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必修3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课件(共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历史必修3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课件(共2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12-08 14:22: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地主阶级
抵抗派
洋务派
师夷长技以制夷
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师夷长技以自强
西方先进科技
(军事)
西方先进科技
器物
民族资产阶级
早期维新派
经济、文化、政治
君主立宪制
维新派
实行君主立宪制
发展资本主义
君主立宪制
革命派
三民主义
民主共和制
激进派



制度
……
民国初建,百姓起初欢呼雀跃,许多人家的门上都贴着“民国万岁,天下太平”的对联。
旋即,军阀混战,政治黑暗,苛捐杂税多如牛毛,民不聊生,对联遂改为“民国万税,天下太贫”。
“救中国、建共和,首先得进行思想革命”。
“欲使共和名副其实,必须改变人的思想”。
——陈独秀
阶级 派别 思想主张 核心内容 学习层次






第16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课程标准:
◆ 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 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一八八一年 一岁 生于浙江绍兴。姓周名树人,字豫才,小名樟寿。

一八九八年 十八岁 往南京考入江南水师学堂。
一八九九年 十九岁 改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路矿学堂,对于功课并不温习,而每逢考试辄列前茅。?
一九零四年 二十四岁 往仙台入医学专门学校肄业。

一九零八年 二十八岁 是年从章太炎先生炳麟学,为“光复会”会员。
一九一二年 三十二岁 临时政府成立于南京,任教育部部员。

一九一八年 三十八岁 其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以鲁迅为笔名,载在《新青年》第四卷第五号,抨击家族制度与礼教之弊害,实为文学革命思想之急先锋。
一九二三年 四十三岁 小说第一集《呐喊》印成。

“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
----鲁迅《呐喊》自序
财经新闻
粤人冼冠生到上海淘金,一开始在戏院门口摆摊卖陈皮梅和香港牛肉。1915业务迅速壮大,并组建股份有限公司。向社会募集股份后,众多的社会名流都成了冠生园的新股东,资产达到10万元。而同时冠生园还第一次注册了生字牌的商标。
其它新闻点击:
张裕葡萄酒巴拿马获奖
全国注册厂矿数量大增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
民国初建,百姓起初欢呼雀跃,许多人家的门上都贴着“民国万岁,天下太平”的对联。
旋即,军阀混战,政治黑暗,苛捐杂税多如牛毛,民不聊生,对联遂改为“民国万税,天下太贫”。
政治新闻
漫画新闻《老猿百态图》
军阀专政、列强侵略
社会新闻
1914年,袁世凯为配合复辟帝制,加紧进行尊孔活动,大造社会舆论。袁世凯正式颁发了《祭孔令》,恢复了前清的祭孔规定,亲自抵达孔庙,三跪九叩。甚至唆使人发出请愿书,要求北洋政府定“孔教”为“国教”,列入“宪法”。与恢复祀孔制度的同时,袁世凯也决定恢复祭天。
其它新闻点击:
广东某富豪纳妾108位
校园上演戏剧《娜拉》
袁世凯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封建陈渣泛起;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统治,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
一.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
◆ 政治方面:
◆ 经济方面:
◆思想文化: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
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冲破封建思想牢笼,实行民主制度;袁世凯梦想复辟帝制,继续专制独裁。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统治,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袁世凯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
二、新文化运动的概况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刘半农等
《新青年》
北京大学
民主、科学
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阶级旧文化的斗争
兴起标志
主要阵地
代表人物
活动基地
核心思想
实质(前期)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1916年改称《新青年》。
新文化运动开始标志和阵地
新文化阵营主要成员
陈独秀
李大钊
胡适
刘半农
鲁迅
蔡元培
北京大学
为什么北京大学会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
20世纪初,西方人曾流传一句话:到中国可以不看三大殿,不可不看辜鸿铭。
辜鸿铭何许人也?他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马来亚等9种语言,获13个博士学位,倒读英文报纸嘲笑英国人,说美国人没有文化,第一个将中国的《论语》、《中庸》用英文和德文翻译到西方。凭三寸不烂之舌,向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大讲孔学,与文学大师列夫·托尔斯泰书信来往,讨论世界文化和政坛局势,被印度圣雄甘地称为“最尊贵的中国人”。
新文化运动的指导思想(核心内容、旗帜)
德先生 Democracy
赛先生 Science
“我们认定现在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三、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前期)
依据代表人物的代表性言论归纳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材料2 “国人等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即民主)并重。”——陈独秀《敬告青年》
材料1 “抛弃官僚的专制的个人政治,而易以自由的自治的国民政治。” ——陈独秀
材料3 打倒“孔家店”——吴虞
“我翻开历史一查,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仔细看了半夜, …满本都写着‘吃人’” ——鲁迅《狂人日记》
材料4 文学要“须不避俗字俗语”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
推倒贵族文学,建设国民文学。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提倡科学,反对愚昧、迷信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新文化运动所倡民主与科学的内涵是什么?
思考与辨析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民主:指西方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和民主思想 。 科学:指自然科学法则和科学精神。
新文化运动时期旧道德和新道德各指什么?
旧道德:指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其核心内容是三纲五常(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通常指仁、义、礼、智、信)。
新道德:指男女平等、个性解放等。
思考与辨析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认为,中国所以危亡,民主和科学所以不能实现,是由于封建伦理道德的严重束缚所致。陈独秀尖锐地指出,以孔子为代表的封建伦理道德,阻碍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和社会的进步。李大钊发表文章指出,孔子是“数千年前之残骸骨”“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
——杜维明《儒学创新的契机》
结合材料指出,当时这些激进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认为封建伦理道德有哪些危害?
新文化运动反对封建思想,为什么要把矛头指向以孔子为首的儒家传统道德?
湖上

水上一个萤火,
水里一个萤火,
平排着,
轻轻地,
打我们的船边飞过。
他们俩儿越飞越近,
渐渐地并作了一个。
——胡适
人与时
一人说,将来胜过现在。
一人说,现在远不及从前。
一人说,什么?
时道,你们都侮辱我的现在。
从前好的,自己回去。
将来好的,跟我前去。
这说什么的,
我不和你说什么。
----鲁迅
新体诗歌赏析
四、新文化运动的评价
材料1 反动军阀污蔑新文化运动是“异端邪说”、“洪水猛兽”,守旧派文人甚至谩骂新文化运动的提倡者是“众叛亲离”,“人头畜鸣” 。
材料2 《新青年》受到广大青年知识分子的普遍欢迎,被誉为 “青年界之金针”和青年的“良师益友”。青年得此,如清夜闻钟,如当头一棒。
材料3 新文化运动局限在知识分子的圈子内,新思想没有普及到工农群众中。——李时岳
材料4 “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断不可调和迁就。”“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国情的话来捣乱。” ——陈独秀
1.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2.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3.知识分子受到了民主与科学的洗礼
4.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1、没有同群众运动相结合
2、对东西方文化绝对肯定或否定
5.促科学文化发展,为五四奠基
五、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为什么新思潮会出现分化?
材料 “此班大战,使西洋文明。露显著之破绽。此非吾人偏见之言。凡研究现代文明者,殆无不有如是之感想……自受大战之戟刺以后,使吾人憬然于西方文明诸国,所以获富强之原因,与夫因富强而生之结果,无一非人类间最悲惨最痛苦之生活……然信赖西方文明,欲借之以免除悲惨与痛苦之缪想,不能不为之消灭。” ——杜亚泉《战后东西文明之调和》》,《东方杂志》第十四卷第四号》见《杜亚泉文存》,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材料中是什么使西方文明在中国人心中蒙上阴影?
李大钊成为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法俄革命之比较》《庶民的胜利》
★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 首倡——开始传播(新文化运动后期):
(1) 1918、李大钊、《法俄革命之比较》《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率先举起社会主义旗帜。
◆ 广泛传播(五四运动爆发后):
(2)撰写文章:1919,李大钊《马克思研究专号》、《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3)成立社团:“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北京)
“俄罗斯研究会”(湖南)
(4)建立组织:一批先进的中国人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他们建立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
(5)创办刊物:《新青年》;《劳动界》;《劳动者》等
★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 政治成果:1921年、中共的诞生。
共产党早期组织分布示意图
器物
制度
新文化运动
思想文化
林则徐、魏源
洋务派(洋务运动)
维新派(戊戌变法)
革命派(辛亥革命)
“师夷长技以制夷”
“师夷长技以自强”
君主立宪
民主共和
民主、科学
单元线索
五四运动
马克思主义
地主阶级
民族资产阶级
向西方学习
胡适在1923年的一封信中说:“25年来,只有三个杂志可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创造了三个新时代:一是《时务报》;一是《民报》;一是《新青年》。”胡适所说的“三个时代”是
A.辛亥革命、护法运动、新文化运动
B.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护国运动
C.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D.戊戌变法、护国运动、护法运动
C


新文化运动前期,文学家钱玄同主张废除汉字,走文学拼音化的道路,这一主张
A是西方科学思想的直接反映
B是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继续
C代表了中国文字发展的方向
D表现了绝对主义的认识倾向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