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子生训练营】培优集训14:食物的消化、吸收与物质的运输

文档属性

名称 【尖子生训练营】培优集训14:食物的消化、吸收与物质的运输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12-06 14:58:50

文档简介

培优集训14:食物的消化、吸收与物质的运输
一、选择题
1. 图中的曲线分别表示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在消化道中各部位被消化的程度(A、B、C、D、E表示消化道部位,曲线X、Y、Z表示营养物质)。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淀粉、蛋白质、脂肪开始被消化的部位是消化道D
B.在消化道C中,有不含消化酶的消化液——胆汁
C.在消化道D中,X、Y、Z分解为可以被细胞吸收的小分子有机物
D.Y曲线代表脂肪消化的过程,Z曲线代表蛋白质消化的过程
2. 甲图表示的是pH值对植物和人的淀粉酶活性的影响;乙图表示的是3种脱氢酶(A、B、C)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从甲中可以知道pH=7时植物淀粉酶的活性最高
B.从甲中可以知道淀粉酶由酸性变成碱性时活性逐渐升高
C.从乙中无法知道脱氢酶C活性最强时的温度
D.从乙中可以知道脱氢酶B的活性比脱氢酶C的活性强
3. 科学兴趣小组对不同食物中的能量进行测定,实验结果如下表。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食物名称
花生仁
黄豆
核桃仁
大米
质量(克)
20
20
20

水(毫升)
50
50
50
50
温度上升(℃)
2.2
1.4
3
1.3
A.实验中,①应该为20克
B.测量过程中,温度计的下端不仅要浸入水中,还要接触锥形瓶的瓶底
C.为了减少实验误差,应该设置重复组
D.从实验结果可看出,花生仁、黄豆、核桃仁三种食物中,含能量最多的是核桃仁
4. 如图表示人体消化吸收过程,①﹣⑤表示消化液(⑤为肠液)。纵向箭头表示消化液对相应物质的消化作用,abc分别表示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的最终消化产物。有关分析正确的一共有几项(  )
一、④和⑤发挥作用的场所都是小肠
二、①为唾液,能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
三、②与③都只含一种酶,但酶种类不同
四、X表示大肠,是a、b、c被吸收的主要场所
A.一项 B.两项 C.三项 D.四项
5.下列四幅图线表示人体内血液由体动脉经过组织细胞流向体静脉时,血液内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情况,纵坐标表示二氧化碳含量,横坐标表示血液由体动脉经过组织细胞流向体静脉时的血流方向。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6. 如图是人体血液循环和气体交换示意图。A、B、C、D表示心脏的4个腔,E、F、G、H表示血管。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人体血液循环可以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
B.在E、A、B、F内流动的血液是含氧丰富的动脉血
C.体循环可表示为:B→F→组织处毛细血管网→H→C
D.肺循环可表示为:C→D→G→肺部毛细血管网→E→A
7. 如图是三种血管关系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b为肺部毛细血管,则c内流静脉血
B.若b为肾小球处毛细血管,则c内流静脉血
C.若b为小肠绒毛内的毛细血管,则c内流营养丰富的静脉血
D.若b为肾小管处毛细血管,则c内流含废物较少的动脉血
8. 如图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血涂片,分析正确的是(  )
A.细胞①的数量高于正常值,很可能是身体有了炎症
B.细胞②能释放与血液凝固有关的物质
C.细胞③因富含血红蛋白而显红色
D.细胞①和③都不能用来做DNA亲子鉴定
9. 如图表示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在消化道中各部位(依次用A、B、C、D、E表示)被消化的程度。据图分析,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X、Y曲线分别代表脂肪、淀粉消化的过程
B.淀粉、蛋白质、脂肪主要消化的部位是C胃
C.在消化道D中,不含消化酶的消化液是胆汁
D.食物进入大肠前,Y被分解成葡萄糖,X被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
10.为了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需要进行如下实验步骤:①取3支试管,编号并各注入2毫升淀粉溶液;②向各试管注入1毫升淀粉酶溶液并放置5分钟;③向各试管滴入1滴碘液;④将3支试管分别放在冰块、沸水和37℃水中维持温度5分钟;⑤观察实验现象。以上实验步骤最合理的顺序应为(  )
A.①一②一④一③一⑤ B.①一②一③一④一⑤
C.①一③一④一②一⑤ D.①一④一②一③一⑤
11.小肠吸收来的氨基酸被运至脑部利用,并将脑部产生的含氮废物运至肾脏排出,整个过程中经过心脏和肺的次数是(  )
A.各2次 B.心脏2次,肺1次
C.各4次 D.心脏4次,肺2次
12.为了更好地理解人类的ABO血型系统,某同学绘制的A型血和B型血的模型图,图中红细胞的凸出部分与凝集素的凹陷处吻合,表示红细胞上的凝集原与血清中的凝集素发生凝集反应。据此推测,AB型血的模型图是(  )
13.如图模拟淀粉在消化道中的消化过程,分析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如图模拟的消化原理与胆汁的消化原理一样
B.“剪刀1”模拟的物质仅在口腔中出现
C.只有肠液中含有“剪刀2”模拟的物质
D.“剪刀1”和“剪刀2”模拟的物质是由活细胞产生的有机物
14.某研究员利用四组条件相同的大白鼠,探讨营养物质X和物质Y对大白鼠体重增加量的影响。对大白鼠的实验处理如表,获取四周内的体重增加量如图。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组别
实验处理

提供营养物质X,注射物质Y

提供营养物质X,未注射物质Y

未提供营养物质X,注射物质Y

未提供营养物质X,未注射物质Y
A.甲、乙对照说明物质X对大白鼠的体重影响不大
B.甲、丙对照说明物质Y对大白鼠的体重影响较大
C.物质Y的成分一定是小分子有机物
D.物质X在四周内会使大白鼠的体重增加超过100克,而物质Y不能
15.一所医院对志愿者进行了如下研究:16名志愿者服用了等量的一种镇定剂,经过3小时,测定志愿者血液及尿液中镇定剂的含量,数据如图所示。某同学分析数据后得出下列结论,你认为正确的是(  )
A.不同个体血液中存留的镇定剂含量相同
B.大多数人血液中镇定剂的含量比尿液中的低
C.少数人血液中镇定剂的含量高,其尿液中镇定剂的含量也高
D.血液中镇定剂的含量子在5.0×10﹣2~1.5×10﹣2g/mL之间的人占多数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1:2011年3月,两名医生将美国心脏病人刘易斯的整个心脏摘除,然后为他安装一个“人造心脏”。这种“人造心脏”主要是由两个类似涡轮的新型离心泵组成,它工作时能保持身体内血液不停流动,完成血液循环。
材料2:2012年1月,英国研究人员成功培育出用于形成血管壁的平滑肌细胞,利用这些平滑肌细胞和从人体取出的皮肤细胞可以在实验室环境中批量“生产”人造仿生血管。人造仿生血管可用于心脏病、肾病等疾病的血管移植手术。
(1)“人造心脏”中一个离心泵的功率相对较小,主要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另一个离心泵的功率相对较大,主要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肺静脉中的血液直接流入哪个离心泵?__________________。
(2)从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看,人造仿生血管属于_________层次的结构。
17.如图所示是人体内某化学反应的图解,其中英文字母代表物质,数字表示反应前、中、后过程。
(1)图中代表酶的是________,做出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
(2)图中1和2过程可以反映出酶具有_______性,做出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
(3)如果D代表脂肪,那么E、F则是________________。
18.从图中的某些曲线可以看出,酶的活性受温度、pH值的影响.请回答:
探索温度对酶活性影响最合理的实验步骤是____________。
①取3支试管,编号并分别注入2毫升淀粉溶液
②向各试管滴入1毫升淀份酶溶液
③向各试管滴一滴碘液
④将3支试管分别放入60℃的热水、沸水、冰块中保持5分钟
⑤观察实验现象
19.如图所示是人体血液循环示意图解。请仔细观察、分析后,回答问题。
(1)图中实线表示的血管中流动的是______血。
(2)人体遍布全身的血管中流动的血液,是由血浆和________构成的。
(3)血液由左心室→主动脉→全身毛细血管网→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这一循环途径称为_____;血液由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这一循环途径称为________。
(4)观察心脏的结构,发现在心脏的四个腔中,心壁最厚的是________,在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都有能防止血液倒流的________,这种结构保证了血液按一定方向流动。
20.酶的发现,许多科学家曾经做过一系列实验: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科学家发现胃蛋白酶只能催化蛋白质分解,说明酶催化作用具有_________。
(2)毕希纳实验证实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关于酶发现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_________。
A.酶只能在细胞内起作用 B.酶有催化作用,大多数酶是蛋白质
C.科学的发现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
21.你做过“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实验吗?请回顾该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血管在鱼的身体各个部位都有分布。选择尾鳍作为观察的部位,是因为尾鳍有_______的特点,适于在显微镜下观察。
(2)如图是小鱼尾鳍在显微镜下的两个视野,能观察到血液流动情况的是_______。(填字母)
A.图甲
B.图乙
C.图甲和图乙
D.都观察不到
(3)若视野中的血流方向为从右向左,则血流速度较快的血管是[  ]_______,红细胞单行排列通过的血管是[  ]_______。
(4)该实验用到的是小鱼活体,要使小鱼离开水短时间内不至于死亡,需要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刘丽同学学习了心脏的结构后,对心脏的内部结构及功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想知道瓣膜的作用,进行了如图的探究,请你帮助她完成实验。
(1)若水从漏斗注入血管H,则水会从F流出,那么H的名称是_________,水在心脏内的流动途径是H→______→_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
(2)若水从E灌入,则水会从E返回,那么E是____________;引起水返回的结构是____________。
(3)上述实验证明:血液通过心脏时流动的方向的规律是:______→心房→________→______。
23.人体器官系统协调配合,才能使各项生命活动正常进行。图甲为心脏结构示意图,图乙为人体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等代谢过程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从①注水,不会从③流出,是因为存在[____]________。([ ]内填数字,横线填名称)
(2)某人吃完鱼肉后,鱼肉中的蛋白质通过消化系统的消化,最终以a的形式被吸收,则a物质是________,完成此过程的主要器官是________。
(3)b代表氧气,进入血液循环后,最先到达心脏的____(填图甲中字母),若被运输到肾脏,最终在肾脏细胞的________中被利用。物质c出肺时,肋间外肌和膈肌所处的状态是________。
(4)d中的________通过生理过程e,全部进入血液。
(5)在图甲中,B比D的腔壁厚,是因为B中的血液从主动脉泵出流向全身各处,D中的血液从肺动脉泵出流向肺部,这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的生物学观点。
24.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发芽玉米的提取液、淀粉液等材料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为此设计了如图所示三组探究活动。
温馨提示:A.发芽玉米的提取液中含有淀粉酶;B.斐林试剂在加热条件下遇淀粉的消化产物(麦芽糖)会产生砖红色沉淀。 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步骤一:如表所示操作。
甲组
乙组
丙组
左试管加入淀粉液
2毫升
2毫升
2毫升
右试管加入提取液
1毫升
1毫升
1毫升
水浴温度
20℃
40℃
100℃
水浴时间
10分钟
10分钟
10分钟
步骤二:把提取液分别倒入同一烧杯的左试管中,摇匀后在原温度下再维持5分钟。
步骤三:分别向各试管加入1毫升斐林试剂,置于50~65℃水浴中维持1分钟,观察现象。
实验结果:甲组和乙组都出现了砖红色沉淀,且乙组比甲组的颜色更明显,丙组无砖红色沉淀出现。
(1)分析实验结果后可得出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出现乙组现象的原因是:淀粉液在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下变成了麦芽糖。
(3)若在完成“步骤一”后,将丙组实验中的温度由100℃调到40℃,再继续完成“步骤二”和“步骤三”,其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5.某班级的同学想测定花生仁和核桃仁中的能量,于是,他们设置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研究,各小组测得的实验数据如下表。请根据表中数据回答以下问题:
1克花生仁燃烧放出的能量(单位:焦)
1克核桃仁燃烧放出的能量(单位:焦)
一组
7261
11844
二组
8108
11860
三组
9576
12390
四组
9850
13860
五组
9762
13860
六组
7480
11592
(1)比较表中两组数据,你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
(2)你认为应该怎样处理表中的数据,得出的结果才更可靠?________。
(3)1克花生仁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实际约为23500焦,1克核桃仁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实际约为31800焦。与各小组测得的数值相比较有较大差异,请解释原因(答出三点即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培优集训14:食物的消化、吸收与物质的运输
一、选择题
1. 图中的曲线分别表示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在消化道中各部位被消化的程度(A、B、C、D、E表示消化道部位,曲线X、Y、Z表示营养物质)。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淀粉、蛋白质、脂肪开始被消化的部位是消化道D
B.在消化道C中,有不含消化酶的消化液——胆汁
C.在消化道D中,X、Y、Z分解为可以被细胞吸收的小分子有机物
D.Y曲线代表脂肪消化的过程,Z曲线代表蛋白质消化的过程
2. 甲图表示的是pH值对植物和人的淀粉酶活性的影响;乙图表示的是3种脱氢酶(A、B、C)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从甲中可以知道pH=7时植物淀粉酶的活性最高
B.从甲中可以知道淀粉酶由酸性变成碱性时活性逐渐升高
C.从乙中无法知道脱氢酶C活性最强时的温度
D.从乙中可以知道脱氢酶B的活性比脱氢酶C的活性强
解析:从左图中可以知道pH═5时,植物淀粉酶活性最高,A错误;由左图可知,若酶未失活的情况下,pH由酸性变成碱性时淀粉酶的活性先升高,后降低,B错误;由右图可以看出,C酶的最适温度大于40℃,根据此图无法得知酶C的最适温度,C正确;从图乙中可以知道酶活性温度的范围最广的是C酶,D错误。
答案:C
3. 科学兴趣小组对不同食物中的能量进行测定,实验结果如下表。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食物名称
花生仁
黄豆
核桃仁
大米
质量(克)
20
20
20

水(毫升)
50
50
50
50
温度上升(℃)
2.2
1.4
3
1.3
A.实验中,①应该为20克
B.测量过程中,温度计的下端不仅要浸入水中,还要接触锥形瓶的瓶底
C.为了减少实验误差,应该设置重复组
D.从实验结果可看出,花生仁、黄豆、核桃仁三种食物中,含能量最多的是核桃仁
解析:A、探究某种食物中含有能量的多少,食品的质量必须相同,因此实验中,①应该为20,A正确;B、在锥形瓶里放入一支温度计。温度计的下端浸入水中,但不要触瓶底,否则处理数据不准确,B错误;C、要排除偶然因素造成的误差,应该设置重复组,多测几次,以减小误差,提高可信度,C正确;D、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花生仁、黄豆、核桃仁三种食物中,含能量最多的是核桃仁,D正确。
答案:B
4. 如图表示人体消化吸收过程,①﹣⑤表示消化液(⑤为肠液)。纵向箭头表示消化液对相应物质的消化作用,abc分别表示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的最终消化产物。有关分析正确的一共有几项(  )
一、④和⑤发挥作用的场所都是小肠
二、①为唾液,能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
三、②与③都只含一种酶,但酶种类不同
四、X表示大肠,是a、b、c被吸收的主要场所
A.一项 B.两项 C.三项 D.四项
5.下列四幅图线表示人体内血液由体动脉经过组织细胞流向体静脉时,血液内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情况,纵坐标表示二氧化碳含量,横坐标表示血液由体动脉经过组织细胞流向体静脉时的血流方向。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解析:肺动脉分支形成毛细血管缠绕在肺泡外,如何汇集成肺静脉;当血液通过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时,由于吸入肺泡内的空气中,氧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当血液运输到全身各处组织细胞时,经过气体扩散作用,血液中的氧气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血液,所以体动脉<组织细胞<体静脉,故选项B符合题意。
答案:B
6. 如图是人体血液循环和气体交换示意图。A、B、C、D表示心脏的4个腔,E、F、G、H表示血管。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人体血液循环可以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
B.在E、A、B、F内流动的血液是含氧丰富的动脉血
C.体循环可表示为:B→F→组织处毛细血管网→H→C
D.肺循环可表示为:C→D→G→肺部毛细血管网→E→A
解析:图中,A左心房、B左心室、C右心房、D右心室、E肺静脉、F主动脉、G肺动脉、H上下腔静脉。人体血液循环可以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A正确;从图血液循环路线中看出,在E、A、B、F内流动的血液是含氧丰富的动脉血,B正确;体循环的路线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血液由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变成含氧少的静脉血,可表示为:B→F→组织处毛细血管网→H→C,C正确;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可表示为:D→G→肺部毛细血管网→E→A,而不包括C,D错误。
答案:D
7. 如图是三种血管关系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b为肺部毛细血管,则c内流静脉血
B.若b为肾小球处毛细血管,则c内流静脉血
C.若b为小肠绒毛内的毛细血管,则c内流营养丰富的静脉血
D.若b为肾小管处毛细血管,则c内流含废物较少的动脉血
8. 如图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血涂片,分析正确的是(  )
A.细胞①的数量高于正常值,很可能是身体有了炎症
B.细胞②能释放与血液凝固有关的物质
C.细胞③因富含血红蛋白而显红色
D.细胞①和③都不能用来做DNA亲子鉴定
解析:A、人体出现炎症时血液中的②白细胞的数量会明显增多,A错误。B、能释放与血液凝固有关的物质的是③血小板,B错误。C、①红细胞之所以呈红色,就是因为含有血红蛋白,C错误。D、遗传物质的载体DNA存在于细胞核中,只有②白细胞里含有细胞核,能用来做DNA亲子鉴定,所以细胞①和③都不能用来做DNA亲子鉴定,是正确的。
答案:D
9. 如图表示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在消化道中各部位(依次用A、B、C、D、E表示)被消化的程度。据图分析,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X、Y曲线分别代表脂肪、淀粉消化的过程
B.淀粉、蛋白质、脂肪主要消化的部位是C胃
C.在消化道D中,不含消化酶的消化液是胆汁
D.食物进入大肠前,Y被分解成葡萄糖,X被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
解析:A、淀粉是在口腔内被初步消化,在小肠内被最终消化,所以曲线X是淀粉的消化;脂肪只能在小肠内被消化,所以曲线Y是脂肪的消化。A错误;B、淀粉、蛋白质、脂肪主要消化的部位是D小肠,B错误;C、胆汁不含消化酶,促进脂肪的消化,C正确;D、X淀粉、Y脂肪是大分子物质,必须经过消化才能被人体吸收。X被分解成葡萄糖,Y被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才能被人体吸收,D错误。
答案:C
10.为了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需要进行如下实验步骤:
①取3支试管,编号并各注入2毫升淀粉溶液;
②向各试管注入1毫升淀粉酶溶液并放置5分钟;
③向各试管滴入1滴碘液;
④将3支试管分别放在冰块、沸水和37℃水中维持温度5分钟;
⑤观察实验现象。以上实验步骤最合理的顺序应为(  )
A.①一②一④一③一⑤ B.①一②一③一④一⑤
C.①一③一④一②一⑤ D.①一④一②一③一⑤
解析: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其实验步骤如下:①取3支试管,编号并各注入2毫升淀粉溶液→④将3支试管分别放在冰块、沸水和37℃水中维持温度5分钟→②向各试管注入1毫升淀粉酶溶液→③向各试管滴入1滴碘液→⑤观察实验现象。
答案:D
11.小肠吸收来的氨基酸被运至脑部利用,并将脑部产生的含氮废物运至肾脏排出,整个过程中经过心脏和肺的次数是(  )
A.各2次 B.心脏2次,肺1次
C.各4次 D.心脏4次,肺2次
12.为了更好地理解人类的ABO血型系统,某同学绘制的A型血和B型血的模型图,图中红细胞的凸出部分与凝集素的凹陷处吻合,表示红细胞上的凝集原与血清中的凝集素发生凝集反应。据此推测,AB型血的模型图是(  )
解析:ABO血型的对比:
血型
红细胞凝集原
血清凝集素
A型
A
抗B
B型
B
抗A
AB型
A、B

O型

抗A、抗B
答案:C
13.如图模拟淀粉在消化道中的消化过程,分析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如图模拟的消化原理与胆汁的消化原理一样
B.“剪刀1”模拟的物质仅在口腔中出现
C.只有肠液中含有“剪刀2”模拟的物质
D.“剪刀1”和“剪刀2”模拟的物质是由活细胞产生的有机物
解析:A、淀粉是大分子的营养物质,在口腔内被初步消化为麦芽糖,然后在小肠内被消化为葡萄糖,此消化过程属于化学性消化,胆汁的消化物理性消化。A不正确;
B、图示中的剪刀1模拟了消化淀粉的酶,在口腔内被初步消化为麦芽糖,此过程也可在小肠内进行,最终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B不正确;
C、当淀粉和麦芽糖进入小肠后,由于小肠中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的酶,淀粉等糖类物质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因此,肠液和胰液中都含有“剪刀2”模拟的物质。C不正确;
D、“剪刀1”和“剪刀2”模拟的物质是消化酶,酶是一种蛋白质,是由活细胞产生的有机物。D正确。
答案:D
14.某研究员利用四组条件相同的大白鼠,探讨营养物质X和物质Y对大白鼠体重增加量的影响。对大白鼠的实验处理如表,获取四周内的体重增加量如图。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组别
实验处理

提供营养物质X,注射物质Y

提供营养物质X,未注射物质Y

未提供营养物质X,注射物质Y

未提供营养物质X,未注射物质Y
A.甲、乙对照说明物质X对大白鼠的体重影响不大
B.甲、丙对照说明物质Y对大白鼠的体重影响较大
C.物质Y的成分一定是小分子有机物
D.物质X在四周内会使大白鼠的体重增加超过100克,而物质Y不能
解析:A、甲、乙对照说明物质X对大白鼠的体重影响很大,错误;B、甲、丙对照说明物质Y对大白鼠的体重影响较小,错误;C、从实验中无法判断物质Y的成分是小分子有机物,错误;D、根据所给的资料和数据判断,有关营养物质X会使大白鼠的体重增加量超过100克,而物质Y不会。理由是从坐标图示可以看出:提供营养物质X的大白鼠四周后体重增加量超过100克,未提供营养物质X的大白鼠四周后体重增加量低于100克;注射物质Y的大白鼠体重增加量非常小。
答案:D
15.一所医院对志愿者进行了如下研究:16名志愿者服用了等量的一种镇定剂,经过3小时,测定志愿者血液及尿液中镇定剂的含量,数据如图所示。某同学分析数据后得出下列结论,你认为正确的是(  )
A.不同个体血液中存留的镇定剂含量相同
B.大多数人血液中镇定剂的含量比尿液中的低
C.少数人血液中镇定剂的含量高,其尿液中镇定剂的含量也高
D.血液中镇定剂的含量子在5.0×10﹣2~1.5×10﹣2g/mL之间的人占多数
解析:A、不同个体血液中存留的镇定剂含量不同,A错误;B、大多数人血液中镇定剂的含量在50~150(×10﹣4g/mL)之间,大多数人尿液中镇定剂的含量在20~70(×10﹣4g/mL)之间,因此大多数人血液中镇定剂的含量比尿液中的高而不是低,错误;C、少数人血液中镇定剂的含量高,其尿液中镇定剂的含量也高,正确;D、血液中镇定剂的含量在5.0×10﹣3~1.5×10﹣3g/mL之间的人占多数而不是在5.0×10﹣2~1.5×10﹣2g/mL之间的人占多数,错误。
答案:C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1:2011年3月,两名医生将美国心脏病人刘易斯的整个心脏摘除,然后为他安装一个“人造心脏”。这种“人造心脏”主要是由两个类似涡轮的新型离心泵组成,它工作时能保持身体内血液不停流动,完成血液循环。
材料2:2012年1月,英国研究人员成功培育出用于形成血管壁的平滑肌细胞,利用这些平滑肌细胞和从人体取出的皮肤细胞可以在实验室环境中批量“生产”人造仿生血管。人造仿生血管可用于心脏病、肾病等疾病的血管移植手术。
(1)“人造心脏”中一个离心泵的功率相对较小,主要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另一个离心泵的功率相对较大,主要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肺静脉中的血液直接流入哪个离心泵?__________________。
(2)从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看,人造仿生血管属于_________层次的结构。
17.如图所示是人体内某化学反应的图解,其中英文字母代表物质,数字表示反应前、中、后过程。
(1)图中代表酶的是________,做出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
(2)图中1和2过程可以反映出酶具有_______性,做出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
(3)如果D代表脂肪,那么E、F则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1)A 反应前后本身没有变化 (2)专一 B、C、D同时存在时只催化D物质的反应 (3)甘油和脂肪酸
18.从图中的某些曲线可以看出,酶的活性受温度、pH值的影响.请回答:
探索温度对酶活性影响最合理的实验步骤是____________。
①取3支试管,编号并分别注入2毫升淀粉溶液
②向各试管滴入1毫升淀份酶溶液
③向各试管滴一滴碘液
④将3支试管分别放入60℃的热水、沸水、冰块中保持5分钟
⑤观察实验现象
解析:要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就要以温度为变量设计实验,实验步骤的设计应为:试管编号→加入等量淀粉液→加入等量淀粉酶→不同温度下水浴相同时间→滴加碘液→观察现象→得出结论,因此最合理的步骤是①②④③⑤.
答案:①②④③⑤
19.如图所示是人体血液循环示意图解。请仔细观察、分析后,回答问题。
(1)图中实线表示的血管中流动的是______血。
(2)人体遍布全身的血管中流动的血液,是由血浆和________构成的。
(3)血液由左心室→主动脉→全身毛细血管网→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这一循环途径称为______;血液由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这一循环途径称为________。
(4)观察心脏的结构,发现在心脏的四个腔中,心壁最厚的是________,在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都有能防止血液倒流的________,这种结构保证了血液按一定方向流动。
答案:(1)动脉 (2)血细胞 (3)体循环 肺循环 (4)左心室 瓣膜
20.酶的发现,许多科学家曾经做过一系列实验: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科学家发现胃蛋白酶只能催化蛋白质分解,说明酶催化作用具有__专一性__。
(2)毕希纳实验证实了__酶是无生命的化学物质__。
(3)下列关于酶发现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__BC__。
A.酶只能在细胞内起作用 B.酶有催化作用,大多数酶是蛋白质
C.科学的发现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
21.你做过“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实验吗?请回顾该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血管在鱼的身体各个部位都有分布。选择尾鳍作为观察的部位,是因为尾鳍有_______的特点,适于在显微镜下观察。
(2)如图是小鱼尾鳍在显微镜下的两个视野,能观察到血液流动情况的是_______。(填字母)
A.图甲 B.图乙
C.图甲和图乙 D.都观察不到
(3)若视野中的血流方向为从右向左,则血流速度较快的血管是[  ]_______,红细胞单行排列通过的血管是[  ]_______。
(4)该实验用到的是小鱼活体,要使小鱼离开水短时间内不至于死亡,需要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薄而透明 (2)B (3)4 动脉 3 毛细血管
(4)用湿润的棉花把小鱼头部的鳃盖和躯干部分包裹起来
22.刘丽同学学习了心脏的结构后,对心脏的内部结构及功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想知道瓣膜的作用,进行了如图的探究,请你帮助她完成实验。
(1)若水从漏斗注入血管H,则水会从F流出,那么H的名称是_________,水在心脏内的流动途径是H→______→_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
(2)若水从E灌入,则水会从E返回,那么E是____________;引起水返回的结构是____________。
(3)上述实验证明:血液通过心脏时流动的方向的规律是:______→心房→________→______。
答案:(1)上腔静脉 H→A→C→F (2)主动脉 动脉瓣 (3)静脉→心房→心室→动脉
23.人体器官系统协调配合,才能使各项生命活动正常进行。图甲为心脏结构示意图,图乙为人体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等代谢过程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从①注水,不会从③流出,是因为存在[__⑥__]__动脉瓣__。([ ]内填数字,横线填名称)
(2)某人吃完鱼肉后,鱼肉中的蛋白质通过消化系统的消化,最终以a的形式被吸收,则a物质是__氨基酸__,完成此过程的主要器官是__小肠__。
(3)b代表氧气,进入血液循环后,最先到达心脏的__A__(填图甲中字母),若被运输到肾脏,最终在肾脏细胞的__细胞质__中被利用。物质c出肺时,肋间外肌和膈肌所处的状态是__舒张__。
(4)d中的__葡萄糖__通过生理过程e,全部进入血液。
(5)在图甲中,B比D的腔壁厚,是因为B中的血液从主动脉泵出流向全身各处,D中的血液从肺动脉泵出流向肺部,这体现了__结构和功能相适应__的生物学观点。
24.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发芽玉米的提取液、淀粉液等材料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为此设计了如图所示三组探究活动。
温馨提示:A.发芽玉米的提取液中含有淀粉酶;B.斐林试剂在加热条件下遇淀粉的消化产物(麦芽糖)会产生砖红色沉淀。 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步骤一:如表所示操作。
甲组
乙组
丙组
左试管加入淀粉液
2毫升
2毫升
2毫升
右试管加入提取液
1毫升
1毫升
1毫升
水浴温度
20℃
40℃
100℃
水浴时间
10分钟
10分钟
10分钟
步骤二:把提取液分别倒入同一烧杯的左试管中,摇匀后在原温度下再维持5分钟。
步骤三:分别向各试管加入1毫升斐林试剂,置于50~65℃水浴中维持1分钟,观察现象。
实验结果:甲组和乙组都出现了砖红色沉淀,且乙组比甲组的颜色更明显,丙组无砖红色沉淀出现。
(1)分析实验结果后可得出的结论: 在一定范围内,酶活性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超过最适温度后,酶活性将逐渐减弱,温度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影响酶的活性(合理即可) 。
(2)出现乙组现象的原因是:淀粉液在 提取液中淀粉酶; 的作用下变成了麦芽糖。
(3)若在完成“步骤一”后,将丙组实验中的温度由100℃调到40℃,再继续完成“步骤二”和“步骤三”,其实验现象为 无砖红色沉淀出现 。
解析:(1)根据题意,明确题意为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发芽玉米的提取液中含有淀粉酶,斐林试剂在加热条件下遇淀粉的消化产物(麦芽糖)会产生砖红色沉淀。甲、乙、丙三组在不同的温度下,加入同样的淀粉液和提取液,同等量的斐林试剂,水浴同样的时间,乙组在下,产生砖红色沉淀,且比在甲在下的颜色更明显,丙组在下无砖红色沉淀出现。故可得出结论:在一定范围内,酶活性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超过最适温度后,酶活性将逐渐减弱,温度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影响酶的活性;
(2)由于发芽玉米的提取液中含有淀粉酶,斐林试剂在加热条件下遇淀粉的消化产物(麦芽糖)会产生砖红色沉淀。乙组会出现砖红色沉淀的,是因为淀粉液在提取液中淀粉酶的作用下变成了麦芽糖;(3)因为的高温已经破坏了酶的活性,再将温度调到,酶已经失去活性,无法分解淀粉,故也不会有砖红色沉淀产生。
25.某班级的同学想测定花生仁和核桃仁中的能量,于是,他们设置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研究,各小组测得的实验数据如下表。请根据表中数据回答以下问题:
1克花生仁燃烧放出的能量(单位:焦)
1克核桃仁燃烧放出的能量(单位:焦)
一组
7261
11844
二组
8108
11860
三组
9576
12390
四组
9850
13860
五组
9762
13860
六组
7480
11592
(1)比较表中两组数据,你得出的结论是 核桃仁所含能量高于花生仁 。
(2)你认为应该怎样处理表中的数据,得出的结果才更可靠? 取平均值 。
(3)1克花生仁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实际约为23500焦,1克核桃仁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实际约为31800焦。与各小组测得的数值相比较有较大差异,请解释原因(答出三点即可):① 燃烧时大量的光和热辐射在环境中散失 ;② 测量时出现误差(称量、读数等) ;③ 燃烧装置(易拉罐、锥形瓶等)吸热 。
解析:(1)每克食物在体外充分燃烧时释放的热量,是食物的热价。食物的热价反映出食物中储存能量的多少。比较表中两组数据,1克核桃仁燃烧放出的能量大于1克花生仁燃烧放出的能量。因此得出的结论是核桃仁所含能量高于花生仁。
(2)为了尽量减少实验结果的误差,避免偶然性,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因此应该对表格中六组的数据进行计算取平均值。
(3)1克花生仁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实际约为23500焦,1克核桃仁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实际约为31800焦。与各小组测得的数值相比较有较大差异,可能的原因有:燃烧时大量的光和热辐射在环境中散失;测量时出现误差(称量、读数等);燃烧装置(易拉罐、锥形瓶等)吸热;燃烧不充分;花生仁和核桃仁点燃后未迅速放入燃烧装置中;燃烧方式应用火焰的外焰加热锥形瓶瓶底等。(其它答案表达合理也可)(答出三点即可)
答案:(1)核桃仁所含能量高于花生仁 (2)取平均值 (3)燃烧时大量的光和热辐射在环境中散失;测量时出现误差(称量、读数等);燃烧装置(易拉罐、锥形瓶等)吸热;(或燃烧不充分;花生仁和核桃仁点燃后未迅速放入燃烧装置中;燃烧方式应用火焰的外焰加热锥形瓶瓶底等。(其它答案表达合理也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