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的集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美术中点的概念,了解点是造型元素中最基本的元素,认识点与线、面的关系。学会用点构成精彩的画面。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分析、创作、指导、评价,使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表现点的集合作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欣赏奥运图片、大师作品、结合点的学习、体验创作的乐趣过程中迸发学习兴趣、爱国之心、陶冶情操、提高艺术修养。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明白点是最基本的造型元素及其在各类画种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学生创作时如何表现点的集合特殊画面效果。
三、教学策略
点线面是平面构成的基本造型元素。任何画面组成的基本单位均可还原到点、线、面,他们三种元素的不同形态和不同组合可以创造出无限丰富多彩的美术作品。而其中的点是本课讲解的重点,通过对点这一元素的学习可以增强学生对后两种元素的认知及运用。为学生今后更好的创作打好了基础。在自然形态中,人既可感知点,也可视之,点是物象的浓缩。康定斯基说:“点是最简洁最坚强的主张,因此点是绘画最初的要素。”点可以是圆的,可以是不规则的,可以是任何形状的。从古至今的艺术家都喜欢用点来创作:古希腊人喜欢用马赛克拼贴的方式装饰他们的建筑;点彩派画家能够用色点来表现耀眼的阳光;现代派画家用不同形状的点勾画诗一样的图画……这些都充分显示了点的美感。
“点”和“线”一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造型表现,同时,“点”还具备“线”的表现略显不足的色彩表现能力。本课正是基于这个思路设计的。因为教材导语是:“如果你仔细观察,会在自然界中找到各种各样的点:豹皮上的斑点、花园里的点点小花、夜空中的星星。从高楼往下看,大树是点,车辆是点,人物也是点。抬头看,飞机、小鸟也都是点。用点可以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图画。”为了避免先入为主地将“点”仅仅视为造型的元素,教材开始特别以点彩派的代表作品作为欣赏,并配以“修拉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法国点彩派画家。他把各种颜料挤在调色板上,不经过调和,用小号油画笔蘸取颜料,直接在画布上用点排列作画,画面由五颜六色的点构成,达到了他追求的‘最和谐、最明亮、最多彩的艺术效果’”的文字介绍。紧接着呈现的是“不同工具表现不同形状的点”的示意图,配以金钱豹和以点为主作为视觉呈现,以及以点状材料创作的不同艺术作品。这些作品和示意图共同构成了“点”在艺术创作中的多元表现特色。
本节课首先通过魔术导入,揭示课题,在这个环节中请两位学生配合老师变魔术,变出点引出课题。引导学生了解点与美术的关系。然后运用解读图形,讲述概念引导学生熟悉自然界与生活中的点无处不在。通过学生思考讨论回答得出:猎豹的身上有斑纹点、马赛克上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等是点、花园里点点的小花开放着,树叶也是点、夜空中的星星一闪一闪点缀也是点。我再给出一组图片请学生再辨析哪些是点。?经过刚才生活中形形色色的点的分辨再加上现在这些图片的出示,学生可以得出点的形状、颜色、大小、疏密等各种变化,认识到只要在相对空间中较小都可以看成点。
四、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含过程与方法)
设计目的和说明
感悟体验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在这个环节中请两位学生配合老师变魔术,变出点引出课题。引导学生了解点与美术的关系。
在这个环节中运用磁扣。在黑板上组合了大大小小的圆点,最后变化出一个大点字。
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了解点与美术的关系。
观察发现
二、欣赏提升,讲述概念
1.在这一环节找了些学生熟悉的自然界与生活中图片,明白点无处不在。通过学生思考讨论回答得出:猎豹的身上有斑纹点、马赛克上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等是点、花园里点点的小花开放着,树叶也是点、夜空中的星星一闪一闪点缀也是点。
我再给出一组图片请学生再辨析哪些是点。
2.经过刚才生活中形形色色的点的分辨再加上现在这些图片的出示,学生可以得出:点的形状、颜色、大小、疏密等各种变化,认识到只要在相对空间中较小都可以看成点。
?
??欣赏图片、总结点的特点与规律。
开阔学生视野,在学习活动中,了解点的形状、颜色、大小、疏密等各种变化
认识到在相对空间中较小都可以看成点。
探究形成
三、欣赏分析——点的“集合”。
引导学生了解点连起来可以变化成线,多了可以变化成面。通过播放奥运开幕式上令人激动的画面。29个有点组成的脚印朝着会场走去。许多许多的小电珠组成的奥运五环慢慢升起,每一个光亮都像是一个点。这些点集合在一起形成巨大的图画给与我们美的享受。
欣赏影片总结点的集合,分析点的集合变化成线和面。激发学生爱国情感和创作热情。
尝试表现
学生操作:
1.出示多种不同的绘画作品让学生欣赏,学会用多种绘画形式来创作丰富多彩的点的集合作品。马赛克壁画用小块不同色彩马赛克镶嵌而成。电脑绘画,将点整齐排列,用黑白画的形式表现图案(白点集合表现物体,黑点集合表现背景)。
2.中国画中的点点墨迹不仅墨色万变,还概括地表现了各种物象。
3.民间工艺中利用点的组合作为自己画种的表现手法。
4.凡·?高的《星月夜》用点进行方向组合,形成线化感觉,增加流动效果。
5.米罗的《午夜和晨雨中夜莺的歌声》则通过点的奇妙形状产生有趣的画面效果。
6.通过演示创作分析不同的创作方法,分析撕纸粘贴法、分割画点法、新奇创作法。
7.提出作业要求:用点的集合创作一张作品。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可以学生们分成组,分别是不同的表现方法,然后选择自己喜欢的绘画形式,用合适的材料创作,题材不限。在学生绘画时播放幻灯将一些点的作品反复播放,给学生借鉴学习。
学生通过欣赏认识到点线面是平面构成的基本造型元素。任何画面组成的基本单位均可还原到点、线、面,他们三种元素的不同形态和不同组合可以创造出无限丰富多彩的美术作品。而其中的点是本课讲解的重点,通过对点这一元素的学习增强了学生对后两种元素的认知及运用。为学生今后更好的创作打好了基础。在自然形态中,人既可感知点,也可视之,点是物象的浓缩。
展示与评价
五、展示与评价阶段
对于率先出色完成绘画创作的同学采用学生自评、师生互评的手段,再通过奖励机制请这位同学巡视选择优秀作品进行师生互评,最后同组学生互评。将优秀作品展示在展示板上。
评价标准:1.?能否理解点的概念。2.?能否掌握“点彩派”的绘画典型特征及代表人物。3.?能否运用点的不同排列规律、疏密变化表现作品。4.?能否运用合理的色彩关系使画面丰富和谐。
点的形式表现点集合效果的方法很多,可让学生在生活中去发现去创造新的点画方法。
?
拓展知识
六、课后拓展:
欣赏以点、线、面形成的生活用品、建筑装饰、名家名作等,开拓学生视野,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拓宽学生视野,希望学生能运用点线面来美化身边的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