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3.1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学案(要点讲解+当堂检测+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5.3.1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学案(要点讲解+当堂检测+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12-07 08:58: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沪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同步学案
第15章 轴对称图形与等腰三角形
15.3 等腰三角形
第1课时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要 点 讲 解
要点一 等腰三角形的概念
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条边叫做腰,剩余的一条边叫做底边,两腰的夹角叫做顶角,底边与腰的夹角叫做底角.
要点二 等腰三角形的边角性质及“三线合一”
1. 定理1: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
2. 定理2:等腰三角形顶角的角平分线垂直平分底边.
由此可知,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简称“三线合一”.其具体用法是:在等腰三角形中,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只要知道其中一个结论,就可以得出其他两个结论.
3. 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底边上的中线(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所在的直线.
4. “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这个性质是等腰三角形的另一条重要性质,应用非常广泛,它包含了多层意义.可以用来证明角相等、线段相等、垂直关系.
经典例题1 如图所示,点D,E在△ABC的边BC上.AB=AC,AD=AE.求证:BD=CE.
解析:因为△ABC是等腰三角形,可考虑过点A作BC边的高,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决问题.
证明:如图所示,过点A作AF⊥BC于点F.
∵AB=AC,∴BF=CF.
∵AD=AE,∴DF=EF.
∴BF-DF=CF-EF,即BD=CE.
要点三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相等,每一个内角都等于60°.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所以等腰三角形具有的性质等边三角形都具有,特别地,等边三角形有三组“三线合一”.
易错易混警示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三线合一)”的误用
“三线合一”是等腰三角形中特殊线段具有的性质,并不是所有三角形的“三线”都“合一”,因此在解题时一定要明确这“三线”指的是哪三条线段,而不能乱用.由于对这“三线”的含义理解不透,往往乱用“三线合一”,导致解题过程错误.
经典例题2 如图所示,在△ABC中,AB=AC,BD⊥AC,垂足为点D,∠A=40°,求∠DBC的大小.
解:因为AB=AC,∠A=40°,
所以∠ABC=∠ACB=×(180°-40°)=70°.
又因为BD⊥AC,垂足为点D,所以∠BDC=90°.
所以∠DBC=90°-∠ACB=90°-70°=20°.
点拨: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指的是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但对于底角平分线、腰上的中线、腰上的高却不一定相互重合.不要盲目运用“三线合一”的性质解题.
当 堂 检 测
1. 若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80°,则它的底角的度数为(  )
A. 80° B. 50° C. 40° D. 20°
2. 如图,在等腰△ABC中,AB=AC,BD⊥AC,∠ABC=72°,则∠ABD等于(  )
A. 36° B. 54° C. 18° D. 64°
3. 如图,过等边三角形ABC的顶点A作射线,若∠1=20°,则∠2的度数是(  )
A. 100° B. 80° C. 60° D. 40°

第3题 第4题
4. 如图,等腰△ABC的顶角∠A为80°,BD⊥AC,则∠DBC是(  )
A. 40° B. 50° C. 60° D. 30°
5. 如图,AE∥BD,C是BD上的点,且AB=BC,∠ACD=110°,则∠EAB= .

第5题 第6题
6. 如图,在△ABC中,AB=AC,AD⊥BC于点D,若AB=6,CD=4,则△ABC的周长是 .
7. 如图,点B是等边△APQ的边QP延长线上一点,且BP=PQ,连接AB,则∠BAP= .
8. (1)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32°,求底角;
(2)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100°,求底角.
9. 如图,在等边三角形ABC中,AB=6cm,D是AC的中点.延长BC到点E,使CE=CD.
求:(1)∠E的度数;
(2)BE的长.
当堂检测参考答案
1. B 2. B 3. A 4. A
5. 40°
6. 20
7. 30°
8. 解:(1)当32°是底角时,底角即为32°;当32°是顶角时,底角为,即为74°. 
(2)因为100°只能是顶角,所以底角是,即底角为40°.
9. 解:(1)∵△ABC为等边三角形,∴∠ACB=60°.∵CE=CD,∴∠CDE=∠CED.∵∠ACB=∠CDE+∠E,∴∠ACB=2∠E.∴∠E=30°. 
(2)∵AB=AC=BC=6cm,又∵D是AC的中点,∴CE=DC=3cm,∴BE=6+3=9(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