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勉县一中2011届高三摸底考试地理试题(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陕西省勉县一中2011届高三摸底考试地理试题(无答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49.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0-09-08 21:22: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三地理摸底考试试题
一. 单项选择题:( 30×2 = 60分,请将答案填在后面的答题卡上!)
人民网西昌2007年10月24日电:北京时间18:05,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将“嫦娥一号”卫星成功送入太空。“嫦娥一号”是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它的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实施绕月探测工程迈出重要一步。回答1--3题:
1.“嫦娥一号”发射升空时,全球旧一天的范围约占全球的
A.1 / 4 B.1/12
C.1/24 D.1/18
2. 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卫星发射时的黑夜,甲、乙、丙、丁四点中能正确表示西昌(27°N,102°E)卫星发射点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3.下列有关图中Q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此时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B.其地理坐标是23°26′S , 28°45′ E
C.一年中可有两次直射
D.此时夜最短,昼最长
2007年1月3日和1月24日,美国航天局的“勇气”号和“机遇”号两个火星探测器,分别对火星表面进行探索。回答4—5题。
4.火星在太阳系中位于 ( )
A.金星轨道和地球轨道之间 B.地球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
C.水星轨道和金星轨道之间 D.木星轨道和土星轨道之间
5.目前人类已经进入对宇宙资源和开发利用阶段,对火星的探测应属于利用宇宙的( )
A.太阳能资源 B.矿产资料 C.空间资源 D.生物资源
读右图, 回答6 - 7题:
6.图中A地区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
  ①太平洋 ②大西洋 ③北冰洋 ④印度洋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②③
7.当图中B河流流量最大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吐鲁番盆地葡萄满园
B.天山牧民在云杉林以上放牧   
C.B 处的胡杨林生长旺盛
D.A处的棉花正值播种季节
读下图,回答8--10题:
8.图中甲、乙两山脉分别是
A.落基山脉、阿巴拉契亚山脉 B.安第斯山脉、阿巴拉契亚山脉
C.横断山脉、大兴安岭 D.大分水岭、大兴安岭
9.有关①、②两地所在国家的正确叙述是
A.两国最大的城市均是本国的政治和经济中心 B.两国都属于发展中国家
C.①地所在国家的畜牧业以出口羊毛而著名 D.②地所在国农业专业化水平很高
10.乙山脉附近具有优势的矿产资源是
A.石油 B.煤炭 C.铁矿 D.稀土矿
右图表示某大陆的局部图,回答11—13题:
11.该大洲为
A.亚洲 B.欧洲
C.南美洲 D.北美洲
12.a区域的自然带是
A.热带雨林带 B.热带荒漠带
C.热带草原带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13.b区域所属气候类型的形成原因主要是
①位于西风带的迎风坡 ②位于信风带的背风坡 ③位于信风带的迎风坡
④沿海有寒流流经 ⑤沿海有暖流流经 ⑥位于低纬地区终年受上升气流影响
A. ①④⑥ B. ②④⑤ C. ③⑤ D. ⑤⑥
读右图,图中纬线横穿某国的北部和南部,经线纵贯该国的中部地区,且北部和东部临海,回答14—16题。
14.流经该国家的河流是
A.亚马孙河 B.拉普拉塔河
C.刚果河 D.尼罗河
15.该国大部分地区的气候类型为
A.地中海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亚热带季风气候
16.该国在世界闻名的经济作物是
A.花生 B.棉花 C.椰枣 D.剑麻
右图为世界地图上一段经线,P以北为海洋,P以南为陆地,
①②是所在纬线附近的两个城市,读图回答17—19题:
17. ①②两城市都地处中纬度沿海地区但自然带类型不同,分别是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热带雨林带 [21世纪教育网]
B. 热带荒漠带,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C.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D.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18. ①城市与②城市相比
A.高温同期,多雨也同期 B.高温不同期,多雨同期
C.高温同期,多雨不同期 D.高温不同期,多雨也不同期
19. ①②两城市所在国共同加入的区域经济集团是
A.东盟 B.欧盟
C.亚太经合组织 D.北美自由贸易区
读右下图,回答20~21题
20.若该图为海洋中某局部地区等温线分布示意图,甲、乙两处
等温线弯曲均是由洋流影响所致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甲乙都可能为寒流②甲乙都可能为暖流
③甲可能为寒流,乙可能为暖流④难以判断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③
21.若该图为地表冷热不均引起的近地面和高空等压面分布状况,则
①甲处的气压比两侧高②甲处的气压比两低③乙处的气温比两侧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读以极点为中心的局部经纬网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完成22—23题:
22.图中此时A点的地方时是
A.6时 B.4时30分
C.7时 D.5时30分
23.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南亚地区盛行西南季风 B.华北平原小麦黄熟
C.赞比西河流域草木葱茏 D.湖南正炎热干燥
左下图是某区域及其水库大坝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24--25题:
24.若水库大坝再加高100米,该地区①②③④四村庄有可能被淹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5.关于图中的一些叙述,正确的是
A.支流甲河画错了 B.村庄②的气温明显高于①村
C.乙河水流向西北 D.村庄③比④要高出100米
右上图表示某岛屿轮廓及位置。某日某时甲、乙两点太阳高度为0°,此时该岛屿处于白天。据此完成26--28题:
26.该岛屿位于
A.西半球 B.南半球 C.亚欧大陆 D.大西洋
27.此时,北京时间是
A.19时20分 B.9时20分 C.21时16分 D.9时16分
28.此日,该岛屿
A.正午太阳高度低于30° B.昼长夜短
C.比漠河的白昼长 D.比中山站(69°S)的正午太阳高度高
读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图,回答29~30题。
29.图示外围方框展现了人类与自然资源之间存在的激烈矛盾,而且愈演愈烈,其外在的表现主要是
A.资源的破坏与短缺 B.促进经济的迅猛发展
C.新材料应运而生  D.无节制地开发利用资源
30.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无节制地开发利用资源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资源都可再生资源 B.人类可以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C.人口剧增和错误的认识 D.充分合理地利用有限的自然资源
二、综合题(4小题,共40分)21世纪教育网
31.读下列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10分)
材料一:【中新社北京11月16日电】 近几日广州、重庆、成都等大中城市及周边区,出现柴油供应紧张现象。有关人士分析目前柴油紧缺原因: ①是国际原油价格居高不下,国内一些地方炼油企业、社会炼油厂亏损严重,已大幅减产甚至停产。②是冬季是柴油消费的旺季,此时,电厂进入枯水期发电,柴油需求量要大幅增加,形成供不应求局面。③部分加油站或企业囤油,等待柴油涨价后抛售,牟取暴利。
材料二:甲乙两图所示为世界著名海峡:
(1)甲图是 海峡。乙图是 海峡。
(2) 图所示海峡一般风浪较小,因为该海峡位于 带(气压带或风带全称),
图所示海峡往往风大浪高,因为该海峡位于 带(气压带或风带全称)。
(3)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原油进口量逐年增长,目前已经超过年消费量的1/3。
①为了保障我国的石油供应,可采取的措施有
A.拓展石油进口渠道,分散风险 B. 加强国际合作,保障海峡安全通航
C.大力开发国内油田,不再进口石油 D.节约能源,降低能耗
E.逐步建立石油储备基地,做到有备无患 F.积极开发新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
②除了石油进口之外,该海域对我国的重要意义还表现在
A.对外贸易进出口商品的海上运输要道
B.我国远洋航线中最繁忙的东行航线的枢纽
C.通往南亚、东非、北非、南欧、西欧最短航程的必经之地
D.纺织品出口到美国的重要海运通道
32.读下列材料并结合图示,回答:(12分)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朝核问题六方会谈美国、韩国、俄罗斯代表团团长于2007年9月26日陆续抵达北京,参加27日下午开始的第六轮六方会谈第二阶段会议。此前朝鲜代表团团长金桂冠已于25日下午抵达北京。日本代表团团长佐佐江贤一郎于27日中午抵达北京。
(1) 半岛东部海域的名称是______海。
(2) A、B、C三地在气候上的相同点都是__________气候。
但A处气候具有明显的 性。
(3)朝鲜半岛地势的特点是 ,判断的依据 是 。
(4)该半岛城市、人口主要集中在 海沿岸,主要原因是 .
(5) G附近的商品粮基地商品率高的原因:(任答2点满分)
① ;

33. 下图中,A、B点分别是晨线和昏线与30°N纬线圈的交点,N点为北极点,
读图完成:( 10分)
(1) 写出A、B点的经度:
A: ,B:
(2) 30°N纬度的白昼长为 小时;
A地太阳在观察者的 方向升起。
(3) 此时,北京时间是 。
(4) 此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太阳直射点将向南移动
B. 太阳直射点将向北移动
C.30°N以北地区的正午日影都朝北
D.福建可能会受到台风的影响
(5) 此季节,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东北平原正忙于播种小麦 B.北印度洋自西向东航行的船只顺风顺水
C.珀斯地区正处于多雨期 D.许多科考队在南极洲考察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34.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
21世纪教育网
(1)图中ab之间的水平实地距离约为:    千米。
(2)c与b的相对高度最大不超过:      米。
(3)图中陡崖最高处的绝对高度可能是;
A.49米 B.35米 C.59米 D. 50米
(4)上述河流流量的季节变化特点是什么?判断理由是什么?
季节变化特点: ;
判断理由: 。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