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应用-巩固提升练习
一、单选题
1.下列变化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
A.?食物腐烂???????????????????????????????B.?酿酒???????????????????????????????C.?红磷燃烧???????????????????????????????D.?铁生锈
2.法国当地时间2019年4月15日,巴黎圣母院塔楼发生火灾,中空结构的木质塔尖剧烈燃烧而坍塌。下列关于该事件说法错误的是()
A.?木材是可燃物??????????????????????????????????????????????
B.?用水灭火前要先切断电源
C.?水能灭火是因为水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D.?塔尖剧烈燃烧的原因之一是木材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大
3.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
A.?煤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轻轻开窗通风???????????
B.?烧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用水扑灭
C.?图书馆内图书起火时,立即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D.?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洒出的酒精燃烧起来,立即用抹布盖灭
4.近几年“纸火锅”(如图)逐渐流行起来.“纸火锅”是用纸张代替金属材料做容器盛放汤料,当酒精燃烧时纸张不会燃烧.对此现象,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A.?纸张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
B.?水蒸发时吸收热量,温度达不到纸张的着火点
C.?纸张被水浸湿,导致着火点降低?????????????????????????
D.?空气不充足,纸张不会燃烧
5.下列关于燃料及其利用的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众人拾柴火焰高一可燃物越多,着火点越低
B.?将煤块制成蜂窝煤,能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C.?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用水绕灭,水降低了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D.?可燃性气体点燃前一定要验纯
6.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利用天然气作燃料的国家.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
A.?H2??????????????????????????????????????B.?CO??????????????????????????????????????C.?CH4??????????????????????????????????????D.?CO2
7.海洋是一个巨大的宝藏,期待着人们的开发和利用.下列物质不经过化学变化就能从海水中获得的是(?? )
A.?纯碱????????????????????????????????????B.?单质镁????????????????????????????????????C.?烧碱????????????????????????????????????D.?粗盐
8.下列变化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A.?酿造米酒???????????????????B.?呼吸作用???????????????????????????C.?食物腐烂???????????????????????????D.?蜡烛燃烧
二、多选题
9.下列混合物遇火可能爆炸的是(?? )
A.?氢气和空气???????????????B.?氧气和空气???????????????????????C.?氢气和氧气???????????????????????D.?氢气和氮气
10.下列能源中,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属于“绿色能源”的是( )
A.?石油???????????????????????????????B.?氢能???????????????????????????C.?天然气???????????????????????????????D.?风能或太阳能等
11.下图所示的一组实验可用于研究燃烧条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1实验说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高
B.?图1中水下白磷未燃烧是由于温度没有达到白磷的着火点
C.?图2中水下白磷通氧气后能观察到燃烧现象
D.?若将图2中白磷换成红磷,也能观察到燃烧现象
12.森林开始发生火灾时,可以使用爆炸灭火的方法,将新型灭火弹抛到火场爆炸将火扑灭.关于爆炸灭火原因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
A.?爆炸气浪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B.?爆炸使燃烧处暂时缺氧
C.?炸起的沙土覆盖可燃物,隔绝空气??????????????????????D.?爆炸气浪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
13.按如图所示装置,将液体x注入装有固体y的试管中,会导致U形管中右端液面升高。则x、y可能是()
A.?稀盐酸?? 镁????????????B.?水??? 硝酸铵???????????????????C.?水?????? 氯化钠?????????????????????D.?水??? 氢氧化钠
14.下列有关资源、能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金属资源有限,而且不可再生,如果不顾国家利益乱采矿,金属元素就会被耗尽
B.?地球上的生物种类千差万别,但体内水的质量分数一般都在60%以上
C.?石油是一种混合物,主要含有碳氢两种元素,汽油和煤焦油都是石油炼制的产品
D.?太阳能、风能、核能、生物质能等能源的利用,可以解决化石能源面临耗尽的问题
三、填空题
15.石油分馏出来的一些成分,经过催化、加热分解等化学变化,生成气态的化合物,可以制造出多种多样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医药等。
16.常温下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有特殊气味,可作为酒精灯内的燃料。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酒精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_;
(2)酒精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_;
(3)酒精燃烧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__;
17.根据下列数据及实验装置图(所有夹持仪器均省略),回答下列问题:
物质 着火点 酒精灯的
火焰温度
白磷 500℃
红磷
(1)在铜片上,A和C点为白磷;B点为红磷,用酒精灯对准A加热,最先发生燃烧的是(填字母,下同)________?;一定不会发生燃烧的是________?.
(2)将一支充满氧气的试管倒扣在(1)中“一定不会燃烧”的物质上面,现象是________?;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
(3)烧杯中热水的作用是________?.
18.教材里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铜片上的白磷很快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什么________?烧杯中的水在实验中起到的作用是什么________?
19.某兴趣小组将大小相同的若干块棉布在五份不同体积分数的酒精溶液中浸透后取出点火,做了“烧不坏的棉布”的实验.其实验结果记录如下:
实验序号 ① ② ③ ④ ⑤
所用酒精的体积分数/% 95 65 55 15 5
实验现象 酒精烧完棉布烧坏 酒精烧完棉布无损 酒精烧完棉布无损 不燃烧
(1)你推测⑤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实验②③中“酒精烧完而棉布无损”的原因: ________ .
(3)实验室里的酒精灯常出现灯内有酒精却点不着的现象,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 .
20.用来扑灭档案发生火情时的灭火器是________?
四、实验探究题
21.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1)白磷(P4)在空气中的燃烧产物与红磷的燃烧产物相同,写出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对比铜片上白磷燃烧和红磷不燃烧的现象,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
(3)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的现象是________。
(4)烧杯中80℃的热水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
(5)实验完毕将烧杯中的热水慢慢倒出,当白磷刚露出水面便剧烈燃烧起来,其原因________。
(6)从以上实验可得到的启示:实验室保存少量白磷的方法是________。
五、综合题
22.燃烧与生活关系密切,请回答关于燃烧的问题.
(1)俗话说“水火不容”,当如图的一个实验中却出现“水火相容”的现象,该实验的序号为②.说明可燃物只要满足什么条件即可燃烧.
(2)通过此实验得出白磷着火点的温度范围是________.
23.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由该实验得,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
________; ________。
(2)实验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答案
一、单选题
1.【答案】C
【解析】【解答】解:A、食物腐烂属于缓慢氧化.
B、酿酒属于缓慢氧化.
C、红磷燃烧属于剧烈的氧化反应.
D、铁生锈属于缓慢氧化.
故选C.
【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氧化反应中有的比较剧烈,例如燃烧.有的比较缓慢,称为缓慢氧化.
2.【答案】 C
【解析】【解答】A、木柴具有可燃性,属于可燃物,故不符合题意;
B、用水灭火前要先切断电源,以免发生触电的危险,故不符合题意;
C、水能灭火是因为水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低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而灭火,故符合题意;
D、塔尖部分的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较大,所以燃烧较为剧烈,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木材的性质分析;
B、根据水的导电性分析;
C、根据着火点定义及灭火原理分析;
D、根据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有关分析。
3.【答案】 B
【解析】【解答】油为液体,密度比水小,所以烧菜时油锅着火,不能用水扑灭,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分析,燃烧需要同时满足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三个条件,缺一不可,若缺少一个则可灭火,所以灭火原理为撤离可燃物或隔绝氧气或降温至着火点以下。
4.【答案】B
【解析】【解答】“纸火锅”是用纸张代替金属材料做容器盛放汤料,当酒精燃烧时纸张不会燃烧.是因为水蒸发时吸收热量,温度达不到纸张的着火点。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分析,燃烧需要同时满足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三个条件,缺一不可,若缺少一个则可灭火,所以灭火原理为撤离可燃物或隔绝氧气或降温至着火点以下。
5.【答案】 A
【解析】【解答】A、众人拾柴火焰高,含义是可燃物越多,放出的热量越多,燃烧越旺,不是可燃物越多,着火点越低,A符合题意;
B、将煤制成“蜂窝煤”是为了增大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燃烧时能够使其燃烧更充分,B不符合题意;
C、水灭火,水蒸发时吸收热量,可使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C不符合题意;
D、可燃性气体如果不纯,点燃时可能会发生爆炸,故点燃前一定要验纯,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可燃物的多少与物质的着火点无关分析
B、根据增大接触面积能促进燃烧分析
C、根据灭火的方法分析
D、根据可燃性气体的性质分析
6.【答案】C
【解析】【解答】解: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的化学式为CH4; 故选:C.
【分析】根据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进行分析.
7.【答案】 D
【解析】【解答】解:A.海水制碱是将海水中的氯化钠转化为碳酸钠,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B.单质镁的制备是将海水中的氯化镁、硫酸镁转化为金属镁,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C.用海水制备烧碱也是将海水中的氯化钠转化为了氢氧化钠,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D.海水中含有氯化钠,将海水通过蒸发结晶出粗盐,此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D.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8.【答案】D
【解析】【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氧化反应中有的比较剧烈,例如燃烧.有的比较缓慢,称为缓慢氧化.
【解答】
A、酿造米酒的过程很缓慢,属于缓慢氧化;
B、动植物呼吸的过程反应缓慢,不容易察觉,属于缓慢氧化;
C、铁的生锈是不容易察觉的缓慢氧化过程;
D、蜡烛燃烧是剧烈的氧化反应;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氧化反应的分类,可以依据具体的反应进行.
二、多选题
9.【答案】AC
【解析】【解答】解:A、氢气具有可燃性,空气中含有氧气具有助燃性,遇到明火能发生爆炸,故正确; B、氧气不具有可燃性,与空气混合不会发生爆炸,故错误;
C、氢气具有可燃性,氧气具有助燃性,遇到明火能发生爆炸,故正确;
D、氢气具有可燃性,氮气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遇到明火不会发生爆炸,故错误.
故选:AC.
【分析】发生爆炸的条件是在有限的空间内,可燃气体或粉尘与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遇到明火;气体遇到明火能否发生爆炸,要看气体混合物中是否有可燃性的气体和氧气同时存在.
10.【答案】B,D
【解析】【解答】解:A、石油燃烧时除了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之外,也会产生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不属于绿色能源,故选项错误.
B、氢气燃烧产物是水,无污染,属于绿色能源,故选项正确.
C、天然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排放过多会产生温室效应,不属于绿色能源,故选项错误.
D、风能、太阳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新能源,使用后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属于绿色能源,故选项正确.
故选:BD.
【分析】绿色能源也称清洁能源,是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绿色能源体现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与环境友好相容的原则,可认为绿色能源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11.【答案】A,C
【解析】【解答】解:A、图1实验实验现象是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都与空气接触,都具有可燃性,所以通过实验现象说明了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高;故A正确;
B、图1中水下白磷未燃烧是由于没有与氧气接触,故B错误;
C、图2中水下白磷没有燃烧是因为没有与空气接触,其他两个条件都符合燃烧条件,所以通氧气后能观察到燃烧现象,故C正确;
D、由于红磷的着火点为240度,热水温度根本就达不到,所以若将图2中白磷换成红磷,不能观察到燃烧现象,故D错误.
故选AC.
【分析】根据燃烧的条件来回答本题:有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与空气接触,并能灵活运用.
12.【答案】A,D
【解析】【解答】A、可燃物的在着火点是一定的,不会降低,故说法错误,可选;
B、爆炸是物质在有限的空间内,发生急剧燃烧,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使周围的气体的体积膨胀造成的.可见爆炸需要氧气的参与,可使燃烧处于暂时缺氧状态,达到灭火的目的.故说法正确,不可选;
C、爆炸可以掀起大面积的沙土,覆盖可燃物,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达到灭火的目的,故说法正确,不可选;
D、爆炸可以聚集大量的热,使周围的温度升高,并不能降低可燃物的温度,故说法错误,可选.
故选AD.
【分析】在有限的空间(如爆竹、炸弹)内,发生急剧燃烧,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就会引起爆炸.
13.【答案】 A,D
【解析】【解答】A. 稀盐酸加入镁中,生成氢气同时放出热量,使得具支试管内气体受热膨胀,压强增大,导致U形管中左端液面下降,右端液面升高,故符合题意;
B. 水加入硝酸铵中,硝酸铵溶于水吸热,导致具支试管内气体温度下降,体积缩小,压强减小,U形管中左端液面上升,右端液面下降,故不符合题意;
C. 水加入氯化钠中,因为溶液温度不变,所以具支试管内气体体积不发生变化,U形管中也没有明显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D. 水加入氢氧化钠中,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使得具支试管内气体受热膨胀,压强增大,导致U形管中左端液面下降,右端液面升高,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D。
【分析】“U形管中右端液面升高”,说明左边大试管内压强增大,气体体积膨胀。造成这样的现象产生,说明X与Y接触或反应,必须放出热量或者产生气体。
14.【答案】B,D
【解析】【解答】A、乱开采不会造成金属元素耗尽,错误;
B、生物体内水的质量分数一般都在60%以上,正确;
C、煤焦油是煤炼制的产品,错误;
D、太阳能、风能、核能、生物质能等能源的利用,可以解决化石能源面临耗尽的问题,正确;
故选BD.
【分析】A、根据金属资源的保护解答;
B、根据水的含量解答;
C、根据化石能源解答;
D、根据新能源解答.
三、填空题
15.【答案】合成纤维;橡胶;塑料;化肥;农药;溶剂;洗涤剂
【解析】【解答】石油分馏出来的一些成分,经过催化、加热分解等化学变化,生成气态的化合物,可以制造出多种多样的合成纤维、橡胶、塑料、化肥、农药、溶剂、洗涤剂、医药等。【分析】根据石油的成分及作用进行分析。
16.【答案】 (1)常温下酒精是无色透明的液体,有特殊气味,有挥发性
(2)可燃性
(3)酒精+氧气 水+二氧化碳
【解析】【解答】(1)酒精常温下酒精是无色透明的液体,有特殊气味,有挥发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2)酒精可燃烧,具有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反应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
(3)酒精在空气(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文字表达式是:酒精+氧气 二氧化碳+水。
【分析】(1)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是物理性质。
(2)需要通过化学反应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是化学性质。
(3)根据酒精在空气(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写出文字表达式。
17.【答案】C;A;白磷燃烧冒出白烟、试管内的液面不断上升;4P+5O22P2O5;提高温度且隔绝氧气
【解析】【解答】解:(1)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①达到着火点.②与氧气接触.图中C是白磷着火点低于B点的红磷,所以C先燃烧.A没与氧气接触,故不燃烧.
故答案分别为:C?? A
(2)A接触试管内的氧气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冒出白烟.燃烧消耗试管内的氧气,压强变小,试管内的液面不断上升.故答案为:白磷燃烧冒出白烟、试管内的液面不断上升?? 4P+5O22P2O5
(3)烧杯中热水的作用是:提高温度且隔绝氧气
【分析】据题意可知C、B点上的可燃物都与空气(氧气)接触,C点是白磷所以现燃烧.A点不与氧气接触,不会燃烧.只有与氧气接触后才燃烧并有白烟冒出.
18.【答案】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提供热量及使烧杯里的白磷隔绝氧气
【解析】【解答】实验中,铜片上的白磷很快燃烧,红磷不能燃烧,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燃烧需要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 烧杯中的水可以提供热量及使烧杯里的白磷隔绝氧气。
故答案为: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提供热量及使烧杯里的白磷隔绝氧气【分析】根据燃烧的条件:氧气;温度达到着火点,可燃物,灭火的方法:清除可燃物,是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隔绝氧气或空气,据此分析解答
19.【答案】不燃烧;②③酒精溶液中含水量较多,酒精燃烧引起水分蒸发吸热,使棉布的温度达不到其着火点,故棉布不能燃烧;用完酒精灯时未盖灯帽导致酒精挥发,灯芯上水分过多
【解析】【解答】(1)由实验结果记录可知:当酒精的质量分数小到一定程度时不能燃烧;
(2)由于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 ②氧气或空气? ③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即着火点;实验②③中,②③酒精溶液中含水量较多,酒精燃烧引起水分蒸发吸热,使棉布的温度达不到其着火点,故棉布不能燃烧.
(3)酒精灯用完后必需盖上灯帽.如果酒精灯出现灯内有酒精却点不着的现象,可能的原因是:用完酒精灯时未盖灯帽导致酒精挥发,灯芯上水分过多.
故答案为:(1)不燃烧;
(2)②③酒精溶液中含水量较多,酒精燃烧引起水分蒸发吸热,使棉布的温度达不到其着火点,故棉布不能燃烧;
(3)用完酒精灯时未盖灯帽导致酒精挥发,灯芯上水分过多.
【分析】(1)根据实验结果记录分析:当酒精的质量分数小到一定程度时不能燃烧;
(2)根据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 ②氧气或空气? ③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即着火点;实验②③中,水蒸发时需要吸收热量,从而降低温度;达不到着火点,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注意事项分析.
20.【答案】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解析】【解答】解:泡沫灭火器可用于扑灭木材棉布等一般火灾,干粉灭火器可以用来扑灭一般火灾,还可用于扑灭油,气等引起的火灾,二氧化碳灭火器可以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火灾,根据灭火器适用范围可知:用来扑灭档案发生火情时的灭火器是二氧化碳灭火器.故答案为: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分析】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处的火灾不能有水,否则容易受损.
四、实验探究题
21.【答案】 (1)P4+5O2 2P2O5
(2)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
(3)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
(4)使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隔绝氧气
(5)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与氧气接触
(6)保存在冷水中
【解析】【解答】(1)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P4+5O2 2P2O5;
(2)铜片上白磷燃烧和红磷不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温度需要达到可燃物着火点;
(3)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的现象是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
(4)烧杯中80℃的热水所起的作用是使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隔绝氧气;
(5)当白磷刚露出水面便剧烈燃烧起来,原因: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与氧气接触;
(6)从以上实验可得到的启示:实验室保存少量白磷的方法是保存在冷水中。
【分析】(1)根据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注意配平。
(2)根据铜片上白磷燃烧和红磷不燃烧,所处的条件进行分析。
(3)根据控制变量法,以及燃烧条件进行分析
(4)烧杯中80℃的热水所起的作用是:经过热量传递,使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并且水能隔绝氧气。
(5)根据可燃物燃烧条件进行分析。
(6)根据题意,以及实验进行分析。
五、综合题
22.【答案】(1)解:由实验现象可知,可燃物只要满足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两个条件即可燃烧.
(2)大于20℃,小于或等于60℃
【解析】【解答】解:(2)通过此实验得出白磷着火点的温度范围是:大于20℃,小于或等于60℃.故填:大于20℃,小于或等于60℃. 【分析】燃烧的条件是:(1)物质具有可燃性.(2)可燃物与氧气接触.(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3.【答案】 (1)氧气(O2或空气);温度达到着火点
(2)4P+5O2 2P2O5
【解析】【解答】可燃物要燃烧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与氧气接触,二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在本实验中铜片能传热,利用这一性质给白磷和红磷加热.达到着火点的白磷嫩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方程式为:4P+5O2 2P2O5。
【分析】(1)根据可燃物燃烧条件是与氧气接触和温度达到着火点分析;
(2)根据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