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课件(1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课件(1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12-05 20:41: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6张PPT)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新课导入


敌后战场:指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深入到日本占领区而开辟的战场。一般特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依靠有利地形在日本军队占领区所形成的有一定军事控制范围地区。
一.平型关大捷
淞沪会战爆发后,日军进攻山西,为配合国民党太原会战,八路军115军在平型关伏击日军板垣师团一部。
一.平型关大捷
平型关大捷
时间 1937年9月
地点 山西平型关
中方指挥官 林彪
兵力对比 12000万VS4000万
结果 歼灭日军1000余人
意义 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上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一.平型关大捷
1937年10月19日夜,八路军129师第769团在当地人民群众的协助下,隐蔽地进入代县南阳明堡飞机场,突然发起进攻,经过1小时激战,歼灭日军100余人,击毁击伤飞机24架,有力地配合了正面战场作战。
二.毛泽东《论持久战》和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
中国
亡国论?
中国
速胜论?
著作基本论点:抗日战争是持久战,中国必将取得这场战争的最后胜利。
意义:阐明了中国共产党抗日持久战战略总方针,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坚持抗战的决心和信心。
二.毛泽东《论持久战》和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
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和游击区,牵制课抗击了大量日军。

延安是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二.毛泽东《论持久战》和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


二.毛泽东《论持久战》和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
二.毛泽东《论持久战》和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
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毛泽东《纪念白求恩》
二.毛泽东《论持久战》和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
根据地建设
政治上:建立民主抗日政权,实行民主选举,推行精兵简政,减轻人民负担。
经济上:实行农民减租减息,地主交租交息,开展大生产运动
三.百团大战
抗日根据地的发展壮大,引起了日军的恐慌。于是日军为消灭革命根据地,实行“囚笼”政策,依托公路、铁路、对抗日根据地进行封锁与蚕食。
为了粉碎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封锁,振奋抗战军民的士气!
三.百团大战
百团大战
时间 1940年下半年
地点 华北地区
中方指挥官 彭德怀
参战兵力 八路军100多个团
战果 毙伤日伪军1.5万多人,破坏铁路470多千米,公路1500多千米,桥梁隧道260多个,缴获大量武器。
意义 有力打击了日军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三.百团大战


三.百团大战


“三光”政策
1.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第一个胜利是1937年的( ),指挥者是( )
2.阐明了中国共产党抗日持久战战略总方针的是1938年( )发表的( )
3.抗战时期,敌后战场战略总后方和只会中枢是( )
4.抗日根据地在土地上的政策是( )
5.1940年,为粉碎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封锁,在华北地区八路军组织100多个团,在( )指挥下,发动了( )
平型关大捷
林彪
毛泽东
《论持久战》
延安
农民交租交息,地主减租减息
彭德怀
百团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