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第3课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
课标要求:
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
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目录
Contents
1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
2
各国的应对
PART
1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
东周
东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中国历史上的朝代,西周覆灭后,诸侯拥立原先被废的太子宜臼为王,史称周平王,定都洛邑(今河南洛阳),史称东周。东周的前半期,诸侯争相称霸,称为春秋时代。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联手灭智氏家族后,三家分晋,各诸侯相互征伐,称为战国时代。
看下列三幅图片,归纳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诸侯争霸
社会变革
背景:社会转型
政治领域
(2)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
经济领域
(2)新兴地主阶层日益壮大。
经济领域
(1)井田制逐渐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产生;
政治领域
(1)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
根本原因: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改革变法的根本原因。
PART
2
各国的应对
一、管仲改革
二、魏文侯变法
管仲改革(春秋时期)
管仲(约公元前723年-公元前645年),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谥敬,颍上(今安徽颍上县)人 。中国古代著名的经济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春秋时期法家代表人物,周穆王的后代。
齐僖公三十三年(公元前698年),开始辅佐公子纠。齐桓公元年(公元前685年),得到鲍叔牙推荐,担任国相,并被尊称为“仲父”。任职期间,对内大兴改革、富国强兵。对外尊王攘夷,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齐桓公四十一年(公元前645年),病逝。后世尊称为“管子”,誉为“法家先驱”、“圣人之师”、“华夏文明保护者”、“华夏第一相“。《管子》一书题为管仲所作,实系后人托名。
——百度百科
管仲生平
知识拓展
尊王攘夷
齐桓公执政期间,在管仲的辅佐下,对内政、经济、军事等多方面进行改革,积累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军事实力,打出了“尊王攘夷”的旗帜,以诸侯长的身份,挟天子以伐不敬。
三归之台
管仲生活奢侈。据《战国策》记载,吕仓的说客曾引用管仲的故事,劝周文君不要罢免吕仓。其中提到:“在齐恒公的宫中,一共拥有7个市场和700个妓院,齐国人都斥责他,于是齐国相国管仲就故意在自己家筑台,并命名为“三归台”,目的就是为桓公掩饰过错,自己并非有意伤害民心。
管鲍之交
管夷吾鲍叔牙二人相友甚戚……此世称管鲍善交者。”《史记·管仲传》:“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苦;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管仲曰:‘……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老马识途
管仲、隰朋从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韩非子·说林上》
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司马迁《史记·管晏列传》
阅读下列材料,归纳管仲改革的措施:
材料一 修旧法,择其善者而业(创)用之,遂滋(培育)民与无财(穷人),而敬百姓。
——《国语?齐语》
材料二 管子……曰:“相地而衰征(有等差的征课),则民不移。” ——《国语?齐语》
1、在整顿旧制的基础上改革内政。
2、“相地而衰征”——不论公田私田按土地好坏和
产量征收实物税。
实质:实际上承认土地私有。(鲁国的初税亩)
目的:维护奴隶主统治。
作用:增加了国家的赋税收入,客观上打破了井田的界限,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
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假如没有)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披散头发,成为蛮夷统治下的百姓)。”
——《论语·宪问》
魏文侯变法(战国时期)
李悝(前455年—前395年),嬴姓,李氏,名悝,魏都安邑(今山西夏县)人。战国时期魏国大臣、政治改革家,法家重要代表人物。
早年师从子夏,魏文侯以为相国,主持变法事宜。经济上,推行“尽地力”和“善平籴”的政策,鼓励农民精耕细作,增强产量。国家在丰年以平价购买余粮,荒年以平价售出,以平粮价;主张同时播种多种粮食作物,以防灾荒。政治上,实行法治,废除维护贵族特权的世卿世禄制,奖励有功国家的人,使魏国成为战国初期强国。汇集当时各国法律编成《法经》,是我国古代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法典,现已失传。其“重农”与“法治”结合的思想对商鞅、韩非影响极大。
周安王七年(公元前395年),去世。
吴起(公元前440年-前381年),姜姓,吴氏,名起,卫国左氏(今山东曹县)人。战国初期军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
一生历仕鲁、魏、楚三国,通晓兵家、法家、儒家三家思想,在内政军事上都有极高的成就。在楚国时,辅佐楚悼王主持变法。周安王二十一年(公元前381年),因变法得罪守旧贵族,惨遭杀害。
著作有《吴子兵法》,传于世,与兵圣孙武并称“孙吴”。唐肃宗时,位列武成王庙内,成为武庙十哲之一。宋徽宗时,追封广宗伯,成为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越相国范蠡,齐将军孙膑,赵信平君廉颇,秦将王翦,汉相国平阳侯曹参,左丞相绛侯周勃,前将军北平太守李广,大司马冠军侯霍去病,后汉太傅高密侯邓禹,左将军胶东侯贾复,执金吾雍奴侯寇恂,伏波将军新息候马援,太尉槐里侯皇甫嵩,魏征东将军晋阳侯张辽,蜀前将军汉寿亭侯关羽,吴偏将军南郡太守周瑜,丞相娄侯陆逊,晋征南大将军南城侯羊祜,抚军大将军襄阳侯王濬,东晋车骑将军康乐公谢玄,前燕太宰录尚书太原王慕容恪,宋司空武陵公檀道济,梁太尉永宁郡公王僧辩,北齐尚书右仆射燕郡公慕容绍宗,周大冢宰齐王宇文宪,隋上柱国新义公韩擒虎,柱国太平公史万岁,唐右武侯大将军鄂国公尉迟敬德,右卫武大将军邢国公苏定方,右卫武大将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韩国公张仁亶,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中山公王晙,夏官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朔方大总管王孝杰。以上为一列,以下为另一列。
知识拓展
齐相管仲,安平君田单,赵马服君赵奢,大将军武安君李牧,汉梁王彭越,太尉条侯周亚夫,大将军长平侯卫青,后将军营平侯赵充国,后汉大司马广平侯吴汉,征西大将军夏阳侯冯异,建威大将军好畤侯耿弇,太尉新丰侯段颎,魏太尉邓艾,蜀车骑将军西乡侯张飞,吴武威将军南郡太守孱陵侯吕蒙,大司马荆州牧陆抗,晋镇南大将军当阳侯杜预,太尉长沙公陶侃,前秦丞相王猛,后魏太尉北平王长孙嵩,宋征虏将军王镇恶,陈司空南平公吴明彻,北齐右丞相咸阳王斛律光,周太傅大宗伯燕国公于谨,右仆射郧国公韦孝宽,隋司空尚书令越国公杨素,右武侯大将军宋国公贺若弼,唐司空河间郡王李孝恭,礼部尚书闻喜公裴行俭,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代国公郭元振,朔方节度使兼御史大夫张齐丘,太尉中书令尚父汾阳郡王郭子仪。
魏文侯变法的内容
政治
①选贤任能,赏罚分明
②强调法治,制定《法经》
经济
“尽地力”的农业政策
军事
创建军队“武卒”
魏文侯变法的影响:
开启了战国大变法运动的序幕;
壹
贰
叁
有效打击了旧制度,增强了国力,使魏国迅速崛起;
促进了社会的转型——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
对魏国
对其他诸侯国
对历史进程
特点:改革由经济基础逐渐转移到上层建筑,目的是维护新兴地主阶级利益。
课堂练习
1、春秋战国时期的本质特征是
A.社会转型 B.诸侯争霸
C.改革的出现 D.封建经济发展
2、推动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的根本因素是
A.改革 B.铁器、牛耕的使用
C.诸侯争霸 D.新兴地主经济力量发展
A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