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测试卷
姓名: 班级: 得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24分)
1.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蜀(shǔ)中 戴嵩(gāo) 恬(tián)静 谬(miù)误
B.一缕(lǚ) 外宾(bīn) 鞋(xié)子 入场券(juàn)
C.陶醉(zuì) 照耀(yào) 霎(chà)时 驰骋(chěng)
D.戛(jiá)然 尴(gàn)尬 彻(chè)底 虚拟(nǐ)
2.下面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著名 皮鞋 段段续续 B.霎时 矛屋 巧夺天工
C.烛光 钢琴 妙笔生花 D.失明 照耀 余音绕粱
3.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组是( )
A.王芳当时不在场,对这件事情的经过一窍不通,你们就不要在费时间了。
B.他的文章思想混乱,文理不通,真是不刊之论。
C.这些家伙现在装老实,一旦时机成熟,他们还会东山再起。
D.诗人以匠心独运的杰出才能,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色彩鲜明、情景交触的夜泊图画。
4.下列词语填在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是 ( )。
京剧是我国人民 的一种传统艺术,京剧有 四大角色,艺术大师梅兰芳就是杰出的京剧旦行演员。他的演唱、念白可谓 ,表演是 ,令人回味。
A.喜闻乐见 生旦净丑 字正腔圆 活灵活现
B.粉墨登场 唱念做打 余音绕梁 惟妙惟肖
C.喜闻乐见 唱念做打 余音绕梁 活灵活现
D.粉墨登场 生旦净丑 字正腔圆 惟妙惟肖
5.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
A.“优美的姿态”“优良的作风”“优异的成绩”这三个词语的搭配是正确的。
B.“汤汤乎若流水”的意思是像流水一样浩荡。
C.京剧是中国唯一的国粹,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这一优秀的传统文化。
D.由于伯牙和锺子期的故事,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作“知音”。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博物馆展出了一批两千多年前新出土的文物。
B.通过我们的努力,使我们班级被评为优秀集体。
C.小亮的肩头被沉重的货物压得喘不过气来。
D.小明意识到自己的骄傲自满有多么愚蠢。
7.古人常借月亮表达思乡之情。下列诗句中不是表达思乡之情的是( )。
A.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B.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C.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D.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8.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他飞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把刚才弹的曲子……《月光曲》记录了下来。
B.比如“金玉奴”中有一个细节,小生演员用饭碗喝完豆汁,又用嘴去舔筷子,如果没有这一“舔”, 那饭碗也就完全不必拿上舞台。
C.京剧还有一种奇特之处,双方正在对打,激烈到简直是风雨不透,台下看的人非常紧张,一个个 大气儿不敢出,都把眼睛睁得大大的,唯恐在一眨眼间,谁就把对方给“杀”了。
D.这,哪里还是戏剧?这,不是太像杂技了吗?您说得太对了,这就是京剧中的杂技成分,自古如此 如今还保留着。
二.读拼音,写词语。(8分)
chún shú pǔ xiě wēi é huà zhóu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huáng yīng qín jiàn máng rén táo zuì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三.把词语补充完整,并选词填空。(8分)
粉墨(_______)(_______) (_______)正(_______)圆
曲终(_______)(_______) 有(_______)有(_______)
(1)梅兰芳的唱功_______令人佩服。
(2)别看他年龄小,可做起事来总是_________,令人佩服。
(3)有开始,就有_________的一天,但我不悲观,下一个开始,会在不远处等着我。
(4)在人生大舞台上,人人都得_______,要勇敢面对,不必畏首畏尾。
四.回顾课文内容填空。(8分)
1.《伯牙绝弦》通过描写春秋时期俞伯牙与锺子期的动人故事,反映了朋友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纯真友情。
2.《书戴嵩画牛》通过讲述一个牧童指出画家戴嵩的画作____________________的错误,告诉我们 要认真、仔细地____________,不能凭空____________,不能迷信____________,要从____________ 出发,这样才不会出错。
3.《月光曲》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__________因________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 娘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即兴创作出《月光曲》的传奇故事。
4.《京剧趣谈》通过讲述了京剧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突出了京剧独有的艺术特色。
五.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10分)
(1)浪花涌过来。(扩句,至少扩两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贝多芬说:“不,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改写成第三人称转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句子中破折号的作用不属于“解释说明”的一项是(_____)。
A.主人吩咐:“酒宴摆下——” B.这就是他刚才弹的曲子——《月光曲》。
C.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 D.这里是举行最高一级考试——殿试的地方。
(4)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①“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对这句话的解读,下列说法最正确的一项是(_____)。
A.锺子期的去世对伯牙打击很大
B.锤子期在伯牙心中有着无可替代的地位
C.锤子期与伯牙两人私交很深
(5)弹得多纯熟哇!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①从这两个感叹句可以看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用加点字“……多……多……”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语言实践。(8分)
今年全国政协会议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宋华平提出“关于把中小学书法教学纳 入考试”的提案,建议教育部制定统一的中小学书法教学大纲,并将书法纳入语文学科中考查。请你 结合练习书法的益处,谈谈你对这一建议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现代文阅读(14分)
老木匠的笛声
听,笛声又响起来了。
当天边被夕阳染成胭脂色的时候,嘹亮、悠扬、激越的笛声,在静静的街道荡漾着,慢慢地消失在街道尽头。
聂守信(聂耳)不由得出神了。
每天日落时分,住在隔壁的老木匠做完了一天的活儿,就坐在作坊一角,用那双全是厚茧的手,拿起笛子呜呜地吹响。那笛声如同一只无形的大手,只要一吹响,聂守信就情不自禁地循声走向老木匠那里。
于是在木工间门口,就会出现一个小小的脸庞,满脸渴慕的神情,一双聪颖发亮的眼睛,似乎正在寻找童话中的秘密。孩子看见:在灰暗的小作坊里,在堆积如山的刨花、木屑和碎木料中间,夕阳的余辉照亮一个满头霜雪的老人,照亮他那一支因为年长日久变了色的笛子。就是这支细细的毫不起眼的笛子,当它吹奏起来的时候,忽然变得像魔笛一般神奇。
那是多么好多么叫人心爱的一支笛子呵!简直就是一只有灵性的小鸟,一只能歌唱的小鸟。它时而像在无限清幽的深谷里啼啭,时而仿佛在春天的林木深处喧噪,时而又变为群鸟的啁啾……是的,鸟儿怎样唱歌,老木匠的笛子就也怎样歌唱。啊,要是能学会吹奏笛子该有多好!
又见红霞飞上西天,聂守信却没有等来老木匠的笛声。他若有所失,急急来到木工间。原来老师傅正忙着赶制一个大件,顾不得休息。老人全神贯注,以致有人在门口定定地凝视着他,也丝毫没有觉察到。
孩子没有作声,看见老师傅忙得满头大汗,就把一件件工具递给他。老木匠是个沉默的人,乍一看,甚至使人感到他是严厉的。但是,在共同的劳动里,这两个年龄相差几乎半个世纪的邻居成了莫逆之交。不久,聂守信从老木匠那里学会了笛子的吹奏法,简直可以跟师傅的笛声比美。
听,笛声又响起来了。
1.这篇文章以“______”为线索,记叙了聂守信小时候______、______这两件事,其中对______这件事 写得详细,对_______这件事写得简略。这种有详有略的写法叫作________。(2分)
2.那笛声如同一只无形的大手,只要一吹响,聂守信就情不自禁地循声走向老木匠那里。
从加点的词语我能感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文中划横线的句子写得非常精彩,这是聂守信听到笛声产生的联想,这样写的作用是( )(2分)
A.说明笛声美妙神奇。 B.衬托聂守信熟悉鸟叫。
C.说明笛子犹如魔笛。 D.衬托老木匠教笛心切。
4.文章中划横线的句子中的省略号省去了什么?请你仿照前面的句子续写一句话。(2分)
省略的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仿写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莫逆之交”是什么意思?聂守信和老木匠为什么会成为“莫逆之交”?(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开头写“听,笛声又响起来了”,结尾又写“听,笛声又响起来了”,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夜色渐浓,听,小小的作坊里又响起了悠扬的笛声!想象一下,那是一幅怎样的情景?请你描述一下 当时的情景。(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书面表达(20分)
尝试,也就是试一试,这是非常有意思的实践活动。它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然而,不光怎样,它都会是你有所发现,有所感悟,请选取你生活中经历的一次尝试,把题目《那是一次 的尝试》补充完整,写一篇记叙文,要求:内容具体,感情真挚,语句通顺,有一定的条理,不少于400字。
参考答案
D 2.C 3.D 4.A 5.C 6.D 7.B 8.D
纯熟 谱写 巍峨 画轴 黄莺 琴键 盲人 陶醉
登 场 字 腔 人 散 板 眼 字正腔圆 有板有眼 曲终人散 粉墨登场
相互理解,相互欣赏 《斗牛图》中 观察事物 想象 权威 客观事实 贝多芬 同情 音乐的痴爱 马鞭 亮相
雪白的浪花向岸边涌过来。 贝多芬说,不,他是来弹一首曲子给那位姑娘听的。 A 认为在这个世界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B 盲姑娘被这纯熟的弹奏技巧深深折服 这个小组的朗读多熟练啊,多富有感情啊!
我认为将书法教学纳入考试的提案是非常好的。书法是我们的国粹,学好书法,不但能陶冶性情,提高艺术鉴赏水平,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
1. 笛声 听笛 学笛 听笛 学笛 详略得当 2.加点词语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笛声对聂守信的吸引力,也说明了他爱音乐,懂音乐。 3.A 4. 鸟儿各种各样的声音 略 5.指非常要好或情投意合的朋友。文中,老人和聂守信一样喜欢吹笛子,热爱音乐,非常合得来,所以就成了莫逆之交。 6.首尾呼应,引发人的想象。 7.略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