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粤版九上化学 1.4物质的性质探究 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科粤版九上化学 1.4物质的性质探究 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73.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9-12-07 10:52: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4物质的性质探究
【学习目标】
1、会区别物质的变化和物质的性质;
2、知道如何探究物质的物理性质;
3、体验科学探究是研究物质的重要方法;
4、初步学会科学探究的主要步骤,体验合作学习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重点难点】
重点:如何探究物质的性质,科学探究的主要步骤。
难点:逐步提高学生对科学探究活动的认识和参与程度。
【预习案】
填写写列表格: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概念
性质内容
可燃性、活泼性、稳定性、氧化性、还原性等
性质确定
本质区别
2、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
(1)物质性质与物质变化有什么关系?区别:性质是物质固有的一种属性,它决定了在一定条件下,物质能否发生某种变化;而物质的变化是物质的运动形式,是一个过程,是物质性质的具体表现。
(2)联系: 决定了 , 体现 。
(3)描述物质性质的词语常见:“能”、“会”、“容易或易”、“可以或可”、“有.....性”等。
描述物质变化的词语有:“正在”、“已经”、“变成”、“生成”、“发生了”等。
(4)酒精挥发是 变化,体现酒精 性;炸药爆炸是 变化,体现火药 性;纸片燃烧是 变化,体现纸片 性;焰火燃烧是 变化,体现焰火 性;糖溶于水是 变化,体现糖的 性;海水晒盐是 变化,体现水的 性;沥青凝固是 变化,体现沥青 性。
3、在家里你有哪些方法鉴别水和食盐水?(至少用三种方法)
4、下列家庭常用品中,可根据哪些物理性质来区别?
(1)盐和糖      ;(2)铜制品和铁制品      ;
(3)酒和醋      ;(4)瓷勺和塑料勺      。
5、几种常见物质在通常状况下得某些物理性质
物质
颜色
气味
味道
状态
熔点/℃
沸点/ ℃

无色
无臭
无味
液态
0
100
醋酸
无色
醋味
酸味
液态
16.6
118

银白色
无臭
无味
固态
1535
2750

银白色
无臭
无味
固态
648.8
1090
氮气
无色
无臭
无味
气态
-209.86
-195.8
氧气
无色
无臭
无味
气态
-218.4
-182.96
请问:(1)1200℃ 那种物质是固体?在什么温度范围所有的物质都是非液体?
答: 。
(2)液态氮气和氧气的混合物,升高温度,哪种气体先气化?答: 。
【探究案】
探究一:金属铜化学性质探究
一、观察与问题:用镊子取一小片铜片在空气中加热后有什么变化?变黑的是什么物质?
二、假设与猜想
假设一:黑色物质是烟灰;
假设二: 。
三、实验与事实
设计实验证明假设一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设计实验证明假设二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四、解释与结论
五、反思与评价
化学变化的文字表达式:
六、表达与交流
如何设计实验,证明铜在没有氧气的条件下,能否变成黑色?
总结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  →   → 
→   →   → 
探究二:蜡烛燃烧探究
点燃一支蜡烛观察蜡烛在燃烧前、燃烧时、燃烧后的三个阶段进行观察。
?
实验现象
燃烧前
蜡烛是白色较软的,有轻微气味圆柱状固体
燃烧时
石蜡受热时先 、蜡烛燃烧时发 、冒黑烟、放 。 看到 火焰: 、 、 。
熄灭后
熄灭蜡烛,熔化的石蜡逐渐 ,白色棉线烛心变黑,易碎。用火柴点燃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白烟 。
(1)蜡烛燃烧过程中,火焰遇冷会出现什么现象?
实验方案:点燃一支蜡烛,将白瓷板或玻璃片罩在火焰上方,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
(2)蜡烛熄灭后白烟有可燃性吗?
实验方案:点燃一支蜡烛,用嘴吹灭,立即用燃着的火柴去点产生的白烟,观察现象。
现象: ;实验结论: 。
(3)蜡烛燃烧后生成物是什么?
温馨提示: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方案及现象:点燃一支蜡烛,在火焰上罩一个干燥而冷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小水珠;迅速倒转烧杯,在烧杯里滴加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如图所示)
实验结论: 。
(4)熄灭蜡烛后白烟是什么物质?
温馨提示:蜡烛是由石蜡制造的。主要含碳和氢两种元素,完全燃烧后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不完全燃烧除了二氧化碳、水外,还有可能产生碳粒,一氧化碳(常温下是气体,有可燃性。)
猜想:A认为:可能是是石蜡受热后产生的石蜡蒸气;B认为:可能是石蜡不完全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C认为:上述两种情况都有。
请设计一个简单实验方案:
现象与结论:
(1)如果A的猜想正确,现象是 ;
(2)如果B的猜想正确,现象是 ;
(3)如果C的猜想正确,现象是 。
【教你一招】变化与性质的区分
性质是物质本身的固有属性,而变化是一个动态过程。性质的描述中往往有“能、 会、易、难”等字眼。
如:(1)木柴燃烧—化学变化 木柴能燃烧—化学性质
(2)铁生锈——化学变化
铁(在潮湿的空气里)易生锈——化学性质
铁(在干燥的空气里)难生锈——化学性质
自我测评
1、镁条能在空气中燃烧,属于镁条的               ( )
A物理变化 B化学变化 C物理性质 D化学性质
2、下列四种做法,利用了该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 )
A用海水晒盐 B用干冰冷藏食品 C用燃烧的蜡烛照明 D分离空气制氧气
3、蜡烛在空气中燃烧时,发生的变化               ( )
A只发生物理变化 B只发生化学变化
C既发生物理变化又发生化学变化 D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
4、下列属于氧气物理性质的是 ( ? ? )
A氧气能使食物腐烂 B氧气能使钢铁生锈
C氧气能供给动物呼吸 D氧气能液化成淡蓝色液体
5、下列属于金属铜的化学性质的是 ( ? ? )
A铜片表面呈黄色 B铜片在空气中加热会变黑
C铜线的导电性很强 D铜的密度为8.9g/cm3
7.胆矾是一种蓝色晶体,化学式是 CuSO4·5H2O,胆矾受热时容易失去结晶水,成为白色的无水硫酸铜,在工业上精炼铜、镀铜等都要应用胆矾。上述对胆矾的描述没有涉及到的是 ( )
A.制法 B.物理性质 C.化学性质 D.用途
8. ①木炭是灰黑色的多孔性固体;②木炭能燃烧;③我国某些地方冬天有时用木炭来取暖;④将木炭粉碎;⑤木炭可制黑火药;⑥取一小块木炭点燃,放入氧气瓶中燃烧,发出白光。上述描述属于物理性质的是(填序号,下同),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属于用途的是     。
9.在以下叙述中:①镁带在空气中可以燃烧;②镁带在空气中燃烧;③石蜡受热熔化;④石蜡受热易熔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___;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__;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____;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_____。
10.阅读下列信息:铝是一种银白色的金属,具有金属光泽,质地较软,很容易制成薄片;铝的密度较小(2.7 g/cm3),有良好的导电性和传热性;铝在空气中容易与氧气作用,生成致密的保护层——氧化铝;铝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根据上述信息,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铝的物理性质有                       ;
(2)铝的化学性质有                       。
11.①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②易挥发③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④并能溶解碘、酚酞等多种物质⑤酒精易燃烧,⑥常作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是一种绿色能源。⑦当点燃酒精灯时,酒精在灯芯上边汽化边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根据上述叙述可归纳出:酒精的物理性质有_____(填代号),化学性质有_____(填代号)。点燃酒精灯的全过程中酒精发生的物理变化是_________(填文字),发生的化学变化是________(填文字)。
12、1806年,英国化学家戴维用电解法从苏打(碳酸钠)中得到一种新金属钠,他对金属钠做了如下实验:取一块金属,用小刀切下一小块,切面呈银白色,把它投入水中,它浮在水面急速转动,发出嘶嘶声,与水发生剧烈反应,放出大量热使金属钠熔成一个银白色小球,同时产生气体,并能和气体一起燃烧。
金属钠的物理性质有 ;
金属钠的化学性质有 。
13、初三兴趣小组对蜡烛(主要成分石蜡)的物理性质进行探究: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硬度、溶等,并嗅气味;从蜡烛上切下一小块石蜡,把它放在水中,观察铁是否溶于水,是浮在水面还是沉入水底?说明石蜡的密度比水大还是比水小?请记录:
状态
硬度
溶解性
密度
性质内容
【中考直通车】
1物质的用途和性质密切相关。下列用途主要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活性炭用于防毒面具 B.金刚石作装饰品 C.铜丝作导线 D.氢气作高能燃料
2“飞天壮歌——中国首次太空漫步航天展”于5月24 日在南京展区圆满结束。航天所用燃料之一为液氢,下列说法中属于H2的化学性质的是( )
A.液氢燃烧 B.氢气是最轻的气体 C.氢气具有可燃性 D.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3下列描述中,属于金属化学性质的是( )
A.铜是紫红色固体 B.汞在常温下呈液态 C.铝能与酸反应 D.钠的质地较软
4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压缩天然气做燃料 B.金属铜用于制导线 C.氮气用于食品防腐 D.石灰中和酸性土壤
5仿照示例,任选两种物质,分别写出它们的一个性质和与之对应的用途:( )
物质
性质
用途
氢气
可燃性
清洁、环保的高能燃料
【拓展延伸】
1.根据此图及日常生活经验分析,推测修正液有哪些性质。(至少答出三点)

(1) ;(2) ;(3) ;
【作业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