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高中数学人教B版必修第二册 6.3 平面向量线性运算的应用(27张PPT课件+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新教材)高中数学人教B版必修第二册 6.3 平面向量线性运算的应用(27张PPT课件+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B版(2019)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12-11 11:08:07

文档简介

6.3 平面向量线性运算的应用
课标要求
素养要求
1.能用平面向量线性运算解决平面几何中的问题.
2.熟悉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在物理中的应用.
1.通过向量在平面几何中的应用,提升直观想象、逻辑推理素养.
2.通过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提升直观想象、数学运算素养.
教材知识探究
如图所示,在细绳l上作用着一个大小为200 N,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45°的力,细绳上挂着一个重物,使细绳的另一端与水平面平行.
问题1 水平方向OA上的拉力多大?
问题2 物重G是多少?
提示1 200×cos 45°=100(N),方向向右.
提示2 200×sin 45°=100(N).
1.向量在平面几何中的应用
在学习向量及其运算时,我们已经看到向量在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几何中的应用.实际上,利用平面向量可以很好地描述有关全等、相似、平行等关系,从而可以求解和证明平面几何问题.
证明线段平行问题,包括相似问题,常用向量平行(共线)的等价条件:a∥b(b≠0)?a=λb?x1y2=x2y1(a=(x1,y1),b=(x2,y2)).
2.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
我们在物理中已经学习过,利用向量可以描述物理学中的位移、力、速度、加速度等,因此,在涉及这些量的运算时,我们都可以借助向量来完成.
(1)力、速度、位移的合成就是向量的加法,符合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
(2)力、速度、位移的分解就是向量的减法,符合向量减法的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
(3)动量mv就是数乘向量,符合数乘向量的运算律.
教材拓展补遗
[微判断]
1.a表示向东走1 km,b表示向南走1 km,则a+b表示向东南走 km.(√)
2.一条河宽为8 000 m,一船从河岸A出发航行垂直到达河正对岸的B处,船速为20 km/h,水速为12 km/h,则船到达B处所需时间为30分钟.(√)
3.用两条成120°角的等长绳子悬挂一个灯具,已知灯具重量为10 N,则每根绳子的拉力大小为10 N.(√)
[微训练]
若||=||且=,则四边形ABCD的形状为(  )
A.平行四边形 B.矩形
C.菱形 D.等腰梯形
解析 由=可知,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又因为||=||,所以四边形ABCD为菱形.
答案 C
[微思考]
如图,两人分别从A村出发,其中一人沿北偏东60°方向行走了1 km到达B村,另一人沿北偏西30°方向行走了 km到达C村.问:B,C两村相距多远,B村在C村的什么方向上?
提示 画出平面向量,,则有||=1,||=,∠CAB=90°,则||=2.又tan∠ACB==,
∴∠ACB=30°.故B,C两村间的距离为2 km,B村在C村的南偏东60°的方向上.
题型一 用向量解决平面几何问题
【例1】 如图所示,已知△ABC中,D,E,F分别是AC,AB,BC的中点,AF与CE相交于点O.
(1)求AO∶OF与CO∶OE的值;
(2)证明AF,BD,CE交于一点O.
(1)解 因为=+=+,
又因为E,F都是中点,所以
+=+=2+2=2.
另外,=+,所以+=2+2.
设=s,=t,
则有s-t=2+2,即
(s-2)=(t-2).
从而由共线向量基本定理可知s=t=2,
因此AO∶OF=CO∶OE=2∶1.
(2)证明 要证明AF,BD,CE交于一点O,只需证明B,O,D三点共线即可.
由(1)可知,=+,
=+=+=-
=-=(+),
又=(+),∴∥,又与有公共点B,
∴B,O,D三点共线,
故AF,BD,CE交于一点.
规律方法 利用向量线性运算解决几何问题的思路:
(1)把几何元素化为向量;
(2)进行向量的线性运算;
(3)把结果翻译成几何问题.
【训练1】 如图,已知△ABC的面积为14 cm2,D,E分别为AB,BC上的点,且AD∶DB=BE∶EC=2∶1,求△APC的面积.
解 设=a,=b为一组基底.
则=a+b,=a+b.
因为点A,P,E和D,P,C分别共线,
所以存在λ和μ使=λ=λa+λb,=μ=μa+μb.
又因为=+=a+μb,
所以解得
所以S△PAB=S△ABC=×14=8 (cm2),
S△PBC=S△ABC=×14=2 (cm2),
故S△APC=14-8-2=4 (cm2).
题型二 用向量坐标解决平面几何问题
【例2】 如图所示,在正方形ABCD中,P为对角线BD上的一点,PECF是矩形,用向量方法证明PA=EF.
证明 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设正方形的边长为a,则A(0,a).
设||=λ(λ>0),
则F,P,
E.
所以=,
=,
因为||2=+=λ2-aλ+a2,
||2=+=λ2-aλ+a2,
所以||=||,即PA=EF.
规律方法 用坐标表示平面向量可将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通过向量的坐标运算使问题得到解决,这是数形结合思想的重要体现.利用向量坐标法选取适当的位置建立坐标系是关键.
【训练2】 证明直角三角形ABC斜边AB上的中线CD等于斜边AB的一半.
证明 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设C(0,0),A(a,0),B(0,b).
则AB=,中点D的坐标为,
即=,OD=||==,即CD=,故CD=AB.
题型三 平面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
【例3】 如图,用两根绳子把重10 N的物体W吊在水平杆AB上,∠ACW=150°,∠BCW=120°.求A和B处所受力的大小.(忽略绳子重量)
解 设A,B处所受力分别为f1,f2,10 N的重力用f表示,则f1+f2+f=0.
以重力作用点C为f1,f2的始点,作平行四边形CFWE,使CW为对角线,则=-f2,=-f1,=f.
∠ECW=180°-150°=30°,
∠FCW=180°-120°=60°,
∠FCE=90°,
∴四边形CEWF为矩形.
∴||=||cos 30°=5,
||=||cos 60°=5.
即A处所受力的大小为5 N,B处所受力的大小为5 N.
规律方法 由于力、位移、速度都是向量,对于解决力、位移、速度的大小、方向问题均可利用向量知识解决.
【训练3】 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向西行驶,车上装着风速计和风向标,测得风向为东偏南30°,风速为4 m/s,这时气象台报告实际风速为2 m/s.试求风的实际方向和汽车的速度大小.
解 依据物理知识,有三个相对速度:汽车对地的速度为v车地,风对车的速度为v风车,风对地的速度为v风地,风对地的速度可以看成车对地与风对车的速度的合速度,即:v风地=v风车+v车地,如图,根据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可知表示向量v风地的有向线段是?ACDB的对角线.因为||=4 m,∠ACD=30°,
||=2,
所以∠ADC=90°,在Rt△ADC中,
||=||·cos 30°=2(m/s).
所以风的实际方向是吹向正南方向;汽车速度的大小为2 m/s.
一、素养落地
1.通过学习平面向量线性运算的应用,培养运算、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素养.
2.对于解决平面几何问题,首先要结合图形的特点,确定能否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是关键.
3.力、速度、加速度、位移的合成与分解就是向量的加、减运算,运动的叠加也用到向量的合成.
二、素养训练
1.已知作用在点A的三个力f1=(3,4),f2=(2,-5),f3=(3,1),且A(1,1),则合力f=f1+f2+f3的终点坐标为(  )
A.(9,1) B.(1,9)
C.(9,0) D.(0,9)
解析 f=f1+f2+f3=(3,4)+(2,-5)+(3,1)=(8,0),
设合力f的终点为P(x,y),则
=+f=(1,1)+(8,0)=(9,1).
答案 A
2.设点M是线段BC的中点,点A在直线BC外,且||2=16,|+|=|-|,则||=(  )
A.8 B.4
C.2 D.1
解析 由||2=16,得||=4,
|+|=|-|=||=4,
而|+|=2||,故||=2,故选C.
答案 C
3.若=(2,2),=(-2,3)分别表示力F1,F2,则|F1+F2|为________.
解析 ∵F1+F2=(0,5),∴|F1+F2|==5.
答案 5
4.如图,已知点O是平行四边形ABCD的中心,E,F分别在边CD,AB上,且==.
求证:点E,O,F在同一直线上.
证明 设=m,=n,由==,
知E,F分别是CD,AB的三等分点,
∴=+=+
=-m+(m+n)=m+n,
=+=+=(m+n)-m
=m+n.∴=.
又O为和的公共点,故点E,O,F在同一直线上.

基础达标
一、选择题
1.已知三个力f1=(-2,-1),f2=(-3,2),f3=(4,-3)同时作用于某物体上一点,为使物体保持平衡,现加上一个力f4,则f4等于(  )
A.(-1,-2) B.(1,-2)
C.(-1,2) D.(1,2)
解析 由题意知f1+f2+f3+f4=0,
∴f4=-(f1+f2+f3)=-[(-2,-1)+(-3,2)+(4,-3)]=-(-1,-2)=(1,2).
答案 D
2.质点P在平面上作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向量ν=(4,-3)(即点P的运动方向与ν相同,且每秒移动的距离为|ν|个单位).设开始时点P的坐标为(-10,10),则5秒后点P的坐标为(  )
A.(-2,4) B.(-30,25)
C.(10,-5) D.(5,-10)
解析 设(-10,10)为A,设5秒后P点的坐标为A1(x,y),则=(x+10,y-10),由题意有=5ν.
即(x+10,y-10)=(20,-15),
∴∴
答案 C
3.两个大小相等的共点力F1,F2,当它们夹角为90°时,合力大小为20 N,则当它们夹角为120°时,合力大小为(  )
A.40 N B.10 N C.20 N D.10 N
解析 |F1|=|F2|=20×cos 45°=10,
当θ= 120°时,由平行四边形法则知:
|F合|=|F1|=|F2|=10 N.
答案 B
4.已知点A(-1,1),B(0,-2),C(3,0),D(2,3),则四边形ABCD为(  )
A.平行四边形 B.矩形
C.菱形 D.正方形
解析 =(1,-3),=(1,-3),
∴=,即AB綊CD,∴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又AB≠AD,且AB,AC,BC不满足勾股定理,故选A.
答案 A
5.河水的流速为2 m/s,一艘小船想沿垂直于河岸方向以10 m/s的速度驶向对岸,则小船的静水速度大小为(  )
A.10 m/s B.2 m/s
C.4 m/s D.12 m/s
解析 ∵v合=v静+v水,且v合⊥v水,
∴|v静|==
==2.
答案 B
二、填空题
6.把所有单位向量的起点平移到一点O,则其终点构成的图形是________.
解析 单位向量的模为1,所以其终点轨迹为以O为圆心,半径为1的圆.
答案 以O为圆心,半径为1的圆
7.已知A(7,5),B(2,3),C(6,-7),则△ABC是________三角形.
解析 AB==,
BC==,
AC==.
∵AB2+BC2=AC2,∴AB⊥BC,又AB≠BC,
∴△ABC是直角三角形.
答案 直角
8.如图所示,小船被绳索拉向岸边,船在水中运动时设水的阻力大小不变,那么小船匀速靠岸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写出正确的所有序号).
①绳子的拉力不断增大;②绳子的拉力不断变小;③船的浮力不断变小;④船的浮力保持不变.
解析 设水的阻力为f,绳的拉力为F,F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θ(0<θ<).则|F|cos θ=|f|,∴|F|=.
∵θ增大,cos θ减小,∴|F|增大.
∵|F|sin θ增大,∴船的浮力减小.
答案 ①③
三、解答题
9.一架飞机从A地向北偏西60°的方向飞行1 000 km到达B地,然后向C地飞行.设C地恰好在A地的南偏西60°,并且A,C两地相距2 000 km,求飞机从B地到C地的位移.
解 如图,设A在东西基线和南北基线的交点处.依题意,的方向是北偏西60°,||=1 000 km;的方向是南偏西60°,||=2 000 km.所以∠BAC=60°.
过点B作东西基线的垂线,交AC于D,则△ABD为正三角形.
所以BD=CD=1 000 km,∠CBD=∠BCD=∠BDA=30°.
所以∠ABC=90°.BC=ACsin 60°=2 000×=1 000(km),
||=1 000 km.所以飞机从B地到C地的位移大小是1 000 km,方向是南偏西30°.
10.在△ABC中,已知=,=.用平面向量证明MN∥BC且MN=BC.
证明 ∵=,=,∴=-=-=(-)=
,∴MN∥BC,且MN=BC.
能力提升
11.已知△ABC的三个顶点坐标分别为A(x1,y1),B(x2,y2),C(x3,y3),则这个三角形重心G的坐标为________.
解析 BC的中点D的坐标为,
=-(x1,y1),
===,
=+=(x1,y1)+
=,
即重心G的坐标为.
答案 
12.如图所示,把一个物体放在倾角为30°的斜面上,物体处于平衡状态,且受到三个力的作用,即重力G,沿着斜面向上的摩擦力F1,垂直斜面向上的弹力F2.已知|G|=50 N,求F1,F2的大小.
解 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则F1=(-|F1|,0),F2=(0,-|F2|).
又由已知可得G=(50sin 30°,50cos 30°)=(25,25),且G+F1+F2=0,所以
(25,25)+(-|F1|,0)+(0,-|F2|)=(0,0),从而可知|F1|=25 N,|F2|=
25 N.
创新猜想
13.(多空题)某人骑车以每小时a千米的速度向东行驶,感到风从正北方向吹来,而当速度为2a时,感到风从东北方向吹来,则实际风速的大小为________,方向是________风.
解析 如图,设=-a,=-2a,
∵+=,∴=v-a,这就是感到由正北方向吹来的风速.
∵+=,∴=v-2a,
于是当此人的速度是原来的2倍时所感受到由东北方向吹来的风速就是,
由题意知∠PBO=45°,PA⊥BO,BA=AO,从而△POB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PO=PB=a,即|v|=a,所以实际风速是大小为a的西北风.
答案 a 西北
14.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BE∥AC,AC=CE,EC的延长线交BA的延长线于F.求证:AF=AE.
证明 如图,建立直角坐标系,设正方形的边长为1,则A(-1,1),B(0,1).
若设E(x,y),则=(x,y-1),=(1,-1).
又∵∥,∴x·(-1)-1×(y-1)=0,
∴x+y-1=0.又∵||=||,∴x2+y2-2=0.
由得或(舍).
即E.
又设F(x′,1),由=(x′,1)和=共线得:x′-=0,得x′=-2-,
∴F(-2-,1),∴=(-1-,0),
=,
∴||= =1+=||,∴AF=AE.
课件27张PPT。6.3 平面向量线性运算的应用教材知识探究如图所示,在细绳l上作用着一个大小为200 N,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45°的力,细绳上挂着一个重物,使细绳的另一端与水平面平行.问题1 水平方向OA上的拉力多大?
问题2 物重G是多少?1.向量在平面几何中的应用
在学习向量及其运算时,我们已经看到向量在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几何中的应用.实际上,利用平面向量可以很好地描述有关全等、相似、平行等关系,从而可以求解和证明平面几何问题.
证明线段平行问题,包括相似问题,常用向量平行(共线)的等价条件:a∥b(b≠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λbx1y2=x2y1(a=(x1,y1),b=(x2,y2))2.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
我们在物理中已经学习过,利用向量可以描述物理学中的位移、力、速度、加速度等,因此,在涉及这些量的运算时,我们都可以借助向量来完成.
(1)力、速度、位移的合成就是向量的 ,符合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
(2)力、速度、位移的分解就是向量的 ,符合向量减法的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
(3)动量mv就是 ,符合 向量的运算律.加法减法数乘向量数乘√√√答案 C题型一 用向量解决平面几何问题
【例1】 如图所示,已知△ABC中,D,E,F分别是AC,AB,BC的中点,AF与CE相交于点O.
(1)求AO∶OF与CO∶OE的值;
(2)证明AF,BD,CE交于一点O.又因为E,F都是中点,所以从而由共线向量基本定理可知s=t=2,
因此AO∶OF=CO∶OE=2∶1.
(2)证明 要证明AF,BD,CE交于一点O,只需证明B,O,D三点共线即可.∴B,O,D三点共线,
故AF,BD,CE交于一点.规律方法 利用向量线性运算解决几何问题的思路:
(1)把几何元素化为向量;
(2)进行向量的线性运算;
(3)把结果翻译成几何问题.【训练1】 如图,已知△ABC的面积为14 cm2,D,E分别为AB,BC上的点,且AD∶DB=BE∶EC=2∶1,求△APC的面积.故S△APC=14-8-2=4 (cm2).题型二 用向量坐标解决平面几何问题
【例2】 如图所示,在正方形ABCD中,P为对角线BD上的一点,PECF是矩形,用向量方法证明PA=EF.证明 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设正方形的边长为a,则A(0,a).规律方法 用坐标表示平面向量可将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通过向量的坐标运算使问题得到解决,这是数形结合思想的重要体现.利用向量坐标法选取适当的位置建立坐标系是关键.【训练2】 证明直角三角形ABC斜边AB上的中线CD等于斜边AB的一半.
证明 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设C(0,0),A(a,0),B(0,b).题型三 平面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
【例3】 如图,用两根绳子把重10 N的物体W吊在水平杆AB上,∠ACW=150°,∠BCW=120°.求A和B处所受力的大小.(忽略绳子重量)解 设A,B处所受力分别为f1,f2,10 N的重力用f表示,则f1+f2+f=0.∠ECW=180°-150°=30°,
∠FCW=180°-120°=60°,
∠FCE=90°,
∴四边形CEWF为矩形.规律方法 由于力、位移、速度都是向量,对于解决力、位移、速度的大小、方向问题均可利用向量知识解决.【训练3】 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向西行驶,车上装着风速计和风向标,测得风向为东偏南30°,风速为4 m/s,这时气象台报告实际风速为2 m/s.试求风的实际方向和汽车的速度大小.一、素养落地
1.通过学习平面向量线性运算的应用,培养运算、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素养.
2.对于解决平面几何问题,首先要结合图形的特点,确定能否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是关键.
3.力、速度、加速度、位移的合成与分解就是向量的加、减运算,运动的叠加也用到向量的合成.二、素养训练
1.已知作用在点A的三个力f1=(3,4),f2=(2,-5),f3=(3,1),且A(1,1),则合力f=f1+f2+f3的终点坐标为(  )
A.(9,1) B.(1,9)
C.(9,0) D.(0,9)解析 f=f1+f2+f3=(3,4)+(2,-5)+(3,1)=(8,0),
设合力f的终点为P(x,y),则答案 A答案 C答案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