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3.1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
掌握氧气的检验方法,知道碳、铁丝、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能够写出这些反应的文字表达式;知道氧气具有氧化性。
掌握化合反应的特点并能利用该特点对反应的类型进行准确地判断。
4、知道氧化反应有剧烈和缓慢之分,并能举出相应的反应实例。
一、预习学案
在第一单元我们已经知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通过对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变化规律以及物质间相互作用关系进行研究,从而使我们能更清晰准确地认识周围的事物。而“氧气”就是我们步入化学殿堂所要研究探讨的第一种常见物质。现在,就让我们从科学家的角度来重新认识一下我们赖以生存的氧气吧!
凭借自己日常的生活经验,你能说出你对氧气都有哪些认识吗?(只要是与氧气相关的内容都可以, 每位同学均可参与展示)
2、阅读课本片P68,完成下表:
气体
名称
颜色
常温状态
气味
标况密度
沸点
凝固点
是否易溶于水
以上是对该气体 性质的描述。
【问题】气体的物理性质一般从(?? )、(?? )、(?? )、(??? )、(???? )五个方面描述。
补充:三态变化:常温为无色气体,降温加压变为 _____色的液体,继续降温,会变为______状_____色的固体。
3、写出木炭、铁丝、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 、 。
4、阅读P71 图3-2氧气用途,总结氧气用途有: 。
二、探究学习
观察演示实验3-1、3-2和3-3,记录实验现象并分析。
物质(颜色状态)
反应现象
(“一光二热三生成”)
文字表达式
(在物质名称下面标明其化学式)
注意事项
木炭(灰黑色固体)
在空气中发 光,氧气中发 光,放热,生成能使(? ?)变浑浊的气体。
铁(银白色固体)
(??? )燃烧,(?? ? )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
铁丝要细,绕成螺旋状,末端系一根火柴。预先放少量水或细沙。
蜡烛(白色固体)
在氧气中发白光,瓶壁上有水雾出现,放热,生成能使(? ?)变浑浊的气体
盛氧气的集气瓶若干燥,方可观察到水雾
总结:
1装氧气的集气瓶要预先装少量的水或瓶底铺上一层细沙,是为了 。
2可燃物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 ,某些在空气中不易燃烧的物质在氧气中 。
3碳、铁跟氧气的反应都是化合反应,你能根据他们的共同点说出化合反应的概念吗?写在下面。
? 化合反应是 的反应。
4上述三个反应都是氧化反应发生的反应,能根据他们的共同点说出氧化反应的概念吗?写在下面。
氧化反应是 的反应。
氧化反应 剧烈氧化:
缓慢氧化:
三、氧气的用途
剧烈氧化:可用于 、 、
氧气
缓慢氧化:可用于 、 、
四、做一做:
1.通常情况下,氧气是一种______色______味的气体,其密度比空气的密度______,_____溶于
水。在一定条件下,可液化成_________色液体或固化成__________色固体。
2.检验集气瓶中的气体是不是氧气时,应 。
3.化合反应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下同)是氧化反应,氧化反应_______是化合反应。
4.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D.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5.以下对氧气性质的描述,错误的是(? )
A.通常情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B.氧气极易溶于水
C.氧气在低温高压时能变为液体或固体?????? D.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
6.氧气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密度比空气大? B.能支持燃烧?? C.不易溶于水????? D.无色无味
7.能够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是(? )
A.氧气? B.空气? C.二氧化碳? D.水蒸气
8.下列物质在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反应,集气瓶底要预先留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的是(? )
A.木炭B.红磷? C.铝箔? D.硫磺
9.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变为淡蓝色液体? B.汽油挥发? C.气体受热体积膨胀 D.铝箔燃烧
10.下列变化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钢铁生锈? B.食物腐烂? C.冰雪融化? D.白磷自燃
11.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物质的是( )
A.铁丝 B.木炭 C.白磷 D.硫粉
12.如图所示装置,有洗气、储气等用途,在医院给病人输氧气时,也利用了类似的装置,并在装置中盛放大约半瓶蒸馏水。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b导管连接供给氧气的钢瓶
B.a导管连接病人吸氧气的塑胶管
C.该装置可用来观察是否有氧气输出
D.该装置不能用来观察输出氧气的速度
之所以可以采用此装置,是利用了氧气 性质(物理/化学)中 性质。
13.在一定条件下下列反应都能发生,其中既属于化合反应有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
A.葡萄糖+氧气→水+二氧化碳 B.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C.镁+氧气→氧化镁 D.氢气+氮气→氨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