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4 平平稳稳 人教新课标

文档属性

名称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4 平平稳稳 人教新课标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19-12-06 21:32: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平平稳稳》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理解对称与均衡的原理,找出我们周围的对称或均衡的物体。??????????????????
过程与方法:运用物体的对称或均衡原理,通过绘画、剪纸、拼贴等手段把自己的感觉表现出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现对称与均衡的美,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的好习惯以及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感受物体的对称或均衡的表现形式。
教学难点:用各种方式来表现对称或均衡图案。
三、教学策略:
对称的知识学生有一些了解,但是“均衡”这一构成语言比较抽象,尤其是三年级的学生理解生活以及美术构图中的均衡现象比较难,因此教师应该采用联系学生实际生活和直观演示的教学策略,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复杂的知识简单化,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具体通过“仔细观察——发现对称——感受均衡”等几个教学环节,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掌握对称与均衡的知识并能利用对称与均衡的原理进行大胆表现创造。
四、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含过程与方法)
设计目的和说明
?
课前准备
?
?
?
?
导入课程
发现对称
?
?
?
?
请学生课前收集对称的物品或图片,并将实物或图片带来,课堂上进行展示交流。
?
1.教师出示一件对称形物品,请学生仔细观察,它有什么特点?
学生观察,得出结论:这件物品大小相同、形状相同、图案相同、色彩相同。教师总结出对称的概念:以中心为标准,两边的大小、形状、图案、色彩、距离等方面完全相同,我们称之为对称。
2.教师出示“轴对称”和“中心对称”的若干图形,请学生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并且进行归类,教师在学生分类的基础上总结出“轴对称”和“中心对称”的区别。
3.请学生展示自己带来的对称形物品和图片,找出哪些是“轴对称”哪些是“中心对称”,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类、讨论交流。
?
培养学生收集整理材料的能力。
?
让学生通过生活物品的仔细观察,自己去发现、归纳并得出结论,从而对对称的知识有更深的理解。
?
探究新知
感受均衡
?
?
?
?
?
?
?
?
巩固知识
?
1.教师在黑板上演示两幅画面《盘子里的水果》:第一幅是左边一个大水果,右边一个小水果;第二幅是左边一个大水果,右边三个小水果。
2.请学生观察后回答:看了这两幅画面,你有什么感受呢?
总结:第二幅比第一幅有更加整齐平稳的
感觉,这就是均衡的特点。
3.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总结什么是均衡:中心线两边的图形并不完全相同,但在视觉上有平衡感,能保持一种量的平衡,我们就称它为均衡。
4.教师出示毕加索作品《镜前的少女》请学生欣赏,你有什么发现?这幅画给你什么感觉?
5.请学生回忆一下,我们生活中有哪些物体是对称和均衡的?
6.找一找,在我们的身边、教室里有哪些物体是对称和均衡的?
通过教师直观的对比演示,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均衡以及均衡的特点。
?
?
?
?
?
?
?
根据均衡的特点寻找身边以及生活中的物体,加深对均衡的理解。
?
欣赏作品
加深理解
?
1.教师出示对称和均衡的图片请学生欣赏,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觉。
2.出示对称和均衡的绘画作品,说说你最喜欢哪幅?为什么?他们是用什么方法制作的?你还有其他的制作方法吗?
?
学生通过欣赏和感受对称与均衡的美术作品,开阔他们的思路。
?
?
创作交流
评价展示
?
?
?
?
?
1.作业要求:选择对称和均衡中的一种形式,用绘画、剪贴等方法来创作你喜欢的作品。
2.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想用哪种形式来创作,采用什么方法表现?
3.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4.评价建议:
是否了解对称和均衡,说出自己的设计思路。是否能用对称和均衡的形式来构图、表现。
学生用不同方法来表现,将所学知识进行运用,并且能进行评价,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及评价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