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草原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 草原 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12-06 15:10: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 草原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草原》这篇课文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写的一篇散文。这篇散文,字里行间浸润着浓郁的草原风情:那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那马上迎客、激情相见、盛情款待、依依话别的动人情景,那纯朴、热情好客的蒙古族同胞,都令人难以忘怀,是一篇融自然美、人情美、语言美于一体的佳作。
【学情分析】
新课标强调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只能不再是过去的“教学生会念书”,而是要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同时重视朗读的训练,以读为本,以读代讲,因此在本课的教学当中,我将采取情境教学法和诵读法进行教学。
【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会放手让学生读读、画画、议议,把听、说、读、写相结合,以读为主,让学生边读边想,不断通过读去揣摩和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最终水到渠成,轻松突破本课的重、难点。教授本文采用朗读感悟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时,先借助视听、导读提示,整体感知全文,快速把握文章的脉络,激发、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继而相机引入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通过感知——品味——想象——诵读来体会草原上自然风光奇特的美以及作者独特的感受。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渲染、勾勒、天涯、翠色欲流、襟飘带舞、鄂温克”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二自然段。
3.感受草原风光美、人情美,体会蒙汉两族之间的深厚情谊,激发学生了解西部的兴趣。
4.
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品读、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想象、体会草原那如诗如画的美丽景色。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初识“奇丽”
1.导入:老师带来了一组图片,请看(播放草原美景图)一起说,这是哪里呀?
2.学生齐读课题。
3.40多年前,老舍先生到草原参观访问时,记下了沿途所见所闻所感,今天,就让我们与老舍先生共同走进——“草原”。
二、通读全文,感知“奇丽”
1.学生自由读课文。
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出示词语:
a.清鲜、渲染、勾勒、天涯
b.蒙古包、好客、同行、绿毯
c.翠色欲流、襟飘带舞、一碧千里、鄂温克(学生认读)
②文中哪句话最能表达老舍先生游览完大草原后的感受?
反馈: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师:太阳已经偏西,老舍先生还想在这里多留片刻,这是为什么呢?
预设一:因为这里非常美丽。
预设二:因为这里的人都非常热情好客。
板书:风光美,人情美
三、品读“绿色”,领悟“奇丽”
1.默读1—2自然段,把写草原风光美的句子画下来
①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指名读——齐读
师:你们的朗读似乎把我带进了草原,我感觉到天空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此时,我也想高歌一曲,
(唱)“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歌声虽然不太美,景色却很美,同学们,让我们把这种“高歌一曲”的喜悦给读出来。
②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板书: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随机理解词语:一碧千里、茫茫)
③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理解这是一个比喻句,透过“绣”,看出了什么。)
④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轻轻流入云际。(翠色是什么颜色?“流”给你怎样的感受?)
课件出示:比较渲染和勾勒两种不同的画法
我们来看看老舍笔下那幅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出示三幅图,配乐)
师:那些小丘的线条——
生齐读:是那么柔美,就像……轻轻流入云际。
出示: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轻轻流入云际。诗句样式
指名读这首奇丽的小诗
⑤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
(体会这又是一个比喻句,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句把草原一碧千里的无限风光展现得淋漓尽致。)
师:(播放视屏)草原是一幅美丽的画卷,天空赋予了草原明亮的色彩,小丘、线条、牛羊更是赋予草原生命的活力,难怪老舍先生说:在天底下(指黑板)——
生: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四、拓展延伸,抒写“奇丽”
请问当你来到这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的草原时,你又会低吟一首怎样的小诗来表达你心中的情感呢?把它写下来。
真可谓,草原的风光——美,这种美令人愉快,令人惊叹,又令人回味无穷。多么优美的景色,多么生动的语言,让我们把这一切永远印记在脑海之中吧
【板书设计】
草原
景色美——风景如画
人更美——热情好客
民族团结互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