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七律 长征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5 七律 长征 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12-06 15:39: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5 七律 长征 教学设计
1、认识“逶迤”、“磅礴”、“岷山”等生词字,理解“等闲”、“逶迤”、“磅礴”、“腾细浪”、“走泥丸”等词语的意思。
2、品味语言,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其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
3、有感情地朗诵全诗,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背诵全诗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含义,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教学难点
通过重点词句体会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德育渗透
面对逆境,要乐观豁达
教学准备
1、反复朗读,自然成诵。
2、生查阅、了解长征的相关资料,预习诗歌;
教与学设计说明
《七律·长征》用律诗的形式表现红军和毛泽东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所以,本课我采用诗歌教学的常见模式,以读为主,以读促学,以读促教——由浅入深依次为:读准字音、读顺诗句(把握节奏)、读懂诗文
和读出感情与气势
。课前,指导学生查阅红军长征的相关史料,以便深入理解诗歌内容。课堂上,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反复诵读品鉴,感受其中饱满的情感,体味诗人的豪迈。特别是加强对诵读的指导,引导学生有节奏有感情地诵读诗歌,体会诗人当时的心境与情怀。
教与学过程设计
一、直接导入,介绍长征。
1、直接导入
2、介绍背景,说说你所知道的长征。(学生回答,教师补充梳理)
时间:
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距离:两万五千里——经过11个省,翻过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
目的: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
路线:从瑞金出发——占领遵义---翻过五岭---突破乌江---四渡赤水---越过乌蒙山---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夹金山---穿过大草地---进入甘肃、陕西,在吴起镇三大主力红军会师
困难:除了跋山涉水本身的困难,天上飞机狂轰滥炸,地上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衣服食物匮乏……
3、出示学习本诗的要求——学习诗歌重在朗读,具体要求:
读准字音
读顺诗句(把握节奏)
读懂诗文
读出感情与气势
二、初读,读顺诗文(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1、读准字音:出示生词,检查预习
逶迤 磅礴 泥丸 云崖 岷山
2、把握节奏
这是一首七律,每句七字,节奏上是每句四顿。
以首联为例
上外嘉定外国语学校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那么其他三联如何停顿?
三、再读,初步理解诗文
1、默读诗歌,找出本诗的中心句。
2、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中心句的意思。注意“万水千山”和“只等闲”的意思。
3、快速浏览课文,圈画诗中的山和水,思考:红军要经历这么多的山水,经历这么多的困难,诗人为什么只选这几座山、几条河呢。
四、品读,感悟诗情
(一)首联: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1、学生一起朗读首联,体会其中的情感。学生回答。
红军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
2、抓住哪些词体会、感受到这种情感的?
客观上:远征难——万水千山
主观上:不怕
只等闲
3、指导朗读:
整体要读得乐观豪迈。上句中“不怕”要读得响亮、气势磅礴,以显示战士们的豪情。下句中“万水千山”可读得有气势些,以凸显长征之难,“只等闲”语速放缓,语调平淡,这样才能体现红军把万水千山看成平常事情的豪迈乐观。
4、学生练习朗读,努力读出感情与气势。点名读,再齐读。
(二)颔联: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1、自由朗读颔联,此联中哪些词语能看出翻越五岭和乌蒙的艰难?
逶迤 磅礴
2、这两个词分别写出了五岭和乌蒙的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
连绵不绝??雄伟磅礴;越逶迤、越磅礴,越能突出翻越之难。
3、逶迤的五岭、磅礴的乌蒙在红军眼中是什么样的?从这种强烈的变化中,你感受到什 么?
腾细浪 走泥丸;不畏艰难
乐观豪迈,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4、指导朗读:“五岭逶迤”、“乌蒙磅礴”要放慢语速,拉长声调,加重语气,读出绵延不 绝、气势磅礴的气势,“腾细浪”、“走泥丸”要读得轻快,显出轻松平常的语气。
5、学生练习朗读,努力读出感情与气势。点名读,再齐读。
(三)颈联: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1、齐读颈联,圈划一对反义词。暖、寒
2、为什么金沙江水拍打着两岸的山崖会是暖的,大渡桥上的铁索又会是寒的呢?
出示PPT,介绍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相关历史。引导学生理解“暖”“寒”。
引导:金沙江之战,干净利落,快刀斩乱麻,高兴呀!天险逾越了,但回想起战争的场面,还叫人胆战心惊,这就是寒。
3、这一寒一暖让我们再次感受到了什么?
红军把困难视为“等闲”的乐观精神——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4、请学生体会、思考如何朗读颈联。
前一句轻快轻松,后一句沉重悲壮。
(四)尾联: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质疑:更喜?读读前面的诗句,细细琢磨。(有过哪些喜?)
2、他们翻越了五岭和乌蒙,他们渡过了金沙江,夺下泸定桥,这一切他们都曾乐观的面对, 上外嘉定外国语学校
虽然如今面对的大雪山终年积雪,绵延千里,但是你可以想象到什么?
(他们依然乐观;不放在眼里)翻越了岷山,意味着长征即将胜利。谁不高兴呢?所以,毛泽东看到的是“三军过后——”(生接)“尽开颜”
3、师:是啊,红军是英勇的,红军是乐观的,难怪毛泽东会那样豪情万丈地赞道——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总结全诗,升华主题。
1、总结全诗
首联以直白的语言,豪迈的气势,直接表达出红军在长征途中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接着用五幅画面:翻五岭、越乌蒙、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和喜踏岷山雪,具体反映红军战士不畏艰险、藐视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通过学习这首诗,同学们得到什么启示?
苦不苦,想想红军二万五。以后同学们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不妨想想红军长征,一定会得到一股新的力量,让你勇敢地战胜它。我想,这就是我们学习这一课的最大收获。
3、齐诵,升华诗情
毛泽东用诗的语言再现了长征的壮举,再现了无畏、乐观的长征精神,同时也把自己的英雄主义气概、浪漫主义情怀表现了出来。现在,你们就是毛泽东,把这种英雄气概、浪漫情怀朗诵出来吧!自己先自由地练练。
请全体起立,让我们满怀豪情一起朗诵《七律
长征》。
六、布置作业
1、反复朗读这首诗歌,说说哪些诗句最能体现诗人的豪迈气概。
2、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3、阅读毛泽东的《十六字令三首》、《忆秦娥·娄山关》、《清平乐·六盘山》,进一步体会诗人的豪迈气概。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1、反复朗读这首诗歌,说说哪些诗句最能体现诗人的豪迈气概。
2、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3、阅读毛泽东的《十六字令三首》、《忆秦娥·娄山关》、《清平乐·六盘山》,进一步体会诗人的豪迈气概。
设计意图
1、引导学生通过诵读和品味关键句的方 式,体会诗歌的情感。
2、引导学生加强诗歌的积累,提高书写 能力。
3、引导学生课外阅读,增加阅读积累, 并进一步体会诗人的豪迈气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