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7 回忆我的母亲课件(3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7 回忆我的母亲课件(3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12-06 13:43: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6 回忆我的母亲
八年级语文人教版·上册
朱德
一、新课引入


当我们呱呱坠地,我们享受到的人间第一份爱就是母爱。生活在妈妈为我们苦心营造的绿荫下,使我们倍感幸福和温馨。母爱是人世间最寻常而又最广博的一种爱。从古至今,有多少文人墨客,给我们留下了表现“母爱”的诗篇。今天,我们学习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看看是怎样的一位母亲哺育了朱德总司令这样一位时代伟人的。
二、新课讲解

朱德,1886年生,字玉阶。四川仪陇人。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中国的杰出领导人。 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在党的领导下,积极从事革命活动。1927年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第二年,他率领南昌起义的一部分部队,开赴井冈山,与毛泽东同志所领导的部队会师,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任军长。1930年起任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中华苏维埃军事委员会主席。1934年10月,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总司令。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 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1976年7月6日在北京逝世,终年90岁。
作者简介
二、新课讲解

朱德同志故居
朱德故居纪念园
二、新课讲解

朱德同志的母亲钟太夫人,于 1944年2月25日病逝,享年86岁。3月25日《解放日报》发表了《朱母钟太夫人传略》。朱德同志深感母亲的养育之恩,写了本文,并载于1944年4月5日延安出版的《解放日报》。4月10日,延安各界举行公祭。
写作背景
二、新课讲解

党中央的挽联
八路公助,大孝为国;
一生劳动,吾党之光。
毛泽东的挽联
为母当学民族英雄贤母;
斯人不愧劳动阶级完人。

周恩来、刘少奇、陈云等人的挽联
教人成民族英雄,举世共饮贤母范;
毕生为劳动妇女,故乡永保好家风。
二、新课讲解

什么叫回忆录?
回忆录主要属记叙文体裁,作者把对被回忆者的几件能刻画人物性格、表达一个主题的材料组织起来,又加以适当的抒情和评论。
文章体裁——回忆录
二、新课讲解

佃农( ) 祖籍( )  
仪陇( ) 溺死( )  
劳碌( )   私塾( )
衙门( ) 横蛮( )
不辍劳作( ) 饱尝( )
妯娌( ) 和睦( ) 
差役( ) 迁徙( )
diàn

lǒng


shú

hèng
chuò
cháng
zhóu li

chāi yì
x?
读准字音
二、新课讲解

1、不停地劳动(耕作)。
2、一切劳苦和怨言都能经受。
3、待人宽大厚道,仁爱慈善。
4、有钱而心狠,剥削穷人,压迫穷人。
5、饥民聚夺富家食物或去富家吃饭。
6、到处向人家借钱。
不辍劳作
任劳任怨
宽厚仁慈
为富不仁
吃大户
东挪西借
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二、新课讲解

整体感知
第一部分(1):抒发悲痛感情,引出对母亲勤劳一生的回忆。
第二部分(2~15):详略得当地记叙了母亲勤劳一生中的主要事迹,歌颂母亲的美德,感谢母亲的养育之恩。
第三部分(16~17):作者对母亲的沉痛悼念和表达自己的决心。
本文可分为几部分?看看哪些段落是回忆往事的?
二、新课讲解

1.本段点明主旨的句子是哪一句?
“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
2.表明叙事线索的句子是:
“特别是她勤劳一生。”
3.表明全文感情基调的句子:
“我很悲痛。”“我爱我母亲。”

合作探究——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4.交代写文章缘由的句子:
“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
5.这一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总领全文,点明回忆的内容。抒发作者悲痛的感情,奠定感情基调。

二、新课讲解

1.?这部分作者回忆了关于母亲的哪些事情?
① “我”小时候:天不亮起床、煮饭等;
②遭遇退佃、搬家、天灾;
③节衣缩食,借债供“我”读书;
④支持、慰勉“我”参加革命;
⑤离开家乡;
⑥独立支持一家人生活;
⑦过着勤劳的农妇生活;
⑧85岁高龄仍“不辍劳作”。
合作探究——第二部分(第2~15自然段)
二、新课讲解

2.课文通过对哪些往事的回忆来表现母亲?
【1】养大八个孩子;勤俭节约;
【2】不和任何人吵架;性格和蔼;
【3】周济更穷的亲戚;同情穷人;
【4】东挪西借培养一个读书人;支持我读书;
【5】回家继续劳动,直到最后;坚持劳动;
【6】希望中国民族解放成功;支持革命。

二、新课讲解

3.请同学们用“母亲是……”的格式,结合课文,总结一下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提示:抓住文中表现母亲优秀品质的句子。
(1)母亲是勤劳一生的人;
(2)母亲是一位有很多事情值得我永远回忆的人;
(3)母亲是整日劳碌着的人;
(4)母亲是聪明能干的人;
(5)母亲是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的人;
(6)母亲是同情贫苦人的人;
(7)母亲是勤劳俭朴、宽厚仁慈的人。

二、新课讲解

4.文章回忆了关于母亲的许多往事,课文是怎样将众多的日常小事有条不紊地组织为一个整体的?
课文围绕母亲“勤劳一生”这一叙事线索,按时间顺序安排记叙的内容。

叙事技巧
二、新课讲解

5.14~15自然段用了哪两种表达方式?
抒情和议论。
6.作者从哪些方面书写了母亲对“我”的教育?
(1)教给我与困难做斗争的经验;
(2)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
(3)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培养“我”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
7.从全文来看,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说明了母亲“值得我永远回忆”的原因,也与开头呼应,自然引出下文。



二、新课讲解

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两段,思考:
1.作为全文的结尾,第16段表达了哪几层意思?
有三层意思:一是痛悼母亲的离去,呼应开头;二是对母亲的高度评价;三是决心尽忠革命事业。

合作探究——第三部分(第16~17自然段)
二、新课讲解

2.“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对文章的主题有什么作用?
由爱母亲升华到爱劳动人民,由赞美母亲升华到赞颂劳动人民,从而进一步深化了文章的主题。把报母恩的思想化为尽忠党和人民、报效中华民族的决心,表现了作者博大的胸怀与崇高的思想境界。
二、新课讲解

总结文章的写作特点:
1.以时间为经线,以母亲的优秀品德为纬线,首尾呼应,结构严谨。
2.语言朴素,简洁,字里行间却流露出一种真挚深沉的爱。
3.详略得当,回忆母亲优秀品质的部分祥写,夹叙夹议。母亲对我的教育和我对母亲的怀念、哀悼略写,以议论为主,结合抒情。
4.前后照应。

写作特点
三、归纳小结
文章回忆了母亲勤劳的一生,叙述了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赞颂了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强不屈的优秀品质,抒发了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和无比崇敬的感情,表达了自己尽忠于民族和人民,尽忠于党来报答母亲的决心。
四、强化训练
1.“母亲是个好劳动。……妇女们轮班煮饭,轮到就煮一年。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因为她身体高大结实,还能挑水挑粪” 。
“好”在这里是擅长的意思。 两个“还”字体现了母亲是劳动的好手。“好”“还”这些词语把母亲勤劳、热爱劳动的美德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出来。
2.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



赏析下面句子中划线词语的妙处。
“看也不看”“有滋味”,两相对比,既表现出作者对地主家穷奢生活的蔑视,也突出了母亲的善持家务、聪慧能干,表达了对母亲的怀念。

四、强化训练
3.“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一句话中,“创造了”和“创造着”能换位置么?为什么?
不能。“创造了”是说劳动人民过去创造的历史; “创造着”是说劳动人民如今仍在继续创造着中国历史,二者有时态上的差别。

四、强化训练
体会下列句子的思想感情。
1.母亲年老了,但她永远想念着我,如同我永远想念着她一样。?
“我”参加了革命,不能在母亲身边侍奉,但是母子之间的思念从未因时空阻隔而中断。这一句感情强烈,表达出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怀念以及“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深刻遗憾。
2.母亲生我前一分钟还在灶上煮饭。

“一分钟”,母亲连如此短暂的休息时间都没有,她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操持家务、照顾子女上。这一句表现出对母亲沉甸甸的思念和感恩之情。

四、强化训练
3.母亲这样地整日劳碌着。
这一句承接上文。“这样地”即指上文中每天繁重的劳动:“天不亮就起床”“煮饭”“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整日”说明从早到晚没有一丝空闲,每日如此,没有一点例外。作者对母亲是敬重而又心疼的。


五、拓展延伸
与母亲有关的俗语和格言。
【1】儿行千里母担忧。
【2】养儿方知父母恩。
【3】 天地宽大,父母恩大。
【4】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 ——但丁
【5】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
——高尔基

赞美母亲的古诗。
  游子吟  孟郊【唐】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五、拓展延伸
我的母亲是我见过的最漂亮的女人。我所有的一切都归功于我的母亲。我一生中所有的成就都归功于我从她那儿得到的德、智、体的教育。
——乔治·华盛顿 (美国总统)

五、拓展延伸
胡适的《我的母亲》
我小时身体弱,不能跟着野蛮的孩子们一块儿玩。我母亲也不准我和他们乱跑乱跳。小时不曾养成活泼游戏的习惯,无论在什么地方,我总是文绉绉地。所以家乡老辈都说我“像个先生样子”,遂叫我做“穈先生”。这个绰号叫出去之后,人都知道三先生的小儿子叫做穈先生了。既有“先生”之名,我不能不装出点“先生”样子,更不能跟着顽童们“野”了。有一天,我在我家八字门口和一班孩子“掷铜钱”,一位老辈走过见了我,笑道:“穈先生也掷铜钱吗?”我听了羞愧得面红耳热,觉得大失了“先生”的身份!
  大人们鼓励我装先生样子,我也没有嬉戏的能力和习惯,又因为我确是喜欢看书,所以我一生可算是不曾享过儿童游戏的生活。每年秋天,我的庶祖母同我到田里去“监割”(顶好的田,水旱无忧,收成最好,佃户每约田主来监割,打下谷子,两家平分),我总是坐在小树下看小说。
十一二岁时,我稍活泼一点,居然和一群同学组织了一个戏剧班,做了一些木刀竹枪,借得了几副假胡须,就在村田里做戏。我做的往往是诸葛亮、刘备一类的文角儿;只有一次我做史文恭,被花荣一箭从椅子上射倒下去,这算是我最活泼的玩意儿了。
五、拓展延伸
我在这九年(1895——1904年)之中,只学得了读书写字两件事。在文字和思想(看下章)的方面,不能不算是打了一点底子。但别的方面都没有发展的机会。有一次我们村里“当朋”(八都凡五村,称为“五朋”,每年一村轮着做太子会,名为“当朋”)。筹备太子会,有人提议要派我加入前村的昆腔队里学习吹笙或吹笛。族里长辈反对,说我年纪太小,不能跟着太子会走遍五朋。于是我失掉了这学习音乐的唯一机会。30年来,我不曾拿过乐器,也全不懂音乐;究竟我有没有一点学音乐的天资,我至今还不知道。至于学图画,更是不可能的事。我常常用竹纸蒙在小说书的石印绘像上,摹画书上的英雄美人。有一天,被先生看见了,挨了一顿大骂,抽屉里的图画都被搜出撕毀了。
于是我又失掉了学做画家的机会。
但这九年的生活,除了读书看书之外,究竟给了我一点做人的训练,在这一点上,我的恩师就是我的慈母。
五、拓展延伸
  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便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她看我清醒了,便对我说昨天我做错了什么事,说错了什么话,要我认错,要我用功读书。有时候她对我说父亲的种种好处。她说:“你总要踏上你老子的脚步。我一生只晓得这一个完全的人,你要学他,不要跌他的股(跌股便是丢脸出丑)。”她说到伤心处,往往掉下泪来。到天大明时,她才把我的衣服穿好,催我去上早学。学堂门上的锁匙放在先生家里;我先到学堂门口一望,便跑到先生家里去敲门。先生家里有人把锁匙从门缝里递出来,我拿了跑回去,开了门,坐下念生书。十天之中,总有八九天我是第一个去开学堂门的。等到先生来了,我背了生书,才回家吃早饭。
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我做错了事,她只对我一望,我看见了她的严厉眼光,便吓住了。犯的事小,她等到第二天早晨我睡醒时才教训我。犯的事大,她等人静时,关了房门,先责备我,然后行罚,或罚跪,或拧我的肉,无论怎样重罚,总不许我哭出声音来,她教训儿子不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
五、拓展延伸
  有一个初秋的傍晚,我吃了晚饭,在门口玩,身上只穿着一件单背心,这时候我母亲的妹子玉英姨母在我家住。她怕我冷了,拿了一件小衫出来叫我穿上。我不肯穿,她说:“穿上吧,凉了。”我随口回答:“娘(凉)什么!老子都不老子呀。”我刚说了这句话,一抬头,看见母亲从家里走出,我赶快把小衫穿上。但她已听见这句轻薄的话了。晚上人静后,她罚我跪下,重重地责罚了一顿。她说:“你没了老子,是多么得意的事!好用来说嘴!”她气得坐着发抖,也不许我上床去睡。我跪着哭,用手擦眼睛,不知道擦进了什么细菌,后来足足害了一年多的眼翳病。医来医去,总医不好。我母亲心里又悔又急,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眼病。这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
我母亲二十三岁做了寡妇,又是当家的后母。这种生活的痛苦,我的笨笔写不出一万分之一二。家中财政本不宽裕,全靠二哥在上海经营调度。大哥从小就是败子,吸鸦片烟,赌博,钱到手就光,光了就回家打主意,见了香炉就拿出去卖,捞着锡茶壶就拿出去押。我母亲几次邀了本家长辈来,给他定下每月用费的数目。但他总不够用,到处都欠下烟债赌债。每年除夕我家中总有一大群讨债的,每人一盏灯笼,坐在大厅上不肯去。大哥早已避出去了。大厅的两排椅子上满满的都是灯笼和债主。我母亲走进
五、拓展延伸
走出,料理年夜饭,谢灶神,压岁钱等事,只当做不曾看见这一群人。到了近半夜,快要“封门”了,我母亲才走后门出去,央一位邻舍本家到我家来,每一家债户开发一点钱。做好做歹的,这一群讨债的才一个一个提着灯笼走出去。一会儿,大哥敲门回来了。我母亲从不骂他一句。并且因为是新年,她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这样的过年,我过了六七次。
大嫂是个最无能而又最不懂事的人,二嫂是个很能干而气量很窄小的人。她们常常闹意见,只因为我母亲的和气榜样,她们还不曾有公然相骂相打的事。她们闹气时,只是不说话,不答话,把脸放下来,叫人难看;二嫂生气时,脸色变青,更是怕人。她们对我母亲闹气时,也是如此。我起初全不懂得这一套,后来也渐渐懂得看人的脸色了。我渐渐明白,世间最可厌恶的事莫如一张生气的脸;世间最下流的事莫如把生气的脸摆给旁人看。这比打骂还难受。
我母亲的气量大,性子好,又因为做了后母后婆,她更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大哥的女儿比我只小一岁,她的饮食衣料总是和我的一样。我和她有小争执,总是我吃亏,母亲总是责备我,要我
五、拓展延伸
事事让她。后来大嫂二嫂都生了儿子了,她们生气时便打骂孩子来出气,一面打,一面用尖刻有刺的话骂给旁人听。我母亲只装做不听见。有时候,她实在忍不住了,便悄悄走出门去,或到左邻立大嫂家去坐一会,或走后门到后邻度嫂家去闲谈。她从不和两个嫂子吵一句嘴。
  每个嫂子一生气,往往十天半个月不歇,天天走进走出,板着脸,咬着嘴,打骂小孩子出气。我母亲只忍耐着,忍到实在不可再忍的一天,她也有她的法子。这一天的天明时,她就不起床,轻轻地哭一场。她不骂一个人,只哭她的丈夫,哭她自己苦命,留不住她丈夫来照管她。她先哭时,声音很低,渐渐哭出声来。我醒了起来劝她,她不肯住。这时候,我总听见前堂(二嫂住前堂东房)或后堂(大嫂住后堂西房)有一扇房门开了,一个嫂子走出房向厨房走去。不多一会,那位嫂子来敲我们的房门了。我开了房门,她走进来,捧着一碗热茶,送到我母亲床前,劝她止哭,请她喝口热茶。我母亲慢慢停住哭声,伸手接了茶碗。那位嫂子站着劝一会儿,才退出去。没有一句话提到什么人,也没有一个字提到这十天半个月来的气脸,然而各人心里明白,泡茶进来的嫂子总是那十天半个月来闹气的人。奇怪得很,这一哭之后,至少有一两个月的太平清静日子。
五、拓展延伸
我母亲待人最仁慈,最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但她有时候也很有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我家五叔是个无正业的浪人,有一天在烟馆里发牢骚,说我母亲家中有事请某人帮忙,大概总有什么好处给他。这句话传到了我母亲耳朵里,她气得大哭,请了几位本家来,把五叔喊来,她当面质问他给了某人什么好处。直到五叔当众认错赔罪,她才罢休。

  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住了九年,受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我十四岁(其实只有十二岁零二、三个月)便离开她了,在这广漠的人海里闯荡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母亲。
六、布置作业
以《我的母亲》或《我的父亲》为题,写一篇短文,用一个小事例来表现母亲或父亲的一个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