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日坛中学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
摸底考试高三年级地理试题2010.8
一、单项选择题(60分):
1.在图1中,A在B的方位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图1
A.西南、东北、西北、西北 B.西北、东北、西北、西南
C.西北、西北、西南、东北 D.东北、西北、西北、西南
2.地球上具有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是( )
①有液态水存在 ②地球是九大行星中距太阳最近的天体
③有固体外壳 ④有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
⑤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⑥地球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
A.①③④⑥ B.①④⑤⑥ C.②④⑤ D.③④⑥
3. 图2表示27°N某地坡向(坡度为10°)对地表获得太阳辐射的影响,纵坐标表示该地坡面与地平面获得太阳辐射量的比值(仅考虑地球运动和地形因素)。若坡度从10°增大到15°,则a点的数值将
A.增大 B.先增大后减小 C.减小 D.先减小后增大
4. 图3为某日三地“太阳辐射日变化图”,据图判断三地的纬度由高至低依次排列的顺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①③② D.③②①
南极中山站(69°22′24″S,76°22′40″E)时间(区时)2009年2月2日9时25分,我国在南极最高点附近建立的昆仑站(80°25′01″S,77°06′58″E)正式开站。根据此完成5-6题。
5.昆仑站正式开站时,北京时间为2009年2月2日
A.5时25分 B.6时25分 C.12时25分 D.13时25分
6.昆仑站与中山站的直线距离约为:
A.820千米 B.1020千米 C.1260千米 D.1420千米
图4是以北极为中心的俯视图,A、B为赤道上的两点、AB直线距离为地球半径:
7.非阴影部分为1月7日,阴影部分为1月8日,则北京时间为:
A.7日0时 B.7日16时
C.8日16时 D. 8日8时
图5中大圆为地球某日晨昏圈,XY为某一经线,当伦敦时间为10:00时,Y(70oS)地为正午,据此判断8-9题。
8.X点的地理坐标是
A.70oN,30oE B.20oN,150oE
C.70oN,150oW D.90oN,30oE
9.此时,北京时间为
A.6时 B.12时 C.18时 D.16时
图6为等高线分布图,若图中等高线的数值皆由左上方向右下方递减,完成10~11题
10.若四幅图中的等高距皆为50米,比例尺分别为1:10000、1:20000、1:30000、1:40000,则其坡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是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①>④>③>② D.④>①>③>②
11.若四幅图中的比例尺皆为1:10000,等高距分别为10米、20米、30米、40米,则其坡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是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①>④>③>② D.④>①>③>②
图7是某地区等温线示意图(单位℃),完成12—13题。
12.P处气温异常的主要原因是
A.此处为盆地地形 B.此处为山地地形
C.受洋流的影响 D.人类活动的影响
13.图中①②③④处适合建港的地方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图8是我国南方某地等高线图,读图完成14-15题
14.关于陡崖的叙述正确的是
A.a处陡崖高于b处
B.a处陡崖相对高度为20米以上
C.b处陡崖相对高度为20米以上
D.b处陡崖相对高度为30米以上
15.高速公路选择在图中地形部位通过,主要原因是
A.位于山脊,地势较高 B.位于山谷,工程量小
C.岩层脆弱,易于开挖 D.位于鞍部,地势较低
图9是我国东南沿海某地等高线图。读图完成16-19题:
16. R、Q两点的相对高度可能为
A.800米 B.900米 C.1000米 D.1100米
17. M、N、P、Q四点中,海拔可能相等的两地是
A.M与N B.M与P C.M与Q D.P与Q
18. 若在Q地建一小型度假村,应特别注意防治的自然灾害是
A.风沙 B.洪涝 C.滑坡 D.寒冻
19.M、N、P、Q四地最可能有河流流过的是
A.M B.N C.P D.Q
图10为我国某山区等高线地形图:
20.图示地貌的形态是
A.形似低山,顶部凹陷,坡度由陡到缓
B.形似低山,顶部凹陷,坡度西北陡东南缓
C.顶部平坦,周围悬崖壁立,峭壁下坡度由陡到缓
D.顶部平坦,周围悬崖壁立,峭壁下坡度西陡东缓
图11中大圆为纬线圈(66°34′),它穿过两个大陆的北部,纬线圈中心点地球自转角速度为零,据图完成21、22题。
21.当纬线圈内各地太阳高度角始终大于0°时
A.尼罗河正处于枯水期 B.北京地区昼夜长短相等
C.地中海沿岸地区炎热干燥 D.地球公转到近日点附近
22.对图中甲地的叙述可信的是
A.位于东半球的陆地上 B.能够看到大面积的阔叶林
C.处于环球自然灾害带 D.具有极昼现象等旅游资源
图12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该地著名旅游“双龙戏珠”,最佳观赏时段为9月20日至24日,最佳观赏位置在甲处。在此期间太阳下山时,可见其从鞍部徐徐落下,形成“双龙戏珠”的地理景观。据此完成23、24题。
23.下列山脉与图12所示山地走向一致的是
A.长白山脉 B.祁连山 C.横断山脉 D.秦岭
24.国外游客在该地(112°E)观赏“双龙戏珠”时,给远在家乡吃午饭的朋友打电话,他的家乡最可能在
A.孟加拉国达卡(90°E) B.奥地利维也纳(16°E)
C.美国新奥尔良(90°W) D.巴西玛瑙斯(60°W)
图13中甲、乙两图图幅大小相同:
25.关于两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两图所示地区属于同一个大洲 B.a位于b的东北
C.两图所示地区均位于大洋西岸 D.乙图比例尺大,表示实际范围小
图14是我国某区域按不同纬度所做的地形剖面图:
26.图中L河的流向是
A.由东北流向西南 B.由西南流向东北
C.由东南流向西北 D.由西北流向东南
我国历史上曾记载:公元28年“三月乙未,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请回答27~28小题。
27.记载中所说的“黑气”是
A.日珥 B.黑子 C.耀斑 D.太阳风
28.太阳活动对地球的直接影响是
A.维持地表温度 B.促进大气运动和水循环
C.产生潮汐现象 D.导致短波无线电通信中断
29.某军舰在南纬58°、西经20°海面上沿西经20°经线向南发射远程炮弹,炮弹射程在100千米以内,炮弹落点位于
A.东半球、南寒带 B.东半球、南温带
C.西半球、南寒带 D.西半球、南温带
读图15,完成30、31题:
30.如果图中a、b为等温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等温线b的数值大于a B.图示区域为海洋
C.图示区域为陆地 D.图示月份为7月
31.如果图甲地区为某大陆的西岸,则甲地气候类型可能是
A.亚热带季风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
C.温带大陆性气候 D.地中海气候
读图16,完成32~34题:
32.此时,台北的风向是
A.东南风 B.西北风 C.东北风 D.西南风
33.若A天气系统向西移动经过福州,图乙中四条曲线最能反映福州气压变化过程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34.该天气系统向西移动,可能给福建山区带来关联的地质灾害是
A.台风 B.地震 C.风暴潮 D.滑坡
图17为某日“北半球部分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其中①、②、③分别代表气压带或风带。读图完成35~37题。
35.该日,北半球正处于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36.②带大气的运动特点和性质为
A.下沉,热干 B.上升,暖湿
C.由高纬流向低纬,冷干 D.由低纬流向高纬,暖湿
37.关于②、③带的正确叙述是
A.受②影响,终年多雨 B.我国夏季的暴雨与③密切相关
C.受③影响,终年干燥 D.长江流域的伏旱受②的控制
一般把入秋后最早出现的一次霜叫初霜,而入春后最末出现的一次霜叫终霜。一年中,终霜后至初霜前的这段时间叫无霜期。下面是“甲、乙两地无霜期等值线图(单位:日)”。读图完成38-40题。
图18
38.同一纬度,乙地区比甲地区无霜期长的主要原因是:
A.乙地的地势比甲地低 B.乙地离海近,甲地离海远
C.乙地河网密度比甲地大 D.乙地受西风和暖流影响,气候的海洋性强
39.甲图中①②两地无霜期差值T的范围是
A.10040.甲乙两地区主要粮食作物和作物熟制的正确叙述是
A.甲地:冬小麦,一年两熟 B.乙地:春小麦,一年两熟
C.甲地:春小麦,一年一熟 D.乙地:冬小麦,一年三熟
二、综合题(40分):
41. 某学校操场上,O处有一垂直于地面的旗杆。OP表示正午时旗杆在地面的影子,6月22日缩短为零,此时为北京时间11:32。M处有一棵树,OM垂直OP。
读图19回答: (10分)
(1) 日OP最长;此日,北京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的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此日后晨昏线向______(极圈/极点)移动。
(2)该学校精确的地理坐标是 、 ;M处的树位于旗杆
的 方向。
(3)当∠MOP为零时,甲城(46°52′N)的正午太阳高度为___________,与甲城正午太阳高度相同纬度为_____________;全球与该校处于同一天的经度范围 。
42.图中AC为赤道,BC为晨昏线的一半,B点的地方时比A点早,此时D点地方时为15点,读图20、21回答:(10分)
图20 图21
(1)画出晨昏线的另一部分,并用阴影表示图中的黑夜部分。(2分)
(2)图中A点的经度为_________;这一天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在_________、________;此时,纽约(西五区)的时间为__________。(4分)
(3)将此日的光照图转绘到图17中,并满足以下条件:C点为地心,1月25日A点昼夜平分,12月22日B点正午太阳高度为90°。(4分)
43. 读世界局部区域年降水量分布图(单位:毫米),读图22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A、B两地降水量的差异并分析原因(5分)
(2)比较图中C、D两地气候特征的差异,分析其形成原因(5分)
44、图为我国东部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读图23完成下列问题:
(1)填出图中代码所代表的地理名称:
B_________; C_________; E________; F______
(2)河流AD段的流向为__________________。
(3)B处海拔最高可能的范围是 ( )
A.[150m,200m) B.[250m,300m)
C.[200m,250m) D.(250m,300m)
(4)若G、H两地图上距离为3.6cm,则两地实地距离为__________;G与H的相对高度为___________。
(5)该区域可能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为_____________,为解决此问题,该区域农业发展方向应以_________为主。
(6)拟在A---H处建一水坝,应选择在________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在下图中做G—H的地形剖面图。
2010.8 文科班摸底考试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参考答案:
1)12月22 昼最短,夜最长 南回归线及以南 极点
2)23°26′N、127°E 正东
3)66°34′ 0° 53°W—180°E
43、
(1)差异:B地降水量多于A地 原因:A地位于大陆东岸,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风影响时间短,主要受来自大陆内部的干燥气流(冬季风)的影响;沿岸寒流经过。B地位于北美西海岸,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常年受来自海洋的西风影响;地形为高大山地和高原,对湿润气流的抬升作用明显;沿岸有暖流经过。
(2)C地受季风环流控制,且四面环海,降水丰富,集中夏秋季节;D地为地中海气候,冬季受西风影响降水较多。
44.
1)B陡崖 C鞍部 E山谷 F山脊 2)西北向东南 3)B 4)7.2km (50m—150m) 5)水土流失 林业
6)A处 位于峡谷,工程量小
试题说明:
1
经纬网的地理意义——判读方向
2
地球的特殊性——生命存在的条件
3
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太阳高度
4
太阳辐射的空间分布特点
5
地方时的计算
6
经纬网的地理意义——计算距离
7
日界线:计算地方时
8
经纬网的地理意义——定位置
9
地方时的计算
10、11
等高线地形图坡度的判断
12
等值线图的判读
13、15
等高线图的应用——确定港口、码头及公路的位置
14、16、17
等高线的计算
18、19、20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21
太阳高度的应用
22
地图——定位
23
判定方向
24
地方时的计算
25
地图上比例尺大小的判定
26
结合地形剖面图判读河流流向
27、28
太阳活动类型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29
地转偏向力、半球及温度带的划分
30
大气的受热过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对气温的影响
31
气候类型的空间分布
32、33、34
气旋天气系统的特点
35、36、37
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38、39、40
等值线图的判读、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