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小学集体备课教学设计(共案)
主备:五年级语文教研组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总第 课时
27 我的“长生果”【教学目标】1.会认本课13个生字,认识多音字“差、奔”,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积累字词。2.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从童年读书、作文中悟出的道理。 3.学习作者的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教学重点】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从童年读书、作文中悟出的道理。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的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观察图片:作者为什么要把书比作“长生果”?2.助读资料:走近作者:叶文玲:当代作家,浙江省玉环县楚门镇人。1958 年发表处女作《我和雪梅》,从此走上文坛,后以短篇小说《心香》闻名遐迩。主要作品:长篇小说《无梦谷》、长篇历史小说《秋瑾》;散文集《不了情》《枕上诗篇》等。二、出示学习目标1.会认本课13个生字,认识多音字“差、奔”,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积累字词。2.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从童年读书、作文中悟出的道理。 (重点)3.学习作者的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难点)三、初读感知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2.自读提示: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3.出示我会认,指导学生识记生字。4.出示多音字,指导学生识字多音字。5.理解词语。6.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7.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示例:这篇略读课文是著名作家叶文玲的一篇散文,主要是回忆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阐明读书的特有感受以及读书对自己生活的影响。四、品读释疑1.作者写了少年时代读书和写作的哪几件事?看:“香烟人”画片——连环画——文艺书籍 ——中外名著写:“秋天来了”——“一件不愉快的往事”2.书,被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1)全文的总起句,运用比喻开篇点题,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2)作者为什么要把书比作“长生果”?长生果,即吃了可以使人长生不老的果子,在这里指营养极其丰富的精神食粮。作者把书比作“长生果”,意思是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是人类文明延续的营养,充分表现了书与人类文明发展关系密切。3.像蜂蝶飞过花丛,像泉水流经山谷,我每忆及少年时代,就禁不住涌起愉悦之情。在记忆中,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恰似一幅流光溢彩的画页,也似一阕跳跃着欢快音符的乐章。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感受?作者以一连串美好的印象——蜂蝶飞过花丛,泉水流经山谷,流光溢彩的画页,跳跃着欢快音符的乐章,来形容少年时代读书生活的美好。4.回忆读书生活我的最早读物:“香烟人”画片上学后:连环画书店:文艺书籍图书馆:中外名著5.读书经历(1)这时,我就卖力地呐喊助威,为的是最后能在赢家手里饱览那一大沓画片。这些印着“水浒”“三国”故事的小画片,是我最早见到的连环画。①这段话主要介绍了“我”读书生活的开始。②从“卖力”“呐喊助威”你感受到什么?从“卖力”“呐喊助威”感受到作者对读书有着浓厚的兴趣。(2)后来,我看到几本真正的连环画。一位爱好美术的小学教师,他有几套连环画,我看得如醉如痴:《七色花》引得我浮想联翩,《血泪仇》又叫我泪落如珠。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感受?作者在阅读时是非常投入的,不知不觉中与作者的感情产生了共鸣。(3)我读得很快,囫囵吞枣,大有“不求甚解”的味道。①小知识:“不求甚解”引用于晋代诗人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的“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意思是读书只要略知大意就可以了,不必追求透彻。②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这里是指作者水平有限,因读不懂而放过去,不得已而为之。(4)后来,我又不满足于只看一般的故事书了,学校图书馆那丰富的图书又像磁石一样吸引着我。那些古今中外的大部头小说使我着迷,我把所有课余时间都花在借阅图书上。这时我养成了做笔记的习惯:记书中优美的词语,记描写的精彩段落。做笔记锻炼了我的记忆力,也增强了我的理解力。①可以看出“我”读书的欲望越来越强烈。②把“图书”比作“磁石”形象地说明图书对“我”的吸引力很大。③“着迷”说明“我”读书到了忘我的境界。④用读书的时间长进一步表现了我对读书的爱好。⑤这两句话写出了“我”养成了读书做笔记的好习惯和这一习惯给我到来的益处。⑥联系上文,说说对这段话的理解。联系上文,了解到作者满含深情地回忆了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他的读物由叫做“香烟人”的小画片到连环画,到文艺书籍和中外名著,阅读的范围与深度在不断增加。6.写作心得(1)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点与众不同的“鲜味”才好。①“别出心裁”,意思是与众不同的主意。②“鲜味”,即新鲜的味道。③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这句话是作者在一次成功的习作后悟出的道理,完全得益于课外阅读。意思是要想将作文写好,就先要打破千篇一律的模式,不落窠臼。(2)你有过这样的感受或经历吗?小时候受过的一次委屈,平常积累的那些描写苦恼心境的词语,像酵母似的发挥了作用。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真实的情感体验和课外阅读的积累,为这次作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厚积才能薄发。非常形象地说明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3)作文,要写真情实感;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作文应该表达真情实感,有感而发,以情感人;开始时必须要进行模仿和借鉴,习得一些方法。但只有浸透着自己心血和汗水的创造,才能打动人心,具有撼人心魄的力量。7.作者在童年是怎样读书的 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看叫做“香烟人”的小画片时津津有味;看连环画时废寝忘食;读文艺书籍时不求甚解;读中外名著时如醉如痴。引导学生结合自己读书的体会和方法学习作者写读书笔记:记书中优美的词句,记描写的精彩段落,并在自己的作文中借鉴运用。8.作者在作文中悟到了怎样的道理 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点与众不同的“鲜味”才好;作文要写真情实感;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9.作者在运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1)生动的比喻。书,被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像蜂蝶飞过花丛,像泉水流经山谷,我每忆及少年时代,就禁不住涌起愉悦之情。在记忆中,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恰似一幅流光溢彩的画页,也似一阕跳跃着欢快音符的乐章。后来,我又不满足于只看一般的故事书了,学校图书馆那丰富的图书又像磁石一样吸引着我。那些古今中外的大部头小说使我着迷,我把所有课余时间都花在借阅图书上。(2)准确、生动的词语流光溢彩、眼羡、津津有味、天长日久、如痴如醉、浮想联翩、悲欢离合、牵肠挂肚、如饥似渴、不言而喻、 黯然神伤、千篇一律、大显身手、心安理得等。五、结构主旨1.课文结构出示本课结构图示,帮助学生再次梳理文意。2.课文主旨本文主要回忆了作者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阐明了自己读书的特有感受以及读书对自己生活的影响,表达了作者对书的那份浓厚感情和对阅读的热爱之情,说明了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是人类文明的“长生果”。 3.课堂小结我的“长生果”一文有着情真意切、真实可感的特点。作者开篇便说:书,被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在对具体读书生活的回忆中,作者对自己的阅读及其感受描写得极为生动传神。4.主题延伸文中写了作者读书和习作的经历。请你联系实际情况,把自己读书和习作的经历也写出来。在三年级初次接触习作的时候,我不知道从何下笔。妈妈就让我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来阅读,并摘抄一些精彩的句段,甚至有时候还要我把这些精彩的句段背会。在日积月累中,我的习作由最初的不会写到仿写再到独立完成,现在我的习作能力很强。从中我知道了多读、多练,读写结合,是提高习作能力的最好方法。六、课堂拓展推荐阅读:《读书》《享受读书的乐趣》板书设计: 复备栏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