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导学案
课题:5.3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取
【导学目标】
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质。
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会归纳整理。
【导学预习】
1.CO2的物理性质
?
颜色
状态
气味
密度
溶解性
二氧
化碳
?
?
?
?
?
2. CO2的化学性质
(1)通常CO2不能 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2)CO2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__________。
反应原理:CO2+H2O = H2CO3 ( ____ 反应)
碳酸不稳定,受热时易分解:H2CO3 = ( 反应)
(2) CO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因为CO2与澄清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
【Ca(OH)2】发生反应,生成了白色的___________。
3. CO2的用途: (书本140页)
我的疑问
【导学课堂】
探究点一: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实验(1):观察实验桌上的一瓶CO2,
结论:二氧化碳是____色_____味的 气体
提出问题:二氧化碳一定是气体吗?_________
友情提示:固态的二氧化碳称为“干冰”。
实验(2):如图,玻璃棒左右两边分别挂有一个杯子,处于平衡状态,
向其中一边倒入二氧化碳气体,观察现象。
结论:CO2的密度比空气________(大或小)
实验(3):往盛有CO2的软塑料瓶中加入的蒸馏水,迅速拧紧瓶盖,振荡,观察。
现象
解释
结论
CO2的溶解性:
提出问题:
①向上述矿泉水瓶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观察现象
②猜想究竟是什么使石蕊变色?是CO2呢,还是水呢?还是有别的物质?
探究点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实验(1):取四朵石蕊试液染成的紫色干燥纸花,分别按下图进行实验。
对比实验
Ⅰ喷稀醋酸
Ⅱ喷水
Ⅲ直接放入CO2
Ⅳ喷水放入 CO2
现象
变红
变红
分析与结论
醋酸使石蕊变红
CO2 不使石蕊
变红
温馨提示:紫色石蕊是一种指示剂,酸可以使石蕊变红。
将经过实验(Ⅳ)后的小花加热,能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问题?
交流讨论:
1、在小花上喷稀醋酸的目的是什么?
2、干燥纸花接触水与干燥纸花接触水后又放入二氧化碳集气瓶中的现象为什么不同?说明了什么问题?
3、写出以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2):把二氧化碳缓缓倒入放有燃着的高低不同的蜡烛的烧杯中,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
实验(3):证明二氧化碳气体
实验设计
往澄清石灰水中呼入二氧化碳气体
实验现象
化学方程式
想一想:某晚报以《半个西瓜三条人命》为题报道了某农村发生的悲剧:一个男孩将半个没吃完的西瓜放入自家久未开启过的菜窖,半个多小时没见该男孩回家,父母又先后进入菜窖查看,结果无一生还。
提出问题:究竟是什么物质造成的悲剧?
分析:
(1)菜窖中含大量的 气体,是由于窖中的蔬菜在进行 作用产生的。
(2)在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干涸的深井和深洞前,必须做 试验。
由此可以推出物质具有什么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点三:二氧化碳对生活的影响
讨论与交流:(阅读书本140页)
CO2 对人体健康有哪些影响?
CO2有哪些用途?
【课堂小结】
谈谈这节课你的收获?
【课堂练习】
1、有关CO2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溶于水,有毒,水溶液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B、难溶于水,比空气重,无毒
C、能溶于水,比空气重,一般情况下不支持燃烧
D、因为它有毒,所以不能供呼吸
2、鉴别CO2、O2、空气三瓶气体时,最简便且可行的方法是( )
A、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
B、分别加入石灰水并振荡
C、分别滴入紫色石蕊试液
D、分别加入水并振荡
3、CO2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是因为
A、密度比空气大
B、可以溶解在水里
C、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
D、CO2分子可以与紫色石蕊直接反应
4、下列反应用作鉴定CO2气体的是
A、 CO2+H2O = H2CO3
B、 H2CO3 = CO2↑ +H2O
C、 CO2+C = 2CO
D、CO2+ Ca(OH)2 = H2O +CaCO3 ↓
5、除去H2中混有的CO2,最好的方法是
A、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CuO
B、将混合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
C、将混合气体通入水中
D、将混合气体通过红热的木炭层
【课外拓展】
为了使石灰浆[Ca(OH)2]抹的墙壁快点干燥,为什么常在室内生个炭火盆?为什么开始放炭火盆时,墙壁反而潮湿?
【课外作业】
(1)什么是“温室效应”?
(2)“温室效应”有哪些危害?
(3)“温室效应”的防治措施有哪些?
【课后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