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物之美
一、概述
·本节课是基于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美术》八年级上册《静物之美》内容的一节属于“造型·表现”类型课。计划2课时,90分钟(第一课时欣赏理论,第二课时练习指导。)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感受静物画的美,初步掌握素描的基本要素与技法。教学难点是掌握素描中的构图、透视、明暗。本课的整体框架是以欣赏静物画的基本要素为内容,以素描的基本技巧技法为形式,两者有机结合,既让学生初步了解素描的基础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热爱生活、观察生活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目标分析
了解静物画的表现手法和造型语言,提高视觉感受能力及欣赏能力;初步学习素描静物的基本方法,并尝试用简单的素描方法表现静物画;通过敏锐地观察生活中的事物,体会静物画的美感,丰富艺术体验和感受。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节课的学习者特征分析主要是根据教师平时对学生的了解而做出的:
·学生是农村中学的初二学生。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学生有机会接触素描静物画,但是对静物画立体感形成的原因没有进行过深入研究。
·学生对素描关系有着浓烈的兴趣。
·学生具有一定的素描表现基础。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教学模式:学生探究、演示导入→切入正题→深入探究→证实总结→情感体验→练习评价→归纳小结→知识拓展。
·分组合作学习。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美术》八年级上册。
·多媒体教室
·专门为本节课制作的课件。
附1: 教学媒体选择分析表
知识点
学习
目标
媒体
类型
媒体内容要点
教学
作用
使用
方式
所得结论
占用
时间
媒体来源
了解素描静物的一些基础知识
复习导入
课件展示。
西方绘画三大题材;线条美、光影美、构图美。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演示
引出学习静物画这一课题。
5
自制+光盘
深入教学。
掌握
课件展示。
观察静物内外轮廓;透视关系;光线影响。
得出素描五大调子。
演示
静物画立体感产生的原因。
10
自制+光盘
示范苹果静物的画法。
了解
课件展示。
示范步骤画法。
记住方法。
演示
苹果静物的立体表现。
5
自制+光盘
六、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㈠ 组织教学:按中学教学常规进行(组织纪律,稳定情绪)。
㈡ 情景导入:
导入教学。简要回顾第一节课的知识点,引出学习素描静物画这一课题。
深入教学:
1、出示克劳迪奥﹒布雷沃的作品《衬布》。
观察静物外轮廓的整体形状,高低错落具有节奏美感的形象,即实物的造型,内轮廓的添加,使画面的质感与构造凸显,即实物的结构。静物组合的造型与结构是静物素描的重要基础。
2、讲解观察静物的重要性:不同角度、不同光线下的静物的透视有所不同,在画面中呈现静物的这一变化是决定这幅作品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3、单个静物的解析与演示。
①以苹果为例,介绍“明暗五大调子”
(板书1、什么是明暗五大调子?指高光、亮灰部、明暗交界线、反光、投影。)
②以字典为例,介绍画面的造型可概括为几何形,更重要的突出画面的透视效果,即近大远小。
(板书2、什么是透视?近大远小、近高远低等)
③演示单个苹果的画法。
(板书3、素描静物画步骤:①打出内外轮廓。②统一色调。③细致刻画。④细心收尾。)
单个静物是静物画的基础,只有画好单个静物才能够将多个静物进行组合并呈现一幅完整的静物画作品。在画单个静物画时应注意多个因素:轮廓、透视、光线、色调等。其中透视关系应遵循“近大远小”的准则,在不同的距离,静物的轮廓会产生不同的变化;光线的变化也会造成色调的变化、近光处与远光处的变化是不同的,同时一些反光也会造成静物色调的变化。
向学生讲解并作示范画,要求临习。
4、布置作业。
临摹单个苹果静物,注意运用明暗、透视等方法。学生练习,老师巡回指导。
5、展示评价,师生互评,选出优秀作品布展。
附2: 教学流程图
教学流程图
个性化教学
七、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感受素描之美,初步了解静物画的表现手法和造型语言,学习素描静物的基本方法,通过观察生活中的事物,体会静物画的美感,丰富了艺术体验和感受。(布置下节课应准备的学习用具。)
八、教学评价设计
“评价建议”从观察静物画作品表现的主要特点,分析其中的素描关系,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和情感体验几个方面对学习进行评价。围绕学习活动中学生的感受认识和表现技能展开。
附3: 评价量表
评价量表
课堂评价量化评分(60分)班别______????????? 姓名: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
评价项目
评? 价? 标? 准
等级(权重)分
自评
小组评
教师评
优秀
良好
一般
较差
知
识
知道静物画的组成部分
5
4
3
2
?
?
?
掌握素描的五大调子
5
4
3
2
?
?
?
操作技能
能表现物体的固有色
7
6
5
3
?
?
?
能表现物体的构图
8
7
5
3
?
?
?
能表现物体的五大调子
15
12
8
4
?
?
?
能表现物体的透视
8
8
5
3
?
?
?
情感态度
课堂上积极参与,积极动手、动脑
4
3
2
1
?
?
?
小组协作交流情况:小组成员间配合默契,彼此协作愉快,互帮互助
4
3
2
1
?
?
?
对本节课内容兴趣浓厚,提出了有深度的问题
4
3
2
1
?
?
?
形成性评价
本节课是一节“造型、表现”类型课,借助素描静物画的艺术作品,引导学生掌握观察静物画的方法,获得表现素描关系的能力,提高学生对素描关系的审美感受与认识,并直接为下一课《工业设计的魅力》中设计产品做基础准备。以教师精讲,学生多练的形式开展,教师提供示范操作,提供学生素材,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探究讨论,协作互学,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高,针对不同学习水平设置不同难度的任务,提高学生的课堂成就感,在快乐中学习,为下次的学习累积信心。
九、帮助和总结
本课在内容的编排上,先让学生在优美的静物画中感受静物画的美,有了美感后再寻找表现形式,继而转到对素描的欣赏上。素描的基本要素、技能、技巧,安排学生在尝试探索中自主获得。在呈现顺序上较之传统的素描教学有较大的转变,如先在静物画中呈现各种构图、光线、明暗等专业知识,再尝试用素描表现物体,既降低了难度,也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