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雷 雨
课后篇巩固提升
随堂演练
一、课内精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周朴园 (忽然)好!痛痛快快的!你现在要多少钱吧!
鲁侍萍 什么?
周朴园 留着你养老。
鲁侍萍 (苦笑)哼,你还以为我是故意来敲诈你,才来的么?
周朴园 也好,我们暂且不提这一层。那么,我先说我的意思。你听着,鲁贵我现在要辞退的,四凤也要回家。不过——
鲁侍萍 你不要怕,你以为我会用这种关系来敲诈你么?你放心,我不会的。大后天我就带着四凤回到我原来的地方。这是一场梦,这地方我绝对不会再住下去。
周朴园 好得很,那么一切路费,用费,都归我担负。
鲁侍萍 什么?
周朴园 这于我的心也安一点。
鲁侍萍 你?(笑)三十年我一个人都过了,现在我反而要你的钱?
周朴园 好,好,好,那么,你现在要什么?
鲁侍萍 (停一停)我,我要点东西。
周朴园 什么?说吧。
鲁侍萍 (泪满眼)我——我——我只要见见我的萍儿。
周朴园 你想见他?
鲁侍萍 嗯,他在哪儿?
周朴园 他现在在楼上陪着他的母亲看病。我叫他,他就可以下来见你。不过是——(顿)他很大了,——(顿)并且他以为他母亲早就死了的。
鲁侍萍 哦,你以为我会哭哭啼啼地叫他认母亲么?我不会那样傻的。我明白他的地位,他的教育,不容他承认这样的母亲。这些年我也学乖了,我只想看看他,他究竟是我生的孩子。你不要怕,我就是告诉他,白白地增加他的烦恼,他也是不愿意认我的。
周朴园 那么,我们就这样解决了。我叫他下来,你看一看他,以后鲁家的人永远不许再到周家来。
鲁侍萍 好,我希望这一生不要再见你。
周朴园 (由衣内取出支票,签好)很好,这是一张五千块钱的支票,你可以先拿去用。算是弥补我一点罪过。
侍萍接过支票,把它撕了。
周朴园 侍萍。
鲁侍萍 我这些年的苦不是你拿钱算得清的。
1.下列对节选部分戏剧内容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周朴园在听了侍萍诉说后,对曾被自己凌辱遗弃的侍萍有内疚和忏悔之情,决定将负责她今后的生活。
B.周朴园想用金钱赎罪从而求得心灵的安宁,节选部分正表现了他这种自欺欺人的心理状态。
C.节选部分体现了周朴园急于用金钱来解除对他的名望、地位和体面的威胁的紧张、恐惧的心理。
D.周朴园虚伪自私,其金钱至上的丑恶灵魂和阴险狡诈的性格特征通过其言行表现得淋漓尽致。
答案A
解析周朴园想要用金钱换取自己的心安,而不是什么内疚和忏悔,更没有决定负责她今后的生活。
2.从文中画线的两句话中,可以看出周朴园对鲁侍萍的到来是怎样理解的?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周朴园认为鲁侍萍是来敲诈他的,于是他“忽然”明白了,说“痛痛快快的!你现在要多少钱吧!”当鲁侍萍表示不是来要钱的时,他又接着问“那么,你现在要什么”,可见周朴园一直认为鲁侍萍是来敲诈勒索的。
解析通过两个语句中的“要”字可以看出,此时的周朴园一直认为鲁侍萍是来敲诈他的。能结合周朴园前后的言行分析即可。
3.周朴园为什么一再提到钱?为什么在“我们就这样解决了”之后,他还要签好五千块钱的支票给鲁侍萍?
参考答案在周朴园眼中,金钱至关重要,他认为一切问题都可以通过金钱解决,所以他一再提到钱。他最后签好的支票,也并不是想解决鲁侍萍的养老问题,而是想收买鲁侍萍的感情,稳定这个罪恶的家庭,不至于因鲁侍萍的揭穿而崩溃。
解析此题考查对人物心理活动的推测和对人物性格特点的把握。周朴园一再提到“钱”,这与他的世界观和处理问题的角度有密切关系。
二、语言运用
4.下面是《雷雨》中部分语句修改情况对照表,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析一下修改的好处。
原 文
改 文
修改的好处
(1)
周朴园 我看过去的事不必再提起来吧。
周朴园 我看过去的事不必再提了吧。
(2)
(以后鲁家的人永远不许再到周家来。)
侍萍 好,我希望这一生不至于再见你。
(以后鲁家的人永远不许再到周家来。)
侍萍 好,我希望这一生不要再见你。
参考答案(1)“提起来”语言啰唆,而且有从旁促使别人注意或指点别人的意味,“提了吧”,有淡化事态的意思。(2)“至于”表示可能达到某种程度。原文语气委婉,处于被迫的较弱地位。改为“要”,语气果断,针锋相对,表现出鲁侍萍对周朴园深恶痛绝的愤恨心理。
5.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诸子争鸣、造纸印刷、筑长城开运河,中国人民具有伟大的创造精神。
材料 奋斗 团结 梦想
建强国谋复兴 御外侮卫家国 脱贫困奔小康
垦田拓海 开天辟地 守望相助 抗灾治水 逐日奔月 同舟共济
答案示例垦田拓海、抗灾治水、脱贫困奔小康,中国人民具有伟大的奋斗精神。
同舟共济、守望相助、御外侮卫家国,中国人民具有伟大的团结精神。
开天辟地、逐日奔月、建强国谋复兴,中国人民具有伟大的梦想精神。
解析本题考查仿用句式、扩展语句的能力。答题的关键是先把所给词语按照“奋斗”“团结”“梦想”分组,然后进行仿写。句子中四字词语的顺序可以互换。
课时作业
一、基础巩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阅读的时候,我们不断同书的作者争辩,我们极力想寻出破绽,作者则千方百计地把读者柔软的思绪纳入他的模具。在这种智力的角斗中,我们尽管往往会败下阵来,但思维的力度却被争执强硬了翅膀。
在读名著时,我常常在看上一页的时候,揣测下一页的趋势。它们经常同我的想象相距甚远。这时候我会很高兴,知道自己碰上了武林中的高手。大师们的著作像某一流派掌门人的秘籍,记载着绝世的功法。细细研读,琢磨他们的一招一式,会在 中悟出不可言传的韵律。只是江湖上的口诀多藏之深山传之密室,每个学科大师们的真迹却是 。由于它们的廉价和平凡,人们常常忽略了它的价值。那是古往今来人类最智慧的大脑留给我们的结晶啊!我一次次在先哲们辉煌的思辩与精湛的匠艺面前 ,我一次次在 的语言搭配下惊诧莫名……我战胜自己的怯懦不断地阅读它们,勇敢地从匍匐中站起。我知道大师们在高远的天际微笑着注视着后人,他们虽然灿烂但已经凝固。他们是秒表上固定了的记录,是一根不再升高的横杆。( )。作为阅读者,我们还处在生命不断蜕变中,蛹里可能飞出美丽的天鹅。?
(选自毕淑敏的《阅读是一种孤独》)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在这种智力的角斗中,尽管我们往往会败下阵来,但思维的力度却被争执强硬了翅膀。
B.在这种智力的角斗中,我们尽管往往会败下阵来,但思维的力度却在争执中强硬了翅膀。
C.在这种智力的角斗中,我们尽管往往会败下阵来,但思维却在争执中强硬了翅膀的力度。
D.在这种智力的角斗中,尽管我们往往会败下阵来,但思维的力度却在争执中强硬了翅膀。
答案D
解析画线句子存在两处语病:一是关联词语位置不当,前后分句都有各自的主语,分别是“我们”和“思维的力度”,因此应该采用“关联词语+主语”的公式;二是句式杂糅,最后一句用了“被”字句,根据前后语境,应该是“在……中”。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潜移默化 唾手可得 顶礼膜拜 无与伦比
B.耳濡目染 轻而易举 五体投地 无可比拟
C.潜移默化 轻而易举 五体投地 无可比拟
D.耳濡目染 唾手可得 顶礼膜拜 无与伦比
答案A
解析潜移默化:指人的思想、性格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影响而发生变化。耳濡目染:经常听到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此处没有“经常听到看到”的意思,应用“潜移默化”。唾手可得:比喻毫不费力就可以得到。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容易做,不费力,省事。这里句子强调得到“真迹”,用“唾手可得”适合语境。顶礼膜拜:形容对人崇拜、崇敬到了极点。五体投地:比喻佩服到了极点。“顶礼膜拜”和“五体投地”都表示“崇敬”,但“顶礼膜拜”偏重在“崇”,表示极其崇拜;“五体投地”偏重在“敬”,表示极其敬佩。无与伦比:指事物非常完美,没有能够与它相比的同类的东西。多用于好的事物。无可比拟:没有可以相比的。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今人虽然暗淡,但我们年轻
B.大师们虽然灿烂,但他们凝固
C.今人虽然灿烂,但我们凝固
D.大师们虽然暗淡,但他们年轻
答案A
解析由前后文来看,这里强调的应该是“今人”,而不是“大师们”,所以排除B、D两项;“凝固”是形容大师们的,所以排除C项。
二、类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4~6题。
北京人(节选)
曹 禺
曾思懿 (提出正事)媳妇听说袁先生不几天就要走了,不知道愫妹妹的婚事爹觉得——
曾 皓 (摇头,轻蔑地)这个人,我看——(江泰早猜中他的心思,异常不满地由鼻孔“哼”了一声,曾皓回头望他一眼,气愤地立刻对那正要走开的愫方)好,愫方,你先别走。乘你在这儿,我们大家谈谈。
愫 方 我要给姨父煎药去。
江 泰 (善意地嘲讽)咳,我的愫小姐,这药您还没有煎够?(迭连快说)坐下,坐下,坐下,坐下。
[愫方又勉强坐下。
曾 皓 愫方,你觉得怎么样?
愫 方 (低声不语)
曾 皓 愫方,你自己觉得怎么样?不要想到我,你应该替你自己想,我这个当姨父的,恐怕也照拂不了你几天了,不过照我看,袁先生这个人哪——
曾思懿 (连忙)是呀,愫妹妹,你要多想想,不要屡次辜负姨父的好意。以后真是耽误了自己——
曾 皓 (也抢着说)思懿,你让她自己想想。这是她一辈子的事情,答应不答应都在她自己,(假笑)我们最好只做个参谋。愫方,你自己说,你以为如何?
江 泰 (忍不住)这有什么问题?袁先生并不是个可怕的怪物!他是研究人类学的学者,第一人好,第二有学问,第三有进款,这,这自然是——
曾 皓 (带着那种“稍安毋躁”的神色)不,不,你让她自己考虑。(转对愫方焦急地)愫方,你要知道,我就有你这么一个姨侄女,我一直把你当我的亲女儿一样看,不肯嫁的女儿,我不是也一样养么?——
曾思懿 (抢说)就是啊!我的愫妹妹,嫁不了的女儿也不是——
曾文清 (再也忍不下去,只好拔起脚就向书斋走——)
曾思懿 (斜睨着文清)咦,走什么?走什么?
[文清不顾由书斋小门下。
曾 皓 文清怎么?
曾思懿 (冷笑)大概他也是想给爹煎药呢!(回头对愫方又万分亲热地)愫妹妹,你放心,大家提这件事也是为着你想。你就在曾家住一辈子谁也不能说半句闲话。(阴毒地)嫁不出去的女儿不也是一样得养么?何况愫妹妹你父母不在,家里原底就没有一个亲人——
曾 皓 (当然听出她话里的根苗,不等她说完——)好了,好了,大奶奶,请你不要说这么一大堆好心话吧。(曾思懿的脸突然罩上一层霜,曾皓转对愫方)那么愫方,你自己有个决定不?
曾思懿 (着急,对愫方)你说呀!
曾文彩 (听了半天,一直都在点头,突然也和蔼地)说吧,愫妹妹,我看——
江 泰 (猝然,对自己的妻)你少说话!
[曾文彩嘿然,愫方默默立起,低头向通大客厅的门走。
曾 皓 愫方,你说话呀,小姐。你也说说你的意思呀。
愫 方 (摇头)我,我没有意思。
[愫方由通大客厅的门下。
曾 皓 唉,这种事怎么能没有意见呢?
江 泰 (耐不下)你们要我说话不?
曾 皓 怎么?
江 泰 要我说,我就说。不要我说,我就走。
曾 皓 好,你说呀,你当然说说你的意见。
江 泰 (痛痛快快)那我就请你们不要再跟愫方为难,愫方心里怎么回事,难道你们看不出来?为什么要你一句我一句欺负一个孤苦伶仃的老小姐?为什么——
曾思懿 欺负?
曾文彩 江泰。
江 泰 (盛怒)我就是说你们欺负她,她这些年侍候你们老的少的,活的,死的,老太爷,老太太,少奶奶,小少爷,一直都是她一个人管。她现在已经过了三十,为什么还拉着她,不放她,这是干什么?
曾 皓 你——
曾文彩 江泰!
江 泰 难道还要她陪着一同进棺材,把她烧成灰供祖宗,拿出点良心来!我说一个人要有点良心。我走了,这儿有封信,(把信硬塞在曾皓的膝上)你们拿去看吧。
曾文彩 江泰!
[江泰气呼呼地由通大客厅的门下。
4.下列对节选部分有关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愫方父母双亡,长期寄居在姨父曾皓家,仍未出嫁,看人的脸色过日子,忍受着精神上的折磨。
B.当别人征询她对自己婚事的意见时,愫方不是“低头不语”,就是“我没有意思”,这暗示了愫方希望能留在姨父家,并不急于出嫁。
C.曾文清“忍不下去”,拔起脚向书斋走,这时曾思懿冷笑一声:“大概他也是想给爹煎药呢!”从中可看出,愫方与曾文清之间有某种微妙关系。
D.文中对愫方着墨不多,但愫方逆来顺受又固执倔强的性格特征十分鲜明。
答案B
解析B项,“暗示了愫方希望能留在姨父家”有误。
5.请简要赏析下列语句。
(1)不要想到我,你应该替你自己想,我这个当姨父的,恐怕也照拂不了你几天了,不过照我看,袁先生这个人哪——
(2)我的愫妹妹,嫁不了的女儿也不是——
参考答案(1)曾皓向愫方暗示自己年迈力衰、处境凄凉,试图使善良的愫方不抛下自己,这样才能把愫方留在身边继续伺候自己。曾皓迂回的劝慰正显现出他的虚伪、自私。
(2)思懿一个“嫁不了”,意图以刻薄的挖苦激怒、刺伤愫方,让她早日出嫁。
解析注重分析人物说这些话的具体原因,比如第一句是曾皓说的,其中“恐怕也照拂不了你几天了”暗示他年岁已高,而“袁先生这个人哪”表现出对袁先生的不认可,曾皓以此来掩饰自己不愿意让愫方出嫁的心思等。
6.文中江泰后来说的话表明了他怎样的情感态度?从中可以看出江泰怎样的性格特点?
答案示例江泰对曾家人尤其是曾皓的虚伪、自私感到愤怒,他充满善意地希望愫方走出曾家,追求自己的幸福。从中可以看出江泰的直率、冲动暴躁、心怀正义等性格特点。
解析一方面要理解江泰的话语,另一方面要抓住舞台提示中对江泰的描写,如“耐不下”“痛痛快快”“盛怒”“气呼呼”等。
三、语言运用
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8字。
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受瞩目的机器人应用市场。作为智能机器人在医疗领域的高端应用,① ?现实中,医生已经感受到来自手术机器人的压力。不过,现在说手术机器人将完全取代医生还为时尚早。手术机器人虽然更灵活、更精准,但是还不能完成所有外科手术。另外,② 。首先是普及中的费用关。与传统手术相比,机器人手术会多花上千元至数万元不等。其次是患者心理关。如果推广普及机器人来做手术,③ ,“机器人会不会乱挥刀?”“万一程序被黑客入侵怎么办?”更重要的是,现在手术机器人仍需医生操作,因为真正给患者安全感的还是操作机器的医生。?
参考答案①手术机器人会不会有朝一日取代医生呢 ②手术机器人要普及还需要跨过两道关 ③还不是所有的患者都能接受
解析第一处注意问句,注意关键词“取代医生”;第二处注意关键词“普及”“两道关”;第三处注意上下文,扣“患者难以接受”或者“心怀担忧”填写。
8.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40字。
新华社北京6月8日电 “陶行知共享教育卫星一号”近日随长征十一号海射运载火箭成功进入太空预定轨道。记者从陶行知教育基金会了解到,与其他技术卫星不同,这枚卫星的主要用户为全国青少年,将为未来科学之星接触航天前沿科技,搭建起天地之间的一座“鹊桥”。
“陶行知共享教育卫星一号”暨“天启三号”卫星,由北京国电高科科技有限公司研制。陶行知教育基金会理事长苏新颖表示,长征十一号海射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是国内航天发射史上的里程碑,“陶行知共享教育卫星一号”随之成功入轨则是国内科普教育发展史的一项创举。
参考答案主要用户为全国青少年的“陶行知共享教育卫星一号”升入太空,国内科普教育完成创举。
课件31张PPT。2 雷 雨资源助读知识整合一、作者简介
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祖籍湖北潜江,生于天津。现代剧作家。1928年升入南开大学政治系,1930年转入清华大学。在这期间他认真研读了从古希腊悲剧家到莎士比亚、契诃夫、易卜生等人的剧作。1933年在清华大学读四年级时,他完成了处女作多幕话剧《雷雨》。该剧以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卓越的艺术技巧第一次显示了他的艺术才华,引起了戏剧界的震动。曹禺的主要作品有《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明朗的天》《胆剑篇》《王昭君》等。资源助读知识整合二、作品背景
《雷雨》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写了周鲁两家八个人物由于血缘纠葛和命运巧合而造成的矛盾冲突。与课文相关的情节是:
某煤矿公司董事长周朴园,年轻时爱上女仆梅侍萍,并且有了两个儿子。后来,为了和一个门当户对的阔小姐结婚,周家在年三十晚上赶走侍萍,强迫她留下长子(剧中人物周萍),让她带走刚刚出生三天而病得奄奄一息的次子(剧中人物鲁大海)。侍萍走投无路,投河自尽,幸而被救,从此流落他乡。后来,侍萍嫁给鲁贵,又生下女儿四凤。周、鲁两家直接发生冲突前,侍萍在济南某学校当佣人,鲁贵在周家当差,四凤做周家的使女,鲁大海在周家矿上当工人。一天,侍萍从济南来看望女儿,被周朴园续娶的太太蘩漪叫到周公馆,发现这家的主人就是周朴园。这时,作为工人代表的鲁大海也恰好来找周朴园谈判。课文就是从这里开始的。资源助读知识整合课文节选的是全剧的第二幕。曹禺在谈到写作意图时说,《雷雨》是“没有太阳的日子里的产物”,“那个时候,我是想反抗的。因陷于旧社会的昏暗、腐恶,我不甘模棱地活下去,所以我才拿起笔。《雷雨》是我的第一声呻吟,或许是一声呼喊”。资源助读知识整合三、相关常识
戏剧的分类:按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分为话剧(如《雷雨》)、歌剧(如《白毛女》)、舞剧;按剧情和结构分为独幕剧、多幕剧;按题材所反映的时代分为历史剧、现代剧;按矛盾冲突的性质分为悲剧、喜剧、正剧。资源助读知识整合一、读准字音 资源助读知识整合二、写对字形 资源助读知识整合三、掌握词语
(1)郁热:闷热。
(2)汗涔涔:形容汗水不断地流下。
(3)一帆风顺:形容非常顺利,毫无波折或挫折。四、辨明词义
(1)拜望 探望
辨析:两者都有看望的意思。“拜望”是敬辞,只表示看望、拜访;多用于下级对上级,晚辈对长辈。“探望”是多义词,除了有“看望”的意思外,还有“瞭望,张望”的意思。
例:①葛健豪听说秋瑾是一位能文能武的巾帼奇人,接连几次去拜望,从她那里,葛健豪接受到了一种全新的思想。
②志愿者带着时令水果和纯牛奶,在黄海中路社区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前来探望莱西市黄海中路社区的空巢老人。资源助读知识整合(2)昧心 违心
辨析:两者都有与内心真实情感不合的意思。“昧心”指违背良心做坏事。“违心”指不是出于本心,跟本意相反。“昧心”一定用于干坏事方面,“违心”不一定用于干坏事。
例:①杜绝有机产品乱象丛生,最核心的力量就在于各个环节的良好自律,用心做好产品,不挣昧心钱。
②古有不为五斗米折腰,如今却有人为了钱而屈服于金钱之下做自己违心的事,这种人轻贱了自己,不懂得自尊。资源助读知识整合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一、理理文章思路 二、说说文章主旨
本文通过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本家周朴园家庭内部的种种纠葛和周、鲁两家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艺术地反映了资产阶级腐朽、糜烂的生活,揭露了资本家的自私、虚伪、贪婪、冷酷,猛烈地抨击了旧中国黑暗腐朽的社会制度,展示出旧制度必然崩溃的历史命运。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任务一】 梳理周、鲁矛盾,把握戏剧冲突
1.周朴园在得知来者正是鲁侍萍之后,对鲁侍萍的态度有哪些变化?请先概括说明,然后再摘引原文语句印证。参考答案:首先恐吓:厉声责问“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其次哄骗:“现在你我都是有子女的人”“从前的旧恩怨,过了几十年,又何必再提呢?”“多少年我总是留着,为着纪念你”。最后收买:“这是一张五千块钱的支票。 ”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2.周朴园给侍萍巨额支票,侍萍愤怒地撕掉支票,这一“撕”字用得很精妙,妙在何处?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表现了侍萍刚强而又自尊的性格,钱并不是她想要的,钱是不能赎买人的罪恶的,这是鲁侍萍因人格受到侮辱而引发的愤怒,表现出对周朴园的蔑视。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3.课文中出现的四个人物之间交叉着多重矛盾,请简要予以说明。参考答案:①以周朴园为代表的资本家与以鲁侍萍为代表的下层劳动人民之间的矛盾冲突:这是根本利益的冲突。②周朴园与鲁大海之间的矛盾冲突:父与子的矛盾冲突,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矛盾冲突,阶级利益的冲突。③鲁大海与周萍之间的矛盾冲突:兄弟之间的矛盾冲突,阶级利益的冲突。④鲁侍萍与周萍之间的矛盾冲突:母子之间的矛盾,阶级利益的冲突。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任务二】 赏析人物形象,把握戏剧主题
1.课文中,周朴园已经知道鲁大海是他的亲生儿子,他对鲁大海有怎样的态度?从他的态度,你能看出什么问题?
参考答案:周朴园面对自己的儿子,依然摆出资本家对待工人的冷酷面孔和傲慢的态度。由此可见,周朴园与鲁大海的冲突,是两个阶级之间的斗争,从而揭露了周朴园剥削工人、凶暴残忍的阶级本性。
2.通过鲁大海与周朴园的斗争,你看出了什么问题?
参考答案:鲁大海的斗争经验明显不足,却表现出工人阶级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增强了作品的时代意义,使整个悲剧透出一线光明。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3.周朴园作为这部戏剧中的一个典型形象,其社会意义是什么?
参考答案:周朴园是专制蛮横的封建家长,是虚伪矫情的资本家。作者通过对周朴园形象的成功塑造,深刻地揭示出几千年来的封建制度有一种可怕的统治力量,也反映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长成的资产阶级,同封建阶级有着深刻的政治的、经济的、思想的血肉联系。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1.戏剧写周、鲁两家的矛盾,为什么要以《雷雨》为题?
提示:“雷雨”既是故事发生的时间、背景,也是20世纪30年代的社会背景。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2.周朴园一直用着鲁侍萍用过的旧家具,记着她的生日,甚至保留着她总需要关窗子的生活习惯。那么,应该怎样看待周朴园对梅侍萍的怀念?
提示:这个问题,要辩证看待,既有赎罪的想法,也有虚伪的成分。
参考答案:首先,周朴园并非认识不到自己当年对鲁侍萍犯下的罪恶,比如,在鲁侍萍讲述往事的时候,他“苦痛”“汗涔涔地”,因此,为了求得良心上的安宁,为了表达自己的赎罪之心,他有些刻意表达自己对侍萍的怀念。他的怀念有刻意、虚伪的成分。
其次,周朴园当年对侍萍是有真感情的。他难免会留恋过去他和侍萍的感情生活,这种留恋是真实的,也是他人性中应有的部分。不过这种情感属于过去,当他得知鲁侍萍没有死,而且就是眼前的鲁妈时,现实的利益又占了上风,他的温情一下子消失殆尽,发出了冷酷无情、带有侮辱意味的质问。至于周朴园向鲁侍萍表白的他是如何“纪念”她的话,基本上就带有欺蒙哄骗的成分。技法借鉴主题阅读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技法指导
戏剧语言有两种,一是舞台说明,二是人物语言。舞台说明要求简短明了,而人物语言则要求高度个性化。所谓个性化,就是什么样的人说什么样的话,语言是人物个性、性格、心理的声音外化。如:
周朴园 (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鲁侍萍 不是我要来的。
周朴园 谁指使你来的?
鲁侍萍 (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刚才还是一个温情脉脉,俨然在感情中不能自拔的性情中人,但立即就撕破了多情的面纱,露出了冷酷的本质;因为以周朴园之心度之,他感到了对名声和利益的威胁。这个转变完全是人的本质使然,语言无法掩饰得了。正是这几句只有周朴园才能说出的话,充分暴露了周朴园卑劣而又凶恶的本性。技法借鉴主题阅读对点小练
人物语言的个性化要做到“四个符合”:符合人物身份特征,符合人物年龄特点,符合人物职业习惯,符合人物品格修养。请根据这一要求,写一段富有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力求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200字左右。
写作示例夏天,老海棠树枝繁叶茂,奶奶坐在树下的浓荫里,又不知从哪里找来了补花的活儿,戴着老花镜,一针一线地缝。天色暗下来时她冲我喊:“你就不能去洗洗菜?没见我忙不过来吗?”我跳下树,洗菜,胡乱一洗了事。奶奶生气了:“你上学也这么糊弄?”奶奶把手里的活儿推开,一边重新洗菜,一边说:“我就一辈子得给你们做饭?就不能有我自己的工作?”我不敢吭声。奶奶洗好菜重新捡起针线,或者从老花镜上缘抬起目光,或者又会有一阵子愣愣地张望。技法借鉴主题阅读金钱与良知
名句诵读
男儿重义气,何用钱刀为!——《汉乐府·白头吟》
良知之外,更无知;致知之外,更无学。——王阳明
人世间的煊赫光荣,往往产生在罪恶之中,为了身外的浮名,牺牲自己的良心。——莎士比亚
永不沉睡的良心,不断地鞭笞着人们。——蒙田
金钱是一个好仆人,却是一个坏主人。——亨利·鲍恩
把金钱奉为神明,它就会像魔鬼一样降祸于你。——菲尔丁
慈善的行为比金钱更能解除别人的痛苦。——卢梭
普遍的道德是社会的基础,普遍的良心是法律的基础。——雨果
就人性来说,唯一的向导,就是人的良心。就死后的名声而言,唯一的盾牌,就是廉洁的行为和真挚的感情。——丘吉尔
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共产党宣言》技法借鉴主题阅读素材趣读
1.周朴园:唯金钱为尊
在《雷雨》中,周朴园是一个“坏到自己都不认为自己是坏人”的人,他把自己个人的利益摆在第一位,认为金钱是万能的。在他知道来者是侍萍时,他马上说:“好!痛痛快快的!你现在要多少钱吧!”在他看来,金钱能消除侍萍的愤恨,金钱能赎回他的罪恶,金钱能使受害者微笑,金钱能使造孽者心安,金钱能永远消除别人对他的威胁。为确保自己的名誉地位不受威胁,他不许侍萍同自己的亲生骨肉相认,并勒令“以后鲁家的人永远不许再到周家来”,还以五千块钱的支票进行收买,以策万全。他这种卑鄙的金钱观在剧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技法借鉴主题阅读2.别因金钱迷失良知
《圣经》中“失乐园”的故事和中国先贤孟子“人性善”的教诲都说明人之为恶并非本性使然,而是外在的诱惑使人迷失了自己的良知。钱本来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工具,但在现实中,却被有些人当作了顶礼膜拜的上帝。因为钱,他们迷失于这光怪陆离的物欲世界;因为钱,他们丧失了内在良知却还浑然不觉;还是因为钱,人生价值和人性尊严都被当作了牺牲品供奉到了拜金主义的祭坛之上。周朴园如此,一部分从政坛上跌落的人也如此。技法借鉴主题阅读美文品读
财富与幸福
[美]泰勒·本·沙哈尔
①金钱除了可以提供食物和居所外(不是指鱼翅和城堡),只是一种实现目标的手段。有趣的是,我们经常搞不清楚目标和手段的区别,以牺牲幸福(目标)来换取金钱(方法)。
②如果像一般社会风气一样,用金钱来作为至高财富的衡量标准,那一切就容易得多了。并不是说赚钱或存钱是错误的,物质上的富有可以帮助个人甚至社会得到更多的幸福。金钱上的保障,可以让我们向不喜欢的工作说“不”,或是让我们不为账单烦恼。但是,金钱本身并没有价值,而是因为它可以带来一些丰富的经历。物质本身并不能给生命带来意义或是精神上的财富。技法借鉴主题阅读③研究显示,财富与幸福之间的关联其实和大众一般所想的很不同。心理学家大卫·迈尔斯和他的同事们发现,幸福与财富之间的关联性非常低,唯一的例外是在一些极穷困的地区,在这些地区基本的生活条件都得不到满足。此外,还有报告指出,在过去的50年里,美国一代代人的富有程度越来越高,但幸福指数没有什么变化。
④令人惊讶的是,许多人在富有之后居然比在努力致富的过程中还要沮丧。“忙碌奔波型”的人认为,他们的行为可以为将来带来好处,这样想可以减少他们的负面情绪,然而一旦达到目标,发现所得到的无法使自己快乐时,他们就无法自拔了。这时,他们会充满了绝望,因为没有目标他们就失去了幸福的指望。技法借鉴主题阅读⑤太多成功的人有着压力和烦恼的问题,他们甚至因此而酗酒或是吸毒。比如猫王、玛丽莲·梦露、丽丝·泰勒、比利·好乐迪以及马拉多纳等。矛盾的是,成功反而使他们不开心。在成功之前他们可能也曾有不开心的日子,但他们一直相信,只要成功了,他们就会得到幸福,而当他们达到目的时才发现,原来所期望的根本就不存在。而在此时,他们感到自己的幻想(也是很多普通人的幻想)——物质和地位可以带来永久的幸福破灭了,而陷入“现在怎么办”的深谷。他们接着成为“虚无主义型”的典型,相信世上再没有任何东西可以给自己带来快乐,于是就去找寻另外一些解除痛苦的方法。技法借鉴主题阅读⑥既然财富无法使人幸福,为何还是令我们如此痴迷呢?为什么获得财富可以超过寻找生命的意义呢?为什么我们以物质为标准做决定时可以这么自然,而以内心为标准的时候却这么困难呢?
⑦用一个比较革命性的说法:有可能是我们的过去影响了我们。当人类还在原始时代时,更多的物质资源决定我们是否可以度过下一个严冬或是自然灾害,因此储存成为一种习惯。至今,很多未来已经相当有保障的人仍然在拼命储蓄。储蓄不再是为了生存,而仅仅是为了储蓄。我们不再为生活而储蓄,而是为储蓄而生活。技法借鉴主题阅读⑧在决定和判断的过程中,人们通常也会将物质放在精神之前去考虑,主要原因是物质容易计算。我们习惯性地对物质做出评价,比如财富和声望,而不是难以衡量的情绪或意义。我们所羡慕的是物质上的东西。有钱人因为他们的财富被尊敬,就好像物质变成了用来衡量的唯一标准。学术界的人以出版量作为升职的标准。我们在每一个时期结束时会以物质上的东西来衡量我们的成果,例如我们“赚了”多少。就像劳伦斯·波特在《禅宗与生活的艺术》里说的:社会教我们的道理就是物质至上,只在乎那些可以“数”得出来的东西。房子的价值可以用钱的数量衡量出来,而我们对家庭的爱却不行。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在书店可能是10元一本,它给每个人所带来的价值却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
(选自《幸福的方法》,有删改)技法借鉴主题阅读[品开头]
文章开门见山,直接亮明观点:金钱只是一种实现目标的手段。
[品语言]
“金钱本身并没有价值”,“物质本身并不能给生命带来意义或是精神上的财富”,“我们不再为生活而储蓄,而是为储蓄而生活”。这些语句论述精辟。
[品手法]
文章以典型的事例和对比的手法,论证了幸福和金钱的关联性不大,财富并不一定使人幸福。
第⑥段文字连用三个问句,在论证上深入一层,引出对财富与幸福的深层分析。
[品结尾]
“房子的价值可以用钱的数量衡量出来,而我们对家庭的爱却不行。”这是多么深刻的语言。技法借鉴主题阅读【问题】
1.本文论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请具体说明第⑥至⑧段的论证思路。
参考答案:1.财富可以是实现幸福的方法,但拥有财富不等于拥有幸福。
2.首先承上启下,提出人们为什么还是用财富决定幸福的问题;接着从历史的角度,对“过去影响了我们”这一原因进行分析;再从决定和判断的容易性,对“物质容易计算,而情绪或意义无法衡量”这一原因进行分析,最后结合道理和事实做补充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