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必修2第三章 有机化合物 (学案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化学必修2第三章 有机化合物 (学案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9-12-07 19:03: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编号13 【必修二3.1.1】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制作:徐婷婷
学习目标
1、要求学生掌握甲烷的电子式、结构式的写法,初步认识甲烷分子的空间结构。
2、掌握甲烷的重要化学性质。
学习重点
甲烷的结构特点和甲烷的取代反应。
学习难点
有机物立体结构模型的建立。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烃的概念:仅含 和 两种元素的有机化合物
2、物理性质
甲烷是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气体,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__________,比空气___ ___,__________溶于水。
3、分子组成与结构
在甲烷分子中,碳原子以___ __ _____分别与______ _ ____形成________ __共价键___________,

分子式为__ __,电子式为___________,结构式为___________。
4、化学性质
通常状况下,甲烷比较 ,与 等强氧化剂不反应,与 、
也不反应,但在特定的条件下,甲烷也能发生某些反应。

二、探究点拨
1、甲烷的空间结构是什么样的?


2、甲烷燃烧时,若在火焰上方罩一干燥的烧杯,会有何现象?如何证明反应中有二氧化碳生成



3、甲烷与氯气的混合气体在光照下会产生怎样的现象?




4、取代反应:


三、总结升华




四、高效训练
S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通常情况下,甲烷跟强酸、强碱都不反应
B.甲烷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点燃前不必验纯
C.甲烷与氯气反应,无论生成CH3Cl、CH2C12、CHCl3、CCl4,都属于取代反应
D.甲烷的四种有机氯代产物都难溶于水
SS2.若甲烷与氯气以物质的量之比1:1混合,在光照下得到的有机取代产物是
①CH3Cl、②CH2C12、③CHCl3、④CCl4 ( )
A.只有① B.只有③
C.①②③的混合物 D.①②③④的混合物

五、学习反思






编号14 【必修二3.1.2】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制作:徐婷婷
学习目标
1、了解烷烃的组成、结构和通式。
2、了解烷烃主要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学习重点
烷烃物理性质递变规律及化学性质
学习难点
烷烃物理性质递变规律及化学性质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乙烷:分子式为___________,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
丙烷:分子式为___________,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
丁烷:分子式为__ ____,结构简式为________ _______。
2、烷烃的概念
分子中碳原子之间只以 结合,剩余的价键全部跟 结合,使每个碳原子的化合价都达到“饱和”,这样的烃叫 ,也叫 。
3、同系物的概念
结构 ,在分子组成上相差 的物质互称为同系物。
二、探究点拨
1、烷烃的结构有什么特点?烷烃的通式是什么?








2、烷烃的物理性质存在着怎样的递变规律?




3、烷烃的化学性质有哪些?





三、总结升华




四、高效训练
S1.在常温常压下,取下列4种气态烃各1mol,分别在足量的氧气中燃烧,其中消耗氧气最多的是( )
A.CH4 B.C2H6 C.C3H8 D.C4H10
S2.下列有机物常温下呈液态的是( )
A.CH3(CH2)2CH3 B.CH3(CH2)15CH3
C.CHCl3 D.CH3Cl
五、学习反思






编号15 【必修二3.1.3】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制作:徐婷婷
学习目标
了解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
学习重点
同分异构体的书写。
学习难点
同分异构体的书写。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同分异构现象
化合物具有相同 ,但具有不同 的现象。
2、同分异构体
具有 的化合物互称为同分异构体。
二、探究点拨
1、有机物种类繁多的原因是什么?






2、碳原子数少于6的烷烃中,哪些物质存在同分异构现象?写出它们的同分异构体。







3、甲烷、乙烷、丙烷、丁烷分别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的一氯代物有几种?






三、总结升华



四、高效训练
S1.下列化学式只表示一种纯净物的是( )
A.C3H8 B.C4H10 C.CH2Br2 D.C
SS2.有下列各组微粒或物质:
CH3
A.O2和O3 B.C和C C.CH3CH2CH2CH3和CH3CH2CHCH3
H Cl CH3
D.Cl—C—Cl和Cl—C—H E.CH3CH2CH2CH3和CH3CHCH3
H H
(1) 组两种微粒互为同位素;
(2) 组两种物质互为同素异形体;
(3) 组两种物质属于同系物;
(4) 组两物质互为同分异构体;
(5) 组两物质是同一物质。
五、学习反思



编号16 【必修二3.1.4】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制作:徐婷婷
学习目标
了解烷烃的命名方法。
学习重点
烷烃的命名。
学习难点
烷烃的命名。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碳原子数在十以内时,以 、 、 、 、 、 、 、 、 、 依次代表碳原子数,其后加“烷”字;碳原子在十以上,以汉字数字代表,如 。
二、探究点拨
对于碳原子数目多,结构复杂,同分异构体的数目也多的烷烃如何命名?


















三、总结升华





四、高效训练
S1.下列有机物的命名正确的是( )
A.3,3一二甲基丁烷 B.2,2一二甲基丁烷C. 2一乙基丁烷D. 2,3,3一三甲基丁烷
S2.写出下列有机物的结构简式
(1)2,3,5-三甲基已烷




(2)2,5-二甲基-3-乙基已烷





五、学习反思









编号17 【必修二3.2.1】来自石油、煤的两种化工原料
制作:尉如今
学习目标
1、了解乙烯的主要化学性质及在化工生产中的作用
2、能从结构上认识加成反应的特点,掌握加成反应和取代反应的区别
学习重点:乙烯的加成反应
学习难点:乙烯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烯烃:分子中含有 ( )
2、乙烯的结构:

分子式 电子式 结构式

结构简式

3、乙烯的氧化反应
(1)燃烧
现象
(2)乙烯使 褪色
应用:
4、乙烯的用途

二、探究点拨
1、乙烯的加成反应
①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
②与氯化氢:
加成反应的定义


2、将石蜡油蒸汽通过炽热的碎瓷片表面发生反应产生的气体进行试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将气体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现象
将气体通入溴的CCl4溶液中现象
点燃生成的气体,观察到的现象
结论:








三、总结升华
1、乙烯的物理性质:


2、乙烯的化学性质








四、高效训练
1.通常用于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标志是( )
A.石油的产量 B.乙烯的产量 C.天然气的产量 D.汽油的产量
2.下列关于乙烯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B.与溴水发生取代反应而使溴水褪色
C.在空气中点燃,火焰呈淡蓝色 D.用于制造塑料、合成纤维、有机溶剂等


五、学习反思



编号18 【必修二3.2.2】来自石油、煤的两种化工原料
制作:尉如今
学习目标
1、巩固乙烯的化学性质及加成反应
2、简单了解烯烃的性质
学习重点:烯烃的性质
学习难点:烯烃的同分异构及命名
学习过程
一、自主复习
1、乙烯有哪些物理性质
2、乙烯有哪些化学性质,完成下列反应
①与氯化氢
②与水
二、探究点拨
1、加成反应与取代反应有何区别





2、丙烯:分子式为___________,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
丁烯:分子式为__ ____,结构简式为________ _______。
3、烯烃的结构有什么特点?烯烃的通式是什么?







4、烯烃的物理性质存在着怎样的递变规律?




5、烯烃的化学性质有哪些?




6、C4H8属于烯烃的同分异构及命名





三、总结升华
乙烷与乙烯在结构和性质上有何区别



四、高效训练
S1.常温下,下列物质既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又能使溴水褪色,且化学反应原理相同的是
A.CH2=CH2 B.SO2 C.H2 D.CH3CH3
SS2.既可以用来鉴别乙烷与乙烯,又可以用来除去乙烷中的乙烯以得到纯净的乙烷的方法的是( )
A.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 B.通过足量的溴水
C.在Ni催化、加热条件下通氢气 D. 通过足量的酸性KMnO4溶液
五、学习反思



编号19 【必修二3.2.3】来自石油、煤的两种化工原料
制作:尉如今
学习目标
1、了解苯的组成和结构特点,了解苯环的结构特征
2、掌握苯的典型化学性质
学习重点:苯的化学性质
学习难点:苯的结构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苯的物理性质:苯通常是 色、带有 气味的 ,有 , 溶于水,密度比水的 ,如用冰冷却,可凝成 晶体
2、苯的结构:
(1)分子式

(2)结构式

(3)结构简式


(4)苯不与 、 发生反应,说明苯分子中没有与乙烯类似的 ,对苯进一步研究表明,苯分子具有 结构,其中的6个碳原子之间的键 ,是一种介于 之间的 的键。
3、芳香烃:分子中含有一个或多个 的一类 ,属于芳香烃
4、苯在空气中燃烧时发生 并 的火焰。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二、探究点拨
1、为什么苯的燃烧现象与烷烃、烯烃不同?



2、在FeBr3催化作用下,苯与液溴发生取代生成反应



3、在浓硫酸作用下,苯在50-60℃还可以与浓硝酸发生反应



4、在镍作催化剂的条件下,苯可以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三、总结升华
苯的化学性质






四、高效训练
S1.下列反应中,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
A.乙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B.将苯滴入溴水中,振荡后水层接近无色
C.乙烯使溴水褪色
D.甲烷与氯气混合,光照一段时间后黄绿色消失
SS2.物质的量相同的下列有机物充分燃烧耗氧量最大的是( )
A.CH4 B.C2H6 C.C2H4 D.C6H6
五、学习反思




编号20 【必修二3.3.1】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制作 沈晓燕
学习目标
认识乙醇的分子结构特点,掌握乙醇的物理性质及部分化学性质
学习重点
官能团的概念、乙醇的组成、部分化学性质
学习难点
乙醇的分子结构、部分化学性质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乙醇的物理性质
乙醇是__ _色?有____ ____的液体,密度比水_ __,熔?沸点比水_ __,易___ ___,能够溶解多种________和_______,能与水__________________?
2、乙醇的结构特点
乙醇的分子式为________,
结构式为____________,
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
乙醇分子中含有的—OH基团,称为__________
3、烃的衍生物
烃分子中的________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________而生成的一系列化合物称烃的衍生物。
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官能团
决定有机化合物的_______________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官能团。
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探究点拨
(1) 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
实验3-2
物质 项目 金属钠的变化 气体燃烧现象 检验产物

乙醇

①化学方程式:钠与水:

钠与乙醇:
②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比水与金属钠的反应________得多,说明乙醇羟基中的氢原子________水分子中的氢原子活泼。
(2)乙醇的氧化反应
①燃烧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能使酸性高锰酸钾的紫色________或使酸性重铬酸钾由_______色变为_______
三、总结提升

四、高效训练
S1.可用于检验乙醇中是否含有少量水的试剂是 ( )
A.无水硫酸铜 B.生石灰
C.金属钠 D.胆矾
SS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醇的官能团是羟基 B.羟基和氢氧根离子含有相同的化学式和结构式C.在氧气中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有机物一定是烃
D.乙醇与钠反应生成氢气,此现象说明乙醇具有酸性
五、学习反思



编号21 【必修二3.3.2】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
制作 沈晓燕
学习目标
掌握乙醇催化氧化、乙酸的部分性质
学习重点
乙醇催化氧化、乙酸的结构
学习难点
乙醇的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关系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乙醇的催化氧化
乙醇在_______________做催化剂的条件下,可以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
______________
2、乙酸的物理性质
乙酸俗称__________,食醋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乙酸是有______ ____气味的__________色液体,纯净的乙酸在温度低于16.6℃时,凝成像冰一样的晶体,所以无水醋酸又称冰醋酸,乙酸易溶于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乙酸的结构
分子式为__________,

结构式为_________ ___,

结构简式为____ ______或 ,
乙酸的官能团__________,叫做__________





二、探究点拨
1、乙醇的催化氧化---74页实验3-3
实验现象:a.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铜的作用: 工业上利用此原理生产 。
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的化学方程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乙醇催化氧化、乙醇与金属钠反应中发生化学反应的部位,指出断键位置:






三、总结提升

四、高效训练
S1.将一定质量的铜片在酒精灯上加热后分别插入下列液体中,铜片质量保持不变的是 ( )
A.硝酸溶液 B.无水乙醇 C.石灰水 D.盐酸
SS2. 司机是否酒后驾车,可通过对其呼出的气体进行检验而查出,所利用的化学反应如下:
2CrO3(红色)+3C2H5OH+3H2SO4===Cr2(SO4)3(绿色)+3CH3CHO+6H2O
被检测的气体的成分是________,上述反应中的氧化剂是__________,还原剂是__________。
五、学习反思







编号22 【必修二3.3.3】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制作 沈晓燕
学习目标
掌握乙酸酸性和酯化反应等化学性质,理解酯化反应的概念
学习重点
酯化反应
学习难点
酯化反应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乙酸的化学性质
(1)具有酸的通性 (2)酯化反应
二、探究点拨
1、乙酸在水中可以电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具有酸的通性
①使酸碱指示剂变色

②与活泼金属反应放出氢气

③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④与碱反应
⑤与盐反应

2、设计实验比较乙酸和碳酸酸性强弱



结论:乙酸酸性比碳酸_______
3、乙酸和乙醇的酯化反应 如图所示:
(1)实验现象:饱和Na2CO3溶液的液面上有__________色透明的__________液体,且能闻到__________?
(2)酯化反应的实质:
羧酸分子脱__________,醇脱__________,酯化反应属于__________反应的一种?
(3)酯化反应的条件:__________,并__________?酯化反应的特点:是可逆反应。
(4)酯化反应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①试剂的加入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能先加________?
②浓硫酸在此实验中起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③输导乙酸乙酯蒸气的导气管_____________饱和Na2CO3溶液中,以防止__________?
④)用饱和Na2CO3溶液吸收乙酸乙酯的蒸气,优点主要有:


三、总结提升
四、高效训练
S1.根据 的结构,它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
A.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
B.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C.与乙醇在浓硫酸催化下发生酯化反应
D.与银氨溶液反应析出银
五、学习反思










编号23 【必修二3.4.1】基本营养物质
学习目标
1. 了解几种基本营养物质的化学组成?
2. 掌握糖类和蛋白质的特征反应
学习重点
掌握糖类和蛋白质的特征反应
学习难点
掌握糖类和蛋白质的特征反应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 几种基本营养物质的化学组成
组成物质 元素组成 代表物 代表物分子
糖类 单糖
双糖
多糖
油脂 油

蛋白质
二、探究点拨
1、根据上表,分析糖类、油脂、蛋白质在元素组成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葡萄糖和果糖、蔗糖和麦芽糖是否互为同分异构体?淀粉和纤维素呢?为什么?


3、我们可以如何检验葡萄糖?


4、如果你怀疑市场上销售的牛奶中掺有淀粉,你如何检验?


5、有人发现市场上销售的丝巾不是真丝的,如何来检验?


三、总结升华


四、高效训练
S1.医院里检测糖尿病患者的方法是将病人尿液加入CuSO4和NaOH的混合液中,加热后产生红色沉淀说明病人尿中含有(??? )
A、脂肪???? B、乙酸??????? C、葡萄糖???? D、蛋白质
SS2.酒精、乙酸和葡萄糖三种溶液,只用一种试剂就能将它们区别开来,该试剂是(?? )
A、金属钠??? B、石蕊试剂??? C、新制的浊液Cu(OH)2?????????? D、NaHCO3溶液
五、学习反思



编号24 【必修二3.4.2】基本营养物质
学习目标
1、掌握糖类、油脂、蛋白质的水解反应
2、认识糖、油脂、蛋白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学习重点
掌握糖类、油脂、蛋白质的水解反应
学习难点
掌握糖类、油脂、蛋白质的水解反应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糖类物质的主要应用
⑴葡萄糖和果糖 ①存在: 、 、
②主要用途 、 、 、
⑵蔗糖 ①存在: 、
②主要用途
⑶淀粉 ①存在:
②主要用途 、
⑷纤维素 ①存在: 、 、 、
②主要用途 、 、 、
2、油脂的主要应用
⑴油脂中的碳链含 时,主要是
油脂中的碳链含 时,主要是
⑵应用:脂肪在人体内的化学变化是 ,然后再分别进行 ,
油脂同时还有 的作用
3、蛋白质的主要应用
酶是一类 ,是 。



二、探究点拨
1、你能写出蔗糖和淀粉在酸催化下的水解方程式吗?在它们的水解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调PH至碱性,在加入少量新制备的氢氧化铜,加热3—5分钟,有什么现象?
2、油脂在酸性条件和碱性条件下水解产物有何不同?工业上如何制取肥皂?


3、蛋白质在体内如何水解?

三、总结升华

四、高效训练
S1.关于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淀粉和纤维素均可用(C6H10O5)n表示,因此它们互为同分异构体
B.淀粉水解的最终产物能发生银镜反应
C.蛋白质溶液中加入饱和硫酸铵溶液后产生的沉淀能重新溶于水
D.脂肪能发生皂化反应,生成甘油和高级脂肪酸钠
SS2.将蔗糖放入试管中,加水和稀硫酸振荡,水浴加热5分钟,取水解液3 mL加入新制的Cu(OH)2,加热后没有看到砖红色物质出现,这是因为(?? )
A、加热时间不够???????????????????? B、蔗糖纯度不够
C、 Cu(OH)2的量不足??????????????? D、水解液未用碱液中和
五、学习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