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9-12-06 11:08: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
课程标准:
(一)身边的化学物质——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
1、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2、知道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二)物质构成的奥秘——微粒构成物质
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2、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教材分析:
中和反应是第十单元课题二中的第一课时,即建立了酸与碱之间的联系,又为盐与复分解反应奠定了基础。同时还为高中学习中和滴定作准备,而且使学生能充分了解化学与生产生活的联系。
学情分析:
通过以往知识渗透,以及一些生活常识学生已经有了简单的中和反应的概念,因此在情感上学生很希望能进一步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另一方面从以前的探究活动中学生已经拥有了一定的自主探究能力,所以在技能上能较好设计并分析中和实验的探究过程。对于中和反应发生的实质,学生从《分子与原子》中已经初步建立微粒观认识化学反应本质,之后在《离子》中又认识阴阳离子,初步了解了氯化钠的形成,在《溶液的形成》中知道了溶质以分子或离子在溶剂中存在,最后又通过《酸和碱》的学习了解到酸和碱在水溶液中会解离出离子,这些都使学生具备了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和反应的能力。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知道酸和碱之间能发生中和反应
2.结合微粒的观点初步认识中和反应的实质
3.通过阅读课本、查阅资料等途径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学会借助指示剂判断中和反应发生的实验方法
2.通过分析盐酸与氢氧化钠的反应初步感受从个别到一般的思维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参与实验探究过程,培养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2.在了解中和反应应用的过程中感受化学与人类生活、生产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
1、重点:知道酸和碱之间能发生中和反应
2、难点:结合微粒的观点初步认识中和反应的实质,通过实验判断中和反应的发生
教学方法和手段、重难点突破:
本节课主要采用“提出问题、启发诱导、实验探究、归纳总结、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教学方法。
1、用微粒的观点解释中和现象主要采用提出问题、启发诱导等手段进行理论分析,引领学生进行知识迁移。
2、能用酸碱指示剂判断中和反应是否发生主要采用实验探究、归纳总结等手段,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教学过程:
(一)生活情景引入主题
课件展示:河北某硫酸厂排放废水
问题1:如何检测酸性废液?
学生回顾知识:石蕊溶液,酚酞溶液,pH试纸
问题2:如何处理酸性废液? (提示:用碱行吗?)
学生思考
问题3:酸和碱可以发生反应吗?
教师演示实验: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盐酸
学生:观察实验无明显现象
问题4:没有现象就一定没有反应吗?如果反应了该如何证明呢?
通过问题层层深入的方式,使学生一方面联系起了前面所学的知识,另一方面激起了学生进一步探究酸和碱之间是否反应的兴趣。
(二)理论预测反应如何进行
教师提出问题:NaOH+HCl有可能生成什么?
教师引导:氢氧化钠溶液中和盐酸溶液中溶质以什么形式存在?
学生:Na+ OH- , H+ Cl-
教师提示:如果把阴阳离子重组会生成什么物质?
学生:NaCl+H2O
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很容易预测出反应的可能产物,从而达到知识迁移的目的。
教师提问:NaCl溶液呈中性,如何根据溶液酸碱性的变化设计实验证明氢氧化钠和盐酸确实发生了反应?
为进一步的实验探究做准备
(三)实验探究反应的发生
教师提供:【实验用品】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石蕊溶液、酚酞溶液
学生设计实验:
1、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酚酞试液,再滴加盐酸,观察颜色变化(还可将酚酞改为石蕊试液)
2、向盐酸溶液中加入试液,再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观察颜色变化(还可将石蕊改为酚酞试液)
学生动手实验
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反应中的颜色变化,尤其要注意什么时候就是恰好完全反应。
教师评价总结:为何溶液的颜色会发生变化?能证明什么?
学生归纳:1、加了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会变红,是因为溶液中有OH-红色退去则证明OH-消失。所以能证明酸与碱发生了反应。
2、加了石蕊的盐酸溶液会变红,是因为溶液中有H+溶液变色则证明H+消失。所以能证明酸与碱发生了反应。
通过实验探究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锻炼了他们团体协作的沟通交流能力。
(四)探讨中和反应实质
教师进行知识整合:总结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给出盐、中和反应的定义。并再次引导学生从微观角度观察反应中粒子的变化情况。
学生:通过观察反应前后溶液中离子变化情况总结中和反应的实质
通过反复强调反应前后微观粒子的变化情况,使学生更容易总结出中和反应的实质。
(五)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1、回到最初的问题,硫酸厂的废液可以如何处理?
学生:用碱中和
教师:生产中通常采用较廉价的碱氢氧化钙进行中和,你能写出反应方程式吗?
学生:H2SO4+Ca(OH)2=CaSO4+2H2O
教师知识迁移:与排放废碱水的印染、纺织工厂形成“循环链” ,
播放相关网页链接
增加学生学以致用的兴趣,同时拓展学生视野。
2、展示“胃舒平”的成分及功效,介绍胃酸的成分
学生:写出中和反应的原理Al(OH)3+3HCl=AlCl3+3H2O
通过两个中和反应的练习,可以加深学生对中和反应实质的理解。
3、介绍生活中用熟石灰改良土壤酸性、稀氨水治疗蚊虫叮咬、碱性胰液中和酸性胃液保护肠道中和反应的应用
(六)课堂小结
知识层面:
1、中和反应的定义、微观本质
2、盐的简单概念
技能层面:
1、借助酸碱指示剂探究中和反应
2、了解如何利用辅助手段(试剂或其他学科知识)探究无现象化学反应的发生
情感层面:
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致力于学好化学为人类和社会服务
(七)课堂练习
1、中和反应中一定生成盐和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吗?
2、下列物质之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 )
A. 2NaOH+CO2=Na2CO3+H2O
B. CaCO3+2HCl=CaCl2+H2O+CO2↑
C. Fe+2HCl=FeCl2+H2↑
D. 2NaOH+H2SO4=Na2SO4+2H2O
通过两道练习,使学生加深判断中和反应的依据,一要看反应物是酸和碱,二要看中和反应的产物是盐和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