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推荐》——雷雨
一、单选题
1、下列词语中加横线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咀嚼(jué)伺候(shì) 推诿(wěi)
B. 涔涔(chén) 沉吟(yín)郁热(yù)
C. 谛听(tí) 离间(jiàn)樟木(zhāng)
D. 缜密(zhěn) 固执(zhí)弥补(mí)
【答案】D
【解析】【详解】
此题考核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形声字重点记忆“统读字”,形似字注意字形的细微差别。A项,“伺”应读“cì”;B项,“涔”应读“cén”;C项,“谛”应读“dì”。故选D。
2、选出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 )
A. 郁热 烦燥 沉吟 甜言密语 B. 荼毒 惊愕 窟窿 略见一班
C. 弥补 谛听 执教 歪风斜气 D. 贤惠 严励 酝酿 按部就班
【答案】A
【解析】A项“燥”应为“躁”“密”应为“蜜”
B项“班”应为“斑”
C项“斜”应为“邪”
D项“励”应为“厉”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全都不恰当的一项是 ( )
①有些中小网站为换取更多的商业利益,炒作耸人听闻的传言,以迎合一些网民的猎奇八卦心理。
②美国加快战略东移的步伐,实际上就是不想失去亚洲这块蛋糕,拼命遏制中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殚精竭虑地要抑制中国崛起的势头。
③“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不会一阵风刮过了事,餐饮企业不能幻想公款等高消费卷土重来,要对经营方向、策略、方式进行全方位调整。
④婚庆典礼本是一件欢天喜地的好事,可是因为目前婚庆司仪的能力和素质鱼龙混杂,致使很多新人在选择婚庆公司时备感头疼。
⑤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从事经济工作的同志,对央行货币政策任何细微的变化,都应十分敏感,见微知著,了然于心。
⑥对一个国家来说,改变贫穷状况是一件不太艰难的事情,然而一旦人心向背,社会的价值观发生扭曲,那将是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A. ①④⑤ B. ②③⑥ C. ②④⑥ D. ①③⑤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成语能力。题干要求学生选出“全都不恰当的一项”,①耸人听闻:耸:惊动。夸大或捏造事实,使人听了感到惊异或震动。符合语境。②殚精竭虑:用尽精力,费尽心思。此处感彩不当,应用“挖空心思”或“处心积虑”。③卷土重来:卷土:人马奔跑时尘土飞卷。比喻失败之后,重新恢复势力。符合语境。④鱼龙混杂:比喻坏人和好人混在一起。不能用来形容“素质”。此处可用“参差不齐”。⑤见微知著:微:隐约;著:明显。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符合语境。⑥人心向背:人民群众所拥护的或反对的。句中误用为“单方面背离”。故选C。
4、下列各句属于戏剧语言的哪种形式?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鲁侍萍①那是你们老太太看着孩子快死了,才叫我带走的。②(自语)③哦,天那,我觉得我像是在做梦。
A. ①对话 ②舞台说明 ③独白 B. ①对话 ②旁白 ③独白
C. ①独白 ②舞台说明 ③对话 D. ①对话 ②独白 ③旁白
【答案】A
【解析】比较容易分别,对话必须要两个人之间展开,独白是自己的自言自语,旁白是用第三者的叙述,交代剧中人的心情和处境,或者补充一些背景。
5、对课文开头“舞台说明”的作用判断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交代雷雨到来之前的天气状况和故事发生的时间。
B. 表现该剧女主人公求见男主人公的急迫心情。
C. 暗示剧中人物即将展开激烈的矛盾冲突,预示着重大变故的到来。
D. 暗示剧中故事发生的复杂的社会背景和社会因素。
【答案】B
【解析】舞台说明对介绍时间、地点、场景,渲染气氛:展开故事情节,深刻表现主题起重要作用 如课文一开头的舞台说明:“午饭后,天气更阴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这段文字首先点明了故事发生的时间,是阴沉郁热的下午,为后文的雷雨之夜埋下了伏笔。其次渲染了一种沉闷、压抑、令人窒息的气氛,这种舞台气氛同悲剧剧情紧密配合,为剧中人物的内心活动定下烦躁不安矛盾的基调。没有表现女主人公求见男主人公的心情。只是表现周朴园的内心烦躁。
6、下面的句子中,没有语病、表述明确的一项是( )
A. 怀念和绝情,貌似水火不相容,其实是对立的统一,形成周朴园对侍萍感情的心理。
B. 他并不是从鲁侍萍的利益出发而谴责自己,而是从自我需要出发产生的赎罪活动。
C. 真的并不一定就是美的,心理真实并不等于道德的善,何况周朴园的怀念还包含着虚假的成分。
D. 曹禺逝世15年,如今我们依然怀念曹禺——不仅因为我们一直沉醉于曹禺作为戏剧诗人的特殊艺术魅力中,还因为刚刚过去的2010年是曹禺先生诞辰100周年。
【答案】C
【解析】【详解】
此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答题时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句子,对照错例,找到错误。A项,搭配不当,“周朴园对待鲁侍萍感情的心理”定语与中心词搭配不当;“心理”改为“前后不一”。B项,搭配不当, “他是……活动”,主宾搭配不当;D项,语序不当,可把“不仅”和“还”后面的内容调换。故选C。
二、选择题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木版年画的雏形有辟邪的内容,也有祈福的意义。等到祈福的愿望成为木版年画的主题,并进入了风俗范畴,木版年画的题材就变得______了。一切对生活的欲求与向往,比如生活富足、庄稼丰收、老人长寿等,都展现在木版年画上。在______的日子里,这些画面分外具有感染力,给人们带来安慰、鼓励和希翼,充分展示了人们的生命理想与生活情感。所以,木版年画最重要的价值是精神价值。木版年画往往是进行民间道德伦理规范、生活知识教育和文化艺术的重要平台。木版年画内容涉及历史、宗教、神话、传说、戏曲等,反映了社会生活之广阔,可谓______。木版年画描绘过的戏曲多不胜数,不少在年画上出现过的剧目早已绝迹。至于那种______地描写民俗风情的年画,带着不同地域与时代的气息,记录了大量珍贵的人文信息,更是木版年画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特别要注意的是,这些画面都出自农民的独特视角。
( ),他们的画笔与刻刀直接反映着自己的爱憎、生活态度、文化心理以及价值观。深刻地外化农民心灵的年画大量存在,农民正是用这种方式来化解世间的弱肉强食带来的内心的不平。
7、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多姿多彩 辞旧迎新 无所不有 惟妙惟肖
B. 丰富多彩 辞旧迎新 无所不包 绘声绘色
C. 丰富多彩 迎来送往 无所不有 绘声绘色
D. 多姿多彩 迎来送往 无所不包 惟妙惟肖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丰富多彩:形容内容丰富,花色繁多。多姿多彩:形容颜色形态多样。第一个横线处,此句想表达“木版年画的题材”很丰富故应填入“丰富多彩”。辞旧迎新:指的是告别旧的一年,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即庆贺新年的意思。迎来送往:指走的欢送,来的欢迎,形容忙于交际应酬。第二个横线处,此句想表达告别旧的一年迎接新的一年,故应填入“辞旧迎新”。无所不包:指没有什么不被包括,形容包含的东西非常多。无所不有:什么都有(多指不好的事物)。第三个横线处,此句想表达木版年画包含的东西非常多,故应填入“无所不包”。绘声绘色:指以可见或可理解的形式来描绘或概括,形容叙述、描写得极其逼真。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
第四个横线处,此句想表达描写非常逼真的民俗风情的年画,故应填入“绘声绘色”。本题应依次填入“丰富多彩”“辞旧迎新”“无所不包”“绘声绘色”,与B项相符。故答案为B。
8、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木版年画往往是进行民间道德伦理规范、文化艺术和生活知识教育的重要工具。
B. 木版年画往往是进行民间道德伦理规范、文化艺术和生活知识教育的重要平台。
C. 木版年画往往是民间进行道德伦理规范、生活知识教育和文化艺术传播的重要平台。
D. 木版年画往往是民间进行道德伦理规范、生活知识教育和文化艺术传播的重要工具。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然后比对选项,找出选项间的不同之处再比较。原句:语序不当,“民间”表范围,应放在“是”的后面,先是“道德伦理规范”,再是“生活知识教育”,最后是“文化艺术传播”;成分残缺,“文化艺术”后缺动词“传播”;搭配不当,“木版年画是平台”主宾搭配不当,木版年画应是工具而不是平台。应改为“木版年画往往是民间进行道德伦理规范、生活知识教育和文化艺术传播的重要工具”。A项,语序不当,先是“道德伦理规范”,再是“生活知识教育”,最后是“文化艺术传播”,“民间”表范围,应放在“是”的后面;成分残缺,“文化艺术”后缺少动词“传播”。B项,搭配不当,“木版年画是平台”主宾搭配不当,木版年画应是工具而不是平台;成分残缺,“文化艺术”后缺少动词“传播”;语序不当,先是“道德伦理规范”,再是“生活知识教育”,最后是“文化艺术传播”,“民间”表范围,应放在“是”的后面。C项,搭配不当,“木版年画是平台”主宾搭配不当,木版年画应是工具而不是平台。D项,选项修改最恰当。故答案为D。
9、下列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木版年画是农民的始作俑者 B. 农民是木版年画的销售者
C. 农民是木版年画的原创者 D. 木版年画是农民的消费者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也考查选用句式的能力,题型是语句复位题。做题时要从话题是否统一、句间逻辑关系是否合理、语言风格是否一致、句式是否合适等角度综合考虑。根据文段内容可知,括号前面说“这些画面都出自农民独特的视角”,后面说“他们的画笔与刻刀直接反映着自己的爱憎、趣味、生活态度、文化心理以及价值观”,句中的“他们”应是指“农民”,且后面说“他们”,可见前面应是从“农民”的角度陈述,A、D两项从“木版年画”的角度陈述,改变了陈述的角度,故排除A、D项。从后面“画笔”“刻刀”等内容可知,此处应是突出农民“原创者”这一身份,而不是“销售者”,排除B项。故答案为C。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北京人(节选)
曹 禺
曾思懿 (提出正事)媳妇听说袁先生不几天就要走了,不知道愫妹妹的婚事爹觉得——
曾 皓 (摇头,轻蔑地)这个人,我看——(江泰早猜中他的心思,异常不满地由鼻孔“哼”了一声,曾皓回头望他一眼,气愤地立刻对那正要走开的愫芳)好,愫芳,你先别走。乘你在这儿,我们大家谈谈。
愫 芳 我要给姨父煎药去。
江 泰 (善意地嘲讽)咳,我的愫小姐,这药您还没有煎够?(迭连快说)坐下,坐下,坐下,坐下。
[愫芳又勉强坐下。
曾 皓 愫芳,你觉得怎么样?
愫 芳 (低声不语)
曾 皓 愫芳,你自己觉得怎么样?不要想到我,你应该替你自己想,我这个当姨父的,恐怕也照拂不了你几天了,不过照我看,袁先生这个人哪——
曾思懿 (连忙)是呀,愫妹妹,你要多想想,不要屡次辜负姨父的好意。以后真是耽误了自己——
曾 皓 (也抢着说)思懿,你让她自己想想。这是她一辈子的事情,答应不答应都在她自己,(假笑)我们最好只做个参谋。愫芳,你自己说,你以为如何?
江 泰 (忍不住)这有什么问题?袁先生并不是个可怕的怪物!他是研究人类学的学者,第一人好,第二有学问,第三有进款,这,这自然是——
曾 皓 (带着那种“稍安毋躁”的神色)不,不,你让她自己考虑。(转对愫芳焦急地)愫芳,你要知道,我就有你这么一个姨侄女,我一直把你当我的亲女儿一样看,不肯嫁的女儿,我不是也一样养么?——
曾思懿 (抢说)就是啊!我的愫妹妹,嫁不了的女儿也不是——
曾文清 (再也忍不下去,只好拔起脚就向书斋走——)
曾思懿 (斜睨着文清)咦,走什么?走什么?
[文清不顾由书斋小门下。
曾 皓 文清怎么?
曾思懿 (冷笑)大概他也是想给爹煎药呢!(回头对愫芳又万分亲热地)愫妹妹,你放心,大家提这件事也是为着你想。你就在曾家住一辈子谁也不能说半句闲话。(阴毒地)嫁不出去的女儿不也是一样得养么?何况愫妹妹你父母不在,家里原底就没有一个亲人——
曾 皓 (当然听出她话里的根苗,不等她说完——)好了,好了,大奶奶,请你不要说这么一大堆好心话吧。(曾思懿的脸突然罩上一层霜,曾皓转对愫芳)那么愫芳,你自己有个决定不?
曾思懿 (着急,对愫芳)你说呀!
曾文彩 (听了半天,一直都在点头,突然也和蔼地)说吧,愫妹妹,我看——
江 泰 (猝然,对自己的妻)你少说话!
[曾文彩嘿然,愫芳默默立起,低头向通大客厅的门走。
曾 皓 愫芳,你说话呀,小姐。你也说说你的意思呀。
愫 芳 (摇头)我,我没有意思。
[愫芳由通大客厅的门下。
曾 皓 唉,这种事怎么能没有意见呢?
江 泰 (耐不下)你们要我说话不?
曾 皓 怎么?
江 泰 要我说,我就说。不要我说,我就走。
曾 皓 好,你说呀,你当然说说你的意见。
江 泰 (痛痛快快)那我就请你们不要再跟愫芳为难,愫芳心里怎么回事,难道你们看不出来?为什么要你一句我一句欺负一个孤苦伶仃的老小姐?为什么——
曾思懿 欺负?
曾文彩 江泰。
江 泰 (盛怒)我就是说你们欺负她,她这些年侍候你们老的少的,活的,死的,老太爷,老太太,少奶奶,小少爷,一直都是她一个人管。她现在已经过了三十,为什么还拉着她,不放她,这是干什么?
曾 皓 你——
曾文彩 江泰!
江 泰 难道还要她陪着一同进棺材,把她烧成灰供祖宗,拿出点良心来!我说一个人要有点良心。我走了,这儿有封信,(把信硬塞在曾皓的膝上)你们拿去看吧。
曾文彩 江泰!
[江泰气呼呼地由通大客厅的门。
10、下列对节选部分有关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愫方父母双亡,长期寄居在姨父曾皓家,仍未出嫁,看人的脸色过日子,忍受着精神上的折磨。
B. 当别人征询她对自己婚事的意见时,愫方不是“低头不语”,就是“我没有意思”,这暗示了愫方希望能留在姨父家,并不急于出嫁。
C. 曾文清“忍不下去”,拔起脚向书斋走,这时曾思懿冷笑一声:“大概他也是想给爹煎药呢!”从中可看出,愫方与曾文清之间有某种微妙关系。
D. 文中对愫方着墨不多,但愫方逆来顺受又固执倔强的性格特征十分鲜明。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戏剧对节选部分有关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题干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B项,“暗示了愫方希望能留在姨父家”说法错误,愫方的言行体现了她温顺谦恭的隐忍品质,从文中江泰的话可以看出,曾家人对愫方并不十分好,因此说“这暗示了愫方希望能留在姨父家,并不急于出嫁”有误。故选B。
11、请简要赏析下列语句。
(1)不要想到我,你应该替你自己想,我这个当姨父的,恐怕也照拂不了你几天了,不过照我看,袁先生这个人哪——
(2)我的愫妹妹,嫁不了的女儿也不是——
【答案】(1)曾皓向愫方暗示自己年迈力衰、处境凄凉,试图使善良的愫方不抛下自己,这样才能把愫方留在身边继续伺候自己。曾皓迂回的劝慰正显现出他的虚伪、自私。(2)思懿一个“嫁不了”,意图以刻薄的挖苦激怒、刺伤愫方,让她早日出嫁。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语句能力。赏析戏剧中人物的语言,要注重分析人物说这些话的具体原因,比如第一句是曾皓说的,其中“恐怕也照料不了你几天了”暗示他年岁已高,而“袁先生这个人哪”表现出来的是对袁先生的不认可,曾皓以此来掩饰自己不愿意让愫方出嫁的心思等。而第二句是思懿说的话,思懿想让愫方早点出嫁,愫方已经过了三十了,其就用了一个“嫁不了”想挖苦激怒、刺伤愫方,让愫方早日出嫁。
12、文中江泰后来说的话表明了他怎样的情感态度?从中可以看出江泰怎样的性格特点?
【答案】江泰对曾家人尤其是曾皓的虚伪、自私感到愤怒,他充满善意地希望愫方走出曾家,追求自己的幸福。从中可以看出江泰的直率、冲动暴躁、心怀正义等性格特点。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题目是“文中江泰后来说的话表明了他怎样的情感态度?从中可以看出江泰怎样的性格特点?”是考查学生把握人物形象心理,分析人物形象性格特点能力。解答本题,一方面要理解江泰的话语,另一方面要抓住舞台提示中对江泰的描写,如“耐不下”“痛痛快快”“盛怒”“气呼呼”等。
四、语言表达
13、仿照画线部分的句式,在空缺处补写相应的语句。要求:句式一致,语意相关。
《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像一股清流,有筋骨,有诗意,有温度;吟咏的是诗词,流淌的是文化,感悟的是情怀选手吟雨,观众听雨,那是“空山新雨后”的清新,“却话巴山夜雨时”的深情, , 。
【答案】????(1).“东边日出西边雨”的哲思????(2).“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的惆怅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仿写句子能力。仿写时一定要与例句的修辞手法、句式特点一致,还要注意内容上的关联。题目要求仿照画线部分的句式,在空缺处补写相应的语句。要求:句式一致,语意相关。仔细阅读划线句子,可以发现两句都引用了诗句,表达的语意都与“雨”相关。所以仿写的句子要恰当引用诗句,且语意与“雨”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