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4张PPT。教学课件
历史 八年级下册 RJ
第3课 土地改革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学习目标1.认识土地改革的必要性,理解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意义
2.掌握土地改革的时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内容、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悯农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造成农民这种结局的根源是什么?封建土地所有制 春天,农民把一粒粒谷子种下,秋天就可以收到很多粮食.虽然全国各地的土地都被农民耕种,但农民还是因为没有饭吃而饿死.土地改革前我国广大农民的生活十分贫困。这幅图所反映的正是当时四川一个农民贫苦
生活的情形。身后的草棚就是他们的住处。占有土地比例所占农村人口比例地主农民旧中国人口、土地分布比例图土地改革的必要性 2、新中国成立时,占全国三亿多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农民迫切要求得到土地。1、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为了使广大农民从地主阶级的压迫下出来,为了解放农村生产力,为了发展社会经济,也为了巩固人民政权,所以必须进行土地改革,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 请看这幅图片,结合导入框的内容从中
你读到了什么?农民拥有了自己的土地,当家作主 请看资料,结合课本分析土地改革的时间、标志、内容、步骤、结果。 “废除地主阶级的封建剥削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土地法》还根据全国解放后的新情况,将过去征收富农多余土地财产的政策,改变为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以便更好的孤立地主,保护中农和小土地出租者,稳定民族资产阶级,以利于早日恢复和发展生产。从1950年冬天开始,有领导的分期分批进行。 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
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朗读课本 “文献资料·《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革法》条款”,讨论回答:结合文献内容,说明此次改革主要是改什么?改的目的是什么? 1、改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2、目的是为了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土地改革的具体办法是什么呢? 分批进行;没收地主土地,分给无地
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
应得的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自食其力。 这次土地改革有什么特点? 分批进行,区别对待;既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又注意保存富农经济,保护中农和小土地出租者,同时也给地主分上应得的一份土地,让他们自食其力,富有人性色彩,减少了改革的阻力。 土地改革这种区别性的措施有什么好处? 正是这种区别性的措施,使土地改革实现了四个心:贫雇农得地开心, 中农有利放心,富农不动定心,地主劳动回心。此次土地改革的效果如何?取得了什么成果? 到 1952年底,除一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已基本完成土地改革。1959年,西藏地区进行了以土地改革为中心的民主改革,变封建农奴主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土地改革-烧地契分得土地的农民兴高采烈.农民
土地
所有制地主阶级农民地主阶级与农民之间是剥削与被剥削关系地主阶级
和农民一样参加劳动地主阶级占有绝大部分劳动成果农民自己占有
劳动成果土地归私人所有不同点相同点土地
占有者类别名称地主阶级
与农民关系与“土地改革”相关的文学作品《创业史》
《暴风骤雨》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很短的时间内,将有几万万农民从中国中部、南部和北部各省起来,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无论什么大的力量都将压抑不住。” ——毛泽东材料:辽宁农民土改后给毛主席的一封信(摘录): 敬爱的毛主席: 我们是辽东省(今辽宁省)宽甸县最偏僻的一个村。全村152户,2511亩地,11户地主、富农就占了1000多亩。我们祖祖辈辈做梦也在想着有一天自己能有三亩、五亩的地,能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种,那有多高兴啊!现在经过土改,这个梦想实现了。过去在别人地里出力,现在在自己土地里出力劳动;过去是一个肩给地主扛着饭碗,现在劳动成果完全自己所得,这样我们生产的劲头怎能不大呢?土改前俺的房子不如地主家牲口棚,出门要弯腰,进门要低头,现在搬进土改时分到的新房子。村民王明连说:“土改前我家四条腿是小板凳,带毛的是耗子,现在呢,牲口棚里拴着一头牛,一头驴,全是有毛的四条腿。 在这场3亿多人参加的土地改革中,农民得到了什么?土地、牲畜、房屋、农具 资料1:时任中共山西省委第一书记的陶鲁笳说:“农民得到了土地,我们的党就得到了农民的拥护。全国农民拥护的事情,那个时候,没有办不成的。所以说,这是一次最彻底的最全面的最成功的一次土地改革。”
资料2:毛泽东也曾兴奋地说:“我为新中国数万万农民获得翻身的机会和国家获得工业化的基本条件而表示高兴表示庆贺。”
资料3:在属于自己的土地上,耕耘和收获。这就是劳动农民翻身做主人的感觉。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1951年,中国粮食产量达到14000万吨,比1949年增长了26.9%。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1、(政治)彻底摧毁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身成为土地的主人,人民政权更加巩固
2、(经济)大大解放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土地改革实现了孙中山先生梦寐以求的“耕者有其田”的目标。孙中山先生把民生问题概括为衣、食、住、行四个要素。时代在发展,而民生要素的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变化。放眼中国,如何在民生问题中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是老百姓既关心又期盼的大事,同时也是各级政府和全社会逐步达成的一个共识。
2005年以来,中央采取了减免农业税、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等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体现了党中央对农民殷殷的人文关怀。
到目前为止,我国的吉林、黑龙江、北京、天津四个省市全面免征了农业税。农村税费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在农业发展新阶段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采取的重大举措,被称为继20世纪50年代初实行土地改革、80年代初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的中国农村“第三次革命”,当然三农问题要圆满解决任重而道远。必要性
(原因)
时间:
法律依据:
核心内容:
目的:
具体做法:
结果:
意义:
①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②新解放区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1950年—1952年底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外,全国大陆基本完成土地改革。1.彻底摧毁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
2.农民翻身成为土地的主人
3.人民政权更加巩固,大大解放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1950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分批进行,没收地主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农民,地主也有份地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建国初期重大历史事件回眸
? 时间 历史事件 意义
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国家赢得独立
1951年 西藏和平解放 全国大陆实现统一
1952年 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彻底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1953年 抗美援朝胜利 提高中国的国际威望?历史上的三次土地改革
土地革命时期:革命根据地
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
建国后(50年至52年):新解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