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写生》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习风景构图知识,远、中、近景的处理方法和树木、楼房高低不同的表现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铅笔风景写生的方法和步骤,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热爱生活,关注身边的事物,培养学生灵敏的观察、感受能力和迅速捕捉物象形神的能力,能够用美术语言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懂得如何区别主次进行概括。抓住重点,分清层次,能画一幅简单的风景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鼓励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用自己的绘画语言去发现美、创造美。??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运用构图知识和铅笔画技法,画一幅以树木为主的风景画。
教学难点:怎样表现和处理好以树为主的风景画的质感和空间感。
三、教学策略
本课可以引导学生对校园生活进行写生与表现,以校园风景写生为主要研究内容与实践方向,设计过程围绕校园风景的速写与素描展开探索。通过对校园环境、人物以及校园内各种活动的绘画表现,加深对校园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的体验以及自己与同学、老师之间的和谐关系,培养学生热爱校园生活的情感,并了解对相关环境、人物活动的最基本造型语言和表现方法。将目光投入校园风光,在校园中选取适当的视角指导学生进行表现,既锻炼学生的构图、画面安排的能力,也能培养学生热爱校园的情感。该课有前两个活动的铺垫,在体验选择、学习研究的基础上,直接带领学生室外写生,与前两个活动衔接。
四、知识拓展
风景写生在我国各大艺术院校的教学中都很受重视,无论是纯绘画艺术专业还是设计专业的学生,都有机会进行风景写生课程的训练,以自然为师,从大自然中汲取灵感。
在风景写生的过程中,首先碰到的问题是:如何在连绵不断的视野中截取最理想的部分,使之成为一张画的画面,以及怎样进行画面的安排,这就是取景构图。风景写生教学涵盖着取景构图、色调选定、塑造、修改等众多过程的训练,而取景构图处于最前端,又可以将取景溶入构图的内容,也就是解决:怎样收集最理想的景色进行最理想的安排这一问题。
绘画之别于摄影,就是忠实于自然的同时,又在作品中渗入作者的感受,将感兴趣的,经大脑提炼的景色表现出来,而不是面面具到。怎样做才不会面面具到,构图取景在这就体现出重要地位。
1.?端正学生取景时的心态,去寻找自然界的亮点。
在风景写生教学中常出现这样两种情况:①有的学生对自然界的景色很感兴趣,什么都想画,再加上一些风景名画的影响,总想画出雄伟气魄的画来,有了这种想法后,导致构图取景时取很大一个角度,里面什么都有,对什么都感兴趣,结果完成后画面很平庸,甚至有些空荡。这就是“什么都想画,什么都画不好”②与之相反,也有学生总觉的景色很平庸,没有气吞山河的气势,挑不起作画的欲望,并且以此为借口,敷衍了事,画出来的还是平庸的作业。?
2.?培养学生在构图上的创新意识。
“收集最理想的景色进行最理想的安排”就是对取景构图的诠释。这里所谓的理想并非是固定的审美标准。绘画中的理想不是固定的,因个人的理念、时代、民族而异。
现如今,很多学生在学习上有点“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教师只强调怎样画,只要照这样就能产生效果。以某种固定的标准来衡量学生,不仅消磨了学生的灵气,更能让学生一开始就产生某种思维定式。俗语讲:画无定法。教师应该让学生不仅明白为什么这样构图,而且明白现在所学习的仅仅是适合初学阶段,此方法旨在培养基础能力等。总之。让学生知道为什么学这种方法。
在风景写生教学中,课本中所界定的完美构图如:三角构图,对角线构图等,对于初学者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在教学中不能全盘否定,但作为教师不能强行灌输某种构图方法,而应是清醒地引导学生,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理念,努力去创新。谈到了创新就得说说何谓“俗套”,平时我们所谓“俗套”的构图,就是指平常人脑中的完美构图,那种构图取景往往把什么东西都画得很完整,四平八稳。这样的构图在大多数人脑中已形成思维定式,成为一种构图的审美标准,也就是“通俗”。如果你是那少数的绘画有识之识,你就会觉得这样的构图,这样的作品,不能引起你的冲动,因为看得太多了,一千张只有一种感觉——四平八稳。譬如:在风景写生中,将房子、树木、桥等因素按一定的顺序排列,也没有仰视、平视、俯视的区别,这样的作品在视觉冲击上就变得很弱。然而学生们碰到这样的景色,往往是不假思索地开始构图,几十个学生一个样,这时候就是应试教育的失败了。所以在引导学生用固定的构图模式构图的同时,也可以引导他们尝试去冲破这种局面,特意改变空间层次关系、变化透视关系、改变视觉角度,从而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式。
五、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含过程与方法)
设计目的和说明
感悟体验
一、感悟风景写生
1.感知质疑:什么是风景画?什么是风景写生?怎样才能画好风景写生作品?(辅助手段:大屏幕图片展示、实物出示等)?
2.以教室为例,观察前排桌子和后排桌子的不同,找一找有什么规律。欣赏教室的平行透视图,让学生所说自己的理解,师总结。(以与学生互动的方式进行)
3.出示教学楼效果图,让学生分析视平线和消失点各在什么位置,结合石膏立方体,师生共同总结成角透视规律。?
4.出示一组风景照片,并结合对窗外景物的观察,请学生尝试画出视平线和消失点,分析各符合什么透视规律,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出示课题——《风景写生》
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了解什么是风景写生。
?
?
通过对窗外景物的观察,讲解风景写生的方法和步骤,了解风景写生中的近景、中景、远景的概念。
观察发现
二、欣赏提升
作品欣赏:欣赏课本照片、取景框和几幅速写风景照片图片。先由学生观察图片,引导学生发言,发表对每张图片及作品的理解、对风景画的看法。
教师以启发引导的方式加以补充、修正。
探究形成
三、探究形成、发现方法
1.分析平行透视图、成角透视图和几张风景照片不同的速写图片。同时大屏幕拓展播放其他风景照片,学生交流如何取景和构图。??
2.欣赏画家作品并作简单介绍,然后到校园进行写生教学活动。
教师要时刻提醒学生注意画面上的透视变化,以及线条的疏密变化等。
尝试表现
实践体验:?
?室内教学活动结束,教师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到校园内事先选择好的某个位置,展示“回”字形的取景框,学生同时拿出自制取景框。介绍取景框使用方法,同时介绍在没有取景框的情况下,可用双手架成“口”字形进行取景。用取景框在校园的同一位置对不同范围进行取景,教师展示不同取景内容的不同写生范作,讲解合理取景和构图对表现校园景色的重要性。教师辅导、巡视指导。
安排写生自选区域和位置进行写生练习。
?
?
学生写生过程中,教师巡视指导,发现问题及时讨论、纠正。
展示与评价
五、展示与评价阶段
1.鼓励学生主动向同学们展示自己的画作,并介绍写生过程、写生时遇到哪些问题、自己是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的。?
2.将巡视指导过程中发现的典型作品向全班介绍,分析其优缺点。
3.指导学生相互交换作品,相互发表意见和建议,共同讨论改进措施。
4.小结学生实践体验过程中的得失,表扬绘画主动、方法得当的学生,鼓励突破和创新。
鼓励学生平时多多观察、分析看到的事物,爱动脑,多思考。
鼓励评述过程中积极发表看法,并能运用美术语言发表意见的学生。
拓展知识
六、课后拓展:
概括回顾本课所学习的风景画的概念,以及本课所了解的绘画透视规律和构图的方法等,布置学生课下、课余时间关注周围环境,关注生活,留心校园外边景色的美,随时与同学相互交流自己的看法。
拓宽学生视野,希望学生把今天学习的知识运用到以后的作品创作中,让我们的画面更加丰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