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纲要 上第26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教案
【教学目标】
1.明确时空观念,掌握新中国成立、保家卫国、外交成就和社会主义过渡的基本史实
2.运用史料实证,探究新中国成立后进行土地改革的必要性以及新中国在经济建设的伟大成就
3.理解土地改革、三大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三大改造、一五计划等概念
4.通过本课学习,感悟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的严峻形势,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人民政权的巩固;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难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知识概览】
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为新中国成立作了准备。10月1日,开国大典举行 ,新中国成立了。
新中国成立后,为巩固政权,新中国采取了土地革命、稳定物价等措施;面对美国发动的侵略朝鲜的战争威胁,中国进行了抗美援朝并取得了胜利。新生的人民政权经受住了考验,政权得到巩固。
在外交方面,新中国实行和平的外交政策并提出了三大方针。建国初期,在外交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成就。
过渡时期,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一五计划”的胜利完成奠定了我国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导入新课】教师出示五星红旗图片
教师:我们都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是五星红旗。可是同学们知道五星红旗是如何被选为国旗的吗。新政治协商会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征集新的国旗设计方案,为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做准备。在这3000多份的备选方案中,五星红旗一开始并不被大家看好,并没有进入候选,当然也不是毛泽东的第一选择。后来经过著名作曲家田汉推荐才进入侯选名单。最终,毛泽东被劝说采用五星红旗的设计,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正式决定采纳红地五星旗的方案,并将其改名为“五星红旗”。
【讲授新课】
框题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过程:
教师布置学习任务:结合教材及所学内容,讲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过程
(1)1949.9.21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政治协商会议内容:
1、通过了国名
2、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临时宪法的作用。
3、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2)1949.10.1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会议
中央政府第一次会议内容:
1、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
2、政府主席、副主席和委员就职。
3、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部长。
4、中央人民政府宣告成立。
(3)1949.10.1开国大典
意义:
1.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长期压迫和剥削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
2.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3.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发展方向。
4.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
5.中华民族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历史进入新纪元。
教师补充:你知道吗?
开国大典的时间为什么是定在下午三时吗?
选在下午三点,离天黑也就只有2个小时,如果敌机这时候选择来攻击,等飞到了之后天也快黑了,作战完再返回,已经是晚上,非常不利于安全飞行,那时的飞机不像现在这么先进,黑夜是很麻烦的事情。
开国大典上为什么要用54门礼炮齐鸣28响?
54门礼炮象征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表中的54个民族。 齐鸣28响象征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英勇奋斗28年的历史。
框题二:人民政权的巩固
1.背景
学生思考问题: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的是怎样的形势呢?
回答:国内国民党残余军队盘踞华南、西南
土匪、特务伺机破坏
经济形势严峻、新解放区的土地问题
财政困难
国际敌对势力威胁
教师:新中国成立后,解放军继续追歼残敌,到1951年,除台湾等地外,祖国大陆基本解放。国内的土匪、特务也得以清除。
面对经济上的困境,新生的中国是如何应对的呢?
2.措施
(1)土地改革
教师出示材料,学生根据材料概括新中国进行土地改革的原因
材料:
就旧中国一般的土地状况来说,大体是这样的:占乡村人口不到10%的地主和富农,占有约70-80%的土地,他们借此残酷的剥削农民。而占乡村人口90%以上的贫农、雇农、中农和其他人,却总共只占有约20-30%的土地,他们终年劳动,不得温饱。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学生回答
原因: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时间:1950年夏——1953年春
地点; 解放区 约占总数2/3的农民
内容:1950年夏,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3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共获得约7亿亩土地。
意义:农民从封建土地关系的束缚中彻底解放出来,农村生产力得到大解放,为中国逐步实现工业化扫除了障碍。
教师出示土改后第一年农业丰收的图片,并介绍:据统计,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1.4363亿吨,比1949年增长了26.9%。1952年比1949年增加了40%。
学生思考问题:思考:毛泽东说,土地改革是“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继军事斗争以后的第二场决战”。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参考: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使广大农民获得了土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改变了农业落后的面貌,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2)稳定物价:
教师结合材料介绍新中国成立后的经济形势
物资匮乏、通货膨胀
结论; 稳定物价成为摆在共产党人面前刻不容缓的问题!!
措施:“银元之战”:为制止恶性通货膨胀、稳定物价同投机资本进行斗争。
“米棉之战”:打击米棉投机活动的一场斗争。
意义:
1.到1950年春,全国物价趋于稳定,结束暴涨。
2.人民政府赢得全国人民信任。
3.采取统一全国财政收支管理、物资管理、现金管理等措施实现了国家财政经济的统一。
情感升华:中国共产党向世界证明了:中国共产党不仅能打天下,还会治理天下。
(3)抗美援朝
时间:1950—1953年
教师出示志愿军渡过鸭绿江的情景,学生讲解抗美援朝的过程
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美国立即宣布援助韩国;命令第七舰队开入台湾海峡;打着“联合国军”的旗号侵略朝鲜。
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中朝军民联合抗击。
1953年,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教师出示材料,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抗美援朝
教师出示材料,概括抗美援朝的意义
材料;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
——彭德怀《关于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工作的报告》
意义:
1.美国失败,中美关系彻底破裂。
2.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
3.造就了国内前所未有的团结统一和社会稳定。
教师介绍习金会,介绍源远流长的中朝友谊
同甘苦,共患难,中朝唇齿相依;
并肩战,共杀敌,中朝友谊长存。
框题三: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1.背景
教师出示二战后国际关系格局示意图,通过简单介绍让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的国际形势:两极格局,美苏冷战
2.表现
提问:新中国成立后,在国际舞台上取得了哪些外交成就呢?
成就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提出:1953年周恩来会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1954年6月在中印、中缅联合声明中确认;
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
等互利、和平共处。
意义:标志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成为我国处理国际关系的一
项基本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成就2:日内瓦会议
1954 日内瓦
目的: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
特点: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
意义:促成印度支那实现和平,显示了刚刚登上国际舞台的新中国坚持正义、维护世界和平的形象和通过谈判解决国际争端所起的积极作用。
成就3:亚非万隆会议
1955年 印尼万隆
特点:战后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会议
成果:周恩来“求同存异”会后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学生思考:如何理解“求同存异”方针?
学生回答:“求同”:共同的反对殖民主义、谋求民族国家的独立和发展的愿望。
“存异”:保存不同的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和建设道路。
教师出示万隆会议图片并介绍“万隆精神”
万隆会议所体现出的亚非各国人民反对殖民主义、种族主义,争取和巩固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要求亚非国家之间和平相处、友好合作的精神,通常被称为“万隆精神”。
教师出示“一带一路”示意图并简单介绍“一带一路”参与的国家与地区。201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一带一路”全作倡议,推动了中国与沿岸国家,特别是亚非国家之间的互信与合作。
代办级应该是指两国还没有正式建交,由代办担任驻该国的最高代表,权限有限。
外交关系主要有以下分类:
①大使级:正式的外交关系。以双方互派常驻使节为特征。
②代办级:不完全外交关系。指双方长期保持互派代办的关系。
③联络处级:非正式的外交关系。指双方通过正式外交代表机构以外的渠道保持外交接触。
框题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1.经济方面: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建立
教师出示数据材料,学生根据数据材料分析归纳新中国成立后所面临的经济形势
学生回答:经济形势严峻,亟需发展农业、工业,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教师提问: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是如何建立起来的?
学生根据教材回答:
措施:
①1953年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补充:过渡时期总线: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②1953-1956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③1953-1957实施“一五计划”
教师提问:下面的饼状图反映我国的经济成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学生回答
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确立起来,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教师出示“一五计划“成果示意图并介绍“一五计划”
①新建飞机制造、发电设备、重型机械等工业部门,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
②中西部新建了钢铁、煤炭、电力等工业设施,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
③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2.政治方面: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体系的建立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确立时间: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1954年9月
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性质:社会主义类型
两原则:人民民主原则、社会主义原则。
意义:以根本大法的形式,明确规定了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
教师出示政治协商会议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图片,介绍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共同构成了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基本体系。
3.思想方面: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不仅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也是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
主要内容: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毛泽东思想是个思想体系,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毛泽东个人的不懈探索为这个集体智慧作出了突出贡献。
『课堂总结』
构建本课知识体系
『拓展探究』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理解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最基本的一条是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这是建立和发展国家正常关系的先决条件和基础。
2.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是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必要条件。
3.平等互利是发展国家间经济关系的基础,也是发展政治关系的基础。
『典题练习』完成相关练习题
课件45张PPT。第26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中外历史纲要 上课标要求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概述新中国巩固人民政权的主要举措;
认识新中国为民主政治建设和向社会主义过渡所作出的努力。知识概览 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为新中国成立作了准备。10月1日,开国大典举行 ,新中国成立了。
新中国成立后,为巩固政权,新中国采取了土地革命、稳定物价等措施;面对美国发动的侵略朝鲜的战争威胁,中国进行了抗美援朝并取得了胜利。新生的人民政权经受住了考验,政权得到巩固。
在外交方面,新中国实行和平的外交政策并提出了三大方针。建国初期,在外交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成就。
过渡时期,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一五计划”的胜利完成奠定了我国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新知导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五星红旗”新知讲解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合教材及所学内容,讲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过程1949.9.2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政治协商会议内容:
1、通过了国名
2、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临时宪法的作用。
3、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是新中国的建国纲领,
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新知讲解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合教材及所学内容,讲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过程1949.9.2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949.10. 1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会议中央政府第一次会议内容:
1、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
2、政府主席、副主席和委员就职。
3、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部长。
4、中央人民政府宣告成立。新知讲解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合教材及所学内容,讲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过程1949.9.2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949.10. 11949.10. 1下午3时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会议开国大典毛泽东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新知讲解你知道吗?开国大典的时间为什么是定在下午三时吗?
开国大典上为什么要用54门礼炮齐鸣28响?新知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1.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长期压迫和剥削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
2.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3.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发展方向。
4.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
5.中华民族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历史进入新纪元。新知讲解二、人民政权的巩固 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的是怎样的形势呢?1.背景 经济形势严峻、新解放区的土地问题
财政困难
国际敌对势力威胁国内国民党残余军队盘踞华南、西南
土匪、特务伺机破坏新知讲解2.措施 (1)土地改革 就旧中国一般的土地状况来说,大体是这样的:占乡村人口不到10%的地主和富农,占有约70-80%的土地,他们借此残酷的剥削农民。而占乡村人口90%以上的贫农、雇农、中农和其他人,却总共只占有约20-30%的土地,他们终年劳动,不得温饱。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原因: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新知讲解工作队在农村宣传土地政策时间:地点:内容:1950年夏——1953年春1950年夏,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3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共获得约7亿亩土地。新解放区 约占总数2/3的农民意义:农民从封建土地关系的束缚中彻底解放出来,农村生产力得到大解放,为中国逐步实现工业化扫除了障碍。新知讲解 据统计,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1.4363亿吨,比1949年增长了26.9%。1952年比1949年增加了40%。迎来土改后第一个丰收年新知讲解思考:
毛泽东说,土地改革是“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继军事斗争以后的第二场决战”。你怎样理解这句话。新知讲解(2)稳定物价:解放初期国民党留下来的基本国情投机商的囤积居奇: 1949年4月—1950年2月,上海物价上涨20倍,不到一年里全国发生四次物价上涨。稳定物价成为摆在共产党人面前刻不容缓的问题!!新知讲解“银元之战”:为制止恶性通货膨胀、稳定物价同投机资本进行斗争。
“米棉之战”:打击米棉投机活动的一场斗争。
经济措施+行政、立法手段中国共产党向世界证明了:中国共产党不仅能打天下,还会治理天下。意义:
1.到1950年春,全国物价趋于稳定,结束暴涨。
2.人民政府赢得全国人民信任。
3.采取统一全国财政收支管理、物资管理、现金管理等措施实现了国家财政经济的统一。新知讲解(3)抗美援朝(1950—1953年)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 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美国立即宣布援助韩国;命令第七舰队开入台湾海峡;打着“联合国军”的旗号侵略朝鲜。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中朝军民联合抗击。 1953年,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美国第七舰队在台湾海峡巡逻,干涉中国内政。新知讲解1950年10月1日,朝鲜党和政府领导人金日成紧急致函毛泽东主席,请求中国出兵援助朝鲜。抗美援朝光荣证新知讲解1953.7.27,朝鲜停战签字仪式(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
——彭德怀《关于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工作的报告》意义:
1.美国失败,中美关系彻底破裂。
2.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
3.造就了国内前所未有的团结统一和社会稳定。新知讲解2018年6月1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当日抵京对中国进行访问的朝鲜劳动党委员长、国务委员会委员长金正恩举行会谈。同甘苦,共患难,中朝唇齿相依;
并肩战,共杀敌,中朝友谊长存。新知讲解三、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1.背景 社会主义阵营资本主义阵营结合所学知识,思考新中国成立之后所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是怎样的?国内:巩固人民政权
国际:两大阵营对峙新知讲解新中国在这种国际、国内背景之下,制定什么样的外交方针?1.“另起炉灶”2.“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3.“一边倒”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旧的外交关系。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中华民族独立解放必须实现。新中国站在社会主义和世界和平民主阵营一边。方针:三大方针新知讲解新中国成立后,在国际舞台上取得了哪些外交成就呢? 提出:1953年周恩来会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1954年6月在中印、中缅联合声明中确认;
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
等互利、和平共处。
意义:标志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成为我国处理国际关系的一
项基本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新知讲解新中国成立后,在国际舞台上取得了哪些外交成就呢? 日内瓦会议周恩来步入日内瓦会议会场目的: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特点: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 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
意义:促成印度支那实现和平,显示了刚刚登上国际舞台的新中国坚持正义、维护世界和平的形象和通过谈判解决国际争端所起的积极作用。1954 日内瓦新知讲解新中国成立后,在国际舞台上取得了哪些外交成就呢? 亚非万隆会议特点:战后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会议
成果:周恩来“求同存异”会后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1955年 印尼万隆 新知讲解如何理解“求同存异”方针?“求同”:共同的反对殖民主义、谋求民族国家的独立和发展的愿望。“存异”:保存不同的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和建设道路。新知讲解周恩来与万隆会议(油画) 万隆会议所体现出的亚非各国人民反对殖民主义、种族主义,争取和巩固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要求亚非国家之间和平相处、友好合作的精神,通常被称为“万隆精神”。新知讲解 201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一带一路”全作倡议,推动了中国与沿岸国家,特别是亚非国家之间的互信与合作。新知讲解 代办级应该是指两国还没有正式建交,由代办担任驻该国的最高代表,权限有限。
外交关系主要有以下分类:
①大使级:正式的外交关系。以双方互派常驻使节为特征。
②代办级:不完全外交关系。指双方长期保持互派代办的关系。
③联络处级:非正式的外交关系。指双方通过正式外交代表机构以外的渠道保持外交接触。 新知讲解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1.经济方面: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建立1949年国民经济情况简表经济形势严峻,亟需发展农业、工业,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新知讲解措施:
①1953年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②1953-1956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③1953-1957实施“一五计划”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是如何建立起来的?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新知讲解下面的饼状图反映我国的经济成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公有制经济占绝对优势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确立起来,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新知讲解措施:
①1953年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②1953-1956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③1953-1957实施“一五计划”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是如何建立起来的?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新知讲解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①新建飞机制造、发电设备、重型机械等工业部门,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
②中西部新建了钢铁、煤炭、电力等工业设施,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
③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新知讲解2.政治方面: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体系的建立(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时间:1954年9月 内容:性质:社会主义类型
两原则:人民民主原则、社会主义原则。
意义:以根本大法的形式,明确规定了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新知讲解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共同构成了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基本体系。新知讲解3.思想方面: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不仅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也是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主要内容: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毛泽东思想是个思想体系,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毛泽东个人的不懈探索为这个集体智慧作出了突出贡献。课堂总结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人民政权的巩固 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
第一次中央政府会议、开国大典国内:土地革命、稳定特价
国外:抗美援朝方针:三大方针
成就: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经济: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政治:确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内容
思想:毛泽东思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拓展探究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理解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最基本的一条是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这是建立和发展国家正常关系的先决条件和基础。
2.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是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必要条件。
3.平等互利是发展国家间经济关系的基础,也是发展政治关系的基础。典题训练1.历史学家费正清说,“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社会差别。”第一种梦想变为现实的标志是( )
A.开国大典
B.加入WTO
C .澳门回归
D.承办APECA典题训练2.新中国成立后,辽宁省金县三十里堡梅家村农民昼夜不停地拉土垫地,把1000 多亩盐碱地变成良田,这一现象主要说明了
( )
A 、土地改革消灭了地主阶级
B 、土地改革有利于生态环境的变化
C、土地改革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D、土地改革产生了新富农C典题训练3.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一首荡气回肠的歌曲把我们带回了那个硝烟弥漫的战场。对于这场战争的结局,你写篇社论,你会写 ( )
①粉碎了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阴谋 ②保卫了中朝两国的独立和安全 ③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威望 ④显示了美国的实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A典题训练4.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含义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新中国成功运用这一思想的外交政策或事件是 ( )
①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建交
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③“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④邀请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缓和
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D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