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竹节人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梳理文章主要情节,理解竹节人之”趣”以及对竹节人的“迷”;
教会学生用简单的思维导图来理清文章思路;品味文章生动的语言,感受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英雄情结”。
教学重点:梳理文章主要情节,理解竹节人之”趣”。
教学难点:品味文章生动的语言,,感受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英雄情结”。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分享自己童年玩过的玩具,谈谈感想。
二、初读课文
1.齐读课题两遍
文章的标题叫“竹节人”,我们之前已经预习过这篇课文了,能不能告诉老师,什么是“竹节人”?
——玩具。(作者小时候自制的玩具;新鲜有趣的玩具;风靡全班全校的玩具)
2.请大家快速阅读全文,文章围绕竹节人写了哪些内容?作者对竹节人的情感是什么?有没有一句句子可以直接表现出来的?
——做竹节人(3-4)
斗竹节人(5-18)
观竹节人(19-29)(观同学斗,观老师斗)——“有一段时间,我们全迷上了斗竹节人。”
那么我们对竹节人入迷有哪些具体表现?竹节人是为什么让我们如此着迷呢?我们来具体看课文的内容。
三、研读文本
1.我们先来看“做竹节人”。
(1)竹节人是怎么做的?圈划相关句子——第三节
(学生绘制思维导图,材料,做法)
做竹节人容易吗?——很困难。
怎么看出来的?——“锯、钻”等动词,工序复杂;“锯的时候要小心……前功尽弃。”
尽管做竹节人很困难,但我们仍旧对做这个玩具持有什么样的态度呢?
——反复做,不放弃,乐此不疲;小心认真地做;做不好很伤心,做好了有成就感
(2)除了写我们做竹节人的过程,还有哪里能看出来我们对竹节人入迷?
——第四节:真的弄丢了吗(总是)?为什么生意特别好?
这一节是没有直接写我们做的过程,而是从侧面反映我们对做竹节人入迷。
(3)把这两节的内容连起来说一遍,做竹节人时,我们……,可以看出我们对竹节人很入迷。做成一个竹节人很困难,做好了有成就感,因此我们对做竹节人入迷。
2.“斗竹节人”又是如何让人入迷的?
(1)仔细阅读文章5-18节,完成表格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我们的斗法繁多,我们确实对斗竹节人十分入迷。
在这各式各样的斗法中,作者又是怎么具体表现我们喜欢斗竹节人,十分入迷呢?圈划相关语句进行分析并完成思维导图。
【例】先看第一部分“赤手空拳”地斗:
“两个竹节人放在一起,那就是搏斗了,没头没脑地对打着,不知疲倦,也永不会倒下”
——不知疲倦的其实是谁?是我们,我们一直在玩竹节人。
“有时其中一个的线卡住了,……挺着肚子净挨揍”
——呆头呆脑的傻样子,在我们眼里,竹节人是十分可爱的。
由此可见,我们斗竹节人十分入迷。
最终完成导图如下:
4.经过我们的分析,我们体会到了,在做竹节人,斗竹节人和观竹节人的过程中,我们都很入迷,竹节人有趣极了!
但是文章后面写到,老师把我们的竹节人收走了,让我们十分沮丧,扫了我们的兴,我能否将关于老师的情节删去?
——不能。分析描写老师的句子。突出竹节人这个童年游戏的有趣甚至引起了老师的青睐,抒发了我们内心的喜悦、满足与自豪。连老师也玩得入迷了,大家都喜欢玩竹节人,呼应了文章开头第二节的“全”字。这部分内容深化了主旨,使竹节人游戏和老师共同构成了我对童年的美好回忆。
四、探究主旨
1.我们已经解决了“我们对竹节人入迷有哪些具体表现?”这个问题。现在来看一看,竹节人是为什么让我们如此着迷呢?
————童趣、英雄情结
2.小结
五、作业设计
1.课后完成思维导图,并进行一定的美化。
2.文章第26节说老师“嘴里念念有词,全神贯注,忘乎所以……”
请发挥想象,扩写老师玩竹节人时的表现,8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