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鲁教版】
1、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依据是: ,
2、解题的格式及步骤:如: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基本步骤和格式,以9g水完全分解,可以得到多少克氧气为例.
解题步骤 书写格式
①设: ? 解:设9g水完全分解得到的 为X
②写: ?
③找: ?
④列:
⑤答:?
⑥查:
4、注意的问题:①所有代入方程式的量必须是 质量;
②如果是液体、气体的体积必须换算成质量,密度、质量、体积三者的关系式是:
,V= ,m= 。
③如果同时知道两个量,需要考虑 问题。
④设未知数时不要加单位,但整个化学计算过程需要 ,最后求出的值 单位。
51 注意一些关键词:“足量”、“适量”、“过量”、“完全反应”、“充分反应”、“恰好反应”等。
5、纯净物的质量分数(纯度)是: ,纯净物的质量是:
6、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溶质的质量是:
溶液的质量是:
【文字叙述型】
1、取145毫升(密度=1.0克/毫升)的稀盐酸与53克含少量杂质的石灰石恰好完全反应(杂质不反应),生成19.8克二氧化碳气体。求
(1)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3)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薛城区19年6分)乙炔()是生产聚氯乙烯的重要原料。用电石(主要成分为)与水反应可制取乙炔,最终还可得到电石渣。某电石渣中含氢氧化钙,其余为杂质,此电石渣可用于处理电镀厂排出的酸性废水。
(1)乙炔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填最简整数比)。
(2)100kg上述电石渣中氢氧化钙的质量为 。
(3)用上述电石渣处理含硫酸的酸性废水(假设电石渣中的杂质、废水中其他成分均不参加反应),求至少需要电石渣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及结果)。
【质量守恒定律】
3、某兴趣小组为测定实验室中一瓶久置的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实验测得相关数据如下图所示:
+
(1)剩余的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为________g,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为________g。
(2)计算该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3)实验表明硫酸铜溶液在该反应中也能起到二氧化锰的作用。若用5.6g无水硫酸铜代替
二氧化锰进行本实验,计算剩余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硫酸铜全部溶于水,计算时保留到0.1%)
4、7克含杂质的锌放入100克足量稀硫酸中完全反应后所剩质量为106.8克,求:
(1)氢气的质量?
(2)纯锌的纯度?
(3)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过量】
5、H2、O2组成的混合气体20g,经点燃充分反应后生成18g水,则混合气体可能是( )
A.2g 氢气和16g 氧气 B.4g 氢气和16g 氧气
C.2g 氢气和18g 氧气 D.无法确定
【坐标型】
6、(18聊城)(10分)实验室用68g过氧化氢溶液和2g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实验的相关数据如图。
请回答:
(1)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本身的______都没有发生变化;
(2)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为________g。
(3)参加反应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7、实验室有一瓶失去标签的过氧化钠溶液,为测定其溶质质量分数,兴趣小组同学取100g该溶液与1g二氧化锰混合,使其充分反应,产生气体的质量和反应时间关系如图。
(1)完全反应后,经过滤、烘干,得 到固体的质量为_______(不计操作过程中的损耗,)
(2)产生气体的速度越来越慢的原因是_______。
A.二氧化锰越来越少
B.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越来 越小
C.温度越来越高
(3)计算所用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
【表格型】
8、小滨同学为了测定某珍珠粉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称取12.5g珍珠粉样品
进行四次高温煅烧、冷却、称量剩余固体的重复操作(杂质不参加反应),记录数据如下:
操作次数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剩余固体质量(g) 10.8 9.6 8.1 8.1
试计算:
(1)完全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 .
(2)求珍珠粉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9、某校学习小组的同学为了测定某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他们取该石灰石样品10g加入烧杯中,再把10g稀盐酸分四次加入,实验过程所得数据如下表(已知石灰石样品中含有的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盐酸反应):
?实验次数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20 ?20 20 ?20
?剩余固体的质量/g ?7 4 ?2.6 m
分析表中数据,完成下列问题:
(1)表中m的数值为 ;
(2)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
(3)计算第一次试验反应结束后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
【字母型】
10、 (2018·天津)在反应A+3B===2C+2D中,已知A和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7∶8,当2.8 g A与一定量B恰好完余反应后,生成3.6 g D,则生成C的质量为( )。
A. 9.6 g B. 8.8 g C. 6.8 g D. 4.4 g
11、在A+3B=2C + 2D的反应中,14g A完全反应生成44g C和18g D,若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则B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A.16???????????? ?B.32?? ???????????C.64?????????????? D.96
12、完全电解ag水,得到氢气10mL,同时得到氧气的质量和体积分别是( )
A.ag ,10mL B. ag ,5mL C. 16a/9g ,15mL D. 8a/9g , 5mL
13、(19枣庄)科学研究中,常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计算,得出某未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从而推测该物质的分子式。某科研小组经反复实验,发现2A+3B=2C+4D中,3.2gA恰好和4.8gB完全反应,生成4.4gC。请问:
(1)同时生成D的质量为 g;
(2)若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求A的相对分子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技巧性计算】
14、已知H2完全燃烧生成H2O,CH4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CO完全燃烧生成CO2.相同质量的H2、CH4和CO完全燃烧需要氧气的质量( )
A.CO最多,H2最少 B.H2最多,CH4最少
C.H2最多,CO最少 D.CH4最多,CO最少
15、碳酸钙和氧化钙组成的混合物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0%,将50g该混合物高温煅烧至固体质量不再改变,则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 )
A.6g B.8g C.13.2g D.20g
16、碱式碳酸铜【Cu2(OH)2CO3】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水、二氧化碳,反应放入化学方程式为: 。
充分加热24g含氧化铜的碱式碳酸铜固体,若反应前后固体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之比为3:4,则该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之和为 g。
5.3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鲁教版】
1、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依据是: 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比是一个定值 。 ,
2、 解题的格式及步骤:如: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基本步骤和格式,以9g水完全分解,可以得到多少克氧气为例.
解题步骤 书写格式
①设: 未知数 ? 解:设9g水完全分解得到的 氧气的质量 为X
②写: 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通电2H2O 2H2↑ + O2↑
③找: 已知量和所求量 ? 通电 2H2O 2H2↑ + O2↑ 36 32 9g x
④列: 列出已知量和所求量的比列关系,并求出未知量。 36:32=9g:x解得:x=8g
⑤答:简明扼要的写出答案? 答:9g水完全分解,可以得到8g 氧气。
⑥查: 方程式、步骤、格式
4、注意的问题:①所有代入方程式的量必须是 参加或生成物质的纯净物的质量。
②如果是液体、气体的体积必须换算成质量,密度、质量、体积三者的关系式是: ρ=m/V ,V= m/ρ ,m= ρxV 。
③如果同时知道两个量,需要考虑过量问题 ;
④设未知数时不要加单位,但整个化学计算过程需要 带单位 ,最后求出的值带单位;
61 注意一些关键词:“足量”、“适量”、“过量”、“完全反应”、“充分反应”、“恰好反应”等。
5、纯净物的质量分数(纯度)是:=纯净物的质量/不纯物质的总质量×100%
纯净物的质量:=不纯物质的总质量×度
6、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100%
溶质的质量是:= 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液的质量是:= 溶质的质量/溶质的质量 分数
【文字叙述型】
1、取145毫升(密度=1.0克/毫升)的稀盐酸与53克含少量杂质的石灰石恰好完全反应(杂质不溶于水,也不反应),生成19.8克二氧化碳气体。求
(1)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3)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稀盐酸溶液的质量为:145mL×1.0g/mL=145g
设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x,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为y,生成氯化钙的质量为w
2HCl + CaCO3 ==CaCl2 + H20 + CO2
73 100 111 44
x y w 19.8g
(1)73:x=44:19.8g 解得x=32.85g
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2.85g
(2)100:44 == y : 19.8g 解得:y=45g
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45g
(3)111 : 44 = w :19.8g 解得:w=49.95g
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9.95g/(145g+45g-19.8g)
答:(1)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2.7%
(2)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84.9%
(3)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9.3%
【解析】:根据题给信息本反应是恰好完全反应,已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9.8g,根据化学方程式中个物质的质量比是一个定值,找出所求量,列出比列可直接求出。
(1) 盐酸中的溶质为氯化氢,根据方程式可求出,盐酸溶液的质量为145g(注意:体积换算成质量),根据溶质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100% ,代入即可算出。
(2)已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9.8g,根据化学方程式中个物质的质量比是一个定值,列出比列求碳酸钙的质量,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碳酸钙的质量/石灰石的质量×100%,代入计算即可。
(3)已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9.8g,根据化学方程式中个物质的质量比是一个定值,列出比列求生成氯化钙的质量,根据溶质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100%,需注意的是53g石灰石有杂质不溶于水,不能算成溶液的质量,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相等,但二氧化碳是气体从溶液中逸出,故反应后的溶液的质量应为:145g+45g-19.8g。
2、(薛城区19年6分)乙炔()是生产聚氯乙烯的重要原料。用电石(主要成分为)与水反应可制取乙炔,最终还可得到电石渣。某电石渣中含氢氧化钙,其余为杂质,此电石渣可用于处理电镀厂排出的酸性废水。
(1)乙炔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填最简整数比)。
(2)100kg上述电石渣中氢氧化钙的质量为 。
(3)用上述电石渣处理含硫酸的酸性废水(假设电石渣中的杂质、废水中其他成分均不参加反应),求至少需要电石渣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及结果)。
【答案】(1)12:1(1分)(2)(1分)
(3)解:设需要电石渣中Ca(OH)2的质量为
答:需要电石渣160kg.
【质量守恒定律】
3、某兴趣小组为测定实验室中一瓶久置的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实验测得相关数据如下图所示:
+
(1)剩余的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为________g,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为________g。
(2)计算该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3)实验表明硫酸铜溶液在该反应中也能起到二氧化锰的作用。若用5.6g无水硫酸铜代替
二氧化锰进行本实验,计算剩余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硫酸铜全部溶于水,计算时保留到0.1%)
?解:(1)1.0g, 1.6g.
(2)解:设H2O2的质量为X,
2H2O2? 二氧化锰 2H2O+O2↑,
68???????????32
X???????????1.6g??
68/X=32/1.6g,
X=3.4g,
3.4g/68g ×100%=5%
(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6g/(68g-1.6g+5.6g)×100%=7.8%
答:(2)该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5%,
(3)剩余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7.8%。
【解析】
(1)因为二氧化锰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因此剩余的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为1.0g,二氧化锰在反应中的作用是催化作用,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为:68.0g+1.0g-67.4g=1.6g.
(2)先求出溶质的质量,已知生成氧气的质量为1.6g,根据化学方程式中个物质的质量比是一个定值,列出比列求过氧化氢的质量,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过氧化氢的质量/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100%,代入计算即可。
(3)过氧化氢完全分解为水和氧气,硫酸铜溶液在该反应中也能起到二氧化锰的作用,即催化作用,故硫酸铜即为反应后的溶质,且质量仍为5.6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应为:68g-1.6g+5.6g,(或算式为67.4g-1g+5.6g),根据根据溶质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100% ,代入即可算出。
4、7克含杂质的锌放入100克足量稀硫酸中完全反应后所剩质量为106.8克,(杂质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求:
(1)氢气的质量?
(2)纯锌的纯度?
(3)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1)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氢气的质量为:7g+100g-106.8g=0.2g
(2)设锌的质量为x
Zn + H2SO4 ==ZnSO4 + H2↑
65 161 2
X y 0.2g
65:2 == x:0.2g 解得x=6.5g
锌的纯度为:6.5g/7g ×100%=92.8%
(3)设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为y
161 :2 = y : 0.2g 解得y = 16.1g
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6.1g/(6.5g+100g-0.2g)×100%=15.1%
答:(1)氢气的质量为0.2g
(2)锌的纯度为92.8%
(3)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5.1%
【过量】
5、H2、O2组成的混合气体20g,经点燃充分反应后生成18g水,则混合气体可能是( )
A.2g 氢气和16g 氧气 B.4g 氢气和16g 氧气
C.2g 氢气和18g 氧气 D.无法确定
【答案】:BC
【解析】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生成18g水,需要氢气2g和氧气18g,则20g混合气,有剩余20g-18g=2g,两种情况:(1)氢气剩余,氢气的质量为2g+2g=4g,氧气有16g;(2)氧气剩余,则氢气为2g,氧气为16g+2g=18g。故选BC。
【坐标型】
6、(18聊城)(10分)实验室用68g过氧化氢溶液和2g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实验的相关数据如图。请回答:
(1)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本身的______都没有发生变化;
(2)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为________g。
(3)参加反应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解:(1)质量和化学性质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产生氧气的质量=70g﹣68.4g=1.6g
(3)设产生1.6g氧气需要H2O2的质量为x
2H2O22H2O + O2↑
68 32
x 1.6g
68 :32 = x :1.6g 解得:x=3.4g
所用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3.4g/68g×100%=5%。
答:参加反应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分数是5%。
【解析】此类型题关键是从坐标图中找出各量的关系,首先观察横纵坐标所代表的变化量,
然后找出起点,折点、终点、所表示的含义,分析变化趋势的原因。从本题中可以看出,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为70g,反应结束总质量为68.4g,变化趋势为总质量减少,而原因是生成的氧气逸出,故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产生氧气的质量=70g﹣68.4g=1.6g,再根据化学方程式中个物质的质量比是一个定值,列出比列求过氧化氢的质量,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过氧化氢的质量/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100%,代入计算即可。
7、实验室有一瓶失去标签的过氧化钠溶液,为测定其溶质质量分数,兴趣小组同学取100g该溶液与1g二氧化锰混合,使其充分反应,产生气体的质量和反应时间关系如图。
(1)完全反应后,经过滤、烘干,得 到固体的质量为_______(不计操作过程中的损耗,)
(2)产生气体的速度越来越慢的原因是_______。
A.二氧化锰越来越少
B.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越来 越小
C.温度越来越高
(3)计算所用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解析:(1)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生成水和氧气,所以反应后固体为二氧化锰,又因为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所以完全反应后,经过滤、烘干,得到固体的质量为1g,故填:1g;
(2)A、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故错误;
B、反应物的浓度越小,反应速率越小.故正确;
C、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大,故错误;
故选:B
(3)设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x.
2H2O22H2O + O2↑
68????? 32
x????? 3.2g
68: x=32:3.2g
解得x=6.8g
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6.8g/100g ×100%=6.8%
答: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6.8%.
【表格型】
8、小滨同学为了测定某珍珠粉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称取12.5g珍珠粉样品
进行四次高温煅烧、冷却、称量剩余固体的重复操作(杂质不参加反应),记录数据如下:
操作次数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剩余固体质量(g) 10.8 9.6 8.1 8.1
试计算:
(1)完全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 .
(2)求珍珠粉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答案:(1)4.4g.
解:(2)设碳酸钙质量为x,
高温
CaCO3===CaO+CO2↑,
100??????????????????????? 44
x?????????????????????????? 4.4g
100 : 44= x: 4.4g
解得x=10g,
珍珠粉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10 g/12.5g×100%=80%,
答:珍珠粉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80%.
【解析】:表格型题,解题的关键是横行对比,上下对比,找出变化规律及变化的原因,从而确定所求量和已知量之间的关系,从所给数据看出,前三次剩余固体的量是逐渐减少的,减少的原因是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逸出,第3次、第4次剩余固体的质量不变,说明珍珠粉中的碳酸钙完全反应了,故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12.5g-8.1g=4.4g.根据化学方程式中个物质的质量比是一个定值,列出比列求碳酸钙的质量,用碳酸钙的质量除以珍珠粉的质量即可。
9、某校学习小组的同学为了测定某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他们取该石灰石样品10g加入烧杯中,再把10g稀盐酸分四次加入,实验过程所得数据如下表(已知石灰石样品中含有的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盐酸反应):
?实验次数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20 ?20 20 ?20
?剩余固体的质量/g ?7 4 ?2.6 m
分析表中数据,完成下列问题:
(1)表中m的数值为 ;
(2)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
(3)计算第一次试验反应结束后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
【答案】:(1)2.6;
(2)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74%;
(3)第一次试验反应结束后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15.4%
【解析】:(1)第1、2次加入盐酸后,固体质量都减少3g,第三次加入盐酸后固体质量减少1.4g,说明石灰石中的碳酸钙被反应完了,盐酸有剩余,2.6g为杂质不与盐酸反应,所以第四次再加盐酸剩余固体仍为2.6g ,即m的数值是2.6g;
(2)石灰石样品的质量为10g,而反应后还剩2.6g,说明2.6g是杂质,所以纯的碳酸钙的质量应为:10g-2.6g = 7.4g, 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7.4g/10g ×100% =74%
(3)由表中数据可知,第一次试验反应3g碳酸钙与20g盐酸是恰好反应的,反应后的溶液中的溶质为氯化钙,因为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跑出,求反应后的溶液质量=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 +反应的盐酸的质量-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步骤如下:
解:设生成氯化钙的质量为x,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y
CaCO3+2HCl = CaCl2+H2O+CO2↑
100??? 111?? 44
3g????? x? y
100 :111 = 3g: x 100 :44 = 3g: y
解得?x=3.33g ?y=1.32g
3.33g/(3g+20g-1.32g)×100% = 15.4%
答:第一次试验反应结束后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15.4%.
【字母型】
10、 (2018·天津)在反应A+3B===2C+2D中,已知A和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7∶8,当2.8 g A与一定量B恰好完余反应后,生成3.6 g D,则生成C的质量为( )。
A. 9.6 g B. 8.8 g C. 6.8 g D. 4.4 g
【答案】B
【解析】:根据A和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和化学方程式即可求出B的质量,然后在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即可求出生成C的质量。
设2.8 g A与B恰好完余反应时,需要B的质量为x
A+3B=== 2C+2D
7 3×8
2.8g x 7:24 = 2.8g :x 解得x=9.6g
生成C的质量为2.8g + 9.6g -3.6g =8.8g
故选B
11、在A+3B=2C + 2D的反应中,14g A完全反应生成44g C和18g D,若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则B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A.16???????????? ?B.32?? ???????????C.64?????????????? D.96
【答案】B
【解析】:首先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出参加反应B的质量:44g+18g -14g = 48g
然后根据化学方程式即可求出B的相对分子质量
设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x
A + 3B = 2C + 2D
28 3x
14g 48g 28 :3x = 14g : 48g 解得x= 32
12、完全电解ag水,得到氢气10mL,同时得到氧气的质量和体积分别是( )
A.ag ,10mL B. ag ,5mL C. 16a/9g ,15mL D. 8a/9g , 5mL
【答案】D
【解析】:因为电解水时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1,故生成氧气的体积是5mL;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是1:8,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氧元素占水质量的8/9,则电解ag水生成氧气的质量为8a g/9.
13、(19枣庄)科学研究中,常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计算,得出某未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从而推测该物质的分子式。某科研小组经反复实验,发现2A+3B=2C+4D中,3.2gA恰好和4.8gB完全反应,生成4.4gC。请问:
(1)同时生成D的质量为 g;
(2)若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求A的相对分子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3.6g
(2)32
解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一定等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所以生成D质量为:3.2g+4.8g-4.4g=3.6g.
(2)设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X
2A + 3B = 2C + 4D
2x 4×18
3.2g 3.6g
2x : (4×18)= 3.2g : 3.6g
解得x=32
【技巧性计算】
14、已知H2完全燃烧生成H2O,CH4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CO完全燃烧生成CO2.相同质量的H2、CH4和CO完全燃烧需要氧气的质量( )
A.CO最多,H2最少 B.H2最多,CH4最少
C.H2最多,CO最少 D.CH4最多,CO最少
【答案】C
【解析】:2H?+O?==2H?O CH?+2O?==CO?+2H?O 2CO+O?==2CO?
4 32 16 64 56 32
从以上三个方程式中,对比可以看出同质量的H2、CH4和CO完全燃烧需要氧气的质量H?
最多,其次是CH?,CO最少。
15、由碳酸钙和氧化钙组成的混合物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0%,将50g该混合物高温煅烧至固体质量不再改变,则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 )
A.6g B.8g C.13.2g D.20g
【答案】B
【解析】:由提给信息可算出混合物中钙元素的质量为:50g×60%=30g
至固体质量不再改变,说明混合物中的碳酸钙已全部分解完,生成物为二氧化碳和氧化钙,二氧化碳气体跑出,故反应后的固体只有氧化钙,根据反应前后钙元素守恒,算出氧化钙的质量为:30g÷(40/56 ×100%)=42g,再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50g-42g = 8g 故选B 。
16、碱式碳酸铜【Cu2(OH)2CO3】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水、二氧化碳,反应放入化学方程式为: 。
充分加热24g含氧化铜的碱式碳酸铜固体,若反应前后固体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之比为3:4,则该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之和为 g。
【答案】↑ 6
【解析】:(1)根据提给信息此反应为分解反应,反应物为碱式碳酸铜,生成物为氧化铜、水、二氧化碳,条件为加热,按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写出即可。
(2)有方程式可知充分加热24g含氧化铜的碱式碳酸铜固体,则得到纯净的氧化铜,氧化铜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80%,根据反应前后固体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之比为3:4,可知反应前铜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0%,则反应前铜元素的质量为24g×60%=14.4g,则反应后固体的质量为14.4g=18g,则该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之和为?24g﹣18g=6g。
基础知识
典型习题
至质量不再减轻
剩余的混合物
67.4g
二氧化锰
1.0g
过氧化氢溶液
68.0g
基础知识
典型习题
×100%=22.7%
145g
×100% =84.9%
53g
×100% =29.3%
至质量不再减轻
剩余的混合物
67.4g
二氧化锰
1.0g
过氧化氢溶液
68.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