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
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
第一章第一节 课题名称 《辽阔的疆域—位置优越》(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第 周星期 第 节 课型 新授 主备课人 景莉
学习目标 1、结合地球仪或地图描述并识记我国的半球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2、结合地球仪或地图分析我国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优越性。
重点难点 我国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优越性。
学习过程21世纪教育网与方法 导入新课21世纪教育网学好中国地理,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和了解伟大祖国的地理全貌。首先要认识我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行政区划和居民状况。我们怎样描述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呢?[来源: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2图1-1“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 围绕下列问题展开自主学习,然后小组内展示交流自主学习成果并相互补充矫正。 1、在图上指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并说出中国在哪个半球?2、在图上指出东西半球划分界线,并说出中国在哪个半球?我国的半球位置: 半球、 半球。3、在图上指出高、中、低纬度划分界线,并说出中国所处纬度范围?(大部分在 纬度地区)4、在图上指出五带划分界线,中国位于哪个温度带?我国的纬度位置:大部分在 带,小部分在 带,没有 带。5、在图上指出亚洲和太平洋,试判断中国在亚洲的什么部位、太平洋的什么方向?我国的海陆位置:亚洲 部、太平洋 岸,海陆兼备,属于 国(内陆国、临海国、岛国)6、自主学习疑难记录。
精讲互动评价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阅读课本P3图1-2与图1-3,围绕下列问题展开小组合作探究,然后各小组选派代表发言,各小组之间相互补充,最后教师点评,师生共同总结。1、与俄罗斯、加拿大、巴西相比,我国的纬度位置有什么不同?说说我国纬度位置的优越性。2、与日本、蒙古相比,我国的纬度位置有何不同?说说我国海陆位置的优越性。3、如果我国的海陆位置不是东临太平洋,而是深居内陆,会对我国的气候和农业生产产生怎样的影响?4、同样的海陆位置条件下,我国地势西高东低会对我国的气候和农业生产产生怎样的影响?5、结合以上分析,共同补充下面的表格,总结说明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发展农业生产地域广大,南北、东西气候差异大,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对外交往与合作发展海洋事业其他
达标训练独立完成以下练习,检查本节课的学习情况。(每空2分,共计22分)1、从东西半球来看,中国位于 ;从南北半球来看,中国位于 。2、从纬度位置看,我国大部分位于 纬度地区,属 (温度带),南部少数地区位于 (温度带),没有寒带。3、从大洲大洋来看,中国位于 东部,东临 洋,有众多的 和港湾,是一个 兼备的国家,属于 国。4、关于我国地理位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我国与俄罗斯的位置比较:俄罗斯缺乏热带范围,发展农业的条件不如中国B、我国与蒙古国的位置比较:蒙古不临海,不利于发展海洋事业C、我国与日本的位置比较:日本与大陆相隔,与邻国陆路交通不便D、我国是个海陆兼备的国家,地跨寒、温、热三个纬度带,地理位置优越我的得分 ,如有错误,请用红笔纠错。
课堂小结 半球位置——东西半球的 半球,南北半球的 半球;纬度位置——大部分在 带,小部分在 带,没有 带;海陆位置——亚洲 部、太平洋 岸。
作业布置 当堂完成达标训练并纠错,课后预习第一节之《国土辽阔》。
课后反思 1、今天是中国地理的第一节课,你有什么收获?2、关于今天所学习的我国地理位置,你还有什么疑问?
第一章第一节 课题名称 《辽阔的疆域—国土辽阔》(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 第 周星期 第 节 课型 新授 主备课人 景莉
学习目标 1、识记我国的陆地领土面积及其在世界上的地位,并了解我国的海域面积。2、学会在地图上查阅我国疆域的四至点,并量算我国领土东西与南北的距离。3、在地图上识记我国的陆疆和陆上邻国,海疆和濒临的海洋以及隔海相望的国家。4、理解我国国土辽阔的优越性。
重点难点 重点:在地图上查阅我国的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难点:我国东西晨昏差异和南北季节差异的原因。
学习过程与方法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4图1-4“中国疆域示意”,请大家围绕下列问题展开自主学习,然后小组内展示交流自主学习成果并相互补充矫正。 1、我国陆地面积达 万平方千米,在世界各国中居第 位。2、填出我国疆域的四至点和其所属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疆域的四至点所属省级行政区最北端在北纬53°附近 主航道的中心线上最南端在北纬4°附近南海的南沙群岛的最东端在黑龙江与 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最西端在东经73°附近的 高原上3、我国陆上国界线长达 千米,陆上邻国有 个。4、我国所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是 、 、 、 ,它们与 连成一片。5、中国既有辽阔的陆地国土,又有广袤的海洋国土,管辖的海域面积约为 万平方千米。6、我国的大陆海岸线长达 千米,隔海相望的国家有 个。7、海洋中有丰富的资源,渤海有我国最大的盐场—— 盐场,东海有我国最大的渔场—— 渔场。8、自主学习疑难记录。
精讲互动阅读课本,围绕下列问题展开小组合作学习,然后各小组选派代表发言,各小组之间相互补充纠正,最后教师点评,师生共同总结。1、在课本图1-4上,根据比例尺,量算我国领土东西端距离约为 千米,根据所跨纬度,计算我国领土南北端距离约为 千米。(纬度相差1°,距离相差11千米)2、阅读地图册上的世界政治地图,按逆时针方向沿我国的陆上疆界找出14个邻国,沿我国的海上疆界,由北向南找出6个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14个陆上邻国:东部—— ;北部—— ;东北、西北—— ;西部——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西南——印度、尼泊尔、 ;南部——缅甸、老挝、 。6个隔海相望的国家:韩国、 、菲律宾、马来西亚、 、印度尼西亚。3、我国四大临海,它们是不是都是我国的领海呢?在地图上找出我国著名的群岛、岛屿、半岛吗?我国的两个内海分别是 和 ,最大的岛屿是 ,第二大岛是 ,最大群岛 。4、阅读P6图1-5和图1-6,说说我国东西端的晨昏差异和南北部的季节差异,并解释原因。5、结合课本补充说明我国领土面积大的好处?填写在课本P6相应空白处。
达标训练独立完成以下练习,检查本节课的学习情况。(每题2分,共计24分)1、我国陆地面积在世界各国中,仅次于( )A、美国、加拿大 B、美国、巴西 C、俄罗斯、加拿大 D、俄罗斯、巴西2、我国所濒临的海洋由北往南依次分别是 海、 海、 海、 海。 3、我国陆上疆界长 万多千米,大陆海岸线长 千米,陆上邻国 个,隔海相望的邻国有 个。4、与我国隔海相望的一组国家是( )A、印度、文莱、菲律宾 B、马来西亚、朝鲜、韩国C、日本、朝鲜、印度尼西亚 D、文莱、菲律宾、日本5、米尔高原还是漫天星斗时,乌苏里江已经阳光遍地,这两地景观差异的主要成因是( ),海南岛和黑龙江两地景观差异的主要成因是( )A、离海远近不同 B、地形差异大 C、经度差别大 D、纬度差别大我的得分 ,如有错误,请用红笔纠错。
课堂小结 辽阔的陆地国土——陆地领土面积 国土辽阔广袤的海洋国土——管辖海域面积
作业布置 当堂完成达标训练并纠错,课后预习第一节之《34个省级行政区》。
课后反思 1、今天这节地理课,你有什么收获?2、关于今天所学习的我国的疆域,你还有什么疑问?
第一章第一节 课题名称 《辽阔的疆域—34个省级行政区》(第三课时)
授课时间 第 周星期 第 节 课型 新授 主备课人 景莉
学习目标 1、知道我国现行的省、县、乡三级行政区划,在中国政区图上熟悉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行政中心、位置和轮廓形状。2、能够在中国政区填充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的位置并填注其名称。
重点难点 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省级行政中心、分布位置和轮廓形状。
学习过程与方法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7-8,请大家围绕下列问题展开自主学习,然后小组内展示交流自主学习成果并相互补充矫正。 1、我国的行政区域,基本分为 、 、 三级,原因是为了便于 ,有利于 发展和民族 。2、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其中有 个省、 个自治区, 个直辖市和 、 2个特别行政区。3、阅读课本P10上的省级行政区简表,逐一熟悉表内各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和省级行政中心,思考这些简称是怎么来的?并找出有两个简称的省级行政区有哪几个?4、自主学习疑难记录。
精讲互动在中国政区图上熟悉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及其分布在P7图1-7“中国政区图”上,围绕下列问题展开师生互动学习,1、在图中找出我国4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和2个特别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和省级行政中心。2、找出我们所居住省区的名称、简称、位置和行政中心,并找出相邻省级行政区的名称和简称。3、学法指导:中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行政中心、分布位置和轮廓形状是本节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也是进一步学习中国地理的基础。这一问题涉及的知识点很多,记忆非常困难。我们要充分利用中国政区图,反复阅读和练习,此外也可以用分区记忆的方法来掌握,即把 34个省级行政单位划分为七个大区按照地理方位来记忆。根据下面的材料的引导下,按方位找出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和简称。(1)位于东北的3个省: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2)位于北部边疆的1个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3)位于黄河中下游的6个省、直辖市(四省二市):河北省、河南省、山西省、山东省、北京市、天津市;(4)位于长江中下游的7个省、直辖市(六省一市):湖北省、湖南省、安徽省、江西省、江苏省、浙江省、上海市;(5)位于南部沿海的7个省、自治区、特别行政区(四省三区):海南省、台湾省、福建省、 广东省、广西自治区、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6)位于西南的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三省一市一区):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重庆市;(7)位于西北的5个省、自治区(三省两区):陕西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达标训练独立完成以下练习,检查本节课的学习情况。(每题2分,共计10分)1、下列属于我国三级行政区划的是( )A、省、自治区、直辖市 B、省、县、乡C、省、特别行政区、直辖市 D、自治州、自治县、自治乡2、下列省区、简称、行政中心组合正确的一组是( )A、广东---粤----广州 湖南---鄂---长沙 B、四川---渝----成都 陕西---陇---西安C、福建----赣---福州 贵州---黔---贵阳 D、山西---晋---太原 安徽---皖---合肥3、两个岛屿省的简称分别是( )A、琼、台 B、粤、台 C、闽、台 D、浙、台4、下列省级行政区中,有两个简称的是:( )A、湖北、湖南 B、西藏、台湾 C、山西、吉林 D、四川、云南5、将甘肃、陕西、贵州、江西四省的排序以简称表示,排列正确的是( ) A、甘、陇、贵、赣 B、陇、秦、黔、湘 C、陇、陕、黔、皖 D、甘、秦、贵、赣6、小明在街上看到一辆牌照为“鄂06356”的汽车,据此判断该车所在省区是( )A、湖南 B、广东 C、江西 D、湖北我的得分 ,如有错误,请用红笔纠错。
课堂小结 我国的行政区域划分—— 、 、 三级;我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 个省、 个自治区, 直辖市和 个特别行政区。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行政中心及其分布位置。
作业布置 当堂完成达标训练并纠错,课后在政区图上继续复习巩固34个省级行政单位。
课后反思 1、今天这节地理课,你有什么收获?2、关于今天所学习的我国的34个省级行政区,你还有什么疑问?
第一章第一节 课题名称 《辽阔的疆域—34个省级行政区》(第四课时)
授课时间 第 周星期 第 节 课型 新授 主备课人 景莉
学习目标 1、知道我国现行的省、县、乡三级行政区划,在中国政区图上熟悉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行政中心、位置和轮廓形状。2、能够在中国政区填充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的位置并填注其名称。
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省级行政中心、位置和轮廓形状。
学习过程与方法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7—8,请大家围绕下列问题展开自主学习,然后小组内展示交流自主学习成果并相互补充矫正。 1、将课本P10上的省级行政区简表和P7图1-7“中国政区图”对照阅读,按照表内顺序在中国政区图上逐一查找各省级行政单位的位置,名称、简称和省级行政中心,并观察它们的位置特征和轮廓形状。2、阅读P7图1-7“中国政区图”,回答以下问题:(1)跨经度最广的省级行政区是 ;跨纬度最广的省级行政区是 ;(2)纬度位置最低的省级行政区是 ;纬度位置最高的是 ;(3)与陆上邻国接壤最多的省级行政区是 ;(4)北回归线穿过的省级行政区自西向东依次是云南、 、 、和台湾;(5)完全位于热带的省级行政区是 。3、自主学习疑难记录。
精讲互动在中国政区图上熟悉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及其分布1、老师播放多媒体课件,在大屏幕上投影中国政区图,在图上依次展示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大家分组回答各展示省区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小组之间相互竞争比赛,评出优胜组。2、在课本P9中国政区填充图上填注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和简称。要求:填图时尽量不用看前面的“中国政区图”,填完后再对照检查,暂时填不出来的省级行政区课下继续利用中国政区图,反复阅读和练习。(教师巡回检查,发现学生普遍性的问题)
达标训练独立完成以下练习,检查本节课的学习情况。(共计40分)1、下列我国省级行政区中,与陕西相邻的是( )A、河北 B、湖南 C、广西 D、山西2、北回归线从东向西穿越我国的省区有( )A、云南、广西、广东、台湾 B、台湾、广东、广西、云南C、台湾、广西、广东、云南 D、云南、广东、广西、台湾3、与陆上邻国接壤最多的省级区是( )A、内蒙古自治区 B、西藏自治区 C、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D、云南省4、我国位置最东的省级行政区是( )A、台湾省 B、黑龙江省 C、江苏省 D、吉林省5、我国全部位于热带的省行政区是( )A、广东省 B、台湾省 C、云南省 D、海南省6、关于我国的省级行政区有“两湖两广两河山”之说,作为“两湖”的界湖是( )A、洞庭湖 B、鄱阳湖 C、太湖 D、青海湖7、将下列相应的地理事物用直线连接起来。 A、纬度最高的省区 ①黑龙江省 B、跨经度最广的省区 ②内蒙古自治区 C、直接临太平洋的省区 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D、全部位于热带的省区 ④福建省 E、东临台湾海峡的省区 ⑤海南省 F、面积最大的省区 ⑥台湾省8、判断下面我国有关省级行政区轮廓图,填写下列表格。省级行政区名称简称省级行政中心ABCDEFG我的得分 ,如有错误,请用红笔纠错。
课堂小结 掌握我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行政中心及其分布位置。学法指导:利用中国政区图,反复阅读和练习,分区记忆。
作业布置 当堂完成达标训练,课后利用购买或自制的中国政区拼图进行拼图比赛。
课后反思 1、今天这节地理课我们继续巩固学习我国的34个省级行政区,你都掌握了吗?2、关于第一章第一节所学习的内容,你还有什么疑问?
第一章第二节 课题名称 《众多的人口》(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第 周星期 第 节 课型 新授 主备课人 景莉
学习目标 1、知道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学会阅读和绘制“我国人口的增长”折线图,并分析我国人口数量的变化和人口增长的特点。 2、通过分析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严重人口问题,理解实行计划生育国策的重要性,树立人口增长同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资源相适应的科学人口观。
重点难点 重点:我国人口数量的变化和人口增长的特点。难点:我国的人口问题及其基本国策。
学习过程与方法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11的正文部分,请大家围绕下列问题展开自主学习,然后小组内展示交流自主学习成果并相互补充矫正。 通过地理数据,说明我国为什么是“人口大国”?。根据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国总人口为 亿,是世界上人口 的国家,而且我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 以上。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哪些地理数据或统计资料能说明我国是“人口大国”。2、阅读 P11图1-9“我国人口的增长”图,回忆人口增长折线图的绘制和阅读方法,然后根据该图回答以下问题。(1)从图中可以看出 年以前人口增长十分缓慢,以后人口增长开始加快,从 年后人口增长几乎是呈直线上升态势,试从以前学过的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来分析我国人口增长快的主要原因?(2)从图中总结出我国人口增长的突出特点: 、 。3、为了使人口数量的增长同 和 相适应,我国政府把 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所以从 年开始人口增长速度放慢。4、自主学习疑难记录。
精讲互动围绕下列问题展开小组合作探究,然后各小组选派代表发言,各小组之间相互补充,最后教师点评,师生共同总结。1、我国人口数量过多,会产生哪些负面影响?根据课本P12的提示,列举实例说明。2、为了使人口数量的增长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我国政府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的国策。基本内容:控制人口 ,提高人口 。具体要求: ,少生优生。3、阅读P12页图1-10,说说晚婚晚育对人口增长有什么影响?
达标训练独立完成以下练习,检查本节课的学习情况。(每题2分,共计10分)1、我国2000年11月1日零时第五次人口普查的人口总数为( )A、14亿 B、12亿 C、12.95亿 D、13.95亿2、我国人口增长的突出特点是( )A、人口分布不均 B、城镇人口增长迅速 C、人口的增长与经济发展不协调 D、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3、下面4幅人口增长曲线图,与我国实际相符的是( )4、实行计划生育以来,现在每年新增人口1200万左右。其主要原因是( )A、人口死亡率低 B、人口出生率高C、人口基数大 D、自然增长率高5、中国关于人口问题的基本国策是( )A、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 B、提高人口的素质C、实行计划生育 D、晚婚、晚育、少生、优生我的得分 ,如有错误,请用红笔纠错。
课堂小结 我国人口总数——世界上人口 的国家;人口增长特点—— 、 人口问题 。
作业布置 当堂完成达标训练并纠错,课后预习第二节之《人口东多西少》。
课后反思 1、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2、关于今天所学习的我国人口,你还有什么疑问?
第一章第二节 课题名称 《众多的人口》(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 第 周星期 第 节 课型 新授 主备课人 景莉
学习目标 1、学会计算我国的平均人口密度以及不同省区的人口密度。2、学会阅读“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知道我国黑河—腾冲人口地理分界线,并比较其西北、东南在面积和人口数量、人口密度方面的差异,从而分析我国人口分布特点。
重点难点 阅读“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分析我国人口分布特点。
学习过程与方法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12的正文部分,请大家围绕下列问题展开自主学习,然后小组内展示交流自主学习成果并相互补充矫正。 1、回忆人口密度的计算公式,并根据此公式和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结果,计算我国的平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 人,是世界平均水平的 倍多。2、阅读P13图1-11“我国人口密度图”,利用图列、注记,识别图上所表示的我国人口分布状况,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我国人口分布有以下特点:我国人口分布不均, 人口密度大, 人口密度小,黑龙江省 市至云南省 县一线为我国人口地理分界线,此线东部人口 ,西部人口 。3、阅读P14图1-12“我国各省级行政单位的人口与面积比较”,查找以下知识点:我国人口最多的省区是 ,其次是 ;我国面积最大的省区是 ,其次是 。4、自主学习疑难记录。
精讲互动我国人口分布特点及成因分析围绕下列问题展开小组合作探究,然后各小组选派代表发言,各小组之间相互补充,最后教师点评,师生共同总结。阅读课本P14图1-12,在图上找出江苏、山东、新疆和西藏四省区的人口数和面积数,计算人口密度,并把查找和计算的结果填入下表。江苏山东新疆西藏面积人口人口密度2、根据计算结果,比较东部沿海两省和西部内陆两自治区人口密度的大小,试说明我国人口分布差异的特点,并简要分析形成原因。3、我国东部地区人口稠密,西部地区人口稀疏能不能把东部的人口大量迁往西部,使人口分布均衡呢?对于课本P15图1-13中的不同观点,谈谈你的看法,请与同学们相互讨论,交流自己的观点。
达标训练独立完成以下练习,检查本节课的学习情况。(每题2分,共计12分)1、根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国平均人口密度为( ) A、120人/平方千米 B、134人/平方千米C、2人/平方千米 D、108人/平方千米2、我国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是( ) A、西北内陆 B、东部沿海 C、青藏地区 D、西南地区3、下列四组省级行政区中,人口密度最大的一组是( ) A、苏、鲁、沪 B、辽、吉、黑 C、黔、滇、桂 D、甘、青、宁4、下列四省区中,人口密度最小的省区是( ) A、山东 B、江苏 C、河南 D、西藏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我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是中国的基本国情②中国人口基数大,但实行了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所以我国人口增长缓慢③中国人口分布不均,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西部地区人口密度小④黑河—腾冲线是中国重要的地形分界线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6、我国东北人口稠密的自然原因是( )A、城镇多交通运输发达 B、工商业发达C、耕地多气候适宜 D、外来人口多我的得分 ,如有错误,请用红笔纠错。
课堂小结 我国人口分布—— ,以 和 一线为人口地理分界线,该线以东人口 ,以西人口 。
作业布置 当堂完成达标训练并纠错,课后预习第三节之《多民族的大家庭》。
课后反思 1、今天这节地理课,你有什么收获?2、关于第二节所学习的我国人口基本国情,你还有什么疑问?
第一章第三节 课题名称 《多民族的大家庭》(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第 周星期 第 节 课型 新授 主备课人 景莉
学习目标 1、知道我国民族的构成情况,正确区分民族和少数民族的差异,认识到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2、了解我国一些主要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
重点难点 重点:我国的民族构成状况。难点:主要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
学习过程与方法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15-16,在下面预习提示的引导下,展开自主学习,然后小组内展示交流自主学习成果并相互补充矫正。1、我国共有 个民族构成,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2、我国人口最多的民族是 ,占全国人口总数的 %。3、我国共有 个少数民族,总共约占全国总人口的 %。4、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 ,我国人口超过400万的少数民族共有 个,除5个自治区的主要民族外,还有4个,分别是 、彝族、 、 。5、在祖国的大家庭里,各民族不论 ,一律 。6、自主学习疑难记录。
精讲互动阅读课本,围绕下列问题展开小组合作探究,然后各小组选派代表发言,各小组之间相互补充,最后教师点评,师生共同总结。1、联系我们学习过的世界地理知识,比较我国的民族构成与日本、美国有何异同?(1)日本的民族构成比较单一, 民族占绝对优势;(2)美国是由世界各国的移民先后移入到美国后形成的 民族;(3)中国是由56个民族构成的统一的 的国家。2、阅读课本P16图1-15,并联系我们手中的纸币,了解我国各民族的语言和文字。3、老师播放多媒体课件,在大屏幕上投影我国主要少数民族服饰、风土人情和文化的图文资料,大家来判断这些图文资料分别反映了哪些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列举了哪些少数民族的生活习俗和发明创造?请将判断结果写在课本上,你还知道哪些?请补充说明。
达标训练独立完成以下练习,检查本节课的学习情况。(每空2分,共计26分)1、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共有 个少数民族。2、我国汉族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为( )A、90% B、91% C、92% D、93%3、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 )A、汉族 B、苗族 C、壮族 D、蒙古族4、中国人口超过400万的少数民族共有( )A、7个 B、8个 C、9个 D、10个5、我国各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族风情,请选出下列组合正确的一组( ) A、傣族——泼水节 B、彝族——那达慕大会 C、朝鲜族——火把节 D、蒙古族——芦笙节6、回族、维吾尔族的群众大多信仰什么宗教( ) A、佛教 B、基督教 C、天主教 D、伊斯兰教7、以“摔跤”这项体育运动闻名的少数民族是( ) A、蒙古族 B、朝鲜族 C、哈尼族 D、土家族8、将下列少数民族和他们的传统节日用直线连接起来。A、蒙古族 ①火把节B、彝族、白族 ②那达慕大会C、壮族 ③开斋节和古尔邦节D、回族、维吾尔族 ④三月三E、傣族 ⑤泼水节F、苗族、侗族 ⑥芦望节我的得分 ,如有错误,请用红笔纠错。
课堂小结 我国民族构成状况: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共有 个民族构成。我国人口最多的民族是 , 共有 个少数民族。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 ,我国人口超过400万的少数民族共有 个。主要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
作业布置 当堂完成达标训练并纠错,课后多种渠道收集和整理一些少数民族独特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信仰,以开拓自己的视野和知识面,同学之间可相互交流。
课后反思 1、今天这节地理课,你有什么收获?2、关于今天学习的我国民族构成和少数民族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你还有什么疑问?
第一章第三节 课题名称 《多民族的大家庭》(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 第 周星期 第 节 课型 新授 主备课人 景莉
学习目标 1、阅读“我国民族的分布图”,分析并总结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2、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树立各民族一律平等、互相尊重、共同维护祖国统一的观点。
重点难点 重点: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难点:我国的民族政策。
学习过程与方法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18-19及图1-7“我国民族的分布” 和P19表格“我国55个少数民族的名称、人和主要分布区”,围绕下列问题展开自主学习,然后小组内展示交流自主学习成果并相互补充矫正。1、我国汉族的分布有何特征?汉族的分布特点:分布遍及全国,以 和 最为集中。2、我国少数民族分布有何特征?少数民族分布特点:分布相对分散,主要在西南、 和 边疆地区。3、少数民族最多的是哪个地区哪个省? 地区 省。4、自主学习疑难记录。
精讲互动阅读课本,围绕下列问题展开小组合作探究,然后各小组选派代表发言,各小组之间相互补充,最后教师点评,师生共同总结。1、阅读1-7“我国民族的分布”“和P19表格“我国55个少数民族的名称、人和主要分布区”,总结归纳我国民族分布特点,在此基础上,讨论分析这样的分布特点会对地区经济发展和文化交融带来哪些好处?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 、 。2、首先请大家思考以下问题:少数民族的聚居区分布在内地还是边疆?因汉族的人口多,是否可要求其他55个少数民族必须放弃本民族的文化信仰而遵从汉族?在此基础上阅读课本P16和P19相关内容,总结我国的民族政策,并简要分析其重要性。(1)各民族不论 ,一律 。(2)各民族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 的自由。(3)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都有 自由;国家保护正常的 活动。(4)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 ,各少数民族在自治区内行使自治权。
达标训练独立完成以下练习,检查本节课的学习情况。(每空2分,共计16分)1、关于汉族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分布遍及全国 ②分布比较均匀 ③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 ④无主要集中分布地区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④2、我国少数民族主要部分在( ) A、西北、华北、东北 B、西南、中南、东南 C、西北、西南、东北 D、华北、华南、西藏3、下列少数民族与其主要聚居省区的连线,正确的是( )A、壮族——桂 B、维吾尔族——宁 C、傣族——湘 D、蒙古族——藏4、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及分布民族数目最多的省区分别是( ) A、壮族、广西壮族自治区 B、回族、宁夏回族自治区 C、蒙古族、内蒙古自治区 D、壮族、云南省5、满族主要分布在( ) A、东北地区 B、西北地区 C、西南地区 D、东南地区6、以下关于我国的民族政策和原则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各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B、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C、尊重各民族自己的风俗习惯D、国家强制各少数民族信仰宗教7、我国各民族分布具有 “ 、 ”的特点。我的得分 ,如有错误,请用红笔纠错。
课堂小结 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汉族的分布遍及全国,以 和 最为集中。少数民族分布相对分散,主要在西南、 和东北边疆地区。我国的民族政策——各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 尊重各民族自己的风俗习惯;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作业布置 当堂完成达标训练并纠错,课后复习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
课后反思 1、今天这节地理课,你有什么收获?2、关于今天所学习的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和我国的民族政策,你还有什么疑问?
第一章 课题名称 《从世界看中国》
授课时间 第 周星期 第 节 课型 复习练习课 主备课人 景莉
学习目标 1、结合地图描述我国地理位置,识记我国的陆地领土面积,并了解我国的海域面积。2、掌握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行政中心、位置和轮廓形状。3、了解我国人口数量的变化和人口增长的特点,掌握我国人口分布特点。 4、知道我国民族的构成情况,并了解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
重点难点 1、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在地图上找出我国的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2、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省级行政中心、分布位置和轮廓形状。3、我国人口数量的变化和人口增长的特点,以及我国人口分布特点。4、我国的民族构成状况和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
学习过程与方法 自主学习阅读下面的复习提纲,在其引导之下,对第一章所学内容进行全面复习。复习要求:完成复习提纲时尽量不要先看课本,边复习边填充,填完后再阅读课本对照检查,对自己仍然没掌握的问题要做好记录;教师巡回检查,发现学生普遍性的问题。1、我国地理位置优越:(1)半球位置——我国位于东西半球的 半球,位于南北半球的 半球;(2)纬度位置——我国领土跨越50多个纬度,大部分位于 纬度地区,属于 带,小部分在 带,没有 带;(3)海陆位置——我国位于亚洲的 部、太平洋 岸,海陆兼备,属于临海国。2、我国国土辽阔:(1)辽阔的陆地国土——陆地面积达 万平方千米,在世界各国中居第 位。陆上国界线长达 千米,陆上邻国有 个。(2)广袤的海洋国土——管辖的海域面积约为 万平方千米。大陆海岸线长达 千米,隔海相望的国家有 个。3、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1)我国的行政区域划分—— 、 、 三级;(2)我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 个省、 个自治区, 直辖市和 个特别行政区。4、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1)我国人口增长的突出特点—— 、 。(2)我国的人口国策——为了使人口数量的增长同 和 相适应,我国政府把 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其基本内容是控制人口 ,提高人口 ,具体要求是 ,少生优生。5、我国人口分布: 和 是一线我国人口地理分界线,该线以东人口 ,以西人口 。6、我国的民族构成:(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共有 个民族构成,其中 个少数民族。(2)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 族,我国人口超过400万的少数民族共有 个。7、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具有 “ 、 ”的特点。8、自主复习疑难记录。
精讲互动师生围绕以下问题展开互动复习,检查本章重难点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发现问题,查缺补漏,巩固学习成果。1、利用地图查阅并识记我国领土的“四至点”, 我国陆上相邻的国家、我国海疆和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说明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1)我国领土的“四至点”:最北端:黒龙江省 以北的黒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约53°N)。最南端:在南海的南沙群岛中的 (约4°N)。最东端:黒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约135°E)。最西端:在新疆的 上(约73°E)。(2)我国陆上相邻的国家:东部—— ; 北部——蒙古; 东北、西北——俄罗斯;西部——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 、巴基斯坦;西南——印度、 、不丹; 南部—— 、老挝、越南。(3)我国海疆:我国所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是 (有我国最大的盐场——长芦盐场)、黄海、 (有我国最大的渔场——舟山渔场)和 ,我国的两个内海分别是 和 ,有台湾岛(最大岛)、海南岛、舟山群岛(最大群岛)。(4)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 、日本、菲律宾、 、文莱、印度尼西亚。2、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在大屏幕上投影中国政区图,在图上依次展示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请同学们来判读回答,以检查大家对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行政中心及其分布位置的掌握情况,然后回答以下问题。(1)跨经度最广的省级行政区是 ;位置最北的省级行政区是 ;(2)与陆上邻国接壤最多的省级行政区是 ;(3)北回归线穿过的省级行政区自西向东依次是云南、 、 和台湾。
达标训练独立完成以下练习,检查本章复习情况。(满分100分)1、我国位于( )①北半球; ②南半球; ③东半球; ④西半球;⑤亚洲东部; ⑥太平洋西岸; ⑦亚洲西部; ⑧太平洋东岸A、①②③④ B、⑤⑥⑦⑧ C、①③⑤⑥ D、②④⑦⑧2、我国领土南北跨纬度很广,大部分地区属于( ) A、热带 B、亚热带 C、北寒带 D、北温带3、我国陆地面积在世界各国中,仅次于( )A、美国、加拿大 B、美国、巴西 C、俄罗斯、加拿大 D、俄罗斯、巴西4、下列关于我国疆域的表述,正确的是( )A、中国领土最东端在台湾省 B、中国领土面积居世界第四位 C、中国领土南北跨纬度约50度D、中国大陆海岸线长约2万多千米,陆上国界线约1.8万千米5、下列国家中,不属于我国邻国的是( )A、俄罗斯、蒙古 B、阿富汗、巴基斯坦 C、越南、老挝 D、泰国、马来西亚6、当乌苏里江畔的人们迎来与曙光时,新疆帕米尔高原的天空还是满天星斗,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 )A、纬度位置不同 B、海陆位置不同 C、经度差异 D、地形因素7、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靠近哪个省( )A、广西 B、广东 C、海南 D、福建8、关于我国的省级行政区有“两湖两广两河山”之说,作为“两河”的界河是( )A、海河 B、淮河 C、长江 D、黄河9、下列各省区分布自西向东依次排列正确的是( ) A、新疆、内蒙古、甘肃、河北 B、鲁、陕、甘、新 C、鲁、川、甘、秦 D、陕、豫、皖、苏10、北回归线从东向西依次穿过的我国省级行政区( )A、广东、广西、海南、云南 B、台湾、广东、广西、云南C、台湾、福建、广东、海南 D、云南、广西、广东、福建11、关于我国人口的正确叙述是( )A、我国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B、我国城市和乡镇人口多,农村人口比重小 C、我国人口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5以上 D、我国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在世界上是最低的12、有关我国人口及人口的增长叙述正确的是( )A、1995年我国人口达12亿,仅次于印度,居世界第二位B、我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12%C、旧中国由于没有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人口增长快D、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经济文化的发展和医疗卫生条件的不断改善,人口迅速增长13、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 )A、城镇人口比重大、农村人口比重小B、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C、我国人口平均密度小于世界人口平均密度D、我国东部人口密度小于西部人口密度14、下列不属于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的是( )A、为满足新增人口每年所需粮食、住房、医院、学校、交通设施等的数量都很大B、水土流失加剧,水质污染严重 C、给国家、社会、家庭、资源利用、生态环境都增加了沉重的负担D、全国人民每年努力所创造的财富,有一部分消耗于新增人口的需要15、实行计划生育以来,现在我国每年仍新增人口1200万左右,其主要原因是( )A、人口死亡率低 B、人口出生率高C、自然增长率高 D、人口基数大16、关于我国人口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西南多、东北少 B、西部人口多、东部人口少C、东南多、西北少 D、黑河——腾冲一线以西人口密度较大17、我国人口地理的重要分界线是( )A、秦岭一淮河一线 B、大兴安岭一太行山一线C、黑河一腾冲一线 D、横断山一祁连山一线18、下列四组省级行政区中,人口密度最大的一组是( ) A、甘、青、宁 B、黑、吉、辽 C、黔、滇、藏 D、苏、沪、浙19、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省级行政区( )A、新疆、贵州 B、青海、西藏 C、内蒙古、甘肃 D、广西、宁夏20、我国少数民族分布最多的省、区是( ) A、贵州 B、云南 C、广西 D、新疆21、下列关于我国民族的叙述表达不正确的是( ) A、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少数民族共有56个 B、中国人口在400万以上的少数民族共有9个 C、在少数民族聚居区中,也有汉族人口的分布,各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 D、汉族人口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92%,少数民族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8%左右22、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 )A、满族 B、壮族 C、回族 D、蒙古族23、中国人口超过400万的少数民族共有( )A、7个 B、8个 C、9个 D、10个24、下列少数民族中,人口在400多万以上的是( ) A、回族 B、布依族 C、傣族 D、侗族25、北回归线自西向东穿过的省区,与下列民族排序相同的是( ) A、高山族、汉族。壮族、傣族 B、汉族、傣族、壮族、高山族 C、壮族、傣族、高山族、汉族 D、傣族、壮族、汉族、高山族26、填出下图中我国主要的半岛、岛屿、濒临海洋、邻国的名称。(16分)(1)我国陆地领土面积约 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 位。(2)陆上疆界长 万多千米,大陆海岸线长 千米。(3)濒临海洋: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4)邻国:A___________,B___________,C___________,D___________。(5)半岛:⑤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6)岛屿:⑦___________,⑧___________。27、读下图“我国某三个省轮廓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1)写出A、B、C三省的名称及简称:A、 ; B、 ; C、 。 (2)用三省的代表字母填空:临海的省是: ; 北回归线穿过的省是: ;长江干流流经的省是: ; 有两个简称的省是: 。28、读下图我国“人口增长曲线图”,回答问题:(9分)(1)阅读上图可知,旧中国在较长的历史时期中,由于战争、疾病等原因,死亡率 ,人口增长 。(2)新中国成立后,人口增长基本上呈 上升。(3)2000年我国人口数已达到 亿,占世界人口的 。(4)为了使人口数量的增长,同 和 相适应,我国政府把 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其具体要求是 ,少生优生。29、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9分)当今世界,民族关系错综复杂,民族问题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越来越大。由此引发了一系列民族冲突和纠纷,如印巴之争,巴以冲突等。反观我国,社会安定,民族团结,主要原因就是新中国成立至今我们一直贯彻执行着正确的民族政策。(1)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和睦的大家庭,各民族不论 ,一律 。(2)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 )A、维吾尔族 B、回族 C、壮族 D、蒙古族(3)下列是我国几个主要的少数民族,把相应的字母填入下表内。A、朝鲜族 B、蒙古族 C、傣族 D、藏族 E、回族 F、苗族摔 跤开斋节芦笙节长鼓舞锅庄舞泼水节30、读右侧的两个省的轮廓图,填充下面的表格。(6分)民族图中序号该省区简称该省所临海峡高山族 黎 族 我的得分 ,如有错误,请用红笔纠错。
课堂小结 第一节 辽阔的疆域我国地理位置优越; 我国国土辽阔; 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第二节 众多的人口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人口分布东多西少。第三节 多民族的大家庭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共有56个民族构成。我国各民族分布具有 “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
作业布置 当堂完成达标训练并纠错,课后预习第二章第一节《地势和地形》。
课后反思 今天这节复习课,你有什么收获?关于第一章所学习的内容,你还有什么疑问?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二章第一节 课题名称 《地势和地形》(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第 周星期 第 节 课型 新授 主备课人 景莉
学习目标 1、运用地图总结我国的地势特征以及各阶梯的主要特征,识记阶梯分界线的山脉。2、了解地势特征对其他自然地理要素以及我国人民的生活、生产带来的影响。
重点难点 重点:运用地图总结出我国地势特征以及各阶梯的主要特征。难点:分析地势特征对其他自然地理要素以及我国人民的生活、生产带来的影响。
学习过程与方法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22-23,在下列问题的引导下,逐步展开自主学习, 认识我国的地势,然后小组内展示交流自主学习成果并相互补充矫正。 1、阅读地图册上的分层设色中国地形图,判断不同地区颜色的深浅变化以及海拔高低,总结我国地势自西向东是怎样变化的?从图中我们看到:我国西部地形多为 、 和盆地为主,东部则以 和 为主,地面起伏较大,地势呈现 高 低的趋势。2、回忆地形剖面图的知识,然后阅读P22的图2-1,观察沿北纬32°纬线,经过了哪些山脉和地形区?我国地势的这种降低的趋势是否是均匀的,呈现出什么形状? 从图中我们看到:我国地势降低的趋势 均匀的,而是呈 状下降。总结:我国的地势特征——地势 高 低的趋势,地势呈 分布。3、阅读图2-2,认识我国阶梯的划分,在课本上寻找以下问题答案。(1)我国地形分为几级阶梯?阶梯之间的分界线是由有哪些山脉构成?(2)对照地形图,观察各级阶梯内部分别以什么地形为主?海拔高低大约是多是米?4、自主学习疑难记录。
精讲互动围绕下列问题展开师生互动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各小组选派代表回答问题,小组之间相互补充纠正,教师点评,最后师生共同总结。1、认识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划分以及各阶梯的主要特征。(1)老师播放课件,同学们仔细观察,认识每一级阶梯的位置、海拔高度、分界线和分界线所在山脉,并对照自己的地图上做好记录。(2)在课本P23的空白地图上标出三级阶梯的名称和分界线所在山脉,巩固以上知识,如有疑问,老师巡视时可提问。(3)找出我们生活的西安位于第几阶梯,所在区域是什么颜色,海拔高还是低?(4)第三级阶梯外是广阔的近海大陆架区,这里水深一般不超过 米,我国的 海和 海全部为大陆架。(5)总结归纳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知识,小组合作完成下面的表格。阶梯平均海拔地形种类及主要地形区第一级阶梯界线西起 ,向东经 ,向东南到 东部边缘第二级阶梯界线从东北向西南依次为 、 、 、 第三级阶梯2、分组探讨我国地势对我国的气候、河流、交通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各小组选派代表回答问题,小组之间相互补充纠正,教师点评,最后师生共同总结。(1)我国大陆地势西高东低,面向海洋,这种分布对我国气候有什么样的影响?(2)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河流从高一级阶梯流向低一级阶梯时,落差会有什么变化?有什么利用价值?(3)我国地势对东、西部之间交通会产生什么影响?(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
达标训练独立完成以下练习,检查本节课的学习情况。(每题2分,共计30分)读下图“我国地势阶梯状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在图上标出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名称。(2)写出图中数码所代表的地区名称: ① 高原; ② 高原; ③ 平原; ④ 海。(3)我国地势总的特征是 高 低,呈 状分布,这一方面有利于 上湿润的水汽深入内地,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了丰沛的 ,另一方面,使我国许多大河东流入海,沟通了 交通,方便了沿海和 的经济联系,同时河流从高一级阶梯进入低一级梯形成了巨大的水流落差,使我国许多大河蕴藏有丰富的 资源。 我的得分 ,如有错误,请用红笔纠错。
课堂小结 我国的地势特征:地势 高 低的趋势,呈 分布。每一级阶梯的位置、海拔高度、阶梯分界线和分界线所在山脉。
作业布置 当堂完成达标训练并纠错,课后预习第一节之《地形复杂多样》
课后反思 1、今天这节地理课,你有什么收获?关于今天所学习的我国的地势,你还有什么疑问?
第二章第一节 课题名称 《地势和地形》(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 第 周星期 第 节 课型 新授 主备课人 景莉
学习目标 1、阅读中国地形图,识记我国主要山脉的分布,认识山脉是构成我国地形的骨架。2、识记我国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和主要丘陵的分布和特点。3、总结我国地形复杂多样的特征,分析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重点难点 重点:我国地形复杂多样的特征,山脉和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及特点。难点: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学习过程与方法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24-25,在下列问题的引导下,逐步展开自主学习,认识我国不同的地形类型,小组内展示交流自主学习成果并相互补充矫正。1、回忆有关地形的知识:什么是地形?陆地表面有哪几种地形类型?各种地形类型在海拔高度和地面起伏上有什么特点?2、阅读课本P24的图2-4或地图册上的中国地形图,举例说明我国有哪些地形类型?由此总结我国地形有什么样的特征?五种基本类型 、 、 、 和 我国都有。总结:我国的地形特征——五种地形齐全,地形 。3、在五种地形中,我国分布最广的是山地,而且多呈条带状或脉络状分布形成山脉。阅读P27的图2-7,理解山脉的走向和种类,然后阅读P26图2-6中国山脉示意图,判断我国主要山脉的走向,找出这些不同走向的山脉。(1)东西走向山脉:北列: 山脉——阴山山脉; 中列:昆仑山脉—— ; 南列:南岭。 (2)东北-西南走向山脉:西列:大兴安岭—— 山——巫山——雪峰山; 中列: 山脉——武夷山脉 ; 东列: 山脉。 (3)南北走向山脉:北列:贺兰山;中列:六盘山;南列: 山脉。 (4)西北-东南走向山脉:北列:阿尔泰山;中列: 山;南列;巴颜喀拉山。(5)弧形山脉: 山脉 。4、自主学习疑难记录。
精讲互动围绕下列问题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各小组选派代表回答问题,小组之间相互补充纠正,教师点评,最后师生共同总结。为什么说山脉构成了我国地形的骨架?小组合作完成课本P27活动题2、3题。2、认识我国四大高原的分布位置、地形特征,分析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1)在地图上找出我国的四大高原,阅读课本P25四大高原的图文材料,回答它们的分布位置和特征。(2)针对这4幅景观图,并结合老师所给图片材料,分组讨论,这些的地形特征会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人类是如何巧妙利用和改造自然条件的?(3)阅读P26的材料“地形与民俗”,想想二者有着什么样的关联?总结: 高原——我国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 高原——地面平坦、一望无垠; 高原——黄土广布、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高原——地表崎岖,峰岭众多,喀斯特地貌显著。 3、查阅地图,认识我国的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和主要丘陵的分布位置和地形特征。(1)四大盆地: 面积最大的盆地是 盆地; 海拔最高的盆地是 盆地; 纬度最高的盆地是 盆地; 发展农业生产条件最优越的盆地是 盆地。(2)三大平原:我国面积最大的平原是 平原,被称为黄淮海平原的是 平原,呈东西狭长的平原是 平原。(3)主要丘陵: 丘陵、 丘陵、 丘陵和 丘陵。
达标训练独立完成以下练习,检查本节课的学习情况。(每题2分,共计16分)1、构成我国地形的骨架的是( )A、山地 B、高原 C、平原 D、盆地2、我国最西面的一列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是( )A、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B、祁连山—横断山C、台湾山脉 D、长白山—武夷山3、华北平原与黄土高原的天然分界线是( ) A、秦岭山脉 B、巫山 C、阴山山脉 D、太行山4、大兴安岭东西两侧的地形是( ) A、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B、云贵高原、青藏高原C、东北平原、内蒙古高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 5、我国最雄伟高大的山脉是 山脉,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高原是 高原,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是 盆地,我国面积最大的平原是 平原。我的得分 ,如有错误,请用红笔纠错。
课堂小结 我国的地形特征:五种地形齐全,地形 。山脉纵横交错构成地形的骨架;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和主要丘陵镶嵌其中。
作业布置 当堂完成达标训练并纠错,课后预习第二节之《山区面积广大》
课后反思 1、今天这节地理课,你有什么收获?2、关于今天所学习的我国地形特征和各种地形,你还有什么疑问?
第二章第一节 课题名称 《地势和地形》(第三课时)
授课时间 第 周星期 第 节 课型 新授 主备课人 景莉
学习目标 1、阅读统计图表,了解我国五种地形的比例,总结我国山区面积广大的地形特征。2、认识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以及这些灾害的形成原因和治理方法。3、分析山区开发利用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理念。
重点难点 重点:我国山区面积广大的地形特征。难点:山区开发的有利与不利条件。
学习过程与方法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27-29,请大家围绕下列问题展开自主学习,然后小组内展示交流自主学习成果并相互补充矫正。 1、阅读课本P28的图2-8,了解各种地形类型占我国陆地的比例,比较五种地形所占比例的大小,看看哪种地形所占的比例最大? 从图中我们看到:我国五种地形的比例分别是,山地 %、盆地 %、平原 %、高原 %、丘陵 %;其中 比例最大,所以我国是一个国家,山地面积约占陆地面积的 。2、完成课本P29活动的第1小题,绘制我国地形面积比例饼状图。(提示:在绘制过程中,要先计算出所对应的圆心角度数,再将相应的度数标注在图上,最后用彩笔涂上颜色或符号,并添加图例和注记) 观察图中山地、高原、丘陵的景观素描画,它们在地表起伏上具有什么共同特点?人们习惯上把山地、比较崎岖的高原、丘陵统称为山区,因此,我国地形除了复杂多样外,还具有什么特征?总结:我国的地形特征——我国地形不仅复杂多样,而且 面积广大,占全国陆地面积的 。4、这样的地形特征,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在课本上寻找答案。山区在发展 、 和 多种经营等方面优势较大,部分水热条件较好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平原,可以发展 ;但是山区地面较为 ,交通 , 建设难度较大,阻碍社会经济发展。5、自主学习疑难记录。
精讲互动围绕下列问题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各小组选派代表回答问题,小组之间相互补充纠正,教师点评,最后师生共同总结。1、阅读课本P29 “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图文材料,了解各种灾害发生的原因,并结合今年我国地质灾害频繁发生的现状,探讨这些危害带来哪些危害?我们如何预防和避免山地灾害?在山区,坡度较大的地区是发展林业还是耕种区,为什么?开发利用山区的时候,要特别注意 ,预防和避免如崩塌、 、 等山地灾害的发生。2、结合课本P30页活动的第2小题,分组讨论山区开发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我们应该怎样开发和利用山区?(全班分为两组,一组讨论有利条件和开发保护措施,另一组分析不利条件和开发注意问题,在组内讨论的基础上进行,大组之间进行辩论,相互补充)
达标训练独立完成以下练习,检查本节课的学习情况。(每题2分,共计24分)1、我国地形、地势总的特点是( )①地势西高东低 ②河流、湖泊众多 ③呈阶梯状分布 ④森林覆盖面积大 ⑤地形复杂多样 ⑥山区面积广大A、①③⑤⑥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⑥ D、①②④⑤2、我国山地总面积占全国陆地面积的( )A、1/10左右 B、1/20左右 C、1/5左右 D、1/3左右3、不属于山区的地形是( ) A、比较崎岖的高原 B、平原 C、丘陵 D、山地4、“燕山以南,淮河以北,太行山以东,濒临渤海和黄海”的地形区是( )A、四川盆地 B、长江中下游平原 C、黄土高原 D、华北平原5、将我国地势、地形特点对我国的影响连线。 A、山区多,平原少 ①大河东流,沟通东西交通 B、地形多种多样 ②耕地资源不足 C、地势西高东低 ③有利于农业多种经营D、阶梯状分布 ④蕴藏着巨大的水能5、将盆地与其相对应的特征和所在的省级行政区用直线连接起来。A、塔里木盆地 ①纬度最高 a、新疆北部 B、准噶尔盆地 ②海拔最高 b、新疆南部 C、柴达木盆地 ③面积最大 c、青海北部 D、四川盆地 ④人口最多 d、四川东部和重庆我的得分 ,如有错误,请用红笔纠错。
课堂小结 我国地形不仅复杂多样,而且 面积广大,占全国陆地面积的 。山区开发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作业布置 当堂完成达标训练并纠错,课后预习第二节之《南北气温的差异》
课后反思 1、今天这节地理课,你有什么收获?2、关于第二节所学习的我国地势和地形,你还有什么疑问?
第二章第二节 课题名称 《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第 周星期 第 节 课型 新授 主备课人 景莉
学习目标 1、阅读等温线分布图,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并分析形成原因。2、了解温度带的划分标准,结合地图识记我国温度带的名称、分布和作物熟制。
重点难点 重点: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我国主要温度带的划分。难点:等温线分布图的分析判读;温度带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学习过程与方法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31-33的图文材料,请大家围绕下列问题展开自主学习,然后小组内展示交流自主学习成果,并相互补充矫正。 阅读P31的图2-13,首先看清图例和气温数值,然后回答以下问题:(1)仔细观察图中的各条等温线,看看冬季由南向北,气温有什么样的递变规律?(2)在图中找到1月份0℃等温线,并用彩笔描出来,观察此线穿过哪些山脉和河流?再观察0℃等温线以南和以北,平均气温分别有什么特点?(3)观察等温线的疏密和空间变化的幅度。想一想,等温线分布密集,说明了什么?(4)在图上找出我国最南、最北的气温极端数值,然后计算一下我国南北1月平均气温大约相差多少摄氏度?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特点:气温由南向北 ,越往北去,气温越 ;南北温差很 ,1月份0℃等温线大致穿过 — 一线。2、阅读P32的图2-14,同样先看清图例和气温数值,然后回答以下问题:(1)与1月气温分布相比,7月等温线分布的疏密程度如何?我国七月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多少摄氏度?这说明了什么?(2)什么地方的平均气温明显低于全国其他地区?(3)7月南北气温的极值是多少?南北平均气温相差多少摄氏度?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的特点:南北温差 ,全国除 等地区外,普遍 。3、阅读P33的图文材料,初步认识我国温度带的划分。我国从北到南划分为5个温度带:寒温带、 带、 带、亚热带、 带,另外还有地高天寒、面积广大的 。4、自主学习疑难记录。
精讲互动围绕下列问题展开师生互动学习,各小组选派代表回答问题,小组之间相互补充纠正,教师点评,最后师生共同总结。1、对比分析图2-13和图2-14,思考:我国冬、夏季南北气温差异的形成原因。(1)为什么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相差很大呢?(2)1月份0℃等温线在青藏高原的东部边缘向南弯曲?想一想为什么会发生变化?而夏季青藏高原的气温明显又明显低于全国其他地区,这又与什么原因造成的?小结: 因素是影响我国气温分布的重要因素,尤其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很大,与 位置有关系,此外,气温还会受 因素的影响。阅读P33的图2-15,在老师的帮助和引导下,弄清楚以下问题:(1)明确各温度带的大致分布范围,包括哪些地形区或省级行政?(2)温度带是根据气温的南北差异,并结合农业生产的实际来划分的,那么在不同的温度带内,作物能够成熟的次数,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熟制”有什么不同?(3)观察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和哪条等温线是相对应的?寒温带:位于 省北部、内蒙古东北部,作物一年 熟;中温带:位于东北和内蒙古大部分、 北部,作物一年一熟;暖温带:位于 中下游大部分地区和新疆南部,作物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亚热带:位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作物一年两至三熟;热 带:位于滇、粤、台南部和 省,作物一年 熟; — 一线是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也是1月份 ℃等温线通过的地方,所以它是我国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3、阅读课本P34的资料,小组合作补充有关资料,共同讨论在不同的温度带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什么不同?结合实际:谈一谈我们西安属于什么温度带?有什么特点?
达标训练独立完成以下练习,检查本节课的学习情况。(每题2分,共计20分)1、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特点是 的气温差别大,越往南,气温越 ,越往北,气温越 。2、在我国,一月0℃等温线大致沿下面的哪条线分布( )A、长江 B、阴山——海河 C、秦岭——淮河 D、黄河3、关于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南北温度相差不大 B、南北温度相差很大 C、全国普遍高温 D、最热的地方在吐鲁番4、我国从南到北划分为5个温度带:热带、 带、 带、 带和 带,另外还有地高天寒、面积广大的 。我的得分 ,如有错误,请用红笔纠错。
课堂小结 冬季——南北气温相差 ,气温由南向北 。 1月份0℃等温线大致穿过 — 一线。夏季——南北温差 ,全国除青藏高原等地区普遍 。温度带的划分与分布: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和高原气候区。
作业布置 当堂完成达标训练并纠错,课后预习第二节之《东西干湿的差异》。
课后反思 1、今天这节地理课,你有什么收获?2、关于今天所学习的我国气温的分布特点和温度带的划分,你还有什么疑问?
第二章第二节 课题名称 《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 第 周星期 第 节 课型 新授 主备课人 景莉
学习目标 1、阅读等降水量线分布图,了解我国降水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形成原因。2、了解我国的干湿地区的划分标准,结合地图识记我国主要干湿地区。
重点难点 重点:我国降水的分布特点及形成原因。难点:等降水量线分布图的分析判读;干湿地区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学习过程与方法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34-36的图文材料,请大家围绕下列问题展开自主学习,然后小组内展示交流自主学习成果,并相互补充矫正。 P35的图2-16,首先看清图例和降水量数值,然后回答以下问题:(1)从图中找出并观察判断1600毫米、800毫米、400毫米和200毫米等降水量线分别经过我国哪些地区?(2)将800毫米、400毫米等降水量线用彩色笔描出,并对照P31的图2-13,观察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与哪条等温线几乎重合,穿过哪些山脉和河流?(3)从图中总结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有什么特点或规律?(4)阅读P35的阅读材料,回答:我国降水最多和降水最少的地方分别在哪里? 我国降水空间分布特点:东 西 ,南 北 ;年降水量分布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 。2、阅读P36的图2-17,根据图例,回答以下问题:干湿地区划分的依据是什么?我国分为哪四类干湿地区?哪些干湿地区面积广大,且主要位于我国西北部地区?干湿地区划分的依据是一个地方 量与 量的对比关系,而非单纯用降水量多少进行衡量,它反映了该地气候的湿润程度,据此我国划分四类干湿地区,分别是 地区、 地区、 地区和湿润地区。3、自主学习疑难记录。
精讲互动围绕下列问题展开师生互动学习,各小组选派代表回答问题,小组之间相互补充纠正,教师点评,最后师生共同总结。阅读P36的图2-17,在老师的帮助和引导下,弄清楚以下问题:(1)为什么东北地区的大兴安岭北部、小兴安岭、长白山以东地区属于湿润地区?(2)我国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大致相当于哪条等降水量线?(3)地跨三个以上干湿地区的省级行政区各有哪些?(4)我国四类干湿地区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各以什么植被为主?各干湿地区年降水量有什么特点?小组合作完成下面的表格。小结:(1)东北地区纬度位置较高,气温相对较 ,蒸发量 ,降水量相对较大,因此气候较为湿润,属于湿润气候区。(2)我国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大致相当于 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通过 — 一线。(3)地跨三个以上干湿地区的省级行政区有内蒙古、甘肃、 、西藏。干湿地区干湿状况分布地区植被湿润地区年降水量> mm降水量>蒸发量秦岭—淮河以南地区、东北三省东部和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半湿润地区年降水量> mm降水量>蒸发量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南部和青藏高原东南部半干旱地区年降水量> mm降水量<蒸发量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大部分干旱地区年降水量< mm降水量<蒸发量新疆、内蒙古高原西部和青藏高原西北部3、阅读课本P34的图文资料,小组合作,共同讨论以下问题:(1)降水量的不同,会影响到建筑、饮食、民俗等许多方面。比较图2-18中房屋的建筑形式有何不同,分析这与当地的降水情况有什么关系?(2)阅读并补充相关材料,探讨不同的干湿地区对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有什么样影响?(3)结合实际:谈一谈我们西安属于什么类型的干湿地区?有什么特点?
达标训练独立完成以下练习,检查本节课的学习情况。(每题2分,共计20分)1、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 。2、下列关于干湿地区和温度带说法正确的是( )A、东北平原在湿润地区、暖温带 B、华北平原在半湿润地区、中温带C、四川盆地在湿润地区、亚热带 D、海南岛在湿润地区、亚热带3、下列干湿地区与其相对应的自然景观和农业类型用线连接起来。①森林和草原 A、湿润地区 畜牧业②森林 B、半湿润地区 旱作农业③荒漠 C、半干旱地区 水田农业④草原 D、干旱地区 我的得分 ,如有错误,请用红笔纠错。
课堂小结 我国降水空间分布特点: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 。我国的干湿地区: 地区、 地区、 地区和 地区。 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通过秦岭—淮河,是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作业布置 当堂完成达标训练并纠错,课后预习第二节之《季风气候显著》。
课后反思 1、今天这节地理课,你有什么收获?2、关于今天所学习的我国降水的分布特点和主要干湿地区,你还有什么疑问?
第二章第二节 课题名称 《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第三课时)
授课时间 第 周星期 第 节 课型 新授 主备课人 景莉
学习目标 1、掌握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比较分析我国冬、夏季风的成因和特点。2、初步认识中国气候资源的有利条件以及一些天气、气候灾害。
重点难点 重点:我国冬夏季风的成因、特点及差异。难点:冬、夏季风形成图的分析判读。
学习过程与方法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38的图文材料,请大家围绕下列问题展开自主学习,然后小组内展示交流自主学习成果,并相互补充矫正。 1、我国季风气候显著,阅读P38的图2-19和2-20,对比分析回答以下问题:(1)总结什么是季风?季风与季风气候是一回事吗?我国的季风气候是如何形成的?(2)总结归纳我国季风气候及成因、冬夏季风的区别,完成下面的表格。小结:季风是指一年内盛行 随季节变换而有显著变化的风;季风气候则是指一年内因盛行不同风向的季风而形成的气候。季风名称成因发源地风向陆地→海洋海洋→陆地性质冬季风西伯利亚和蒙古一带偏北西北、东北从 吹向 夏季风太平洋、印度洋热带洋面偏南东南、西南从 吹向 2、阅读P39的图2-21,观察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布和分界线,回答以下问题:(1)非季风区是不是受不到季风的影响?(2)结合前面的降水量分布图,看看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在降水量上有什么不同?小结:季风区与非季区的划分依据:是否能够受到 季风影响;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大致通过 毫米等降水量线,两侧降水量存在差异。季风区:夏季风影响很明显,降水 ,主要集中于 ;非季风区:夏季风很难到达,降水 ,全年都比较 。3、自主学习疑难记录。
精讲互动老师利用课件,引导学生围绕下列问题,展开师生互动学习。同学们积极思考,踊跃回答问题,在老师帮助下进行系统总结,突破本节难点。冬、夏季风对我国的气候有什么影响?(1)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相差很大,除受纬度位置影响外,跟季风有无关系?为什么?(2)夏季风对我国又有何影响?完成课本P40活动题第1题:分析我国季风区的降水和气温在时间上的配合,以及这种降水和热量的配合特点对农业生产有什么好处?小结:冬、夏季风对我国的气候的影响——(1)寒冷干燥的 的盛行,是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的主要原因之一。(2)夏季风来自 ,能带来丰富的水汽,形成我国的 ;而且我国季风区内降水最多的季节,也是气温最高的季节,因此季风区最显著的气候特点是多雨期与高温期一致,都集中在 季,概括说就是 。2、锋面雨是如何形成的?它的推移有何规律?请同学们首先阅读课本P39的阅读材料,寻找答案,然后观看课件演示,聆听老师讲解锋面雨的形成过程和东部地区雨带的推移规律,并回答梅雨和伏旱出现在我国什么地区? 中下游地区3、课本P40活动题第2题:究竟是什么因素造成了阿拉伯半岛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气候的差异呢?请同学们结合本节课刚刚学过的知识,进行小组讨论。结论:造成两个地区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4、课本P40活动题第3题:我国季风气候带来的各种灾害性天气有哪些?小组合作探讨,这些灾害发生的原因、带来的危害和有效的预防措施。
达标训练独立完成以下练习,检查本节课的学习情况。(每题2分,共计18分)1、我国夏季盛行的是偏 (南或北)风,夏季风主要来自东面的 洋和南面的 洋,气流特点是 (寒冷干燥或温暖湿润)。 2、习惯上将受 风影响不明显的地区叫非季风区,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的大致分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__________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该线以东南大地区,称为 (季风区或非季风区)。3、季风的影响是导致我国降水时空分配不均的主要原因,分析回答:A、受季风影响,我国东部地区降水主要集中在 季节。B、夏季风活动不稳定容易导致 和 灾害。我的得分 ,如有错误,请用红笔纠错。
课堂小结 1、我国季风气候及成因——受纬度位置和 等因素的影响。2、冬、夏季风的特点及对我国气候的影响:冬季风的盛行,是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的主要原因之一。夏季风来自海洋,形成我国的雨季;而且我国季风区内 。3、季风区与非季区的划分依据和气候差异:是否能够受到 季风影响;大致通过 毫米等降水量线。
作业布置 当堂完成达标训练并纠错,课后预习第二节之《气候复杂多样》。
课后反思 1、今天这节地理课,你有什么收获?2、关于今天所学习我国季风气候,你还有什么疑问?
第二章第二节 课题名称 《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第四课时)
授课时间 第 周星期 第 节 课型 新授 主备课人 景莉
学习目标 1、阅读气候类型分布图,认识我国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和特点。2、掌握我国重要的气候特征——气候复杂多样,并会分析其优越性。
重点难点 重点:我国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和特点。难点:气温曲线变化图和降水柱状图的分析判读。
学习过程与方法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42的图文材料,请大家围绕下列问题展开自主学习,然后小组内展示交流自主学习成果,并相互补充矫正。 阅读图2-26,认识我国主要的气候类型及分布,然后回答以下问题:(1)结合上节内容,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重要的气候类型是什么?又可分为哪几种?(2)除了季风性气候,我国还有哪些其他气候类型?分布情况如何?(3)试着总结:我国除了季风气候显著外,还有什么重要的气候特征?(4)这个气候特征的形成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小结:(1)我国东部地区主要是北方的 季风气候、南方的 季风气候,云南南部、广东南部和台湾南部及海南岛属于 季风气候;西北地区主要是温带 气候;在青藏高原地区形成了独特的 气候。(2)我国气候特征:气候类型多种多样或气候复杂多样。(3)主要受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因素的影响,此外,由于地形 ,地势 ,更增加了我国气候的复杂多样性。2、观察图2-27,从图中可以看出高山气候有什么特点?然后根据阅读材料回答:青藏高原居民为什么要穿着体现自己民族特色的服饰——藏袍?高山气候受地形地势因素影响,气候类型和地面植被呈现 变化。3、自主学习疑难记录。
精讲互动围绕下列问题展开师生互动学习,各小组选派代表回答问题,小组之间相互补充纠正,教师点评,最后师生共同总结。1、仔细观察图2-26中四个地点漠河、海口、吐鲁番、五道梁的气温曲线变化图和降水柱状图。在老师引导下掌握阅读方法,学会分析各地的气候特点,进而在气候类型图上找出这四个地点,了解其气候类型。在此基础上,总结我国不同气候类型的特点。(1)西北的吐鲁番盆地:气候 、冬冷夏热,属于温带 气候。(2)西南的五道梁:说明青藏高原上大部分地区四季长冬,有的地区甚至终年冰雪覆盖,属于 气候。(3)东北部的漠河:东北大小兴安岭地区冬季寒冷干燥而漫长,属于温带 气候,这种气候在北方大部分地区的气候特点是 。(4)南部的海口:海南岛气候湿润,终年皆夏,属于 季风气候。(5)除此以外,还有 季风气候,其气候特征是 。(6)我国东部地区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1月份0℃等温线, 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通过 — 一线。2、完成课本P43活动题:结合所给材料,思考如何因地制宜地利用我国复杂的气候资源?小组合作补充有关资料,举例说明复杂多样的气候,对我国的生产和生活有什么影响?最后结合实际:谈一谈我们西安属于什么气候类型?有什么特点?
达标训练独立完成以下练习,检查本节课的学习情况。(每题2分,共计20分)除季风气候显著外,我国气候还具有 的特点,西北地区主要是 性气候,此外,受地形的影响,在青藏高原地区形成了独特的 气候。2、读“广州和哈尔滨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回答以下问题。(1)根据气温和降水情况分析判断两城市分别是:A为 ,B为 。(2)两城市降水量月份分配的共同点是:降水集中在 季,不同的是 的雨季相对较长。(3)从温差来看,两地相比,在 季气温相差小, 季的气温相差大。(4)从两地的纬度位置和气候差异分析,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是 (填字母序号)。我的得分 ,如有错误,请用红笔纠错。
课堂小结 我国气候复杂多样——北方 季风气候、南方的 和 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大致通过 — 一线。西北地区温带 气候;西南地区是 气候。
作业布置 当堂完成达标训练并纠错,课后预习第三节《河流和湖泊》。
课后反思 1、今天这节地理课,你有什么收获?2、关于第二节所学习的我国气候,你还有什么疑问?
第二章第三节 课题名称 《河流与湖泊》(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第 周星期 第 节 课型 新授 主备课人 景莉
学习目标 1、认识我国河湖众多的特点及河湖在人类活动中的作用。2、明确外流区(河、湖)、内流区(河、湖)的概念,以及外、内流河的水文特征。
重点难点 外流河和内流河的水文特征及其成因。
学习过程与方法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44-46的图文材料,请大家围绕下列问题展开自主学习,然后小组内展示交流自主学习成果,并相互补充矫正。 1、河流和湖泊能给我们的生活提供哪些便利?又给我们带来过什么灾害?2、阅读P44的图2-28,在地图上认识我国主要的河流和湖泊:河流:长江、黄河、松花江、珠江、怒江、塔里木河、额尔齐斯河;湖泊:青海湖、洞庭湖、鄱阳湖; 运河:京杭大运河。总结:(1)受地势 高 低的影响,我国的大部分河流自西向东注入 洋,在西南有几条河流向南流入 洋,如 ,我国唯一注入北冰洋的河流是 。所以,最终流入 的河流叫外流河。(2)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的大多数河流,最终流入内陆湖或中途消失在沙漠中,这种最终未流入海洋的河流叫做 河,我国最长的内流河是 河。(3)京杭运河北起 ,南至 ,沟通海河、 、淮河、 、钱塘江五大水系,历史上沟通南北,现在苏浙境内仍是重要的运输线。3、自主学习疑难记录。
精讲互动围绕下列问题展开师生互动学习,各小组选派代表回答问题,小组之间相互补充纠正,教师点评,最后师生共同总结。阅读P44的图2-28,什么是外流区?什么又是内流区?西北地区有没有外流区,东南地区有没有内流区呢?它们之间的界线大致自东北向西南,经过哪些山脉、地区?什么是外流湖?为什么是淡水湖?什么是内流湖?为什么是咸水湖?外流河所在区域为 ,约占陆地面积的 ,水量超过 ;内流河所在区域为 ,约占陆地面积的 ,水量仅有 。外流区、内流区的界线经过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内流湖在 区,基本上是 湖,我国最大的湖泊是 湖,属 湖;外流湖在 区,属淡水湖,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是 湖,位于 省。2、阅读P45的图2-29,结合P47活动2所给数据,回答以下问题:(1)这四条河流分布在我国什么地区?(2)这四条条河流什么季节流量最大?什么季节流量最小?为什么?从北到南,河流汛期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有何不同?汛期长短有何变化?黄河、松花江为什么在冬季出现枯水期,甚至断流?(3)以黄河花园口站和西江梧州站为例,说一说这两条河流流量年内变化有何不同?这些变化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可能会产生什么影响?外流河主要分布在我国的 区,其水文特征:①数量 ,流程 ;②水源补给:大气降水,所以我国外流河的水量变化,深受 气候的影响;③夏季容易形成 ,由北往南,河流汛期开始的时间越来越 ,结束的时间越来越 ,汛期的时间越来越 。④秦岭——淮河以北的河流,流量 ,冬季河流结冰,普遍形成枯水期;而以南的河流,流量 ,含沙量小,没有结冰期。3、阅读P45的图2-30,以塔里木河为例,分析我国内流区的河流有什么样的水文特征?为什么有这样的特征?它的主要补给水源是什么?内流河主要分布在我国的 区,其水文特征:①数量 ,水量 ,流程 (蒸发、下渗、灌溉、生产、生活用水多等);②水源补给: 和山地降水;③多为 性河流:汛期为 季,原因 ,其它季节水量少或断流。
达标训练独立完成以下练习,检查本节课的学习情况。(每空2分,共计24分)1、我国最长的内流河是 河,我国最大的湖泊是 湖,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是 湖,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人工运河是 运河。2、汛期开始最早、结束最晚、汛期最长的河流是( ), 冬季结冰的是( ) A、湘江 B、珠江 C、长江 D、黄河3、将下列河流名称与其主要特征连线。A、塔里木河 ①汛期最长的河流B、长江 ②最长的内流河C、黄河 ③水量最大的河流D、珠江 ④含沙量最大的河流E、雅鲁藏布江 ⑤流入北冰洋的河流F、额尔齐斯河 ⑥注入印度洋的河流我的得分 ,如有错误,请用红笔纠错。
课堂小结 外流河、外流区、外流湖与内流河、内流区、内流胡的概念;2、外流河的分布和水文特征:水源补给、水量、汛期、含沙量、结冰现象。3、内流河的分布和水文特征:水源补给、水量、汛期。
作业布置 当堂完成达标训练并纠错,课后预习第三节之《黄河的治理》。
课后反思 1、今天这节地理课,你有什么收获?2、关于今天所学习我国河流与湖泊概况,你还有什么疑问?
第二章第三节 课题名称 《河流与湖泊》(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 第 周星期 第 节 课型 新授 主备课人 景莉
学习目标 利用地图与统计资料,识记黄河的发源地、注入海洋和上中下游划分等源流概况。2、利用相关资料,分析黄河各河段的环境问题及其形成原因和治理措施。
重点难点 重点:黄河流域的基本概况及其环境问题。难点:黄河各河段的环境问题的成因和治理。
学习过程与方法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48-50的图文材料,请大家围绕下列问题展开自主学习,然后小组内展示交流自主学习成果,并相互补充矫正。 1、阅读课本P48的图2-32,并结合地图册的有关资料,认识黄河的源流概况。(1)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 山脉,最后注入 海,干流 千米,黄河是我国的第 长河,形状像汉字的“ ”字。(2)干流流经地形区:上游: 高原、 高原。中游: 高原、下游: 平原。(3)在地图上从源头到入海口找出长江流经的9个省、市、区: 、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 。(4)上、中、下游的划分:在地图中标出长江各河段的分界点。源头—— ( )自治区—— ( )省——入海口。(5)在地图上找出以下主要支流:汾河、渭河。2、观察图中的四幅图片,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为中华民族做出了那些贡献呢?总结:黄河的奉献——功(1)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2)提供丰富的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 游,水能资源丰富的河段,地处我国阶梯之间的交界处,河流落差大;重要水电站有龙羊峡、三门峡和 。(3)塑造平原和灌溉作用:是塑造 平原的主力军,灌溉了 平原和河套平原,使其成为“塞上江南”。(4)提供旅游资源: 瀑布。3、自主学习疑难记录。
精讲互动围绕下列问题展开师生互动学习,各小组选派代表回答问题,小组之间相互补充纠正,教师点评,最后师生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