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推荐》——春江花月夜
一、单选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皎皎(jiǎo) 汲取(jí) 砧板(zhān) 不胫而走(jìng)
B. 霰弹(xiàn) 勖勉(xù) 滟滟(yàn) 拾级而上(shè)
C. 着重(zháo) 潜跃(yuè) 纤尘(xiān) 徘徊(huái)
D. 扁舟(piān) 碣石(jiē) 江浦(pǔ) 潇湘(xiāo)
【答案】B
【解析】【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字音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要找规律,结合词义、词性、运用场合等记忆。A项,砧板(zhān)——zhēn;C项,着重(zháo)——zhuó;D项,碣石(jiē)——jié。故选B。【点睛】
常见字注音正确的可能性小。生僻字一般不会标错音。对多音字的把握,掌握音随意转的原则。吃不准的情况下,可多考虑从词语具体意义的角度入手解决问题。常见多音字标次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大,标常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小。善用排除法。如果题干是全部不相同的,就把有两项相同的去掉;如果题干是与所给字的读音全部相同的,则去掉一个不同的一项;如果题干是读音全都正确,就去掉有一个错误的一项;如果题干是读音有错误的一组,就排除肯定无误的一项;总之,用排除法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当然也需要一定的知识积累的。
2、下列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鸿雁长飞光不渡,鱼龙潜跃水成文 B.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砂看不见
C.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装镜台 D.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答案】D
【解析】【详解】
此题考核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形的能力,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运用的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A项,渡—度;B项,砂—沙;C项,装—妆。故选D。
3、下列对《春江花月夜》诗歌内容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歌的题目是“春江花月夜”,包含了诗歌内容中的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所体现的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
B. 诗人由春江的美景写起,写江上的明月,并由江月生发出江月永恒、人生代代的哲学思考。
C. 江月有恨,流水无情,诗人在下半篇转到游子、思妇的离愁别恨上,借月写出了游子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D. 全诗以江为主体,融诗情、画意、暂理为一体,赞叹自然的奇丽,讴歌爱情的纯洁,探索人生的哲理,构成奇妙的艺术世界。
【答案】D
【解析】【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D项,“全诗以江为主体”错误。全诗以月为主体。此诗沿用陈隋乐府旧题,运用富有生活气息的清丽之笔,以月为主体,以江为场景,描绘了一幅幽美邈远、惝恍迷离的春江月夜图,抒写了游子思妇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以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表现了一种迥绝的宇宙意识,创造了一个深沉、寥廓、宁静的境界。故选D。【点睛】
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江天一色无纤尘 纤:细,小
B. 不知乘月几人归 乘:趁着
C. 青枫浦上不胜愁 胜:超过,胜出
D. 愿逐月华流照君 逐:追随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的实词解释,考生一定要结合上下文的意思,先准确理解文意才能进行准确的理解。在平时学习文言文的时候要注意重点文言实词的积累,文言实词浩如烟海但是关键的就108个重点实词。C 胜:承受得住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5、下列诗句不能表现时间变化的一项是( )
A. 海上明月共潮生 B. 皎皎空中孤月轮
C. 玉户帘中卷不去 D. 江潭落月复西斜
【答案】C
【解析】【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诗句内容理解与分析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下列诗句不能表现时间变化的一项”,需要结合诗句内容分析,然后判断是否能表现时间的变化。A项,抓住“共潮生”;B项,抓住“孤月轮”;D项,抓住“落月复西斜”,三项分别表明了月亮的升起——高悬——西斜,突出时间的变化。C项,表明月光的皎洁。故选C。
6、对下列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江流宛转绕芳甸芳甸:开满花草的郊野。
B. 何处相思明月楼明月楼:高楼。
C. 愿逐月华流照君 逐:追随。
D. 碣石潇湘无限路无限路:极言离人相距之远。
【答案】B
【解析】“明月楼”指“思妇的闺楼”。
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春江花月夜》这首诗被闻一多称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B. 张若虚在唐开元初与贺知章、张九龄、包融号称“吴中四士”。
C. 《春江花月夜》一诗中“青枫浦上不胜愁”一句化用了“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和“送美人兮南浦”几句诗。
D. 《春江花月夜》是乐府《清商曲·吴声歌》旧题。
【答案】B
【解析】【详解】
此题考核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的中外中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B项,张九龄,应为张旭。故选B。
8、下列对《春江花月夜》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全诗共三十六句,共换八韵。全诗随着韵脚的转换变化,平仄交错运用,一唱三叹,前呼后应,音乐节奏感强烈而优美。
B. 诗人仰望明月,不由自主地对宇宙生成、人类本源、人的生存状态进行追问。这种追问是人类永恒的哲学命题,使得诗的意境浑厚博大,深沉旷远。
C. “白云”四句总写在春江花月夜中思妇与游子的两地思念之情。“白云”“青枫浦”托物寓情,白云飘忽,象征“扁舟子”的行踪不定。
D. 全诗以月为主体。“月”是诗中情景交融之物,诗情随着月轮的升落而起伏曲折。月在一夜之间经历了升起——高悬——西斜——落下的过程。
【答案】A
【解析】【详解】
此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此类试题一般从意象的含义、手法及其解说、艺术效果、语言风格、曲解诗意等角度设错,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A项,应为四句一换韵,共换九韵。故选A。
二、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下列问题。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9、“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两句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答案】承上启下的作用。紧承上句的“望相似”,很自然地把笔触由上文描写的大自然景色转到了下文描写的人生图景,引出下文对男女相思、离愁别恨的描写。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诗句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理解诗句意思,然后结合诗句所处的位置分析结构上的作用。本题题干要求分析结构上的作用,此句于诗来说,在全局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继“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河年初照人?”由景而感的转折点后的第二个转折点,即由感入情的转折点。很自然的引出后面的个人事件。江月有恨,流水无情,诗人自然地把笔触由上半篇的大自然景色转到了人生图象,引出下半篇男女相思的离愁别恨。
10、“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这四句诗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答案】“白云……明月楼”四句总写在春江花月夜中思妇与游子的两地思念之情。 “白云”“青枫浦”托物寓情。“白云”飘忽,象征“扁舟子”的行踪不定。“青枫浦”为地名,但“枫”“浦”在诗中又常用为表示离别的景物、处所。用典,“青枫浦上”暗用《楚辞?招魂》中的语句。“谁家”“何处”二句互文,一种相思,牵出两地离愁。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第一步,指出运用了哪种手法。第二步,分析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第三步,简析这种手法在塑造形象和表情达意中作用。“白云”四句,游子像一片白云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不胜忧愁。哪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船在漂流?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相思。总写在春江花月夜中思妇与游子的两地思念之情。“白云”“青枫浦”托物寓情。白云飘忽,象征“扁舟子”的行踪不定。“青枫浦”为地名,但“枫”“浦”在诗中又常用为感别的景物、处所。“青枫浦”,地名,今湖南浏阳县境内有青枫浦。这里泛指游子所在的地方。暗用《楚辞?招魂》“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句意,隐含离别之意。用典。“谁家”“何处”二句的互文见义,正因不止一家、一处有离愁别恨,诗人才提出这样的设问,一种相思,牵出两地离愁,一往一复,诗情荡漾,曲折有致。
阅读下面的诗歌选段,完成文后各题。
春江花月夜(节选)
张若虚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11、
“可怜楼上月徘徊”一句中“徘徊”极其生动,妙在何处?
答:????????
【答案】“徘徊”指光影明灭不定。运用拟人的手法,写月光怀着对思妇的怜悯之情,在楼上徘徊不忍离去。它要和思妇做伴,为她解愁,因而把柔和的清辉洒在妆镜台上、玉户帘上、捣衣砧上。
【解析】
此题考查诗歌的语言之“炼字”。“炼字”,要求分析字的意思、使用的修辞、表达效果等。此题主要考虑其“生动”性。
12、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白云”与“游子”有什么相同之处?鉴赏这几句诗的抒情方式。
答:????????
【答案】白云与游子都漂泊不定。这便使诗歌由上面的写景自然过渡到游子,又由游子引出思妇。直接抒情:“愁”“相思”直抒胸臆,抒发离愁别绪和思念之情。间接抒情:通过“白云”“扁舟”“明月楼”这些意象的描写表达了游子思妇的两地相望相思之情。
【解析】
抒情方式包括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结合诗句很容易作出判断。
13、
“落月摇情满江树”结尾运用了何种方式?有何好处?
答:????????
【答案】运用以景结尾方式。诗人那无着无落的离情,伴着残月之光,洒满在江边的树林之上,也洒落在读者心上,清韵袅袅,摇曳生姿,令人心醉神迷。
【解析】
以景结情属于间接抒情。作答时,必须弄清楚作者为什么写景,景中含有怎样的情。其作用可以使读者从景物描写中,驰骋想象,体味诗的意境,产生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
三、情景默写
14、补出下面的空缺处
(1)《春江花月夜》中勾勒出一幅江潮连海,月共潮生的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的句子是: , 。
(2)《春江花月夜》中写出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表明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的句子是: , 。
(3)《春江花月夜》中写出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些微灰尘,只有明亮的一轮孤月高悬空中的句子是: , 。
(4)《春江花月夜》中,清明澄彻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的世界,这就自然地引起了诗人的遐思冥想的句子是: , 。
(5)《春江花月夜》中写出互相望着月亮可是互相听不到声音,希望随着月光流去照耀着你的句子是: , 。 ??????
(6)《春江花月夜》中写出不知有几人能乘着月光回家,只有那西落的月亮摇荡着离情,洒满了江边的树林的句子是: , 。
(7)《春江花月夜》中写出不止一家、一处有离愁别恨的句子是: , 。
(8)《春江花月夜》中,一轮孤月徘徊中天,象是等待着什么人似的,却又永远不能如愿;月光下,只有大江急流,写出了江月有恨,流水无情的句子是: , 。
【答案】????(1).春江潮水连海平????(2).海上明月共潮生????(3).人生代代无穷已 ????(4).江月年年望相似????(5).江天一色无纤尘 ????(6).皎皎空中孤月轮????(7).江畔何人初见月 ????(8).江月何年初照人????(9).此时相望不相闻????(10).愿逐月华流照君????(11).不知乘月几人归 ????(12).落月摇情满江树????(13).谁家今夜扁舟子????(14).何处相思明月楼????(15).不知江月待何人????(16).但见长江送流水
【解析】试题分析:名句名篇默写是高考的必考题型,考生要注意平时多积累名句名篇,理解性默写的题目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本题中考查的是《春江花月夜》中的句子,需要注意的字有:“已”、“皎皎”、“逐”、“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