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邹忌讽齐王纳谏习题课件(共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1 邹忌讽齐王纳谏习题课件(共3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8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12-08 10:37: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第六单元
21 邹忌讽齐王纳谏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C )
A.间进(jiàn)  期年(qī)   朝服(zhāo)  门庭若市(ruò)
B.衣冠(guàn) 市朝(cháo) 弗如(fú) 面刺寡人(cì)
C.窥镜(kuī) 昳丽(yì) 纳谏(jiàn) 沾沾自喜(zhān)
D.孰与(shú) 臣妾(qiè) 邹忌(zōu) 王之蔽甚矣(biè)
【点拨】A项,“期”应读jī;B项,“冠”应读ɡuān;D项,“蔽”应读bì。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而形貌昳丽( 光艳美丽 )
(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没有谁 )
(3)邹忌讽齐王纳谏( 接受,采纳 )
(4)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的确、实在 )
(5)时时而间进( 间或、偶然 )
(6)期年之后( 满一年 )
3.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B )
A.徐公何能及君也        B.明日徐公来,孰视之
C.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D.能谤讥于市朝
【点拨】“孰”同“熟”,仔细。
4.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
(1)今齐地方千里    古义:_土地方圆_ 今义:_地点,处所
(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古义:_君主左右的近侍之臣_
今义:_方位词,左面和右面
(3)臣之妻私臣 古义:_偏爱_ 今义:_自私
(4)明日徐公来 古义:_次日,第二天_ 今义:_今天的下一天
(5)能谤讥于市朝 古义:_指责讥刺_ 今义:_贬义词,诽谤,讽刺
5.下列加点词语属于词类活用现象,请结合语境解释。
(1)朝服衣冠( 名词用作动词,穿戴 )
(2)私我也( 形容词用作动词,偏爱 )
(3)闻寡人之耳者(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 )
(4)吾妻之美我者( 形容词用作动词,认为……美 )
(5)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名词用作状语,当面 )
6.下列加点词属于一词多义现象,请结合语境解释。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大小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受上等奖赏。
(2)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能在公众场所议论我的缺点,使我听到的,可得到下等奖赏。
(3)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这就是所说的不需用兵,在朝廷上取得胜利。
8.按要求填空。
(1)《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_战国策·齐策一_》,“讽”的意思是_讽谏,指用含蓄的话委婉地规劝_,我们学过的课文《_唐雎不辱使命_》也选自此书。
(2)课文中描写对群臣吏民进谏给予中等奖赏的句子是:_上书谏寡人者_,_受中赏_。描写群臣吏民进谏的第二阶段的句子是:_数月之后_,_时时而间进_。
(3)邹忌通过与徐公比美,悟出的道理是:_直言不易_。(用自己的话概括)
(4)邹忌借助类比,以“_宫妇左右莫不私王_,_朝廷之臣莫不畏王_,_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_”推导出了“_王之蔽甚矣_”的结论。
(5)齐王接纳邹忌的谏言取得的成果是:_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或战胜于朝廷)_。
(一)
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邹忌修八尺有余( 长,这里指身高 )
(2)朝服衣冠,窥镜( 照 )
(3)王之蔽甚矣( 所受的蒙蔽 )
(4)皆以美于徐公( 认为 )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由此看来,大王所受的蒙蔽(一定)很深了!
(2)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政令刚一下达,许多官员都来进言规劝,宫廷就像集市一样(喧闹)。
11.邹忌由一件家庭琐事联想到国家政事,这件家庭琐事是什么?
家庭琐事是指邹忌的妻子偏爱他、妾畏惧他、客人有求于他,故都说他比徐公美,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这件事。
12.请简要概括邹忌和齐威王的形象。
邹忌:有自知之明,精于思考,勇于进谏,善于进谏的贤士形象。__齐威王:知错能改,从谏如流的贤君形象。
13.(娄底中考)下列对课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文章第一段主要写邹忌与徐公比美以及邹忌的冷静思考,说明邹忌头脑清醒,不为奉承所迷惑。
B.文章第三段写齐王下令按上中下等次奖赏进谏的群臣吏民,从“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的反响来看,齐王之“蔽”得到了根本整治。
C.文章第三段写燕、赵、韩、魏皆朝于齐,作者以夸张之语收束全文,意在从正面突出邹忌的治国之才。
D.文章在语言上运用了众多排比句,增加了语言的节奏感,使之朗朗上口,造成了一种步步进逼的语势,给人无可辩驳之感。
【点拨】这么写意在点明纳谏成效之大,从侧面表现邹忌的精明能干,有治国之才。
(二)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齐威王召即墨①大夫,语之曰:“自子之居即墨也,毁②言日至。然吾使人视即墨,田野辟,人民给,官无事,东方以宁。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助也!”封之万家。召阿大夫,语之曰:“自子守阿,誉言日至。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人民贫馁。昔日赵攻鄄,子不救;卫取薛陵,子不知。是子厚币③事吾左右以求誉也!”是日,烹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于是群臣耸惧,莫敢饰诈④,务尽其情,齐国大治,强于天下。
(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一》)
【注释】①即墨:古地名,在今山东平度东南。②毁:诽谤,与后文“誉”意思相对。③厚币:丰厚礼品。④饰诈:作假骗人。
1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没有谁 )
(2)时时而间进( 常常,不时 )
(3)自子之居即墨也( 主管,主政 )
(4)封之万家( 封赏,赏赐 )
15.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B )
A.皆以美于徐公  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助也
B.臣之妻私臣  小大之狱
C.强于天下  于是群臣耸惧
D.然吾使人视即墨  欣然规往
16.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言,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2)是子厚币事吾左右以求誉也!
这是你用重金买通我的左右近臣替你说好话!
17.回答下面问题。
(1)根据【甲】文的内容填空。
邹忌的劝谏很有艺术性。他由_生活琐事_想到治国理政之事,由_自己的受蒙蔽_想到齐威王的被蒙蔽,以小见大,极具说服力。
(2)从【甲】【乙】两段选文来看,“齐国大治”与齐威王的哪些措施有关?请概括作答。
虚心纳谏,广开言路;求真务实,奖罚分明。
18.下列对【甲】【乙】两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B )
A.【甲】文写齐威王,惜墨如金,只一个“善”字,既表达了齐威王对邹忌的赞同和纳谏的诚意,又恰如其分地显示了他的矜持和尊贵。
B.【甲】文叙事简洁、剪裁巧妙,详细描绘了齐威王受蒙蔽的情况,邹忌比美进谏、齐威王纳谏施政以及纳谏结果等内容则略写。
C.【乙】文运用了正面描写(语言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表现齐威王的性格特点。
D.【乙】文中的即墨大夫刚正务实、忠于职守,而阿(城)大夫弄虚作假、欺上瞒下。
19.读完文章,说说你从齐威王和即墨大夫身上分别获得什么有益的启示。
示例:齐威王的言行告诉我们,为政者应当明察公正,国家才能兴旺发达;从即墨大夫身上,我们明白了为人做事一定要刚正务实的道理。
【参考译文】齐威王召见即墨大夫,对他说:“自从你到即墨任官,每天都有指责你的话传来。然而我派人去即墨察看,却是田土开辟整治,百姓丰足,官府无事,东方因而十分安定。于是我知道这是你不巴结我的左右内臣谋求内援的缘故。”便封赐即墨大夫享用一万户的俸禄。齐威王又召见阿(城)大夫,对他说:
“自从你到阿(城)镇守,每天都有称赞你的好话传来。但我派人前去察看阿(城),只见田地荒芜,百姓贫困饥饿。当初赵国攻打鄄地,你不救;卫国夺取薛陵,你不知道。于是我知道是你用重金来买通我的左右近臣替你说好话!”当天,齐威王下令煮死阿大夫及替他说好话的左右近臣。于是臣僚们毛骨悚然,不敢再弄虚作假,都尽力做实事,齐国因此大治,成为天下最强盛的国家。
20.成语堪称中华文化的“活化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为此,某班决定开展以“精彩成语世界”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你说我答】根据提示答出成语。
你说:它的关键词是“赵括”“兵书”“生搬硬套”,后用来比喻不联系实际情况,空发议论。
我答:它是_纸上谈兵_。
你说:它出自《木兰诗》,原句是“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我答:它是_扑朔迷离_。
(2)【小试牛刀】成语大多来自传统经典著作,高度凝练,自成语境。请从下列成语中任选两个写一段话(不超过35个字),并写出其中一个成语的出处。
豁然开朗  一鼓作气  心旷神怡
不求甚解  自知之明
他顺着石阶一鼓作气爬上山坡,迎面而来的清风,令他心旷神怡。__“一鼓作气”出自《曹刿论战》。
(3)【唇枪舌剑】同学们对当下生活中“成语套用”“成语换装”做法的利弊展开了辩论,请你任选一方参与辩论,说明理由。
A.不雾(鸣)则已,一雾(鸣)惊人!
——网友评论雾霾现象
B.祝你钱(前)途无量!——祝词
C.我形(行)我塑(素)——美容院广告词
D.芳草青青,请高抬贵脚(手)——文明劝导标语
正方观点:“成语套用”“成语换装”利大于弊。
随着时代的进步,成语也要跟上现代人的脚步,要与时俱进。套用、换装是成语生活化的表现,丰富成语的表现力易于被更多的人接受。_
反方观点:“成语套用”“成语换装”弊大于利。
这种做法是对成语的生编硬造,如果泛滥,就容易影响到人们语言表达的规范,导致写错别字,曲解成语,误用成语。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