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全章复习与巩固
【学习目标】 1.了解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 2.了解分散系、胶体的概念和性质
3.了解电解质的有关概念
4.了解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离子方程式的写法5.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及有关概念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每题有1-2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物质中属于强电解质且能导电的是( )。
①氢氧化钠溶液 ②硫酸钙固体 ③铜 ④蔗糖 ⑤三氧化硫 ⑥熔融氯化钠
A.①②⑤ B.①②⑥ C.③⑥ D.⑥
2.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布朗运动是胶体微粒特有的运动方式,只用肉眼就可以把胶体和溶液、浊液区别开来
B.向Fe(OH)3胶体中加入少量H2SO4溶液,会生成红褐色沉淀 C.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的特性 D.胶体微粒具有较大的表面积,能吸附阳离子或阴离子,故在电场作用下会产生电泳现象3.(2019 广东培正期中考)以下电离方程式错误的是( )。
A. MgCl2═Mg2++2Cl﹣ B. Fe2(SO4)3═2Fe3++3SO42﹣
C. NaClO═Na++Cl﹣+O2﹣ D. KAl(SO4)2═K++Al3++2SO42﹣
4.向Ba(OH)2溶液中逐滴滴入稀H2SO4,则溶液的导电能力,下列叙述,描述正确的是( )。 A.开始时,导电能力肯定最强 B.当沉淀为最大值时,导电性最弱 C.先变强,后变弱 D.逐渐变弱5.下列反应转化关系(未配平)肯定不正确的是( )。
A.Cu2O+H2SO4→CuSO4+Cu+H2O
B.FeO+HNO3→Fe(NO3)3+H2O
C.NH4NO3→N2 O +H2O
D.S+KOH→K2SO3+K2S+H2O
6.(2019 黑龙江双鸭山一中期末考)在无色透明的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Fe2+、Na+、Cl-、NO3- B.Ba2+、Al3+、Cl-、NO3-
C.K+、Na+、HCO3-、Cl- D.AlO2-、K+、OH-、Cl-
7.某工厂排放的废水中可能含有K+、Ag+、NH4+、Mg2+、SO42-、Cl-、NO3-、HCO3-等离子。经检测废水呈明显的碱性,则可确定该厂废水中肯定不含有的离子组合是( )。 A.Ag+、K+、NO3-、HCO3- B.K+、NH4+、NO3-、SO42- C.Ag+、NH4+、Mg2+、HCO3- D.K+、Mg2+、SO42-、Cl-8.某无色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则原溶液中( )。
A.一定溶有CO32- B.一定溶有Ag+
C.一定溶有SO42- D.可能溶有SO42-,也可能溶有Ag+
9.在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装置(如右图所示)中,若向某一电解质溶液中逐滴加入另一溶液,则灯泡由亮变暗至熄灭,后又逐渐变亮的是( )。
A.盐酸中逐滴加入食盐溶液
B.硫酸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
C.硫酸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
D.硫酸铜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
10.下列反应中硫酸既表现了氧化性,又表现了酸性的有( )。
A.2H2SO4(浓)+CuCuSO4+2H2O+SO2↑
B.2H2SO4(浓)十CCO2↑+2SO2↑+2H2O
C.H2SO4(浓)+NaClNaHSO4+HCl↑
D.H2SO4+Na2SO3Na2SO4+H2O+SO2↑
11.高铁酸钾(KFeO4)是一种新型、高效、多功能水处理剂。下列反应可制取KFeO4:2Fe(OH)3+3Cl2+10KOH2KFeO4+6KCl+8H2O,对于该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是置换反应 B.钾元素化合价降低
C.Fe(OH)3发生还原反应 D.Cl2是氧化剂
12.反应4HNO3(浓)+Cu=Cu(NO3)2+2NO2↑+2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HNO3是氧化剂,NO2是氧化产物
B.若2mol HNO3(浓)完全反应,则反应中共转移了NA个电子
C.还原剂与氧化剂的物质的量比是1 :4
D.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 :1 13.根据下列三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判断有关物质的还原性的强弱顺序( )。 ①I2 + SO2 + 2H2O == H2SO4 + 2HI ②2FeCl2 + Cl2 == 2FeCl3
③2FeCl3 + 2HI == 2FeCl2 + I2 + 2HCl A. I- > Fe2+ >Cl- >SO2 B. Cl- > Fe2+ > SO2 >I- C. Fe2+ >I- >Cl- >SO2 D. SO2 >I- > Fe2+ >Cl- 14.有下列三个氧化还原反应:① 2FeCl3 + 2KI = 2FeCl2 + 2KCl + I2 ;②2FeCl2 + Cl2 = 2FeCl3 ;③ 2KMnO4 + 16HCl = 2KCl + 2MnCl2 + 5Cl2↑+ 8H2O。若某溶液中有Fe2+、I-、Cl-共存,要除去I-而不使Fe2+和Cl-的量减少,可加入的试剂是( )。
A.Cl2 B.KMnO4 C.FeCl3 D.HCl
15.在甲、乙两烧杯溶液中,含有大量的Cu2+、Na+、H+、SO42-、CO32-、OH-等6种离子。已知甲烧杯的溶液呈蓝色,则乙烧杯的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是( )。 A.Cu2+、H+、SO42- B.Na+、OH-、CO32- C.CO32-、OH-、SO42- D.Na+、H+、SO42-16.已知5KCl+KClO3+3H2SO4=3Cl2↑+3K2SO4+3H2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KClO3是氧化剂
B.被氧化与被还原的氯元素的质量比为5:1
C.H2SO4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
D.1mol KClO3参加反应时有10mol电子转移
17.(2019 大庆实验中学期中考)氧化还原反应中,水的作用可以是氧化剂、还原剂、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既非氧化剂又非还原剂等.下列反应与Br2+SO2+2H2O=H2SO4+2HBr相比较,水的作用相同的是( )。
A. 电解水:2H2O=2H2↑+O2↑ B. 4Fe(OH)2+O2+2H2O=4Fe(OH)3
C. 2F2+H2O=4HF+O2 D. 3NO2+H2O=2HNO3+NO
18.(2019 上海模拟)12 mL NO和NH3的混合气体在一定条件发生可逆反应:6NO+4NH35N2+6H2O(g)。若还原产物比氧化产物多1 mL(气体体积在相同状况下测定),则原混合气体中NO和NH3的物质的量之比可能是( )。
A.2∶1 B.1∶1 C.3∶2 D.4∶3
19.下列反应中氯元素被其他元素氧化的是( )。 A.5Cl2+I2+6H2O=10HCl+2HIO3 B.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C.MnO2+4HClMnCl2+2H2O+Cl2↑ D.2NaCl+2H2O2NaOH+Cl2↑+H2↑
20.LiH是一种氢气发生剂,用于军事或其他需氢气的场合。反应为:LiH+H2O=LiOH+H2↑,在这个反应中( )。
A.水是氧化剂,LiH是还原性
B.LiH是氧化剂,水是还原剂
C.LiH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D.该反应是非氧化还原反应,不存在氧化剂和还原性
21.在金属焊接和切割过程,常能闻到一股鱼腥臭味。经检测,那是电弧产生的臭氧的气味。臭氧具有很强的氧化性,可使湿润的KI—淀粉试纸变蓝色,某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O3+2KI+H2O=2KOH+I2+O2,对此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此反应中O3是氧化剂,O2是还原产物 B.反应中1mol O3参加反应,转移的电子为6mol C.由此反应可知,氧化性强弱关系为:O3>I2>O2 D.被还原的氧原子与被氧化的I-的个数比为1:2
二、填空题
1.有A、B、C、D四种可溶性盐,它们的阳离子分别可能是Ba2+、Ag+、Na+、Cu2+中的某一种,阴离子分别可能是NO3-、SO42-、Cl-、CO32-中的某一种。
(1)若把四种盐分别溶解于盛有蒸馏水的四支试管中,只有C盐的溶液呈蓝色。
(2)若向(1)的四支试管中分别加盐酸,B盐的溶液有沉淀产生,D盐的溶液有无色无味气体逸出。根据(1)、(2)实验事实可推断它们的化学式为: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2.向Ba(OH)2和NaOH的混合稀溶液中通入足量的CO2气体,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n)和通入CO2气体体积(V)的关系如下图所示,试回答:
(1)a点之前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2)a点到b点之间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
(3)c点二氧化碳体积是________L。
(4)混合稀溶液中Ba(OH)2和NaO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
3.下表是某地市场销售的一种“加碘食盐”包装袋上的部分文字说明。
配 料
氯化钠、碘酸钾
含碘量
(20mg~40mg)/1kg
保质期
18个月
食用方法
勿长时间炖炒
贮藏指南
避热、防潮
(1)已知碘在碘酸钾中的化合价为+5,1mol碘酸钾中共含5mol原子,则碘酸钾的化学式为 。
(2)碘酸钾与碘化钾在酸性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配平化学方程式:
____ + KI+ H2SO4— K2SO4+ I2+ H2O
(3)上述反应生成的I2可用四氯化碳检验。向碘的四氯化碳溶液中加入Na2SO3稀溶液,将I2还原,以回收四氯化碳。某学生设计回收四氯化碳的操作步骤为:
a. 将碘的四氯化碳溶液置于分液漏斗中;
b. 加入适量Na2SO3稀溶液;
c. 分离出下层液体。
以上设计中遗漏的操作及在上述步骤中的位置是 。
(4)由食用方法和贮藏指南可推测碘酸钾的化学性质之一是 。
(5)用单质碘与氯酸钾发生置换反应可制得碘酸钾,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 。
【参考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
1. D
2. A
【解析】布朗运动不是胶体特有的运动方式,通常用丁达尔效应来区分胶体、溶液和浊液,A错误;向Fe(OH)3胶体中加电解质溶液,发生了胶体的聚沉,故生成红褐色沉淀,B正确;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的特性,C正确;胶粒能吸附阳离子或阴离子而带有电荷,在电场作用下会产生电泳现象,D正确。 对分散系有关概念的理解与判断以及胶体的重要应用等方面的命题主要集中在对胶体性质和胶体精制(渗析法)的考查上。纵观这几年有关胶体的试题,命题有向考查胶体的基本知识与科技、生活、生产相结合的发展趋势。 3.C
【解析】A.氯化镁是强电解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生成镁离子和氯离子,电离方程式MgCl2═Mg2++2Cl﹣,故A正确;
B.Fe2(SO4)3是强电解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生成铁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电离方程式为:Fe2(SO4)3═2Fe3++3SO42﹣,故B正确;
C.NaClO是强电解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生成钠离子和次氯酸根离子,NaClO═Na++ClO﹣,故C错误;
D.KAl(SO4)2属于强电解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电离方程式为:KAl(SO4)2═K++Al3++2SO42﹣,故D正确.
4.AB
5.B
【解析】B选项中,对比反应前后,在N、H、O元素的化合价皆未变化的情况下,Fe元素的化合价不可能从+2升到+3。
6.B
【解析】无色溶液中不存在有色离子,酸性溶液中存在大量的氢离子。A项,NO3-在酸性条件下能够氧化Fe2+,且Fe2+为有色离子,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B项,Ba2+、Al3+、Cl-、NO3-离子不发生反应,且都是无色离子,在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故B正确;C项,HCO3-与氢离子反应,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C错误;D项,AlO2-、OH-与氢离子反应,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
7. C 【解析】废水呈明显碱性,溶液中含较多的OH-,则能与OH-反应的离子肯定不存在于废水中。 8. D
【解析】 要注意“一定”和“可能”的含义是不同的。
9. C
【解析】A项盐酸中滴加食盐溶液,没有参加反应的离子,离子浓度不会显著减小,故灯泡不会熄灭,A错;B项发生反应:如H2SO4+2NaOH==Na2SO4+2H2O,其中H+和OH-反应生成水,但溶液中始终存在Na+和SO42-,故灯泡也不熄灭,B错;C项中发生离子反应:Ba2++2OH-+2H++SO42-==BaSO4↓+2H2O,当二者恰好反应时,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的浓度几乎为零,故灯泡变暗至熄灭,当加入过量Ba(OH)2溶液时,又电离出Ba2+和OH-而使溶液导电,灯泡又逐渐变亮,C正确;D项中发生反应CuSO4+2NaOH==Cu(OH)2↓+Na2SO4,其中Cu2+与OH-因反应而减少,但溶液中始终存在Na+和SO42-,故灯泡不会熄灭,D错。
10. A 【解析】A项,2molH2SO4中,只有1mol化合价降低变成SO2,表现氧化性;另1mol价态未变,表现酸性。
11.D
【解析】铁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本身是还原剂;氯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本身是氧化剂。
12. B 【解析】4 mol浓硝酸发生反应时,有2 mol只体现了酸性,未体现氧化性和参加氧化还原反应。
13.D 【解析】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这三个反应都是在溶液中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可将它们的化学方程式改写为离子方程式,分别是:I2 + SO2 + 2H2O == 4H+ + SO42- + 2I-;2Fe2+ + Cl2 = 2Fe3+ + 2Cl-;2Fe3+ + 2I- = 2Fe2+ + I2。反应①中,SO2是还原剂,I-是还原产物,还原性:SO2> I-;反应②中,Fe2+是还原剂,Cl-是还原产物,还原性:Fe2+> Cl-;反应③中,I-是还原剂,Fe2+是还原产物,还原性:I-> Fe2+ ,综合上述三个反应可得还原性的强弱顺序是:SO2> I-> Fe2+> Cl-。本题选D。
14.C 【解析】根据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由三个方程式得出氧化剂的氧化能力顺序是:MnO4->Cl2>Fe3+>I2,同理还原性顺序为:I->Fe2+>Cl->Mn2+。可见加入FeCl3可以只氧化I-。
15.B 【解析】甲烧杯的溶液呈蓝色,可见甲烧杯中有 Cu2+,则不与Cu2+共存的CO32-、OH-应在乙烧杯,且溶液是电中性的,有阴离子就必定有阳离子,Na+、H+两种离子中能与CO32-、OH-共存的是Na+,故选B。 16.D 【解析】KCl中氯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KClO3中氯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1 mol KClO3 参加反应时转移5 mol电子。
17.BD
【解析】A、电解水:2H2O=2H2↑+O2↑中水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与Br2+SO2+2H2O=H2SO4+2HBr中水的作用不相同,故A错误;
B、4Fe(OH)2+O2+2H2O=4Fe(OH)3中水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与Br2+SO2+2H2O=H2SO4+2HBr中水的作用相同,故B正确;
C、2F2+H2O=4HF+O2中水是还原剂,与Br2+SO2+2H2O=H2SO4+2HBr中水的作用不相同,故C错误;
D、3NO2+H2O=2HNO3+NO中水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与Br2+SO2+2H2O=H2SO4+2HBr中水的作用相同,故D正确。
18.C
【解析】根据反应6NO+4NH35N2+6H2O,可以理解为:NO和NH3按照物质的量之比是3∶2反应,还原产物、氧化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是3∶2,还原产物比氧化产物多1 mol,在相同条件下,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和体积之比是相等的,所以原混合气体中NO和NH3的物质的量之比可能是3∶2。
19. CD20. A【解析】LiH中氢元素为-1价,水中的氢元素为+1价,反应后二者都变为了0价。
21.D【解析】O3和O2中氧的化合价均为0,O2既不是氧化产物也不是还原产物,A错;1mol O3参加反应,其中只有1mol氧原子被还原,转移的电子为2mol,B错;由此反应只能知道氧化性:O3>I2,C错;氧元素的化合价由0降为-2,碘元素的化合价由-1升高到0,根据得失电子总数相对的关系可知被还原的氧原子与被氧化的I-的个数比为1:2,D正确。
二、填空题
1.A:BaCl2 B:AgNO3 C:CuSO4 D:Na2CO3
【解析】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典型离子的性质。首先。因A、B、C、D都是可溶性盐。故Ba2+不能与SO42-、CO32-组合;Ag+只能与NO3-组合;Cu2+不能与CO32-组合。由(1)可知,C为铜盐。由(2)可知,B为AgNO3;D含有CO32-,而CO32-与Ba2+、Ag+、Cu2+均不能共存,故D只可能是Na2CO3。剩余阳离子为Ba2+,故A含之;剩余阴离子为SO42-、Cl-,而Ba2+与SO42-不能共存,故A只可能是BaCl2。因而C为CuSO4。
2.(1)Ba2++CO2+2OH-==BaCO3↓+H2O
(2)CO2+2OH-==CO32-+H2O、CO32-+CO2+H2O==2HCO3-
(3)15.0 (4)1∶1
【解析】(1)在a点之前溶液中所含离子为Ba2+、Na+和OH-,通入CO2发生的反应为:Ba2++2OH-+CO2==BaCO3↓+H2O,即CO2先与Ba(OH)2反应。
(2)a→b,先发生2OH-+CO2==CO32-+H2O,后发生CO32-+CO2+H2O==2HCO3-(或OH-+CO2==HCO3-)。(3)使Ba2+沉淀所需CO2与使BaCO3溶解所需CO2的体积相等。(4)可由Ba2++2OH-+CO2==BaCO3↓+H2O、OH-+CO2==HCO3-比较得出。
3.(1)KIO3
(2)1 KIO3 + 5 KI+ 3 H2SO4= 3 K2SO4+3 I2+ 3 H2O
(3)a前应检漏;b后应振荡、放气;c前应静置分层
(4)不稳定,受热易分解
(5)I2+2KClO3=2KIO3+Cl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