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第三单元
12 词四首
◆走近作者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今江苏)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著有《范文正公文集》。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北宋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有《东坡乐府》等传世。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山东济南人,南宋豪放派词人。著有《美芹十论》《九议》《稼轩长短句》等。
秋瑾(1875—1907),字璿卿,号竞雄,别署鉴湖女侠,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中国民主革命烈士。中国女权和女学思想的倡导者,近代民主革命志士,为辛亥革命
做出了巨大贡献。主要作品有《秋瑾诗词》《秋瑾集》等。
◆主题解说
《渔家傲·秋思》这首词通过对边塞肃杀、荒凉战地风光及将士们艰苦生活的描绘,委婉地传达出戍边将士建功立业与思念家乡的矛盾情绪,表现了作者报国立功的英雄气概和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情怀。
《江城子·密州出猎》这首词通过描写一次出猎的壮观场面,表达了自己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并委婉地表达了期盼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这首词通过对作者早年抗金部队豪壮的阵容和气概以及自己沙场生涯的追忆,表达了作者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抒发了壮志难酬、英雄迟暮的悲愤心情;通过创造雄奇的意境,生动地描绘出一位披肝沥胆、忠贞不贰、勇往直前的将军形象。
《满江红》这首词写出了作者对身为女子、受礼教束缚、不得施展抱负的愤愤不平,表现了侠义满胸怀、肝胆过男子的气概,也表现了作者反对封建压迫,要求男女平等的思想。
◆疑难探究
师:请赏析你喜欢的诗句。
生甲:“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这是全词的核心部分。作者在这里正面揭示了自己和征人们的一种心理矛盾:他们思念相距万里的家乡,但却没有办法回去,因为还没有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所以只能用一杯浊酒来排解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寄托对成就功业的向往。表明将士们以国事为重的高尚情操。
生乙:“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运用典故及生动形象的比喻,表达了作者要抵抗入侵者、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决心。
生丙:“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天下事”是指“收复中原,统一国家”。这句写作者渴望帮助朝廷完成打败侵略者、一举收复失地的宏图大
业,以赢得生前的功勋,身后的美名,充分表达了作者杀敌立功的雄心壮志和誓死报国的赤胆忠心。
生丁:“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作者运用“列”与“烈”两字谐音和意义不同的显著变化,来表达她的抱负和思想感情。四个短句,节奏明快,格调高昂,豪迈雄健,既表达了自己身不能为男儿,心却不让须眉的苦闷,也表达了她要超越男儿的豪情壮志。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D )
【点拨】A项,“的”应读dí;B项,“侬”应读nónɡ;C项,“挑”应读tiǎo。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千骑卷平冈( 一人一马的合称 )
(2)会挽雕弓如满月( 终将 )
(3)八百里分麾下炙( 指牛,文中泛指酒食;烤熟的肉食 )
(4)了却君王天下事( 了结,完成 )
(5)可怜白发生( 可惜 )
(6)殊未屑( 很,甚 )
.
.
.
.
.
.
.
.
.
.
3.下列词句中没有运用典故的一项是( A )
A.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B.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C.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D.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点拨】B项,“亲射虎,看孙郎”用典;C项,“的卢”用典;D项,“青衫湿”用典。
4.文学常识填空。
(1)《渔家傲·秋思》的作者是_____范仲淹_____,他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我们学过他描写岳阳楼的名篇《_____岳阳楼记_____》。
(2)苏轼,与其父_____苏洵_____、其弟_____苏辙_____并称为“三苏”。苏轼的词境界开阔,意象雄浑,是_____豪放_____词派的代表。
(3)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_____豪放_____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_____苏轼_____合称“苏辛”,与_____李清照_____并称“济南二安”。
(4)《满江红》的作者是中国民主革命烈士_____秋瑾_____,字璿卿,号竞雄,别署_____鉴湖女侠_____。因策划起义,被清政府逮捕杀害。
5.名句默写。
(1)浊酒一杯家万里,_____燕然未勒归无计_____。
(2)_____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赢得生前身后名。
(3)俗子胸襟谁识我?_____英雄末路当磨折_____。
(4)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中描写塞下秋景之“异”的句子是:
_____衡阳雁去无留意_____,_____四面边声连角起_____,_____千嶂里_____,
_____长烟落日孤城闭_____。
词中运用了互文修辞手法的句子是:_____将军白发征夫泪_____。
(5)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运用典故,委婉地表达出期盼重新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的句子是:_____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_____?抒发立志为国效命的情怀的句子是:_____会挽雕弓如满月_____,_____西北望_____,_____射天狼_____。
(6)《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展现醉态和梦中情境的句子是:
_____醉里挑灯看剑_____ ,_____ 梦回吹角连营_____。
写官兵同甘共苦,战歌雄壮,再现军中壮观、热烈场面的句子是:
_____八百里分麾下炙_____,_____五十弦翻塞外声_____,_____沙场秋点兵_____。
(7)秋瑾的《满江红》中表现词人虽身为女子,却不甘雌伏的巾帼英雄本色的句子是:_____身不得_____,_____男儿列_____,_____心却比_____ , _____男儿烈_____。
(一)
请阅读《渔家傲·秋思》,然后答题。
6.首句中的_____异_____字统领了上阕景物。
7.本词上阕描写边塞_____荒凉的秋景_____,下阕抒情。全词写景和抒情完美结合,表现出一种_____苍凉悲壮_____的艺术风格。
8.“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揭示了边关将士怎样的矛盾心理?
他们思念相距万里的家乡和亲人,但却没有办法回去,因为还没有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
9.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全诗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表达了作者和戍边将士们的内心情感,读起来真切感人。
B.这首词通过“塞下”“长烟落日”“霜”等词语写出了边塞秋季的景色特点。
C.“衡阳雁去无留意”一句是说,衡阳的大雁飞去,没有丝毫想留下来的意思。
D.“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形象描绘了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城门的情景,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同时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点拨】“衡阳雁去无留意”一句的意思是:大雁向衡阳飞去,没有留恋之意。
(二)
请阅读《江城子·密州出猎》,然后答题。
10.词的上阕记叙了一个怎样的场景?请简要分析。
词的上阕记叙了一个壮观的狩猎场景。词人装备齐全,率领众多随从,纵马狂奔,并表现出了像当年孙权一样的少年狂气。
11.词中“鬓微霜,又何妨”表达了词人什么心境?其言外之意是什么?
“鬓微霜,又何妨”表达了词人不服老的心境。其言外之意是:我虽然年纪大了,但我仍能跃马疆场,迎击来犯之敌。
12.词的下阕运用的两个典故“遣冯唐”“射天狼”,分别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怀?
分别表达了词人希望得到朝廷重用和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情怀。
13.“狂”是这首词的词眼,请简要概括作者“狂”在哪些方面。
①狂在外表(狂形),如牵黄擎苍、锦帽貂裘;
②狂在动作(狂举),如卷平冈、亲射虎、挽雕弓、射天狼;
③狂在神态(狂态),如酒酣、胸胆开张;
④狂在壮志(狂志),如何日遣冯唐、西北望射天狼、为国御敌报效国家的志向。
(三)
阅读《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然后答题。
14.赏析句子“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描写了士兵们欢欣鼓舞,军中奏起战斗乐曲的场面,突出表现了雄壮的军容和士兵们高昂的战斗情绪。
15.“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描写的是什么场面?
比喻、对偶。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描写出惊险激烈的战斗场面。
16.词人自称这首词为“壮词”,结句却用“可怜白发生”收尾,满含着一种悲凉。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词人在这首词中表达了驰骋疆场、杀敌立功的理想。然而由于朝廷统治者苟且偷安、昏庸腐朽,使词人壮志难酬,报国无门;而自己白发已生,年岁蹉跎,种种理想,尽成空梦,因而以“可怜白发生”收尾,更增添了词的悲壮色彩。
17.这首词上、下阕各描写了什么内容?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这首词上阕追忆了词人当年的军旅生活,下阕描述了激烈的战斗场面。表现了词人热切希望收复祖国河山的豪情和壮志未酬的忧愤之情。
(四)
【甲】满江红
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乙】夏日绝句①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注释】①靖康二年(1127年),腐败的宋王朝在金兵的沉重打击下瓦解,徽、钦二帝及赵氏亲属和大批臣民被掳北去。宋高宗赵构不顾有识之士极力反对,带领群僚仓皇南逃,建都临安,本诗即作于南渡之际。
18.甲词结尾长叹“青衫湿”。结合作品内容和写作背景,说说词作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青衫湿”是化用白居易《琵琶行》的诗句,寄寓颇深。词人泪湿衣裳,表达了知音难遇的情怀,也充满了没能冲出家庭、走向社会、参与革命斗争的忧郁和感慨。
19.下列关于乙诗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B )
A.本诗从内容看,是一首借古讽今、抒发悲愤的怀古诗,借项羽的宁死不屈辛辣地讽刺了赵构君臣的丧权辱国、怯懦畏惧、只顾逃命苟安的丑恶行径。
B.李清照是婉约派著名词人之一,其词或轻柔婉丽,或缠绵悱恻,本诗诗意明白爽朗,与其婉约词风一脉相承。
C.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D.“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女词人追思那个叫项羽的楚霸枭雄,追随项羽的精神和气节。“不肯”一词,将那种“可杀不可屈辱”“死不惧而辱不受”的英雄豪气,漫染纸面,力透纸背。
20.(安徽中考)校学生会开展“读古诗·长知识”系列活动,请你参与。
(1)请按要求修改活动通知。
通 知
各位同学:
为了更好地落实“读古诗·长知识”活动要求,经研究决定,将在九年级召开“走进送别诗”专题学习活动,请认真整理学过的送别诗,于5月17日下午3点在学校报告厅参加知识竟答活动。
2019年5月8日
①通知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_____知识竟答_____”,正确的写法是“_____知识竞答_____”。
②画线句子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_____将“召开”改为“举行”_____
③通知的格式有一处不规范,请提出修改意见。
添加署名:_____校学生会_____
(2)下面是活动中的两道题,请回答。
①根据下面的诗句,写出古人常用的两种交通工具。
孤帆远影碧空尽:_____帆船_____
脱鞍暂入酒家垆:_____马_____
②根据下面的诗句,写出古人送别时的两种习俗。
客舍青青柳色新:_____折柳_____
劝君更尽一杯酒:_____饯饮_____
(3)下列对一首五律颔联和颈联的补充,最恰当的一项是( C )
__________汉阳渡,初日郢门山。(颔联)
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__________。(颈联)
A.风高 还 B.风高 回
C.高风 还 D.高风 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