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备课)25 王戎不取道旁李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集体备课)25 王戎不取道旁李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12-07 10:48: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小学集体备课教学设计(共案)
主备:四年级语文教研组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总第 课时
25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5个生字。 2.能把文言文读正确,读出节奏,读懂意思,并能背诵。 3.理解重点句子“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意思。懂得遇事要仔细观察,善于思考,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避免不必要的错误,少走歪路。 4.学习作者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来表现人物特点。 【教学重点】1.掌握本课5个生字。 2.理解重点句子“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意思。懂得遇事要仔细观察,善于思考,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避免不必要的错误,少走歪路。【教学难点】1.能把文言文读正确,读出节奏,读懂意思,并能背诵。 2.学习作者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来表现人物特点。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1.谈话引入:如果我们大家在郊外的时候,看到路旁有水果树,上面结着水果,比如枣子、桃子、李子等,我们会不会摘呢?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位古代的孩子,他在路旁看到李子树上挂满了李子,却没有摘,这是为什么呢? 2.助读资料: 作者简介:王戎,字浚冲,晋初任荆州刺史。因平吴有功,封为安丰侯。王戎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竹林七贤”之一。“竹林七贤”包括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魏氏春秋》说,此七人“相与友善,游于竹林,号为七贤。”他们常在竹林之中肆意酣畅,大都崇尚老庄之学,不拘礼法,生性放达。透过“七贤”的文章创作,可窥到他们各自的志向意趣。二、出示学习目标1.掌握本课5 个生字。(重点) 2.能把文言文读正确,读出节奏,读懂意思,并能背诵。(难点)三、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自读提示: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出示我会认,指导学生识记生字。 4.出示多音字,指导学生识字多音字。 5.理解词语。 6.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7.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示例:本文讲了王戎和小朋友看到路边树上有很多李子,其他孩子争相摘李子,王戎却认为李子必然是苦的。 8.出示会写字,组内合作识字,观察书写要点。教师指导重点字的写法: 尝:上边三笔写紧凑,“冖” 的横要长,“云”上横短下横稍长,撇折的折稍长,点有力。 竞:“立”要扁,下横要长,中间是“口”,稍扁小,不要写成“日”。 唯:左小右大。 “ 亻” 要窄长,右上边有一点,下边四横下横稍长。 9.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示例:读完这篇课文,我们真切地感受到王戎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形象。四、当堂检测第二课时一、出示学习目标1.理解重点句子“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意思。懂得遇事要仔细观察,善于思考,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避免不必要的错误,少走歪路。(重点) 2.学习作者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来表现人物特点。 (难点)二、品读释疑1.《王戎不取道旁李》这篇文言文,讲的是什么事? 主要讲了王戎和小朋友看到路边树上有很多李子,其他孩子争相摘李子,王戎却认为李子必然是苦的,结果正如王戎所料。因为树长在路边,如果李子是甜的,早就被别人摘光了。 2.王戎与其他孩子表现有哪些不同?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1)意思:王戎七岁的时候,和一些小朋友们一道玩耍。 (2)“诸”说明当时一起游玩的小孩很多,不是一两个,联系下文就知道当时其他孩子求取摘李子了,从侧面表现出王戎的善于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3)其他孩子的表现与王戎的表现有什么关系? 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王戎观察的细致入微和推理判断的正确。 (4)拓展:王戎那天和诸小儿玩了什么呢?请大家展开想象的翅膀,尝试着用小古文说一说! 捉迷藏、爬山、打陀螺、玩老鹰捉小鸡、捉蝴蝶、 跳绳、抓蛐蛐儿、爬树…… 3.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意思:看见路边有株李树,结了很多李子,压得树枝都弯下去了。 4.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意思:那些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地跑去摘,只有王戎没有动。 5.阅读方法解密:借助注释学习文言文 注释,好比拐杖,它可以帮助我们逐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门径。阅读文言文时,要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出处、写作背景、文化常识、与课文有关的作者经历,读懂字句,疏通文意,进而更好地理解课文的文化内涵和表达的情感。然而,拐杖不是腿。用好注释,最重要的还是要学会分析,独立思考。 运用:如“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多子折枝”的注释是:李子很多,树枝快压断了。需要根据注释补充意思为:(他们)看见路边李树上结了很多果实,压得树枝都弯下去。 6.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意思:王戎告诉小朋友,如果李树长在路边而且长满树的话,那肯定是很苦的李子。 7.说说为什么“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课后第3题) 因为王戎根据“路边、多子折枝”就判断出李子树在路边,如果是甜的,树上的果子早就被别人摘光了。 8.取之/信然。 意思:摘来一尝,果然是这样。 9.王戎事先就知道李子是苦的。这给我们什么启示? 因为王戎根据“道边”“多子折枝”事先判断出李子是苦的。 启示:首先要善于观察,对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且有丰富的想象力;其次观察事物时要善于动脑筋,能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三、结构主旨1.课文结构出示本课结构图示,帮助学生再次梳理文意。 2.课文主旨 本文讲了王戎和其他孩子在路边看到李树上有很多李子,其他孩子争着跑过去摘李子,王戎却认为这必是苦李,结果不出王戎所料的故事。本文表达了作者对王戎观察仔细,准确推理判断的赞赏之情。 3.写作方法:借助细节描写,突出人物形象 (1)故事情节是由人物的活动组成的,人物形象是在情节发展中逐步丰满完善的。因此,抓住情节即抓住了关键。本文就是通过写王戎与其他孩子对 “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的不同表现,表现了王戎具有观察细致入微、据实大胆推测的能力。 (2)举例:如《曹冲称象》中先写了大臣们想到的称象的方法,又写了曹冲想到的称象的方法,从而突出了曹冲的方法好,这样的故事情节突出了曹冲的聪明。 (3)练一练: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事情?请你写一写,注意故事情节要完整。 4.课堂小结 我们要仔细观察,善于思考,能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避免不必要的错误,少走弯路。 5.主题延伸 像王戎一样小小年纪就聪慧异常的故事还有哪些呢?找一找,读一读。 《文彦博灌水取球》《诸葛恪得驴》《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曹植七步成诗》《孔融“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四、课堂拓展推荐阅读:《文彦博洞中取球》《王戎观虎》五、当堂检测板书设计: 复备栏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