色的。这时候,妈妈就会把青柿子放到米缸里。过一段时间柿子就会从未成熟的青色变成红色。某科学兴趣小组进行了以下实验:
选取品种、大小、色泽、软硬相同、成熟度相似的柿子硬果实70个,分成7组,分别置于不透光的盒内,放置于不同的温度下,经过三天的时间,发现情况如下:
组别 第1组 第2组 第3组 第4组 第5组 第6组 第7组
温度/℃ 17 20 23 26 29 32 35
颜色 青色 青黄色 偏黄 有点红 泛橙红 偏红 红色
软硬 硬 硬 偏硬 有点硬 有点软 偏软 很软
查阅资料:柿子越红越软就越熟。
(1)该兴趣小组是研究什么外界因素对柿子果实成熟的影响;______ __ 。
(2)该兴趣小组的实验结论是:___ _____。
(3)该兴趣小组的实验中选取的柿子是品种、大小、色泽、软硬相同、成熟度相似的硬果实,这样做有什么好处?____ ____。
9.某棉农获知脱落酸可以促进叶片脱落的原理后,采收前在棉田喷施了一定量的脱落酸,试图除去棉花叶片以便于机械采收,但效果不明显。为探究其原因,有人设计了下面的实验方案。
实验假设:植株中存在的生长素对脱落酸的功能有抑制作用。
实验方案:取若干长势相同的、处于生殖生长末期的棉花植株,均分成甲、乙、丙三组,做如图所示的处理。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有人认为乙、丙两组不足以验证假设。若要验证假设,必须对丙组进行修改(即丁组),在丁组框图中 1、2 位置进行修改后应分别放置________;
(2)将乙组与修改之后的丙组(即丁组)进行比较,若一定时间后,两组叶片脱落数量相比,________,则说明假设成立;
(3)脱落酸、生长素等都是植物激素,植物激素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广泛,除了上述两种植物激素外,你还知道的植物激素名称有________。(只要写出一种即给分)
10.设计一个实验,探究植物的向光性:
我们经常发现,阳台上的花草,朝向光的一面生长旺盛.那么植物的生长与光照有什么关系呢?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来探究一下.材料用具:数盆生长正常的蚕豆苗、能够罩住花盆的纸盒数个、提供正常光照条件的温室.(说明:实验中可对纸盒进行改造或处理)
(1)你提出的问题是___ _____.
(2)请你作出假设:_____ ___.
(3)你准备把蚕豆苗分为几组________.分别进行怎样的处理:____ ____.
(4)在实验过程中,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你设计的单一变量是________.
(5)在该实验中还有哪些因素对蚕豆苗的生长有影响:______ __
(6)你预测会出现怎样的实验结果:____ ____.
二、人体的生命活动调节
11.如图表示人体内血糖浓度调节的部分过程,请分析回答:
(1)由图调节机制可知,正常人的血糖浓度能保持相对稳定是________协调作用的结果。
(2)如果胰岛素分泌功能障碍,血糖浓度超过正常水平,就可能形成糖尿病。目前,糖尿病患者常采取注射胰岛素的方法治疗。口服胰岛素能治疗糖尿病吗?为探究这一问题,某科技小组设计了如下方案:
步骤 甲鼠 乙鼠
A 将完全相同的甲、乙两只小鼠的胰岛破坏
B 定时喂适量全营养饲料,每次喂食前口服适量胰岛素 定时喂与甲相同的全营养饲料,每次喂食前注射与甲等量的胰岛素
C 重复b步骤几天后,采集两鼠的尿液,检测其葡萄糖含量,分析得出结论
①在该探究方案中,起对照组作用的小鼠是________。
②a步骤中将两只小鼠的胰岛破坏,目的是___ _____。
③为避免偶然性,保证实验结果更准确,请你找出方案中不合理的地方并优化。________。
④假如按照优化后的方案进行实验,请你预测实验结果。____ ____。
12.为研究甲状腺激素对螂鲜生长发育的影响,小金将同种同时孵化的、体长约为20mm的蝌鲜各15只分别放入1-4号玻璃缸中进行实验,其实验过程与结果如下表所示
玻璃缸编号 放入的试剂及用量(连续投放7天) 第3天观察结果 第7周观察结果
存活数 平均体长(mm) 四肢生长情况 存活数 平均体长(mm) 四肢生长情况
1 甲状腺激素6mg/天 15 26 均出现后肢 0
2 甲状腺激素2mg/天 15 26.5 均出现后肢 15 1只发育成10mm的青蛙,14只均出现前、后肢
3 甲状腺抑制剂30mg/天 15 20 未出现前、后肢 15 21 均出现后肢
4 不加任何药剂 15 20 未出现前、后肢 15 30 均出现后肢
第8周时,2号玻璃缸内的姗蚪全部发育成青蛙。第12周时,4号玻璃缸内的蝌蚪全部发育成青蛙,但3号玻璃缸内未出现青蛙而出现了体长达39mm的巨型蝌蚪。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中测量蝌蚪的平均体长,观察前后肢的生长情况等指标,其目的是__ ______;
(2)根据12、4号玻璃缸对照实验结果可得出的2条结论是_____ ___;
(3)3号玻璃缸内出现巨型蝌蚪的原因是___ _____;
13.甲状腺激素是一种重要的动物激素,对动物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
(1)Ⅰ.现以某品种小鼠为实验对象研究甲状腺激素的功能,研究小组设计了以下实验:
①将若干健康同龄成年小鼠随机分成数量相同的甲、乙两组:
②待实验鼠安静后,测实验鼠体长,计算平均值;
③实验处理:甲组每天注射甲状腺激素制剂,乙组每天注射等量生理盐水;
④在相同并适宜的条件下饲养一段时间后,测定甲、乙两组每只实验鼠的体长,并分别计算两组实验鼠的体长平均值:
⑤分析实验前后体长数据,计算各组平均体长的增加量,进而得出结论。
请回答下列问题
a.根据上述实验设计,他们研究的问题是:_ _______。
b.纠正实验设计中存在的一个错误:___ _____。
(2)Ⅱ.协同作用是指多种物质同时作用于生物体所产生的作用超过各自单独作用的总和。若要探究甲状腺激素与生长激素的个对小鼠生长是否具有协同作用,在上述已纠正的实验设计基础上,还需要补充两组实验:丙组每天注射生长激素,丁组________(注:由于激素作用的特殊性,实验设计中对各试剂的量和浓度不作具体要求》
实验结果如图所示,n1~n4为各组小鼠体长增加量的相对值。对实验数据分析后发现数据关系为 ________?,说明这两种激素对小鼠生长具有协同作用。
14.某学习小组为了解甲状腺激素对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进行如下实验:取几个相同的玻璃缸分别贴上标签A、B。
实验步骤 A缸 B缸
步骤一 500毫升池塘水 500毫升池塘水
步骤二 水温25℃ 水温25℃
步骤三 分别加入同期孵化出的蝌蚪各1只
步骤四 加入10克蝌蚪饲料 加入10克蝌蚪饲料
步骤五 加入少许甲状腺激素 不加甲状腺激素
步骤六 每天记录蝌蚪生长发育的情况
(1)从实验设计可知,本实验探究的问题是:甲状腺激素对蝌蚪的生长发育有影响吗?在这个实验设计中,有一个步骤不够严谨,请你提出改进建议: __ ______。
(2)实验设计改进后,A缸和B缸是一组对照实验,其变量是________?。本实验应重复进行3—5次,求几次的平均值,目的是____ ____,提高实验的可信度。
(3)实验按修改后的方案进行,出现的实验结果是:A缸蝌蚪比B缸蝌蚪发育快,则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 ______。
(4)在养殖业中,有人为了获得高产,将动物激素添加到家畜、家禽的饲料中。你认为以下观点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添加激素,提高产量,利国利民
B.随意添加激素危害人体健康
C.经常食用这些家禽及家畜的肉、蛋、奶,可以强身健体
D.有些婴幼儿出现性早熟现象,可能和食用这些家禽及家畜的肉、蛋、奶有关
15.设计实验探究胰岛素对金鱼生命活动的影响:
实验原理:血糖含量的相对稳定对保证动物进行正常生理活动的主要条件动物体内血糖的调节主要是通过胰岛素来完成的.胰岛素的分泌增加可以促进血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的分解,降低血糖的浓度.一旦机体内含量太低,动物可能出现惊厥、昏迷等现象。
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理解胰岛素对动物血糖的影响.
材料用具:活金鱼5条,胰岛素(G2单位/毫升),10%葡萄糖溶液,500毫升烧杯两个(分别标有A和B),500毫升量筒1个,请你设计本实验的方法步骤来探究.
方法步骤:
①烧杯A中加入0.5毫升胰岛素和200毫升水,烧杯B中加入10%葡萄糖溶液200毫升;
②????????????????????????????????????????????????????????????????????? ;
③????????????????????????????????????????????????????????????????????? 。
(1)请补充完成上述实验步骤;
(2)在这个实验中,为什么要用两个烧杯?其中A和B分别起什么作用?;
(3)为什么要用5条金鱼?每个烧杯中只放入一条行吗?;
(4)分析步骤②和③分别可能是什么结果?。
16.糖尿病是当今世界上危害人体健康的常见病之一,常见症状有多饮、多食、多尿以及消瘦等。糖尿病的主要危害在于它的并发症,会对人体多种系统造成损害。目前,糖尿病患者常采取注射胰岛素的方法治疗。口服胰岛素能治疗糖尿病吗?为探究这一问题,某科技小组设计了如下方案:
步骤一:将大小、健康状况相同的甲、乙两其小鼠的胰岛破坏。
步骤二:甲鼠定时喂全营养饲料,每次喂食前注射适量的胰岛素;乙鼠定时喂与甲鼠等量的全营养饲料.每次喂食前口服与甲鼠等量的胰岛索。
步骤三:重复步骤二的操作,几天后,采集两鼠的尿液,检测其葡萄楮含量,分析得出结论
请根据实验方案回答问题:
(1)你对该实验作出的假设是__ ______。
(2)在探究实验中.起对照作用的小鼠是 ________。
(3)假如按照上述方案进行实验,最终仪在乙鼠的尿液中检测到了葡萄糖,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 ___。
(4)该实验方案在设计上存在一处严重缺陷,请指出___ _____。
17.科学兴趣小组为了研究生长激素的功能,提出以下实验思路:
①选取若干只同品种、同性别和同日龄的健康未成年小鼠实施垂体平均体重切除手术,一段时间后,随机均分为甲、乙两组。
②对甲、乙两组小鼠分别注射等量的 ??????????????????。
③实验开始时和实验过程中每隔一段时间分别测定每只小鼠的体重,并记录。
④对所得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请回答:
(1)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___ _____?。
(2)对垂体进行切除手术是为了 ____ ____。
(3)在“实验思路”②中,对甲、乙两组小鼠分别注射的是____ ____?。
(4)预测实验结果(在如图坐标中用示意曲线表示注射后的体重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并在曲线旁注明所注射物质的名称)
18.如图所示为人体内血糖含量的调节过程示意图。
(1)在图中填上适当的词。????________?? ________ ? ?________?
(2)血糖是指血液中的________?,它主要来自食物中的________?物质。
(3)血糖能稳定在一定的水平上,主要是因为在人体内各器官和系统是协调工作的,身体的某些方面发生变化,会引发其他的生理变化。例如饥饿时,血糖有可能降低,从而引发胰岛素分泌________?,这种变化能起到?________?血糖含量的作用,使人体保持一种较为稳定的状态。
19.某种蛙能分泌一种黑色细胞刺激素,下面的实验是为了研究这种激素的作用。
①在明处,给明色蛙(色素颗粒集中)注射脑垂体后叶激素制剂,结果蛙的体色变暗(色素颗粒分散)。
②切除垂体后,把此蛙无论放在明处或暗处,蛙体色都保持亮色。
③明色蛙在暗处变成暗色,暗色蛙在明处变成明色,一旦蒙上眼睛,无论在明处、暗处,都表现为暗色。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
(1)黑色细胞刺激素是由________分泌的,其作用是___ _____。
(2)当环境________时,可促进这种激素的分泌,这说明蛙具有的特性是________。
(3)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得出的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光是影响蛙体色变化的外界因素
B.?蛙体色的变化受神经和激素的调节
C.?蛙黑色细胞刺激素的分泌与垂体有关
D.?蛙黑色细胞刺激素既可使青蛙体色变暗又可使青蛙体色变亮
20.生长激素能促进生长发育,生长激素类药物的说明书上标明的用法为注射。某学习小组为了探究“生长激素能否口服?”设计了如下方案:
①将 30 只体长、体重相近的幼年小白鼠,平均分为甲、乙、丙三组。
②甲组定时饲喂普通食物;乙组定时饲喂等量添加了生长激素的普通食物;丙组定时饲喂等量普通食物并注射生长激素。
③重复步骤②的操作,一段时间后,测量并记录小白鼠的体长和体重。
(1)人体的生长激素是由________分泌的,甲组在实验中起________作用。
(2)该实验设计分 3 组进行,每组样品都选用 10 只小鼠,主要是为了___ _____。
(3)一段时间后,比较各组小白鼠的体长和体重的平均值:丙组的数值最大,甲组和乙组的数值相比丙组都明显较小且基本相等,则该实验的结论是___ _____
三、神经调节
21.人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但是不同的人从接受刺激到作出反应所需的时间是不一样的,有的人反应快,有的人反应慢,某人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方法来测量两个同学的反应快慢.
(1)请你设计一个表格,用来记录实验数据.
(2)孙悟抓尺的平均数据为a,易川抓尺的平均数据为b.若a(3)画一个神经元的结构简图,并标注细胞核和突起.
22.尽管我国加大了酒后驾车的处罚力度,但酒后驾车引发的交通事故仍有发生。某科学兴趣小组开展了“饮酒能否影响人体动作的准确度”实验,实验设计及结果如表:
测试人数 测试要求 测试次数 饮酒前测试准确的次数 测试者饮酒量(ml) 饮酒后测试准确的次数
10 测试者在规定时间内用左手食指指尖准确指向自己右手食指指尖,重复做20次 一 19 300 15
二 20 600 9
三 20 900 5
四 20 1200 3
五 20 1500 2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为该科学兴趣小组作出假设___ _____。
(2)对测试者饮酒前进行测试的目的是____ ____。
(3)为了减少实验误差,增加实验的可信度,测试者重复上述实验三次,并将所测数据________取值作为该实验的最后结果。
(4)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可知,饮酒的量越多,人体动作的准确度越________(填“高”或“低”)。
23.通过下列科学家的研究成果,认识脑的功能,并以此指导我们的生活。
研究成果一:切除小白鼠的大脑小白鼠失去知觉,但心跳和呼吸仍在进行,胃肠依然能够消化。
研究成果二:切除小白鼠的小脑,小白鼠的动作变得很不协调,步子迈得大而不稳,腿抬得高而笨拙,吃食物时,嘴不容易准确地碰到食物。
研究成果三:切除小白鼠的脑干,小白鼠的呼吸、心跳停止,立即死亡。
依据上述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人”没有意识、感觉和运动,可以判断是________损伤了。
(2)“舞蹈症”患者的动作不准确、缺乏平衡感,可以判断是________发生了病变。
(3)脑干在大脑的下面,主要控制人体的________。在体育课上,老师嘱咐同学们在运动时要特别注意保护好后脑,利用上述研究成果,请你作出解释:___ _____。
24.当前,我国正大力构建和谐社会,“醉驾入刑”已得到广泛认识,它有效地保护了公民的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林子的爸爸对此却不以为然,为了说服爸爸,林子和爸爸一起做了一个“测定反应速度”的实验。实验操作及结果如下:(表中测量值为林子松开直尺后,爸爸尽快用拇指和食指夹住直尺时手指所在位置对应的刻度值,表内数值单位为厘米)。
饮酒量测定次数 A组不饮酒 B组饮一杯啤酒 C组饮两瓶啤酒
第一次 24.4 27.8 48.7
第二次 25.5 29.2 53.0
第三次 25.1 30.0 51.3
请分析回答:
(1)爸爸看到林子松开直尺,就尽快用拇指和食指夹住,参与这个过程的感觉器官是________。
(2)对每组三次实验结果应如何处理?___ _____。
(3)A,B,C三组中,________组是对照组。
(4)从实验中发现:饮酒会影响人的反应速度,且饮酒越多,测量值越________,即人的反应速度越慢。
(5)实验中只对爸爸一人进行了测量,测量数据还缺乏足够的说服力,可以通过增加________来改进实验,增强可信度,让更多的人认识到酒后驾车的危害性。
25.根据下列青蛙反射实验回答问题。
甲:脊蛙制备:用一块纱布封住蛙的躯干,露出头部,然后用剪刀插进蛙的上、下颌之间,在头部齐鼓膜之后将蛙的头部剪去,留在椎管里的便是蛙的脊髓。用小钩钩住蛙的下颌,并把它挂起来。
乙:搔扒反射:将浸了浓度为0.5%的硫酸溶液的小纸片贴在蛙腹部的皮肤上,蛙的四肢都向腹部搔扒,直到纸片被除去为止。
丙:将探针插入蛙椎管,破坏其脊髓。再重复上面的实验,观察反射活动是否还存在。
(1)脊蛙的特点是,反射活动只受________而不受________的控制。
(2)在丙实验中,反射活动是否存在?答:___ _____。
(3)如果剥离青蛙下肢的皮肤,在青蛙下肢的肌肉上贴上浸有浓度为0.5%的硫酸溶液的小纸片,是否有缩腿反射发生?答:___ _____。为什么?答:________。
26.条件反射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动物生活经验积累的结果.某同学在学习了条件反射建立的有关知识后,设计并实施了如下实验:
①在鱼缸的中间加一块隔板,在隔板下面事先开一个洞,左边投饵室的小滑轮上悬吊一个饵料夹,鱼缸左侧悬挂一盏小灯泡.
②将饥饿一天的金鱼移入鱼缸内,让它熟悉环境1小时.开灯1~2次,金鱼对光没有明显反应.
③随后再开灯,在灯光刺激5﹣10秒后,由滑轮吊下饵料夹投放饵料,吸引金鱼游过孔洞取食,每天上午和下午各强化训练2次.
④一段时间后,经过灯光和饵料的多次结合,即使只给灯光刺激,金鱼也会游过孔洞取食.
请根据实验回答问题:
(1)根据李红的实验设计,你认为她提出的问题可能是:金鱼会对灯光的刺激形成________吗?
(2)从神经调节的角度来看,由灯光刺激引起的金鱼游过孔洞取食属于________反射;该类型的反射是在________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________的参与下形成的,完成此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是________.
(3)通过实验可以看出,使金鱼建立“灯光﹣﹣游过孔洞取食反射”的重要条件是使灯光与________反射多次结合.
四、动物的行为
27.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传说当年西楚霸王项羽行军至乌江,天色已晚,只见岸边沙滩上有几个由蚂蚁围成的大字“霸王死于此”。项羽心想:这是天意。遂大喊一声:“天绝我也!”即拔剑自刎。原来这是刘邦手下的军师用蜜糖写的几个字,招来了蚂蚁,项羽不知是计,中计身亡。
(1)蚂蚁能够按照人的设计围成几个大字,这与蚂蚁的食性有关,你知道蚂蚁的食性吗?请写出来。
(2)蚂蚁之间主要靠________传递信息。当一只侦察蚁发现食物后,会在返巢的路上留下________,回巢后向其他伙伴做出什么动作?________。其他工蚁收到这种信息后,会沿路寻着气味去搬运食物。
(3)蚂蚁是靠头部的________嗅到这种气味的,若把一只工蚁的触角剪去,它还能去搬运食物吗?________。为什么?________。
(4)请设计实验,探究蚂蚁触角具有嗅觉的作用(提示:可通过蚂蚁分辨食物与非食物的方法进行探究)。简要说出探究思路。
28.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1)刚出生的小袋鼠眼睛还睁不开,掉在母袋鼠的尾巴根部,靠本能爬向母袋鼠的尾尖,再从尾尖爬到母袋鼠腹部的育儿袋中吃奶.小袋鼠的这些行为从获得途径来看属于________行为,该行为是由动物体内的________所决定的.
(2)幼小的黑猩猩能模仿成年黑猩猩,用一根蘸水的树枝取白蚁作为食物.成年黑猩猩会利用经验来解决问题,当香蕉被挂在高处时,黑猩猩会把几个木箱堆叠起来,然后爬到木箱顶上去摘香蕉.幼小黑猩猩和成年黑猩猩的这些行为从获得途径来看属于________行为.低等动物学不会这些行为,可见黑猩猩的该行为必须建立在 ________因素的基础上.
(3)你听说过“狼孩”吗?一个小时候被狼收养的孩子,当她被人从狼群中救出后,总是不喜欢穿衣服,她喜欢像狼一样叫唤,还会咬人.科研人员努力教她学习说话,可她直到死前也没有学会说一句话,她也不喜欢吃熟的食物,但爱吃生肉,最终死于吃生肉引起的疾病,当年只有10岁.从这一故事中你能认识到人类的学习行为有什么特点? ___ _____.
29.为研究动物的行为,某同学进行了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实验。下面表格中的数据是该同学的实验记录,图甲为“迷宫”示意图,图乙为实验中小鼠找到食物所花时间的柱形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次数 找到食物的时间/秒
第一次 267
第二次 193
第三次 90
(1)请在图乙中绘出小鼠第三次找到食物所花时间的柱形图。
(2)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属于后天学习行为,通常小鼠找到食物后会发出一种叫声,引来其他小鼠,这种叫声起到了传递________的作用。
(3)在上述实验中,若把小鼠换成蟑螂,蟑螂难以在短时间内找到食物,说明动物越________,学习能力越强,这种学习能力的强弱是由动物体内的________决定的。
30.某动物学家经常观察发现:雄三剌鱼(背鳍前有三根明显的剌)在繁殖季节里,腹部变成红色.同时雄三剌鱼会对周围红色的物体发生攻击行为,由此,该动物学家猜测雄三剌鱼辨别对手的根据是红颜色.
(1)请你设计一个模拟实验来验证该科学家的猜测是____ ____.
(2)该实验提出的问题是___ _____.
(3)该实验的假设是___ _____
(4)①将雄鱼放入腹部不涂红色、形似雄三剌鱼模型的水中,结果是________
②将雄鱼放入腹部涂红色、形似雄三剌鱼模型的水中,结果是对模型发起攻击.
③将雄鱼放入腹部涂红色、形状不象雄三剌鱼模型中的水中,结果是对模型发起攻击.
(5)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 ___
(6)该探究的研究方法是___ _____.
31.?某同学经常看到蚂蚁吃饼干之类的含糖食物,但从没有看到它们吃酸味、辣味的东西,于是设计了如下“探究蚂蚁是否喜欢甜的食物”的实验:
材料用具:一小窝蚂蚁,纸盒一个,滴管两支,消毒棉花团若干,糖水、清水各一小杯
实验步骤:
①取两小块大小相同的棉花团,分别滴入浓糖水和清水,放置在纸盒的一侧.
②将一小窝蚂蚁放在纸盒的另一侧.
③30分钟后,观察并记录蚂蚁的取食情况.
请根据实验设计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个实验的假设是_____ ___?.
(2)这个实验的变量是_____ ___?.
(3)如果有较多的蚂蚁在________?的棉花团处聚集,则说明蚂蚁喜欢甜的食物.
(4)为了要获得准确的结果,往往要做多次实验.这种做法称为?________?.
A.设置重复组? B.求平均值? C.设置对照组? D.排除无关变量
(5)请设计一个用于记录观察结果的表格.
32.下面是菜青虫的取食行为的探究实验,请回答问题。
(1)菜粉蝶是菜青虫的________。?
(2)探究菜青虫总是取食十字花科植物,这一行为是先天性行为吗?
①你的假设是__ ______。
②寻找有菜青虫卵的叶片。
③找到菜青虫的卵后,将菜青虫的卵隔离孵化发育幼虫隔离饲养,从卵开始隔离的目的是明观察或检验菜青虫的某些行为究竟是________,还是后天习得的行为。
④准备几种十字花科植物的叶片为甲组,和几种其他植物的叶片(如芹菜、莴笋叶等)为乙组,看菜青虫更趋向哪儿取食。这一步骤中,实验组叶是________,对照组叶是________。
⑤结论是___ _____。?
五、体温的控制
33.人的体温并不是一个固定的值,而是一个温度范围。在正常的生理条件下,体温可随昼夜、性别、年龄、环境温度等情况而改变。那体温会随运动强度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吗?晓东在家里利用体温计、跑步机等器材进行了下述实验:
Ⅰ.晓东在跑步机上快走10分钟后,用体温计测量腋下温度为37.2℃;
Ⅱ.休息30分钟后,晓东在跑步机上快跑10分钟,再用体温计测量腋下温度为37.5℃;
根据以上两个实验,晓东得出:人的体温变化受运动强度的影响,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大而增加。
(1)晓东把自己的实验过程和结论带到学校里和老师及同学分享,大家发现晓东的实验有一个明显的不足,请帮晓东改进: ____ ____;
(2)进行剧烈运动后,晓东脸变得通红,这个原因是由于运动时人体的________产生大量的热,脸部皮肤中的血管处于下图中________(填字母)状态,导致皮肤中血流量的改变,从而出现满脸通红的情况。这一情况可帮助人体散热。
(3)人体的体温调节是在神经系统和________协调工作下完成的,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实验后晓东上网查阅资料发现:运动中散热过程落后于产热过程,所以体温会逐渐升高。长跑之后,人的体温可能升高到38.5℃,更剧烈的运动时,直肠温度甚至会超过40℃,肌肉温度可达41℃。而42℃在人体里是个临界值,超过这个温度组织会因为蛋白质凝固坏死的!
34.小白鼠是恒温动物,为了探究小白鼠调节体温的中枢是否为脑干中的下丘脑,某科研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取两只健康的、性别与生理状况相同的成年小白鼠,并标记为甲、乙;
②用一定的方法破坏甲鼠的下丘脑,乙鼠不做处理;
③把甲、乙两鼠置于人工控制的温室中,室内温度调为2℃,在相对安静的条件下观察24小时,每隔4小时分别测量一次体温,并做好记录。
(1)本实验中的对照组是________鼠。
(2)若甲鼠体温________,乙鼠体温保持相对恒定,则下丘脑与体温调节有关;若甲、乙两鼠体温均保持相对恒定,则下丘脑与体温调节无关。
(3)以上实验步骤中还存在两点缺陷,这两点缺陷是: ____ ____。
答案解析部分
一、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1.【答案】 (1)同种植物的、生长状况相似(2)比较每组枝条的平均生根数量
(3)AF(4)吲哚丁酸溶液对植物生根的促进作用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大,先増大后减小
2.【答案】 (1)生长素分布不均匀(2)顶芽(3)子叶
3.【答案】 (1)10-10M;10-6M(2)根(3)浓度;低浓度;高浓度(4)10-7
4.【答案】 (1)侧芽长度的平均值(2)生长素(3)赤霉素(4)生长素
5.【答案】 在 A 区、B 区都插入云母片;尖端;乙组和丙组直立生长,甲组和丁组向光弯曲生长
6.【答案】 (1)防止光照对实验的影响(2)大于
(3)幼根近地部位生长素浓度高生长慢,远地部位浓度低生长快
(4)只用一种植物的幼根或实验次数少,具有偶然性
7.【答案】 (1)135(2)探究燕麦幼苗感光部位;D(3)D
8.【答案】(1)温度
(2)在一定的范围内,温度越高柿子熟得越快
(3)控制变量,排除这些因素对柿子成熟的影响
9.【答案】 (1)含脱落酸的琼脂块、空白琼脂块(顺序可以颠倒)(2)丙组(或丁组)明显大于乙组(3)赤霉素、细胞分裂素、乙烯等
10.【答案】 (1)植物的生长具有向光性光吗?
(2)植物的生长具有向光性光,或植物的生长不具有向光性光
(3)两组;第一组把纸盒的四个侧面和顶面各挖一个洞,第二组只把纸盒的一个侧面挖一个洞.然后用纸盒分别把两组豌豆苗罩住,放在正常光照条件的温室下,培养观察
(4)光照的方向
(5)温度、水分和无机盐
(6)第一组正常生长,第二组弯曲向光生长
二、人体的生命活动调节
11.【答案】 (1)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
(2)乙鼠;避免胰岛产生胰岛素干扰实验;实验用小鼠太少,多用几只小鼠;只有甲鼠尿液中含有葡萄糖
12.【答案】 (1)据此判断蝌蚪的生长和发育状况
(2)高剂量的甲状腺激素对蝌蚪有致死作用;低剂量的甲状腺激素能促进蝌蚪的生长发育
(3)甲状腺抑制剂能抑制甲状腺激素分泌,从而阻止蝌蚪发育成青蛙
13.【答案】 (1)甲状腺激素对小鼠的生长(体长)是否有促进作用;应该用幼年小鼠作为实验对象
(2)每天注射甲状腺激素和生长激素;n4>n1+n3-n2或(n4-n2)>(n1-n2)+(n3-n2)
14.【答案】 (1)步骤三应改为:分别加入同期孵化出的蝌蚪各10只
(2)甲状腺激素;减小误差
(3)甲状腺激素对蝌蚪的生长发育有影响(或甲状腺激素能够促进蝌蚪的生长发育)
(4)B、D
15.【答案】 (1)将金鱼放入A烧杯中,仔细观察金鱼的行为,记录金鱼从不安、惊厥到昏迷的过程时间|将昏迷的金鱼小心的放入烧杯B中观察金鱼的变化,记录金鱼恢复正常所需的时间
(2)在进行探究实验中一定要设置对照实验,其中A是实验组,B是对照实验组
(3)如果只放入一条进行观察,具有很大的偶然性
(4)在②步中,由于胰岛素含量高,促进血糖合成糖元,使金鱼体内的血糖浓度降低,从而出现出现惊厥、昏迷等现象;在③中金鱼体内的血糖浓度增加,使血糖含量高,而血糖含量的相对恒定是保证动物机体进行正常生理活动的主要条件,金鱼会慢慢恢复正常
16.【答案】 (1)口服胰岛素不能治疗糖尿病
(2)甲鼠
(3)口服胰岛素不能治疗糖尿病
(4)多用几只小鼠进行实验或设置重复组实验
17.【答案】 (1)生长激素对小鼠生长的影响
(2)避免垂体分泌生长激素干扰实验
(3)等量的含生长激素的生理盐水和生理盐水
(4)
18.【答案】 (1)降低??;?减少???;90毫克/100毫升?(2)葡萄糖;糖类(3)减少;调节
19.【答案】 (1)垂体;促使蛙体内的色素颗粒分散
(2)较暗;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体色变化特性
(3)D
20.【答案】 (1)垂体;对照 (2)避免偶然性,提高实验的准确率 (3)生长激素注射有效
三、神经调节
21.【答案】 (1)
被测者 孙悟 易川
次数 1 2 3 4 5 1 2 3 4 5
数据/cm
平均值
(2)孙悟
(3)
22.【答案】 (1)饮酒能影响人体动作的准确度(2)与饮酒后人的反应能力作对比(3)平均(4)低
23.【答案】 (1)大脑(2)小脑(3)呼吸和心跳;脑干位于后脑
24.【答案】 (1)眼、皮肤中的触觉小体(2)求平均值(3)A(4)大(5)实验人数
25.【答案】 (1)脊髓;脑(2)不存在(3)没有;反射弧不完整
26.【答案】 (1)条件反射(2)条件;非条件;大脑皮层;反射弧(3)非条件
四、动物的行为
27.【答案】(1)蚂蚁喜吃甜食(2)气味;气味;用触角相互敲打
(3)触角;不能;因为触角是蚂蚁的感觉器官,触角被剪去后,无法辨别气味,不能与其他蚂蚁进行信息交流
(4)取相同体积的砂糖和木屑放在同一水平线上,取大小、活动状况相近的蚂蚁10只分成两组,一组剪去触角,一组不作处理,把它们同时放在距砂糖和木屑等距离的地方,看蚂蚁的取食情况。
28.【答案】 (1)先天性;遗传物质
(2)学习;遗传
(3)学习行为有关键期,错过关键期就很难学会
29.【答案】 (1)(2)信息(3)高等;遗传物质
30.【答案】 (1)假设雄三刺鱼辨别对手的根据是红颜色
(2)雄三刺鱼辨别对手的根据是红颜色吗?(3)雄三刺鱼辨别对手的根据是红颜色(4)无反应(5)雄三刺鱼辨别对手的根据是红颜色(6)模拟实验
31.【答案】 (1)蚂蚁喜欢甜的食物(2)糖(3)加糖水(4)A(5)设计的记录试验数据的表格如下:
32.【答案】(1)成虫
(2)菜青虫总是取食十字花科植物这一行为是先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甲组叶;乙组叶;菜青虫总是取食十字花科植物这一行为是先天性行为
五、体温的控制
33.【答案】 (1)未测量安静状态时的体温(2)骨骼肌;B(3)激素(内分泌系统)
34.【答案】 (1)乙(2)体温明显下降
(3)实验前未测定甲、乙鼠的体温;未重复实验,且仅用两只小白鼠进行实验有一定的偶然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