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丁香结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小中见大,从寻常事物获得人生感悟的写作方法。
2、学习文章从不同角度描写事物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学习本文小中见大,从寻常事物获得人生感悟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方法
朗读、引导启发,感悟
四、课时安排:2?
五、教学步骤
(一)、整体把握,梳理文脉
1、提出问题:
丁香是什么?丁香结是什么?
文章从第4段开始出现丁香结,那么前面三段在写什么?
三段的丁香花有什么区别吗?
2、学生朗读课文,思考并回答以上问题;
城里街旁、尘土纷嚣之间的丁香花:凸显其“趣”,重在其“形”和“神”
城外校园里的丁香花:凸显其“雅”,重在其“色”和“味”
我斗室窗前的丁香花:凸显其“情”,重在写和我之间的关系(与我的联系最密切),一幅优美的写意画。
教师总结:作者笔下,丁香花美丽,纯洁、高贵优雅,点缀了她和人们的生活,表达了对丁香花的喜爱。
(二)、再读文本,感悟哲理
当然,作者用意绝不在于写丁香花,赞美丁香花,第4段笔锋一转,引出了古词中的丁香花,这些古词中的丁香花都有一个特点,就是象征哀愁,所以,古人更喜欢写丁香结,就如同是解不开的愁怨。
补充:《代赠》李商隐
楼上黄昏欲望休,
玉梯横绝月如钩。
芭蕉不展丁香结,
同向春风各自愁。
原诗是一首七绝,写思妇之离愁。这两句是说,芭蕉的蕉心尚未展开,丁香的花蕾丛生如结;同是春风吹拂,而二人异地同心,都在为不得与对方相会而愁苦。这既是思妇眼前实景的真实描绘,同时又是借物写人,以芭蕉喻情人,以丁香喻女子自己。意境很美,含蕴无穷,历来为人所称道。
第四自然段,芭蕉、丁香、微雨共同构成一幅图景,带着淡淡的哀愁。已经明显区别于以上三处的丁香。
第5段补充解释丁香结的说法由来(形似)。
第6段由丁香结生发想象,解释其象征意义——生活中解不开的愁怨。(神似)
从身边的丁香花,获得人生感悟,是文章具有了一定的哲理。生活带给你美的享受,但同时,也给了你幽怨,但正是这些,才使我们的生活波澜起伏,不至于平淡无味。这是作者对生活的深度理解。
所以,题目不能换成丁香,因为文章的中心,也就是作者的感悟,是由丁香结而来的。
最后一段用了一个问句发人深省,引人深思,余韵悠长。
(三)教师总结,分析特色
本文语言风格清新轻盈,看似不经意,实则构思严谨。由欣赏身边盛开的丁香,联想到古人诗词中象征愁怨的丁香结,再进一步联想到生活中也是由解不完的结组成的,表现了她对生活独特的理解。
前三段对丁香的描写,结构上引出下文的丁香结,同时,丁香的美丽也与下文丁香结的幽怨互相映衬,丰富了文章的内涵,即生活中不乏美好,但同时也有不顺心的事物,生命带给你芬芳的同时,也会带给你幽怨。这就是生活的常态。
由身边的寻常事物来悟出哲理,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手法。
(四)、布置作业
1、课外阅读《丑红薯》,找出作者所要表现的哲理。
2、写一篇150字小短文,由身边的寻常事物来悟出哲理。
举例: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
烟花,就算生命短暂,也要辉煌灿烂
罂粟:美丽的外表下,可能藏着邪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