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7章 燃料及其利用》2019年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2分)“西气东输”是开发大西北的一项重大工程,输送的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一种气体化石燃料,该气体的主要成分是( )
A.CO B.H2 C.O2 D.CH4
2.(2分)现有的是①石油气②面粉粉尘③氮气④天然气⑤一氧化碳,当这些物质与空气混合,遇明火,有发生爆炸危险的是( )
A.①②③⑤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④⑤
3.(2分)煤燃烧时会闻到刺激性气味,这是因为煤成分中有下列元素中的( )
A.碳 B.氢 C.硅 D.硫
4.(2分)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纸张不可燃
B.乙醇汽油属于混合物
C.活性炭可以将硬水软化
D.可用打火机检查天然气是否泄漏
5.(2分)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身上的衣物着火,可就地打滚使火熄灭
B.只要温度达到着火点,可燃物就一定燃烧
C.图书、档案失火,通常用水基型灭火器扑灭
D.“吹灭蜡烛火焰”灭火的原理,是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
6.(2分)分别点燃下列物质后,在火焰上方罩上一个干燥的冷烧杯,烧杯内壁有水珠出现,然后迅速将该烧杯倒过来,向烧杯内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可推断该物质不可能是下列物质中的①一氧化碳 ②氢气 ③酒精 ④甲烷( )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7.(2分)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物质燃烧时一定有火焰产生
B.只有含碳元素的物质才能燃烧
C.燃烧一定能放出热量
D.只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可燃物就能燃烧
8.(2分)用灯帽盖灭酒精灯,其主要灭火原理是( )
A.隔绝空气
B.清除可燃物
C.降低酒精灯的着火点
D.使温度降到酒精的着火点以下
9.(2分)下列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
A.甲烷 B.氮气 C.氧气 D.二氧化碳
10.(2分)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室内起火时打开门窗通风
B.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C.只有含碳元素的物质才能燃烧
D.只要温度达到着火点,可燃物就能燃烧
11.(2分)李兵同学编写的化学小报中有如下标题,其中某标题下文章中的主角是一氧化碳,该标题可能是( )
A.PM2.5与雾霾天气
B.新装修房屋内空气中的杀手
C.形成酸雨的罪魁祸首
D.燃气热水器安装在居室内的危险
12.(2分)航天员所用燃料之一为液氢,下列说法属于氢气的化学性质的是( )
A.液氢燃烧
B.氢气是最轻的气体
C.氢气具有可燃性
D.氢气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13.(2分)下列措施或事故处理方法不正确的是( )
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B.油库着火用水扑灭
C.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用燃着的蜡烛做“灯火试验”
D.厨房煤气管道泄气,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14.(2分)5月12日为“国家防灾减灾日”.下列关于火灾、灭火与逃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燃烧是一种缓慢的氧化反应
B.高楼发生火灾,应该跳楼逃生
C.扑灭电器、图书、档案等火灾,最适宜的灭火器是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D.在火场的浓烟中逃生,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姿势前行
15.(2分)最近,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制作防火涂料的新工艺。该涂料是用含有淀粉的植物性废料加工成的无色糊状物。发生火灾时,这种涂在房屋楼板表面的涂料就会转变成一种黑色物质,覆盖在楼板表面,起到防火的作用。转变成的黑色物质能防火的原因是( )
A.改变了楼板的着火点 B.可以燃烧
C.隔绝了氧气 D.清除了可燃物
16.(2分)人们在工作、生活中,为防止事故发生常采用一些安全措施,下列安全措施中正确的是( )
A.油锅中的油着火用锅盖盖灭
B.冬天用煤取暖时封闭门窗
C.到煤窖中挖煤用火把照明
D.厨房内煤气泄漏打开排气扇通风
17.(2分)氢气作为21世纪极具开发前景的新能源之一,理由是( )
①燃烧热值高 ②原料资源丰富 ③贮存和运输时安全性高 ④燃烧产物无污染。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8.(2分)当代社会几乎离不开化石燃料,关于人类使用化石燃料的“利”与“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利”而无“弊”,因为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根本就离不开化石燃料,也离不开以化石燃料为原料生产的塑料、橡胶、纤维、药物、化肥、农药等
B.只有“弊”而无“利”,因为化石燃料的燃烧产生许多有害物质,导致气候变暖,酸雨、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含量急剧上升
C.“弊”大于“利”,虽然化石燃料为人类提供了能源和物质,但使用化石燃料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
D.“利”大于“弊”,虽然使用化石燃料带来了一定的环境问题,但化石燃料是当今社会重要的能源和物质资源,只要合理利用,就可以趋利避害
19.(2分)关于燃料及其利用的相关知识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可燃性气体点燃前一定要验纯
B.将煤制成蜂窝煤,能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C.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用水浇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D.食物的腐烂、动植物的呼吸都属于缓慢氧化
20.(2分)在下列五种物质中,会对空气造成污染的是( )
①汽车排出尾气形成的烟雾 ②石油化工厂排出的废气 ③天然水蒸发成水蒸气④植物光合作用放出的气体 ⑤煤燃烧产生的烟尘。
A.②④ B.①②⑤ C.③⑤ D.①③④
21.(2分)小东发现野营篝火的火焰很小,于是就将木柴架空了些,他这样做主要目的是( )
A.方便添加木柴 B.使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
C.降低木柴的着火点 D.为了升高木柴的温度
22.(2分)2019年3月30日四川凉山因雷击引发森林火灾,共造成27名消防人员、3名地方干部群众牺牲。扑灭森林火灾时,可在火势蔓延的方向砍出一条隔离带。这种灭火方法依据的灭火原理是( )
A.降温至着火点以下 B.隔绝氧气(或空气
C.清除可燃物 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23.(2分)酸雨对下列物质的腐蚀作用最小的是( )
A.汉白玉石雕 B.铜质雕塑 C.铝合金门窗 D.水泥制品
24.(2分)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可燃物只要与氧气接触就能燃烧
B.珍贵档案失火,立即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C.用水灭火,是为了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为扑灭森林火灾而设置隔离带,是为了隔绝氧气
25.(2分)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电线短路着火,立即用水浇灭
B.加油站、面粉厂贴有“禁止烟火”的标志
C.焊割金属时,用稀有气体作保护气
D.做菜时油锅不慎着火,迅速用锅盖盖灭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50分)
26.(9分)煤、石油、天然气是我国最主要的化石燃料,它们都是不可再生能源,故如何高效使用化石燃料以及开发新能源是我国当前重要的研究课题。
(1)煤燃烧时产生的 (填化学式)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之一。
(2)将石油加热炼制,可以得到不同产品,其中供汽车作燃料的有柴油和 。
(3)天然气除用作燃料外,还用于制造合成气(CO和H2的混合气)等化工原料。
①甲烷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桌面有一瓶合成气,某同学用微观示意图模拟它的组成,部分图示如图。试用粒子的观点分析,他的图示 (填“合理”或“不合理”),理由是 。
③氢气是一种新能源,但目前作为燃料还不能广泛应用,其原因之一是氢气 。
27.(7分)合理利用能源和保护环境是我们关注的问题,请回答:
(1)化石燃料是一类重要能源,它包括煤、 和天然气.
(2)煤作为燃料给我们带来了益处,但对环境也造成了不良影响.
①使燃料充分燃烧,通常除了考虑燃烧时要有足够的空气,还要考虑 .
②下列关于酸雨的叙述正确的是 (填序号):
A.腐蚀大理石的雕像 B.是由二氧化碳引起的 C.酸化土壤.
28.(14分)化学在交通“节能减排”中发挥重要作用.
(1)液化天然气(LNG)是我市正在推广的公交车燃料,它具有燃烧效率高、污染小的优点.写出天然气主要成分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2)汽车尾气中NO与CO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CO2和一种无污染的单质气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氢化镁(MgH2)固体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氢气,可为氢动力汽车提供能源.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此反应中,氢元素的化合价由 价变为 价.
(4)我市倡导骑自行车出行.采用碳纤维材料的自行车轻便、机械强度大,这应用了碳纤维的 (选填“物理”或“化学”)性质,请指出骑自行车出行与“节能减排”的关系 .
29.(20分)(1)目前,人类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化石燃料,如煤、 和天然气等。煤燃烧会 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气体,这些气体中,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的是 。
(2)嫦娥三号探测器于去年12月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承担发射任务的长三乙火箭第三子级使用的推进剂是液氢和液氧,液氢在液氧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
(3)根据方程式提供的信息,可以判断氢气是理想能源的依据之一是 (填序号)
A.氢气便于贮存和运输 B.氢气资源丰富
C.氢气燃烧产物不污染空气 D.获得氢气成本低
(4)酒精灯内的酒精不小心洒出,在桌面上燃烧起来,应采取的灭火方法是 。
(5)用嘴吹灭燃着的蜡烛,其灭火原理是 。
(6)燃着的蜡烛扣上烧杯后,过一会儿燃着的蜡烛熄灭了,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 。
(7)将煤制成蜂窝煤,其目的是 。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7章 燃料及其利用》2019年单元测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解答】解:“西气东输”中输送的物质就是天然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
故选:D。
2.【解答】解:①石油气是可燃性气体,接触到明火,有发生爆炸危险;②面粉尘是可燃性物质,接触到明火,有发生爆炸危险; ③氮气不具有可燃性,与空气混合,遇明火,没有发生爆炸危险; ④天然气是可燃性气体,接触到明火,有发生爆炸危险; ⑤一氧化碳是可燃性气体,接触到明火,有发生爆炸危险。故答案为:D。
3.【解答】解:煤主要由碳元素组成,还含有少量的H、N、S、O等元素,硫元素燃烧后生成的二氧化硫具有刺激性气味。
故选:D。
4.【解答】解:A.纸张具有可燃性,故错误;
B.乙醇汽油中含有乙醇和汽油,属于混合物,故正确;
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和色素,不能降低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含量,向水中加入活性炭不能将硬水进行软化,故错误;
D.天然气遇火可能会爆炸,故错误。
故选:B。
5.【解答】解:A、身上的衣物着火,可就地打滚可使火焰因隔绝氧气而熄灭,故正确;
B、物质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接触、达到着火点,三者缺一不可,故错误;
C、水基型灭火器会对图书、档案造成损坏,故错误;
D、用嘴吹灭蜡烛,使燃着的烛心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所以蜡烛熄,而不是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故错误。
故选:A。
6.【解答】解:一氧化碳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不能生成水;
氢气燃烧能生成水,不能生成二氧化碳;
酒精、甲烷燃烧都能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故选:A。
7.【解答】解:A、物质燃烧时不一定有火焰产生,如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故选项说法错误。
B、不是只有含碳元素的物质才能燃烧,如氢气,故选项说法错误。
C、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燃烧一定能放出热量,故选项说法正确。
D、不是只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可燃物就能燃烧,还需要与氧气接触,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8.【解答】解:A、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的火焰,是利用了隔绝氧气的灭火原理,故选项正确。
B、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的火焰,是利用了隔绝氧气的灭火原理,而不是清除可燃物,故选项错误。
C、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的火焰,是利用了隔绝氧气的灭火原理,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是不变的,不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故选项错误。
D、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的火焰,是利用了隔绝氧气的灭火原理,而不是降低可燃物的温度,故选项错误。
故选:A。
9.【解答】解:A、甲烷是可燃性气体,故A可能发生爆炸;
B、氮气不是可燃性气体,不与氧气反应,故B不可能发生爆炸;
C、氧气是助燃性的气体,与空气混合不可能发生爆炸;
D、二氧化碳不是可燃性气体,不能和氧气反应,不可能发生爆炸;
故选:A。
10.【解答】解:A、室内失火时,打开门窗,造成空气对流,氧气量充足,使火势加大,故叙述错误;
B、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使油与氧气隔绝,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故叙述正确;
C、燃烧与物质是否含有碳元素没有必然的联系,例如氢气不含有碳元素,能够燃烧,碳酸钙中含有碳元素,不能燃烧,故叙述错误;
D、可燃物在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同时,必须和氧气接触才能燃烧,故叙述错误。
故选:B。
11.【解答】解:A、PM2.5属于空气中的烟尘,与一氧化碳无关,故A错误;
B、新装修的房屋内空气中通常含有较多的甲醛、苯(C6H6)等有毒物质,与一氧化碳无关,故B错误;
C、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等是形成酸雨的罪魁祸首,与一氧化碳无关,故C错误;
D、燃气热水器主要是利用一氧化碳作为燃料,与一氧化碳有关,与主题相符,故D正确。
故选:D。
12.【解答】解:A、液氢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B、氢气是最轻的气体,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氢气的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C、氢气具有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反应才能表现出来,属于氢气的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D、氢气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C。
13.【解答】解:A、锅中的油着火后盖上锅盖能隔绝氧气或空气,以达到灭火的目的,所以正确。
B、油不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会浮在水面上,不能达到灭火的目的,所以错误。
C、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会聚集到菜窖内,且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会使人窒息死亡,故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用燃着的蜡烛做“灯火试验”,所以正确。
C、可燃性的气体与空气混合点燃易发生爆炸,煤气有可燃性,关闭阀门开窗通风,即可降低燃气的浓度,又能降温,使气体达不到着火点,防止造成爆炸,所以正确。
故选:B。
14.【解答】解:A、燃烧是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不是缓慢氧化,所以错误。
B、高楼发生火灾,跳楼逃生易摔伤或致死,所以错误。
C、扑灭电器、图书、档案等火灾,最适宜的灭火器是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所以正确。
D、湿毛巾有类似防毒面具作用,能防止吸入燃烧时生成的有毒气体,气体受热密度变小,有毒气体上升聚集在高处,所以正确。
故选:CD。
15.【解答】解:A、涂料转变成的黑色物质,覆盖在楼板表面,并没有改变楼板的性质,只是隔绝了楼板与氧气的接触,而非改变楼板的着火点;故不正确;
B、涂料转变成的黑色物质,覆盖在楼板表面,起到防火的作用,可说明该黑色物质不能燃烧;故不正确;
C、涂料转变成的黑色物质,覆盖在楼板表面,隔绝了楼板与氧气的接触,楼板因不能接触到氧气而无法燃烧;故正确;
D、涂料转变成的黑色物质,覆盖在楼板表面,楼板并没有被撤离,没有清除可燃物;故不正确。
故选:C。
16.【解答】解:A、油锅中的油着火可盖上锅盖,使油隔绝氧气而熄灭,故A正确;
B、煤不充分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一氧化碳能使人中毒,因此冬天用煤取暖时不能封闭门窗,故B错误;
C、小煤窑里常常含有一定量的甲烷,如果甲烷的浓度达到了甲烷的爆炸极限,遇明火会发生爆炸,从而导致安全事故,故C错误;
D、可燃性的气体与空气混合点燃易发生爆炸,煤气有可燃性,煤气泄漏,打开排气扇,会产生电火花引爆可燃性气体,故D错误。
故选:A。
17.【解答】解:氢气燃烧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氢气的燃烧值高;工业上制取氢气是通过电解水得到的,而地球上水资源丰富,可以从水中提取氢气,说明资源广泛。
故选:B。
18.【解答】解: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根本就离不开化石燃料,也离不开以化石燃料为原料生产的塑料、橡胶、纤维、药物、化肥、农药等,由于我们现在开发的新能源还没有被广泛应用,且发电和汽车燃油、取暖等还需要大量的化石燃料,所以现在必须使用化石燃料,化石燃料燃烧虽然带来了很多污染,我们必须尽量减少这种污染,想法减少使用化石燃料,开发新能源。虽然使用化石燃料带来了一定的环境问题,但化石燃料是当今社会重要的能源和物质资源,只要合理利用,就可以趋利避害。
故选:D。
19.【解答】解:A.可燃性气体如果不纯,点燃时可能会发生爆炸,故点燃前一定要验纯,故正确;
B.将煤制成“蜂窝煤”是为了增大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再燃烧能够使其燃烧更充分,故正确;
C.水灭火,水蒸发时吸收热量,可使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是不变的,不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故错误;
D.食物的腐烂、动植物的呼吸是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不容易察觉的缓慢氧化,故正确。
故选:C。
20.【解答】解:空气的污染途径是工厂废气的任意排放,大量燃烧化石燃料,汽车尾气的排放,可总结为:有害气体和烟尘,主要的有害气体有: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这些气体主要来自于矿物燃料的燃烧和工厂的废气。所以①汽车排出尾气形成的烟雾,②石油化工厂排出的废气,⑤煤燃烧产生的烟尘。会对空气造成污染。
故选:B。
21.【解答】解:A、将木柴架空了些,可以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从而促进木炭燃烧,使木炭燃烧的更旺,而不是方便添加木柴,故选项错误。
B、将木柴架空了些,可以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从而促进木柴燃烧,使木柴燃烧的更旺,故选项正确。
C、将木柴架空了些,可以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从而促进木柴燃烧,而不是降低木柴的着火点,故选项错误。
D、将木柴架空了些,可以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从而促进木柴燃烧,而不是为了升高木柴的温度,故选项错误。
故选:B。
22.【解答】解:为防止火势蔓延,在火势蔓延的方向砍出一条隔离带的灭火原理是清除可燃物,使可燃物不被引燃。
故选:C。
23.【解答】解:A、汉白玉的成分为碳酸钙能与酸反应,故腐蚀严重,故A错误;
B、铜不与酸反应,故腐蚀较轻,故B正确;
C、铝合金门窗含有的金属能与酸反应,故腐蚀严重,故C错误;
D、水泥制品能与酸反应,故腐蚀严重,故D错误。
故选:B。
24.【解答】解:A、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③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即着火点,可燃物接触氧气,温度达不到着火点不会发生燃烧,故错误;
B、珍贵档案失火时选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这样不留痕迹,故正确;
C、用水灭火是为了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故错误;
D、为扑灭森林火灾而设置隔离带,可以使可燃物与火源隔离,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故错误。
故选:B。
25.【解答】解:A、电线短路引起电器着火时,首先要断电,用水浇灭是错误的,水能导电;
B、因为面粉属于可燃性粉尘,与氧气混合达到一定程度时遇明火会发生爆炸,所以面粉加工厂、加油站要严禁烟火。故选项错误。
C、电焊时固体表面很热,为防止金属在热的情况下被氧化,常常通入稀有气体作保护气借以防止金属被氧化。
D、用锅盖盖灭是因为隔绝了氧气或空气。
故选:A。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50分)
26.【解答】解:(1)煤中含有的硫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合物是产生酸雨的主要物质,故填:SO2(或NO2);
(2)将石油加热炼制,可以得到不同产品,其中供汽车作燃料的有柴油和汽油,故填:汽油;
(3)①甲烷燃烧可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反应式是:CH4+2O2CO2+2H2O,故填:CH4+2O2CO2+2H2O ②CO分子和H2分子在不断运动,故两种粒子排列是不规则的,所以图示不合理,故填:不合理;CO分子和H2分子在不断运动,故两种粒子排列是不规则的;
③氢气是一种新能源,还不能广泛应用,其原因之一是氢气制取成本高、贮存困难,故填:制取成本高(或贮存困难)。
27.【解答】解:(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
故填:石油;
(2)①使燃料充分燃烧,通常除了考虑燃烧时要有足够的空气,还要考虑可燃物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还要考虑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故填:可燃物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②酸雨主要是由二氧化硫引起的,酸雨可使土壤酸化、腐蚀金属材料和大理石雕像;
故填:AC.
28.【解答】解:(1)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
(2)NO与CO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氮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NO+2CO2CO2+N2;
(3)氢化镁固体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H2+2H2O═Mg(OH)2+2H2↑.此反应中,氢元素的化合价在MgH2中为﹣1价,在由H2O中为+1价,生成物氢气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0,则由﹣1(或+1)变为0价;
(4)碳纤维材料的密度小、机械强度大,这些属于碳纤维的物理性质;骑自行车出行不消耗化石燃料,既节约能源,又减少CO2的排放.
答案:(1)CH4+2O2CO2+2H2O
(2)2NO+2CO2CO2+N2
(3)MgH2+2H2O═Mg(OH)2+2H2↑;﹣1(或+1);0
(4)物理; 骑自行车不消耗化石燃料,既节约能源,又减少CO2的排放
29.【解答】解:(1)煤、石油和天然气是三大化石燃料;二氧化硫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故填:石油;二氧化硫;
(2)在点燃的条件下,氢气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填:2H2+O22H2O;化合反应;
(3)氢气燃烧的产物是水,不污染空气,是最理想的清洁能源;故填:C;
(4)酒精灯内的酒精不小心洒出,在桌面上燃烧起来,应采取的灭火方法是用湿抹布盖灭,故填:用湿抹布盖灭;
(5)用嘴吹灭燃着的蜡烛,其灭火原理是降温至蜡烛的着火点以下,故填:降温至蜡烛的着火点以下;
(6)蜡烛燃烧消耗氧气,燃着的蜡烛扣上烧杯后,过一会儿燃着的蜡烛熄灭了,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与氧气接触,故填:与氧气接触;
(7)将煤制成蜂窝煤,其目的是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烧,故填: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