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宇宙生命之谜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文选自《奇异生物》(上海远东出版社2000年版),是一篇由张申碚、赵晓梅所写的科普性说明文。这是在更换了部编教材后,整个初中语文学习阶段出现的第一篇说明性文字,因此,在授课过程中对于说明文的相关知识做一个系统介绍与梳理是十分必要的,结合具体的文本内容可以让学生对说明文结构、语言方面的特点以及说明方法等相关知识有一个较为明确、清晰的认识。说明性文字的结构往往都是十分清晰的,往往会出现明确的总结、提示性文字,这将会帮助学生了解每一段的内容,从而进行全文的快速阅读并且掌握全文脉络;而在语言方面,说明文的准确性在许多词语的运用上会直观体现,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要学会举一反三,活用所学知识。在同一单元内的课文《故宫博物院》也是一篇说明性文字,若将它同《宇宙生命之谜》进行对照就会发现,本篇课文作为一篇科普说明文,在语言文字的表达上与一般的说明性文字有着很大的不同,在保证表述科学、严谨的基础上,还有着很强的趣味性与可读性,并不十分艰涩难懂,科普意义也就在此体现。在授课的过程中,可引导学生自主地去寻找其语言表达上的特点,辅助一些对照性阅读,使得二者的不同显得更为直观、明确。
《宇宙生命之谜》全文围绕着“谜”展开,环环紧扣,层层递进。由人们对于“天上世界”的种种猜想及神话故事作为开头,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进而引出全文说明的关键——“谜”,即宇宙中是否存在生命呢?笔者让读者带着疑问,跟随他们的说明一步步拨开迷雾,直至看到有关宇宙生命之谜的解答。宇宙生命之谜是一个于人类而言永恒的主题,人们对此都抱有着极大的热情,全文既有着浪漫的猜想也有着科学严谨的事实探究,通过阅读、学习这样的一篇科普说明文,教师应引导并激发学生对于科学问题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理性思考、科学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目标:
1.熟读全文,疏通字词,了解说明性文字的结构、语言特点。
2.通过阅读与分析,能够梳理全文脉络,了解说明性文字整体与部分的关系,部分与部分之间的联系。
3.激发学生对于科学问题的兴趣与好奇心,培养他们谨慎探索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带着疑问阅读文本,能够根据提示性、总结性的语句梳理全文脉络,快速选取相关内容进行阅读,把握段落的主要意思,进而把握全文的内容。
2.体会感知科普说明文的可读性与趣味性。
3.理解说明语言准确的特点,能够抓住关键字词举一反三、活学活用。
4.激发学生对于科学问题的好奇心,培养他们谨慎探索的科学精神。
四、课型:教读课
五、课时安排:2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对于宇宙,如果要各位同学找一个词来形容,大家会想到什么呢?或许是浩瀚也或许是……(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回答)茫茫宇宙对于我们而言永远都是神秘的,人们也总是对宇宙抱有着极大的探究热情,无论是古代的神话故事,还是当今的文学创作、影视作品,当然少不了的还有实际的科学探究,人们从未停止过对宇宙、对宇宙生命的探究。
说到宇宙生命,大家会想到什么呢?你觉得宇宙之中真的存在生命么?
(请同学简单交流自己对于此问题的立场与看法)
大家的观点各有不同,那么我们今天就一起来阅读《宇宙生命之谜》,来看看究竟这个谜题是什么?现在我们解谜了吗?
(二)、新课探究:
1.检查预习,齐声朗读全文,疏通字词:
蟠桃、沧海一粟、恒星、揭开、更替、纵横、枯萎、干燥、稀薄、磁场、抵御、陨石。
2.说明文文体介绍:
本文是一篇科普说明文。
说明文相关概念: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体裁。它通过对实体事物科学地解说,对客观事物做出说明或对抽象事理的阐释,使人们对事物的形态、构造、性质、种类、成因、功能、关系或对事理的概念、特点、来源、演变、异同等能有科学的认识,从而获得有关的知识。说明文的中心鲜明突出,文章具有科学性,条理性,语言确切生动。它通过揭示概念来说明事物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
说明顺序:空间、时间、逻辑
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下定义……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科普说明文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体裁。它通过对实体事物科学地解说,对客观事物做出说明或对抽象事理的阐释,使人们对事物的形态、构造、性质、种类、成因、功能、关系或对事理的概念、特点、来源、演变、异同等能有科学的认识,从而获得有关的知识。说明文的中心鲜明突出,文章具有科学性,条理性,语言确切生动。它通过揭示概念来说明事物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
3.解读“谜”的含义:
-“宇宙生命之谜”这个题目的关键字是什么?
-“谜”
-围绕着宇宙生命出现的“谜”究竟指的是什么?
-在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真的有生命存在。
4.对于这个问题,作者是怎么来为我们做解答的呢?再次默读全文,小组讨论,梳理文章脉络,进行段落层次的划分并且说出划分的依据。
第1-2段为第一部分,引出“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个话题并从理论上提出猜测:地球绝不是有生命存在的唯一天体。
第3-4段为第二部分,列出生命存在的四个必备条件,并且进行分析后得出结论:太阳系中出了地球和活性之外的六大行星都不可能有生命存在。
第5-8段为第三部分,主要讲了科学家对于火星的探索和研究,目前得出的结论是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第9-10段为第四部分,告诉读者太空可能存在生命,但是需要人类继续探索。
-?划分时是哪些句子、哪些词语帮助你梳理段与段直接的关系呢?
-?继而引导学生找出并交流文字具有提示性的语句。
“哪些天体上可能有生命存在呢?这个天体又必须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呢?”,“根据这些条件,科学家首先对太阳系除地球以外的其它行星进行了分析。”,“太阳系中唯一还可能存在什么的星球是火星。”,“太阳系中唯一还可能存在什么的星球是火星。”,“为了揭开火星神秘的面纱,科学家们决定利用宇宙飞船对火星作近距离的观测。”……
5.细读文本,逐段分析:
①第3段开头提出问题“哪些天体上可能有生命存在呢?这个天体又必须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呢?”文章当中是否给出了答案?
第3段提出段落开头的问题之后就逐一进行了解答,可能有生命存在的天体必须具备四个条件: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必要的水分、适当成分的大气、有足够的光和热。
②第4段开头一句“根据这些条件”中的“这些”具体指代什么?
第3段中所总结的四个因素。
③为什么说“太阳系中唯一还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是火星”?在说明的过程中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呢?
作比较,将火星的各项数据与指标与有生命存在的地球作比较。还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更加科学有力地说明了火星与地球的相似,正因如此认为火星上有可能存在生命。
④科学家对于火星有可能存在生命的观点持有怎样的立场与看法?不支持这一观点的理由是什么?
一直存在争议,第6-7段即是理由。
⑤第7段是否多余?
为了使得论证更有力,引述“海盗号”到火星实地考察后得出的两个结果,对于火星上可能有生命存在的观点进行否定。
⑥我们对于整篇文章进行了内容的大致了解与梳理,那么最终这个“宇宙生命之谜”是否真的解决了呢?
没有,最后一部分(第9-10段)告诉我们对于这个谜题人类还一直在探索,相信在人们的坚持与努力之下一定可以解开这个“宇宙生命之谜”。
6.同学们是否还记得说明文的语言特点是什么?
科学准确。
结合“积累拓展”第四题进行学习,引导学生理解类似的语言形式。注意一些限制性的词语。他们都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7.文章的开头为什么要谈及人们对于宇宙世界的想象?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由此入手,让学生领会科普说明文语言的生动与趣味性,在严谨说明科学知识的同时也具有趣味性。
文中是否还能找到类似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的语句呢?
“更有趣的是……”,“为了揭开火星神秘的面纱……”
8.作业布置:
完成课后的“思考探究”与“积累拓展”
整理说明文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