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必修1第二单元6 《鸿门宴 》司马迁 (学案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语文必修1第二单元6 《鸿门宴 》司马迁 (学案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12-06 21:52: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6 《鸿门宴》导学案
【知识链接】
? 1.司马迁,字子长,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继父职任太史令。因替假降匈奴的李陵辩护,入狱遭宫刑。出狱后任中书令(掌管皇帝机要文件),发愤著书,历尽艰辛完成《史记》。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含本纪12篇、年表10篇,书8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史记》不但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而且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楚汉之争概况简介
前207年10月,刘邦入关,降秦王子婴,还军霸上;12月项羽破关而入,刘、项在鸿门会面,双方斗争开始。次年春,项羽以盟主身份封18人为诸侯王,本人为西楚霸王,都彭城(江苏),刘邦为汉王,都南郑(陕西)。
刘邦到南郑后,积极准备反攻,进攻项羽,但多次被项羽打败,到前203年秋,得到韩信的帮助,才形成足以跟项羽抗衡的力量。项羽乃与刘邦约定:“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定约后,项羽东归,刘邦也准备西归。这时张良、陈平向刘邦提出建议,趁此时机消灭项羽。后围项羽于垓下(安徽)。项羽突围,至乌江自刎。
鸿门宴故事开始时,项羽拥兵40万,而刘邦只有10万。从“鸿门宴”的情节,读者已经能清楚地预见到将来刘邦胜项羽的结局了。项羽由主动步步转化为被动,而刘邦却是一步一步地由被动转为主动。昔日,秦始皇游会稽,渡浙江,项梁与项籍(项羽)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高祖常繇(常,通“尝”,曾经;繇,通“徭”,服徭役)咸阳,纵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项羽刚愎自用与刘邦胸有城府判若云泥。
【预习检查】
1.初读课文,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飨(? ?)士卒? ?卮( ? )酒?? 郤( ? )? 鲰(? )生?
玉玦( ??)?? 目眦(?? )? 跽(? ?)? 戮(? )力
参乘( ) 刀俎(? ) ? 啖(? ?) 樊哙(? )
2.下列句子中包含的成语分别是什么?
⑴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
⑵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⑶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⑷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
【达标训练】
1.指出下面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⑴此其志不在小 ⑵项伯杀人,臣活之
⑶于是项伯复夜去 ⑷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⑸常以身翼蔽沛公 ⑹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⑺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⑻刑人如恐不胜
⑼道芷阳间行 ⑽吾得兄事之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⑴未得与项羽相见 得 ⑵范增说项羽曰 说
⑶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使 于
⑷沛公居山东时 山东 ⑸今者项庄拔剑舞 者
⑹相去四十里 去 ⑺沛公则置车骑 置
⑻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乃 ⑼沛公不胜杯杓 胜
3.解释下面句子中“为”字的意义和用法。
⑴使子婴为相 ⑵为击破沛公军
⑶皆为龙虎 ⑷臣为韩王送沛公
⑸为之奈何 ⑹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⑺窃为大王不取也 ⑻约为婚姻
4.解释下面句子中“之”字的意义和用法。
⑴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⑵为之奈何
⑶项伯杀人,臣活之 ⑷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⑸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5.一词多义,写出所给字在不同句子中的含义
意:⑴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⑵其意常在沛公也
因:⑴不如因善遇之 ⑵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⑶因击沛公于坐 ⑷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而:⑴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⑵拔剑切而啖之
⑶劳苦而功高如此 ⑷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与:⑴臣请入,与之同命 ⑵则与斗卮酒
⑶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且:⑴若属皆且为所虏 ⑵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举:⑴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⑵杀人如不能举
谢:⑴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⑵哙拜谢
?? ⑶乃令张良留谢 ⑷张良入谢
辞:⑴大礼不辞小让? ⑵卮酒安足辞
⑶我为鱼肉,何辞为
6.指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⑴距关,毋内诸侯 ⑵张良出,要项伯
⑶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⑷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⑸令将军与臣有郤 ⑹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7.找出下面句中古今异义的词,并加以解释。
⑴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⑵所以遣将守关者
⑶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⑷今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8.指出下列句子的类型。
⑴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 ⑵籍何以至此( )
⑶得复见将军于此( ) ⑷亚父者,范增也( )
⑸若属皆且为所虏( )? ⑹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
⑺大王来何操( ) ⑻沛公安在?( )
⑼如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
【提升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徐晃字公明,河东杨人也。为郡吏,从车骑将军杨奉讨贼有功,拜骑都尉。李傕、郭汜之乱长安也,晃说奉,令与天子还洛阳,奉从其计。及到洛阳,韩暹、董承日争斗,晃说奉令归太祖;奉欲从之,后悔。太祖讨奉于梁,晃遂归太祖。从破刘备,又从破颜良,拔白马,进至延津,破文丑,拜偏将军。太祖既围邺,破邯郸,易阳令韩范伪以城降而拒守,太祖遣晃攻之。晃至,飞矢城中,为陈成败。范悔,晃辄降之。既而言于太祖曰:“二袁未破,诸城未下者倾耳而听,今日灭易阳,明日皆以死守,恐河北无定时也。愿公降易阳以示诸诚,则莫不望风。”太祖善之。
太祖还邺,留晃与夏侯渊拒刘备于阳平。备遣陈式等十余营绝马鸣阁道,晃别征破之,贼自投山谷,多死者。太祖闻,甚喜,假晃节。太祖遂自至阳平,引出汉中诸军。复遣晃助曹仁讨关羽,屯宛。羽围仁于樊,又围将军吕常于襄阳。晃所将多新卒,以难与羽争锋,遂前至阳陵陂屯。贼围头有屯,又别屯四冢。晃扬声当攻围头屯,而密攻四冢。羽见四冢欲坏自将步骑五千出战晃击之退走遂追陷与俱入围破之或自投沔水死晃振旅还摩陂太祖迎晃七里置酒大会。太祖举卮酒劝晃,且劳之曰:“全樊、襄阳,将军之功也。”时诸军皆集,太祖案行诸营,士卒咸离陈观,而晃军营整齐,将士驻陈不动。太祖叹曰:“徐将军可谓有周亚夫之风矣。”
文帝即王位,以晃为右将军,进封逯乡侯。及践阼,进封杨侯。明帝即位,增邑二百,并前三千一百户。病笃,遗令殓以时服。
性俭约畏慎,将军常远斥候,先为不可胜,然后战,追奔争利,士不暇食。常叹曰:“古人患不遭明君,今幸遇之,当以功自效,何用私誉为?”终不广交援。太和元年薨,谥曰壮侯。
(选自《三国志?魏书?徐晃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羽见四冢欲坏自/将步骑五千/出战晃/击之退走/遂追陷与俱/入围破之/或自投沔水死/晃振旅还摩陂/太祖迎晃/七里置酒大会/
B.羽见四冢欲坏/自将步骑五千出战/晃击之/退走/遂追陷与俱入围/破之/或自投沔水死/晃振旅还摩陂/太祖迎晃七里/置酒大会/
C.羽见四冢欲坏/自将步骑五千/出战晃/击之退走/遂追陷与俱入围破之/或自投沔水死/晃振旅还摩陂/太祖迎晃七里/置酒大会/
D.羽见四冢欲坏自/将步骑五千出战/晃击之/退走/遂追陷与俱/入围破之/或自投沔水死/晃振旅还摩陂/太祖迎晃/七里置酒大会/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都尉”,秦汉时代重要的中高级武官。秦与汉初,每郡都有郡尉,秩比二千石,辅助太守主管军事。景帝时改名都尉。
B.“周亚夫”,西汉时期的著名将军,也是历史上有名的治军严谨的军事家。七国之乱时,他统帅汉军三个月平定了叛军。
C.“践阼”,古代庙寝堂前两阶,主阶在东,称阼阶。阼阶上为主位,后也称皇帝即位、登基为“践阼”。
D.“斥候”,古代的器械兵,因直属王侯手下而得名。分骑兵和步兵,一般由行动敏捷的军士担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徐晃擅长劝说人。他先是成功地劝杨奉自愿归顺了太祖;后又给韩范讲述成败得失的道理,使韩范顺利地归降了太祖。
B.徐晃善于作战。他单独带兵征讨打败了陈式等十多个营垒,又设计打败了关羽,使关羽的士兵有的被逼跳入沔水淹死。
C.徐晃深受恩宠。他随太祖打败文丑被授任偏将军;文帝又任命他做右将军,晋封逯乡侯;明帝即位,给他增食邑二百户。
D.徐晃节俭谨慎。他病重时遗嘱中说用当时通行的服装来入殓;带兵时常在远处设置侦察人员,争取有利的作战条件。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二袁未破,诸城未下者倾耳而听,今日灭易阳,明日皆以死守,恐河北无定时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古人患不遭明君,今幸遇之,当以功自效,何用私誉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阅读】
读书在1940
董改正
在任何一个浏览器上,输入“荷兰屋图书馆”都可以看到这张照片。1940年10月22日,位于伦敦肯辛郡的“荷兰屋图书馆”被德军空袭,几成废墟,三位绅士头戴礼帽,脚踩断梁碎屑,流连其中,静静翻书,神情安闲。
1940年的伦敦,战争并未远走,德军首次使用了最新研制的VI和V2导弹,狂轰滥炸持续了76个昼夜,10万座房屋被毁,超过4.3万名市民遇难,生命随时可能结束,伦敦到处是人间地狱。70年后,照片表达的灾难和恐慌已经过去,而图书和读书人的淡然,却显示出人的尊严,知识和理性的尊严。书在,读书人在,人类永远不会被自己摧毁。
读书是安静的。1940年的伦敦街头,安静的翻书声音,掩盖了飞机和导弹的呼啸。安之若素的背后,是文明倔强的灵魂和骄傲的背影,那种从容,是对理性必胜的信念,对非理性的蔑视。人可以被毁灭,又怎会被打败?
所以他们安静地,衣冠楚楚,这是一种不妥协不言败的姿态。战争一定会结束,他们将要在废墟上重建更加灿烂的文明。图书在,图书馆在,人类的文明就可以延续,并继续生长,而不是要退到刀耕火种的远古,从头再来。文明是人类进步的界标和永动机。
1940年的读书无独有偶。1938年,中国北部沦陷,西南联大建立在昆明城外西北角荒地上。战争的机器毁灭多少生命和梦想,有多少人对民族不再抱有希望,包括骁勇的将军,剽悍的武士,而那群手无缚鸡之力的读书人却并未泯灭梦想。炮火里的西南联大驻有世界知名的学者大师,并培养许多影响中国乃至世界的学者。他们在培植未来的种子,战后,移植到废墟上。英国人成功了,中国人也成功了。这是图书的力量,读书的力量,和读书人的力量。
1940年的读书也显现于战后的日本。没有人能预料到,他们能在废墟里魔法似的建立起一个经济帝国,仅次于美国。许多人从体制和民族性格去解读,其实很简单,废墟中,图书馆还在,还有静如植物的读书人在,文明的薪火并未熄灭。
在暗夜里,文明的光芒和读书人的操守散发出恒久不息的光芒,他们是指向未来的灯塔。对文明的敬仰使世界趋向理性与和谐,照片里昭示的精神永远不朽,那安放他们灵魂和骄傲的方式,无声地激励着后来的读书人,认同、理解、归属。
读书是幸福的,那是灵魂的舞蹈,心灵的音乐,希望的阳光,理性的平复,躁动的安抚,在物质世界外,读书给你建立一个精神世界,让生命丰富,灵魂丰盈,那样的强大和幸福,你可以在这张照片里看得到,他们胜利了。
而读书注定是寂寞的,就像植物的生长,你无法要求它轰轰烈烈,生长都是缓慢的。典籍是基石,每个时代的写作者都要添加时代元素,文明的台基才能渐渐增高,这是著书者对读书行为应负的责任,对历史的责任,因为文明记录在书籍里,而读书是一种宗教。
二战结束后,“荷兰屋图书馆”原址,建成了荷兰公园歌剧院,图书馆的残余,设计成为剧场的背景,虽然是文化,我总感到有些遗憾。



《鸿门宴》参考答案
【达标训练】
1.⑴形作名,小的方面;⑵使动,使……活下来;⑶名作状,连夜;⑷使动,使……跟随;⑸名作状,像翅膀一样;⑹使动,使……进去;⑺名作状,向上;⑻名作动,施加刑罚、处罚;⑼名作状,从小路;⑽名作状,像对待兄长一样;
2.⑴能够;⑵劝说;⑶派;对;⑷崤山以东;⑸衬音助词,用在时间名词后;
⑹距离;⑺放弃,丢下;⑻才;⑼禁受,禁得起。
3.⑴当、担任;⑵替;⑶是、形成。⑷替;⑸做、处理;⑹替;⑺认为;⑻结为。
4.⑴动词,到……去;⑵指示代词,这件事;⑶人称代词,他;⑷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⑸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5.意:⑴意料,料想;⑵意图,目的。
因:⑴⑶⑷趁机;⑵就
而:⑴表修饰;⑵表顺承;⑶表递进,而且;⑷表转折,可是,但。
与:⑴和,跟,介词;⑵给,给予,动词;⑶和,连词。
且:⑴将要,即将;⑵且,尚且,表让步。
举:⑴抬起,高高拿起;⑵尽,完。
谢:⑴谢罪;⑵感谢;⑶告辞;⑷道歉,谢罪。
辞:⑴讲求;⑵推辞、拒绝;⑶告别。
6.⑴距——据,占据,占领; ⑵要——邀,邀请; ⑶倍——背,背叛; ⑷蚤——早;
⑸郤——隙;隔阂,缝隙; ⑹不——否,不然、不如此。
7.⑴婚姻:古义,儿女亲家。⑵所以:古义,……的原因。 ⑶出入:古义,偏义复合词,特指进入;非常:古义,意外的变故。 ⑷河南、河北:古义特指黄河以南和黄河以北。
8.⑴省略句,“战”后省略“于”; ⑵宾语前置,何以——以何;
⑶状语后置,“于此”介宾短语后置; ⑷判断句;
⑸被动句; ⑹宾语前置,不自意——不意自;
⑺宾语前置,何操——操何; ⑻宾语前置,安在——在安;
⑼判断句
【提升训练】
1.B(断句前首先要把文段通读几遍,以便对文段内容有个整体感知,把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精力分析难以断开的句子,并运用一些断句的方法,如找虚词、察对话、依总分、据修辞(对称、反复)、辨句式等。据语境分析,文中涉及的人物有“关羽”“徐晃”“太祖”,从“陈述主语怎么样”或“主语做了什么”的角度看,可排除A、D两项;“自将步骑五千出战”“晃击之”“遂追陷与俱入围”“太祖迎晃七里”都是完整的结构,其后应断开,据此可排除C项。)
2.D(“器械兵”错,应是“侦察兵”。)
3.A(“他先是成功地劝杨奉自愿归顺了太祖”错,从原文“晃说奉令归太祖;奉欲从之,后悔”可知,杨奉没有自愿归顺太祖。)
4.⑴袁谭、袁尚还没有被打败,没被攻下的各城都侧耳倾听,今天要是毁灭了易阳,明天各城都舍命拼死坚守,恐怕黄河以北就没有安定的日子了。
⑵古代的人担心不能遇上贤明的君主,现在我幸运地遇上了,应当用战功作为报效,要我个人的名誉干什么呢?
【参考译文】
徐晃,字公明,河东杨人。他做过郡里的小吏,因跟随车骑将军杨奉讨伐贼寇有功,授任骑都尉。李傕、郭汜在长安作乱时,徐晃劝说杨奉,让他和天子返回洛阳,杨奉听从了他的计谋。天子到了洛阳,韩暹、董承天天争斗,徐晃劝说杨奉,让他归附太祖;杨奉打算听从他的意见,后来又反悔了。太祖在梁讨伐杨奉,徐晃于是就归附了太祖。他跟随太祖打败了刘备,又跟随太祖打败颜良,攻取了白马,进军到延津,打败了文丑,授任偏将军。太祖包围邺以后,攻克了邯郸,易阳令韩范假装率城投降却坚持防守,太祖派遣徐晃攻打他。徐晃来到后,将一封信用箭射到城里,给韩范讲述成败得失的道理。韩范有所悔悟,徐晃就招降了他。不久他对太祖说:“袁谭、袁尚还没有被打败,没被攻下的各城都侧耳倾听,今天要是毁灭了易阳,明天各城都舍命拼死坚守,恐怕黄河以北就没有安定的日子了。希望您招降易阳,向各城示意,那么就没有不屈于形势而归顺投降的了。”太祖认为他说得对。
太祖返回邺,留下徐晃和夏侯渊在阳平抵御刘备。刘备派遣陈式等十多个营垒截断了马鸣阁道,徐晃单独带兵征讨打败了他们,贼人自己跳入山谷,摔死了很多。太祖听说后,非常高兴,授给徐晃符节。太祖于是亲自到阳平,撤出汉中各军。又派遣徐晃帮助曹仁讨伐关羽,驻扎在宛。关羽在樊包围曹仁,又在襄阳包围将军吕常。徐晃带领的大多是新兵,认为很难和关羽交锋争胜,于是就前进到阳陵陂驻扎。贼人在围头驻扎有军队,又另外在四冢驻扎军队。徐晃扬言应当攻打围头的营垒,却秘密攻打四冢。关羽见四冢将被攻占,亲自带领步兵骑兵五千人出来交战,徐晃反击他们,关羽败退逃走,徐晃于是就追击突破敌阵,和关羽一道进入包围圈内,打败了贼人,有的贼人被逼得跳入沔水淹死。徐晃整顿军队返回摩陂,太祖到七里以外迎接徐晃,设置酒宴聚会。太祖举杯向徐晃劝酒,并且慰劳他说:“保全了樊、襄阳,这是将军的功劳啊。”当时各军都在这里会合,太祖巡视各营,其他各营的士兵都离开阵列来看太祖,可是徐晃的军营整齐,将士们都留在阵列里一动不动。太祖感叹说:“徐将军可称得上有周亚夫的风度。”
文帝即魏王位,任命徐晃做右将军,晋封逯乡侯。等到文帝即皇帝位,晋封杨侯。明帝即位,增加徐晃的食邑二百户,加上以前的共三千一百户。徐晃病重,遗嘱说用当时通行的服装入殓。
徐晃生性节俭谨慎,带兵时常在远处设置侦察人员,先使自己处在不可被打败的有利条件下,然后再和敌人交战,追击逃敌争夺战利,士兵们都没有时间吃饭。徐晃常感叹说:“古代的人担心不能遇上贤明的君主,现在我幸运地遇上了,应当用战功作为报效,要我个人的名誉干什么呢?”他始终不多和别人结交。太和元年去世,谥号为壮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