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一等奖)部编版五语上26忆读书 ACTT课件、教案、音频等

文档属性

名称 (公开课一等奖)部编版五语上26忆读书 ACTT课件、教案、音频等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12-06 15:22:23

文档简介

冰心的故事
少年好学
冰心自幼聪慧好学,特别喜欢听故事。为了鼓励她用心学习,当时担任她家塾督师的舅舅杨子敬常对她说:"你好好做功课吧,等你做完了功课,晚上我给你讲故事。"舅舅给她讲的第一部书是《三国演义》。那曲折的情节,鲜活的人物深深吸引了小冰心。等讲完一段,舅舅总是再讲一回。为了每天晚上都能听"三国"的故事,她学习更认真了,功课总是做得又快又好。可是,舅舅晚上常常有事,不能给她讲"三国",有时竟停了好几天,这可把小冰心急坏了。不得已,她只好拿起舅舅的《三国演义》来看,这时她才7岁。最初,她大半看不懂,就囫囵吞枣,硬着头皮看下去,不懂的地方,就连猜带蒙,有时,居然被她蒙对了。这样,她慢慢地理解一些书的内容了,她越看越入迷,看完《三国演义》,又找来《水浒》、《聊斋志异》…… 母亲见她手不释卷,怕她年纪过小,这样用功会伤了脑子,便竭力劝她出去玩,她不肯。母亲只好把书给藏起来,可不知怎么搞的,那些书总是神不知鬼不觉地又被找了出来。   
有一次,母亲让她洗澡,她就在澡房里偷看书,直到洗澡水都凉了……,母亲生气地夺她手中的《聊斋》,撕成两半,扔到墙边,小冰心望望母亲,又看看那本心爱的书,胆怯地挪到墙角,捡起那本书,又接着读了下去。这一来,倒把生气的母亲逗乐了。   
冰心不但把读过的书都用心记住,还时常把书中的故事讲给别人听。假日时父亲带她到军舰上去玩,水兵们听说这个七岁的孩子会讲“三国”的故事,就纷纷围住她,当小冰心神气而又一本正经地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时,众人被她那稚气的神情逗得捧腹大笑。听完故事,水兵们拉着她的手,称赞她聪明伶俐,并把他们在航行中用来消磨时光的小说包了一包,送给冰心作为"讲书"的奖品。回到家里,小冰心迫不及待地打开那包书,那都是些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早期翻译的欧美名家小说,这些书令小冰心爱不释手。当时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书,大都在书后印有书目,她从书目中看到了林纾翻译的其它欧美名家小说,就按书目去寻找别的小说来读,于是,她开始接触外国文学作品。   
十岁时,冰心又学了《论语》、《左传》、《唐诗》。她对唐诗抱有兴趣,很快就能背诵许多有名的诗篇,并开始学做对联。有一回,老师刚说:"鸡唱晓"。她就脱口而出:“鸟鸣春”。老师一愣又说:“榴花照眼红”。她略思片刻,便从容应道:“柳絮笼衣白”。这可把老师乐坏了,连连称赞说:“对得好,对得好。‘榴花照眼红'只是描写了石榴花开的景象,只是静物,而‘柳絮笼衣白'除了柳絮飘扬的景象外,还出现人物”。   
祖父谢銮思见冰心很有出息,从心里感到欣慰,但从不当面夸她。一天晚上,祖父对她讲起了贫寒的家世。原来谢家先辈世居福建长乐横岭,清朝末年,冰心的曾祖父为灾患所迫,来到福州学裁缝谋生。一年春节,曾祖父去收工钱,因不识字被人赖了帐,两手空空地回家来。正等米下锅的曾祖母闻讯,一声不吭,含泪走了出去。等到曾祖父去找她时,她正要在墙角的树上自缢,曾祖父救下了她,俩人抱头痛哭。他们在寒风中跪下对天立誓,将来如蒙天赐一个儿子,拼死拼活也要让他读书识字,好替父亲记帐、要帐。他们一连生了五胎,才得了个儿子,夫妻俩克勤克俭,终于让谢銮思成为谢家第一个读书人,而四个女儿却因家里贫穷不能读书。说到这里,祖父抚摸着小冰心的头说:"你是我们谢家第一个正式上学读书的女孩,你一定要好好地读啊!" 小冰心张大眼睛,久久地望着祖父。那个夜晚,祖父那期盼的眼神,那语重心长的话语深深地烙进了她的心里。
老当益壮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祖国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冰心迎来了奇迹般的生平第二次创作高潮。她不知老之将至,始终保持不断思索,永远进取,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   
1980年6月,冰心先患脑血栓,后骨折。病痛不能令她放下手中的笔。她说“生命从八十岁开始”。她当年发表的短篇小说《空巢》,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接着又创作了《万般皆上品……》《远来的和尚》等佳作。散文方面,除《三寄小读者》外,连续创作了四组系列文章,即《想到就写》《我的自传》《关于男人》《伏枥杂记》。其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创作风格之独特,都使得她的文学成就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出现了一个壮丽的晚年景观。年近九旬时发表的《我请求》《我感谢》《给一个读者的信》,都是用正直、坦诚、热切的拳拳之心,说出真实的话语,显示了她对祖国、对人民深沉的爱。她身体力行,先后为家乡的小学、全国的希望工程、中国农村妇女教育与发展基金和安徽等灾区人民捐出稿费十余万元。她热烈响应巴金建立中国现代文学馆的倡议,捐出自己珍藏的大量书籍、手稿、字画,带头成立了“冰心文库”。
冰心作为民间的外交使者,经常出访,足迹遍布全球,把中国的文学、文化和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带到世界各个角落。她为国家的统一和增进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做出了卓越贡献。她是我国爱国知识分子的光辉典范。作者简介
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女,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 ,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成员。
中国诗人,现代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社会活动家、散文家。笔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
1919年8月的《晨报》上,冰心发表了第一篇散文《二十一日听审的感想》和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1923年出国留学前后,开始陆续发表总名为《寄小读者》的通讯散文,成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之作。在日本被东京大学聘为第一位外籍女讲师,讲授“中国新文学”课程,于1951年返回中国。
1999年2月28日21时12分冰心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99岁,被称为
“世纪老人。”
1926年,冰心获文学硕士学位后回国,执教于燕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等校。此后著有散文《南归》,小说《分》《冬儿姑娘》等,表现了更为深厚的社会内涵。抗日战争期间在昆明、重庆等地从事创作和文化救亡活动。1946年赴日本,曾任东京大学教授。1951年回国,先后任《人民文学》编委、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文联副主席等职。
作品有散文集《归来以后》、《我们把春天吵醒了》、《樱花赞》、《拾穗小札》和《晚晴集》等,展示出多彩的生活,艺术上仍保持着她的独特风格。其中《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三寄小读者》,表现了她对儿童的爱,她希望儿童们能有一个美好的心。
她的作品还有《繁星 春水》,以“爱”与“母爱”为主题,表达了她爱母亲的情感。她的短篇小说《空巢》获1980年度优秀短篇小说奖。儿童文学作品选集《小桔灯》于同年在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中获荣誉奖。冰心的作品除上面提到的外,还出版有小说集《超人》《去国》《冬儿姑娘》,小说散文集《往事》《南归》,散文集《关于女人》,以及《冰心全集》《冰心文集》《冰心著译选集》等。她的作品被译成多种外文出版。 冰心崇尚“爱的哲学”。“母爱、童真、自然”是其作品的主旋律。她非常爱孩子,把孩子看做“最神圣的人”,认为他们是祖国的花朵,应该好好呵护,深受人民的敬仰。她的作品中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与赞美。繁星春水
《繁星》和《春水》是我国现代著名女作家《繁星·春水》的作者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散文家、作家、教育家冰心。冰心原名谢婉莹,1919年9月才署笔名冰心。冰心创作的两部诗集,二者是姊妹篇,均创作于1923年,最早发表于《晨
报副刊》上,其中《繁星》由164首小诗组成,《春水》由182首小诗组成。冰心的诗集繁星春水被茅盾称为繁星格、春水体。
《繁星》是一部诗集,由164首小诗组成。冰心一生信奉“爱的哲学”,她认为“有了爱,便有了一切”。在《繁星》里,她不断唱出了爱的赞歌。她最热衷于赞颂的,是母爱。除了挚爱自己的双亲外,冰心也很珍重手足之情。她爱自己的三个弟弟。她在后来写作的一篇散文《寄小读者·通讯十三》里,还把三个弟弟比喻成三颗明亮的星星。冰心赞颂母爱,赞颂人类之爱,赞颂童心,同时她也赞颂大自然,尤其是赞颂她在童年时代就很熟悉的大海。歌颂自然,歌颂童心,歌颂母爱,成为冰心终生创作的永恒主题。 它的主题是:母爱,自然,童真,人生。
《繁星·春水》是人们公认的小诗最高成就,被茅盾称为“繁星格”,“春水体”。它所体现的主题是:母爱,自然,童真,构筑了冰心的思想内核“爱的哲学”,《繁星·春水》包含三个内容:一是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二是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三是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其中有许多小诗已被选入了中学教材,深受读者的喜爱。
《春水》是《繁星》的姊妹篇,由182首小诗组成。同样是在《晨报副刊》上最先发表,不过《春水》的问世要比《繁星》晚三个月。
在《春水》里,冰心虽然仍旧在歌颂母爱,歌颂亲情,歌颂童心,歌颂大自然,但是,她却用了更多的篇幅,来含蓄地表述她本人和她那一代青年知识分子的烦恼和苦闷。她用微带着忧愁的温柔的笔调,述说着心中的感受,同时也在探索着生命的意义和表达着要认知世界本相的愿望。
冰心以其特有的女性纤柔,用清新秀丽的语言写成了《繁星》、《春水》两本诗集,并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第一,哲理性强是《繁星》、《春水》的一大艺术特点。《繁星》、《春水》中,有许多诗都是蕴涵着深刻思想的哲理诗。这些深刻的思想往往都是和诗中描绘的具体形象以及诗人深沉的思绪揉合在一起的,因而仍然具备着诗的情绪,有着诗的美感。 第二,纤柔是冰心诗歌的另一个显著特色。冰心的诗,无处不表现出一种女性的纤柔。以她“满蕴着温柔,带着忧愁”的抒情风格,感情深沉浓烈地歌吟着纯正的爱,描绘着大自然的美;同时也以独特的方式表达了对某些社会丑恶现象的谴责。 第三,文字轻柔雅丽,韵律浑然天成,意境优美清丽。《繁星》、《春水》中词句的运用仿佛信手拈来,处处透露着轻柔雅丽的风格。
“冰心体”小诗在诗人们的辗转模仿之中,很盛行了几年。刘大白、郭绍虞、叶绍均、徐玉诺、宗百华等,都创作了不少各具特色的小诗。这些小诗以真实简练的文字,含蓄地表现了诗人们在霎那间对于平凡事物的独特感兴趣和情思的变迁。它们和冰心的小诗一起,形成了一片晶莹而又遥远的星群,永远闪烁在新诗发展的路途上。词语解释
【津津有味】趣味浓厚或有滋味的样子,也指吃得很有味道或谈得很有兴趣,说得很尽兴。
【催促】指促使赶快行动;推动从速去做。
【欣赏】指领略观赏,也指认为好和喜欢。
【酷爱】指极其爱好;非常热爱。
【哭哭啼啼】断断续续的哭泣,没完没了。断断续续的哭泣,没完没了。
【兴旺盛衰】指人与事变化发展的各种情况
【消遣】指做一些自己感兴趣,无关紧要的事来打发时间。
【闭门不出】关起门来不外出,指杜绝与外界交往。
【栩栩如生】形容画作、雕塑中的艺术形象等生动逼真,就像活的一样。
【索然无味】形容呆板枯燥,一点意味或者趣味都没有。亦作索然寡味。
【朦朦胧胧】指人意识不十分清晰或事物界限不清。
【堆砌】指垒积砖石并用泥灰黏合,比喻写文章使用大量华丽而无用的词语,以
扩大或加长篇幅。
【自作多情】一相情愿地做出种种表示,想以此博得对方欢心。
【风花雪月】原指四时的自然美景“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后
指内容空洞,辞藻华丽的诗文,也指爱情之事与花天酒地的生活。可做褒义词,
也可作贬义,根据语境而定。
【质朴浅显】语言很浅显,不会故意写得很华美,这个通常用来形容诗文的语言风
格。《忆读书》教学反思
今天我上完了《忆读书》一课后反思如下:
本课教学由学生自己根据“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提出三个问题学习课文,这一教学设计较难,学生操作起来较难。因此我充分发挥课堂上学生质疑的优势,既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质疑的能力,又很好地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化体验。在学生学习课文的时候,我又尽量运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读书经历理解作者的读书体验,使学生也能和作者产生共鸣,让学生明确,作者取得的成就离不开读书,正因为读过很多的书,作者才能成为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家。
但因为本课涉及的名著较多,学生对名著的内容了解不深,因此我课前布置了搜集资料的作业,这就为学生拓宽了知识面,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
我认为本课的重难点,教学目标制定是比较准确,但在“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三个问题上的顺序上注意一下,应该是因为读书好,所以才要多读书;不仅要多读书,还要读好书。对于文中提到的作者的读书感受,没有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读书体验,体会作者的情感体验。因此在学生学习课文的时候,尽量运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读书经历理解作者的读书体验,使学生也能和作者产生共鸣。指导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多读书,读好书,会读书。
再者要将语言文字训练放在首位,不能忽略学生的品词析句训练,这样才能有效地进行朗读指导。
PAGE
1《忆读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作品,学会借助“时间轴”理清叙写顺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了解作者及其代表作,把握文章要点,更好地理解“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一中心。
3、借助具体的语言文字,体会冰心阅读感受的变化。
教学重、难点
1.把握文章的内容要点。深入理解作者的读书体会。
2.引导学生注意平时读书要有自己的体会。
一、游戏激趣导入:
1、同学们,上课前,我们先来做一个游戏——看章回猜书名。
乱蟠桃大圣偷丹 反天宫诸神捉怪
花和尚单打二龙山 青面兽双夺宝珠寺
玄德智激孙夫人 孔明二气周公瑾
大观园试才题对额 荣国府归省庆元宵
过渡:做完游戏,同学们从这个游戏中发现了什么?对,这些都是我国四大名著里面的章回。冰心奶奶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读四大名著,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冰心奶奶回忆自己读书之旅的一篇散文,齐读课题《忆读书》。
2、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这些词语肯定难不倒大家。开火车读。
津津有味 无限期待 一知半解 索然无味
真情实感 哭哭啼啼 心动神移 不能自已
这些词语有什么共同点?(都是冰心奶奶用来描写自己阅读感受的词语。)
二、合作学习,整体感知
1、请用最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思考世纪老人冰心奶奶在回忆读书经历时,按什么顺序写的?请在文中圈出相关的词语。(墙上有钟,请大家默读完在课文的最后记录下自己的默读时间。)
生汇报,并用你的手势告诉老师花了多长时间完成默读
2、请你圈出表示时间的词语。哪位同学汇报一下你找到的重要时间点。
生汇报:四岁、七岁、十二三岁、中年、1980年 板书时间点
把这些重要的时间点连成线,这条线就代表冰心奶奶一生的阅读之旅。加上箭头,这就是时间轴。板书:时间轴。
同学们看,利用时间轴可以帮我们梳理以时间为顺序的文章。让我们对冰心奶奶阅读经历中关键的时间点一目了然。
小结:从四岁到八十多岁一直在坚持读书,她读书的时间真长啊!
板书:时间长。
3、文中提到的阅读经历主要体现在哪几本书上?请用“▽”标出书名
预设:拿出词卡《三国演义》问:贴在哪个时间点上,从七岁开始看
《水浒传》从什么时候开始看的?三国演义之后
《红楼梦》从什么时候开始看呢?十二三岁
到了1980年……这篇文章写于作者90岁,那么停止读书了吗? 并没有。
板书:数量多。边说边板书,是啊,从这里还可以看出她读书的数量多。
4、在文中,冰心回忆了多次读书的经历以及多年来的读书感受。其实,关于读书这件事,她就想告诉我们一句话,这句话也是文章的中心句,你找到了吗
学生快速读课文,找出文章中心句:板书: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三、细读课文,品读感悟“多读书”
1、同一本书不同年龄段阅读有不同的感受。请同学们请同学们两人一组,先完成下列表格,再挑选一本书,梳理冰心阅读感受的变化:(5分钟)
教师引导并小结:
年 龄 书 籍 感 受
七岁 《三国演义》 好听极了、含泪上床、哭了一场、又哭了一场
十一岁 《水浒传》 尤其欣赏
十二三岁 《红楼梦》 厌烦
中年 《红楼梦》 尝到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滋味
晚年 现代的文艺作品 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2、师:你们选的哪本书?请你们带上语文书和词卡上来汇报。
(1)小组汇报《三国演义》,一组汇报不全,再请一组。
◇我们小组找到的是冰心奶奶小时候听舅父讲《三国演义》的段落。从“津津有味”到“含泪上床”感受到冰心奶奶被《三国演义》这部书迷住了。
◇我们小组在第四自然段找到了“咬了牙”、“一知半解”、“居然越看越懂”这些词语,感受到冰心奶奶在书中享受到了快乐。。
☆师提出问题:既然冰心奶奶在书中得到了快乐,可为什么还要两次把书丢下,最终还是读完了呢?
重点引导理解作者“读到关羽死了,大哭一场。”“读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
生:因为他们的死让作者很难过,不想再读下去了,所以把书丢到一边。但书中还有很多引人入胜的故事吸引着他,所以又继续读下去。关羽是武艺高强、忠义两全的大将军,诸葛亮师神机妙算、才高八斗的智者,他们都是故事中的英雄。所以对于他们的死,作者悲伤、难过。从中我体会到作者读书读到了痴迷的地步,太投入了。
◇“咬了牙”“越看越明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使我咬着牙也要开启读书之旅。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和阅读一起成长,越看越明白。
◇“哭”读得多投入啊,将自己的情感和书本融合到一起,和人物同喜同悲。
小结:
从我听《三国》,到第一次读《三国》第二次读《三国》,我的感受都是不一样的。阅读就是这样一个不断上升的过程。(配合板书手势)
指导读书:让我们通过朗读,感受冰心奶奶的这段读书之旅。
(2)一组汇报《水浒传》:
◇“尤其欣赏”:比没有人物个性的《荡寇志》要强多了。看了人物栩栩如生的《水浒传》,就不会看索然无味的《荡寇志》。
◇是啊,《水浒传》里的人物栩栩如生,难怪让冰心尤其欣赏,让我们通过读书来体验冰心奶奶阅读时的乐趣吧!
(3)一组汇报《红楼梦》:
“兴趣并不大”“厌烦”“滋味”:问汇报的学生:为什么十二三岁时兴趣不大,中年时却能读出书中的不同滋味呢?
小结:是啊,随着阅读量的增加,阅历的增长,我们对文章的理解会更深入。
总结:从冰心奶奶(引读)时间长,数量多,次数多的阅读经历,我们体会到了一定要(指板书):“多读书”。
四、引导体会“读书好”“读好书”
过渡:读一本好书,就像交到了一位好朋友,读书时就好像与一位好友在谈话。正是因为书籍这么有趣,所以才让著名作家——冰心从小就十分着迷。
1、王老师也爱读书,分享一个小故事。
2、听说你们也很爱读书,能分享一下你的读书故事吗?也可以说说你最近有看什么书吗?有什么收获?
评价:长见识,明道理,享受乐趣。
是啊你的阅读感受还和冰心奶奶产生共鸣了呢!
3、是啊,读书既能让我们享受到快乐,又能让我们明白道理,用冰心奶奶的话说就是(指板书):读书好。
4、想要通过读书获得更多收获,冰心奶奶还建议我们(指板书):读好书
5、结合板书问,为什么冰心奶奶先写她多读书(指板书问)的经历呢?两人小组交流一下。
生汇报:有积累才有收获,读的书多了,我们才会体会到其中的好处。 预设:文章是写给谁看的?
生汇报:冰心利用自己童年的读书经历,更加贴近儿童,吸引儿童,打动儿童。所以冰心先写多读书的经历。
五、总结:
这节课,借助时间轴,我们对冰心奶奶一生阅读经历的关键时间点一目了然,同时在梳理她对这些书目阅读过程中感受的变化,明白了阅读是一个不断深入,不断上升的过程。同时,对冰心奶奶的读书建议有了更清晰的理解——多读书,读书好,读好书。
六、作业:推荐阅读:老舍《谈读书》,想想老舍也谈读书,和冰心奶奶这一篇有什么异同? (共46张PPT)
乱蟠桃大圣偷丹 反天宫诸神捉怪
花和尚单打二龙山 青面兽双夺宝珠寺
玄德智激孙夫人 孔明二气周公瑾
大观园试才题对额 荣国府归省庆元宵
部编版 五年级语文上册
冰 心
冰心 (1900~1999)现代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原名谢婉莹,原籍福建长乐,生于福州,幼年时代就广泛接触了中国古典小说和译作。代表作品有诗集《繁星》和《春水》(受泰戈尔《飞鸟集》影响 ),散文集《寄小读者》。
作者简介
写作背景
本文是一篇叙事性记叙文,写于1989年9月8日。当时,作者已是90岁的老人。作者回忆了幼时、少时的读书经历,并向青少年朋友们传授多年来积累的宝贵的读书经验。
教学目标
1、认识1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理解“津津 有味、索然无味”等词语。
2、整体感知作品,学会借助“时间轴”理清叙写顺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重点)
3、了解作者及其代表作,把握文章要点,更好地理解“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一中心。(难点)
3、借助具体的语言文字体会冰心阅读感受的变化。
会 认 字
舅父
jiù
斩断
zhǎn
凯旋
kǎi
诸葛亮

水浒传

鲁智深

荡寇志
kòu
贾宝玉
jiǎ
书卷
juàn
书刊
kān
琐碎
suǒ
栩栩如生

无病而呻
shēn
某个
mǒu
会 写 字

注意这些字的笔画顺序哟。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回忆幼时少年时读书经历的?请找出表明顺序的词语。
作者是按时间顺序来忆读书的。
表时间的词语有: “四岁时” “七岁时”“我在十二三岁时”“中年” “1980年”
初读感知
七 岁
十二三岁
中年
后 来
1980年
七 岁
《三国演义》

十二三岁
中年
后 来
1980年
《水浒传》

《红楼梦》

《红楼梦》

现代文艺作品

初读感知
冰心奶奶在文章当中回忆了八十多年的读书生活,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展开描写的呢?请在文中找出相关的词语。
“忆”是行文的线索,本文以时间顺序展开叙述的。
表时间的词语有:七岁时;同时;到我十一岁时;在我十二三岁时;到了中年以后……
冰心在文中想告诉我们什么?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这句话是本文的中心句)
初读感知
合作探究
同一本书不同年龄段阅读有不同的感受。请同学们请同学们两人一组,先完成下列表格,再挑选一本书,梳理冰心阅读感受的变化 。
年 龄 书 籍 感 受
七岁
十一岁
十二三岁
中年
晚年
合作探究
同一本书不同年龄段阅读有不同的感受。请同学们请同学们两人一组,先完成下列表格,再挑选一本书,梳理冰心阅读感受的变化 。
年 龄 书 籍 感 受
七岁 《三国演义》 好听极了、含泪上床、
哭了一场、又哭了一场
十一岁 《水浒传》 尤其欣赏
十二三岁 《红楼梦》 厌烦
中年 《红楼梦》 尝到一个朝代和家庭的
兴亡盛衰的滋味
晚年 现代的文艺作品 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津津有味”
“好听极了”
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
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
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
“尤其欣赏”
比没有人物个性的《荡寇志》要强多了。
看了人物栩栩如生的《水浒传》,就不会看索然无味的《荡寇志》。
起初兴趣不大,到了中年才体会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中所包含的一个朝代和家庭兴亡盛衰的滋味。
从冰心奶奶时间长,数量多,次数多的阅读经历,我们体会到了一定要多读书”。
自主探究
冰心奶奶认为怎样的书才算是好书呢?
冰心奶奶是通过什么方法来挑 选书的呢?请找出具体的例子。
比较、选择。
她爱看“精彩的《西游记》”
而丢下“烦琐的《封神榜》”
爱看“人物如生的《水浒传》” 不看“索然无味的《荡寇志》”
自主探究
1、人物形象刻画精彩,生动的
2、真情实感的,具有思想性的
冰心老人的选择告诉了我们
什么样的书才是好书呢?



作者按时间顺序回忆自己读书的经历,在篇末巧妙的借儿童读物要作者题词指导阅读,总结强调本文的主题“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一主题。
《聊斋志异》
《满江红》
《声声慢》
《茶花女遗事》
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
然而,当初她的芽儿,
浸透了奋斗的泪泉,
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成功的花》
课外阅读
嫩绿的芽儿
和青年说:
发展你自己!
淡白的花儿
和青年说:
贡献你自己!
深红的果儿
和青年说:
牺牲你自己!
《嫩绿的芽儿》
墙角的花!
你孤芳自赏时
天地便小了。
《春水》第33首
填一填
作者 朝代 作品
《三国演义》
《水浒传》
《西游记》
《红楼梦》
《聊斋志异》
罗贯中
元末明初
施耐庵
元末明初
吴承恩
曹雪芹
清代
明代
蒲松龄
明末清初
课后作业
1.向同学们推荐一本书,并写下你的推荐理由。
2.课下找一找冰心奶奶的作品来读一读,并写
下自己读后的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