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 20 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一、列宁时期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实施背景(战争)
国内:反革命势力活动猖獗;
国际:列强武装干涉,扶植俄国国内反革命力量;
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
3、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评价
(1)为军事胜利提供物质保障,巩固了新生政权
(2)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
1920—1921年度的粮食收购量却翻了一番,而农民获得的代价仅是一些贬值99.5%的“彩色纸片”。这种越来越严厉的无偿征购,农民已不堪忍受,农民的不满演变为农民暴动的事件。
工人因生活条件的恶化也日益不满。1921年春,在彼得格勒、莫斯科等城市发生了工人罢工和抗议游行。
更为严重的是,2月28日发生了喀琅施塔得水兵叛乱,他们抛出了“贸易自由”、“拥护不要共产党人参加的苏维埃”。
1921年,俄国南方饥荒
“ 农民并非受人蛊惑,‘自觉地’ 进行反布尔什维克党的活动,而是感到切身利益受到损害,‘本能地’ 起来反对苏维埃。”
列宁倾听农民的意见
(二)新经济政策
国内严重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
1、实施的背景
标志:1921年,俄共(布)十大决定实施粮食税
2、新经济政策的内容
(1)农业:征收粮食税
(2)工业:部分私营或外资开发
(3)贸易: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
(4)按劳分配制
3、新经济政策的特点
(1)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2)在公有制的前提下,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
4、新经济政策的作用:
(1)提高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恢复。1925年,苏俄的国民经济基本恢复。
(3)探索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
(2)有利于稳定政治形势,巩固政权;
战时共产主义和新经济政策的对比:
战争
经济和政治危机
余粮收集制(核心)
征收粮食税(核心)
全面国有化
?部分私营
取消自由贸易
恢复商品买卖
实物配给制、普遍义务劳动制
按劳分配
战时、共产主义
允许私人经济、允许商品贸易
项目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918-1921 新经济政策
1921-1928
原因
农业
工业
贸易
分配
特点
猜猜我是谁
现在知道了吧
二 斯大林模式
(一)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与农业集体化的历史背景
1 苏联的建立(1922年12月)
2 列宁逝世(1924年1月),斯大林掌权
3 苏联当时是个落后的农业国
俄国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
1 莫斯科公国
2 沙皇俄国(1547年-1917年3月)
3 苏俄(1917年11月-1922年)
4 苏联(1922年12月-1991年)
5 俄罗斯
(二) 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过程
1 提出(1925年12月)
2 最大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
3 实施:一五计划(时间、任务、成果)
二五计划(时间、成果)
4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制订计划、下达指标、严格执行
新中国建立初期,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与苏联有何关联?
答:学习苏联,同样制定五年计划,同样是优先发展重工业;
受到苏联的援助
(三) 苏联的农业集体化
1 原因:
A.为了解决粮食供应困难问题
B.为了支持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
2 政策:“全盘集体化”
“在全盘集体化的基础上消灭富农”
3 高涨原因:政府强制、政策调整
4 完成:1937年
苏联农业集体化和我国的农业集体化有何重大差别?
答:苏联是强制推行而我国是农民自愿;
苏联走的是集体农庄道路,我国是走农业合作社道路;
苏联的富农在集体化中受到迫害,我国的富农则没有。
(四) “斯大林模式”
1 确立标志: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
2 形成原因:
3 简单过程:
4 评价:
历史功绩
弊端
总评
什么叫“斯大林模式”?
苏联在斯大林领导时期形成的,社会主义的,高度集中的经济和政治体制。
斯大林模式有哪几个主要特点?
答:特点有计划经济,优先发展重工业,用行政命令管理经济,否定市场和价值规律作用,平均主义,企业和职工缺少积极性;高度集权,干部终身制,缺乏民主,党政不分。
具体形成过程
1、1925年,苏联提出 “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优先发展重工业。通过两个五年计划的建设,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确立起来。
2、20世纪30年代,实行农业 “全盘集体化”,把农业纳入计划经济轨道。
3、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基础上,政治权力也高度集中。
4、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制定,标志着“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经 济
政 治
标 志
苏联
沙俄
苏俄
资产阶级 临时政府
1917年3月以前
1917年3月
二月革命
1917年11月
十月革命
1922年—1991年
斯大林模式 1936— 1990
苏联(苏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线索图示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918—1921.2
新经济政策 1921.3—1928
所有制
经济管理体制
经济建设方针
农业发展道路
私有制
私有为主
兼有国营
市场体制
先轻后重
优先发展重工业
资本主义农场
农业集体化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农、轻、重 协调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
公有制为主 多种所有制
生产资料公有制
市场主导国家调控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自由资本 主 义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斯大林模式 中国特色模式
如何评价斯大林?
他接过的是一个扶木犁的穷国,他留下的是一个拥有核武的强国。 -----丘吉尔
如何评价“斯大林模式”
①开辟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工业化模式②是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和创新 ③为战胜法西斯奠定物质基础 4迅速提高了苏联人民的文化水平
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政治上,高度集权,干部职务终身制,个人崇拜盛行;经济上,计划经济,否定市场,比例失调,牺牲农民利益
苏联工业产值增长示意图
1913年与1937年工农业总产值的比较
1913年
1937年
在集体农庄务农是我们最大的幸福(宣传画)
集体农庄幸福的快乐的少女
两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经济各部门发展的状况
1937年比1928年的增长率
农业产值 8.1%
轻工业产值 210%
重工业产值 550%
农业轻工业的缓慢发展严重影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1949年,当苏联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成为世界第二核大国,其钢铁和电力发展水平也跃居世界前列之时,而全国平均每人不到一双皮鞋。
——《苏联国民经济》第87页
肉类按人口平均计算,1913年为31.4公斤,1955年为31.8公斤。
——周荣坤《苏联基本数字手册》第116页
4.1922年12月,苏联成立
5.1924年,列宁逝世,斯大林执掌苏联政权
6.1925年,提出“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优先发展重工业,
采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7.1928年,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
8.1933年,实行第二个五年计划
9.1936年苏联宪法颁布,标志着斯大林模式的建立
苏联大事表:
1.1917年11月,十月革命,苏俄成立
2.1918年6月,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3.1921年,实施新经济政策
一五计划 ?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农业国
二五计划 ?世界工业强国,工业产量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有没有受过“斯大林模式”影响?后来,我党是如何纠正其弊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