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短文两篇习题课件(共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3 短文两篇习题课件(共2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6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12-08 10:45: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0张PPT)
第四单元
14 山水画的意境
概括中心论点,中心论点就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主要见解和主张。,答题技巧: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根据位置。①标题:有的文章的标题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②开头:有的文章开头提出中心论点。③中间:有的文章在论证过程中提出中心论点。④结尾:有些文章在文末提出中心论点。,(2)分析论据。论据是证明论点的材料和依据,弄清论据的共同点,看它证明的是什么问题,即可得出中心论点。,(3)分析文章结构。有些文章并未直接给出中心论点,这就需要通过分析文章结构,从分论点中归纳提炼出中心论点。这种方法对中心论点是由分论点合并而成的文章非常有用。中心论点和分论点是被证明与证明的关系,凡经论证的分论点也就成为论证中心论点的有力论据。某些杂感、随笔性质的议论文,看似没有中心论点,但是通过将文中各部分的意思进行推敲、整理,找出集中议论的内容,即可概括出中心论点。)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
A.渲染(xuàn)  清晰(xī)    歌颂(sòng)   身临其境(lín)
B.暮霭(ǎi) 夔门(kuǐ) 辉煌(huáng) 胸有成竹(zhú)
C.意境(jìng) 灵魂(hún) 阐述(chǎn) 浮光掠影(nüè)
D.赋予(fù) 惆怅(chàng) 真挚(zì) 朝朝暮暮(zhāo)
【点拨】B项,“夔”应读kuí;C项,“掠”应读lüè;D项,“挚”应读zhì。
2.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C )
A.一茬茬的戍边将士把献身使命的无限忠诚,融入朝朝暮暮的坚守中。
B.外国人只有身临其境,才能切身体会到中国的快速发展,了解一个真实的中国。
C.夜晚,高楼大厦的轮廓,广场上的喷泉,在灯光的照耀下浮光掠影。
D.青年最大的资本不是经验丰富、胸有成竹,而是敢于做梦、勇于试错。
【点拨】“浮光掠影”比喻观察不细致,学习不深入,印象不深刻。含贬义。用在这里属望文生义。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C )
A.记得苏州有四棵古老的柏树,名叫“清”“奇”“古”“怪”。
B.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的产生,又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度有关。
C.例如毛主席的《沁园春·雪》开头几句“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就充分体现了诗人胸怀和思想的高度境界。
D.拿画松树来说,以中国画家看来,如没有特殊的时间要求(如朝霞暮霭等),早晨8点钟或中午12点,都不是重要的。
4.下列语法知识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C )
A.“画画要有意境”中的“意境”在句中作宾语。
B.“送别的人还遥望着江水”中的“遥望”是动词。
C.“即使困难再大,我们也要完成任务”,这是一个条件复句。
D.“热爱祖国”“仔细观察”“熟悉极了”“浮光掠影”四个短语结构各不相同。
【点拨】应为假设复句。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马远画山水布局简妙,他善于对现实的自然景色作大胆地概括、剪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真是“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
①他的山水画,画面上常常留出大片空白,空旷渺漠,意境十分深远
②他的名作《寒江独钓图》,只画了漂浮于水面的一叶扁舟和一个独坐在船上垂钓的渔翁
③他画山,常画山之一角;画水,常画水之一涯,其他景物也十分简练
④然而,就是这片空白表现出了烟波浩渺的江水和极强的空间感,衬托了江上寒意萧瑟的气氛

⑤四周除了寥寥几笔的微波之外,几乎全为空白
⑥从而更加集中地刻画了渔翁专心于垂钓的神气,也给欣赏者提供了一种渺远的意境和广阔的想象空间
A.③①②⑤④⑥    B.②⑤④⑥①③
C.①②⑤⑥④③ D.①③②⑤④⑥
6.请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论证方法,并说说其作用。
(1)四川人说:“峨眉天下秀,夔门天下险,剑阁天下雄,青城天下幽。”这话是有道理的。我们看颐和园风景,则是富丽堂皇,给人金碧辉煌的印象。
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引用四川人的话,举颐和园的例子,具体、有力地论证了融入真挚的思想感情画画,或进行其他的艺术创作,才能创造鲜明、美好的意境。
(2)意境和意匠是山水画的两个关键,有了意境,没有意匠,意境也就落了空。杜甫说“意匠惨淡经营中”,又说“语不惊人死不休”。诗人、画家为了把自己的感受传达给别人,一定要苦心经营意匠,才能找到打动人心的艺术语言。
运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引用杜甫的话,有力论证了诗人、画家苦心经营意匠的重要性,进而论证了意匠对意境的重要性,意境和意匠是山水画的两个关键。
(一)
阅读文章开头至“……就充分体现了诗人胸怀和思想的高度境界”,完成下列问题。
7.结合选文内容,说说在摄影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山水画是否会被取代。
山水画不是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其更重要的是表现人对自然的思想感情。可见,山水画具有其精神实质,这也就意味着它永不会为山水摄影所取代。
8.作者要说的是山水画的意境,为什么要大篇幅分析诗歌的意境?
作者认为“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可见诗歌中的意境与山水画的意境是相通的,并无二致。因此,作者在这里以已经学习过的诗歌意境为例,也就能更好地诠释山水画的意境。
9.“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的产生,又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度有关。”作者是如何论述此观点的?你认为这个观点正确吗?请结合你的个人经历做简要说明。
作者以齐白石画虾为例来论证了这个观点。这个观点正确,如我们知道松树的耐寒可以象征它的坚忍,而当我们在雪地里认真观察,会发现只有松树傲然长青,松针贯穿积雪依然向上,此刻,我们会真正感受到这种坚忍的品质是那样真实。
10.理解“无论写诗、作画,都要求站得高于现实,这样来观察、认识现实,才可能全面深入”一句的深刻含义。
写诗,写的是生活;绘画,绘的是风景。它们都基于现实,以现实为原材料。然而,它们融合了写作者与绘画者自身的情感以及体悟,因此,它们又必然高于现实。这就是说,不论是写诗还是绘画,最终都会成为客观的景物与主观情感相融
合的意境。
(二)
如果说笔墨纸砚是中国古代文人的身份象征,那么,诗书画则是历代通才大家的文化代码。无诗无以言志,无书无以寄情,无画无以致雅。水墨丹青,光耀中华。
__________
李可染
①中国画在世界美术中的特色是以线描和墨色为表现基础的。因此,笔墨的研究成为中国画的一个重要问题。中国画家把书法看作绘画线描的基本功,几千年来,在这方面积累了极为宝贵的经验,以至达到出神入化的程度。
②写字画线最根本的一条是力量基本要匀,不能忽轻忽重。古人名之曰“平”,这是笔法的基本规律。“如锥画沙”就是对“平”字最好的形容,只有明白了“平”的道理,然后才能在“平”的基础上求变化,这就是笔法中的提、顿、轻、重、疾、徐等变化。用笔的变化是无穷的,但无论怎样变化都要力量基本平均,所用力量不能悬殊太大。黄宾虹说幼时学书法,开头写“大”字只有五个“点”,就是起落笔太重,行笔太轻,力量悬殊,形成线条的空虚,书家把这叫做“系马桩”。
③唐人论画:“凡画山水,意在笔先”,是说作画先立意的重要,也包括用笔的要求。可以意到笔不到,决不可笔到意不到。画线决不能像骑自行车走下坡路似的直冲下去,也不能像溜冰似的滑了过去,这种用笔看似痛快实则流滑无力。好的用笔,要处处收得住,意到笔随。古人叫“留”,又曰“如屋漏痕”。这是笔
法中极重要的一点,达到这一点很不容易,要下很大功夫。
④我在齐白石家十年,主要在于学习他笔墨上的功夫。他画大写意画,不知者以为他信笔挥洒,实则他行笔很慢。他画枝干、荷梗起笔无顿痕;行笔沉涩、力透纸背;收笔截然而止,毫无疙瘩,笔法中叫“硬断”。力平而留,到处可收。齐师笔法达到高峰,在他的画上常常题着:“白石老人一挥”。我在他身边,见他作画写字,严肃认真、沉着缓慢,心里不时冒出一句潜词:“我看老师作画从来就没有‘挥’过。”
⑤黄宾虹论笔墨,以我浅见所知是古今少有的。黄老作画,笔在纸上摩擦有声,远听如闻刮须,我曾戏问黄师,他说行笔最忌轻浮顺滑,笔尖遇到纸的阻力沙沙作响,古已有之,所以唐人有诗云“笔落春蚕食叶声”。黄老师笔力雄健,如高山坠石,笔墨功力达到了很高的境界。
⑥笔墨是形成中国画艺术特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画家有了笔墨功夫,意象与物象浑然一体,笔墨腴润而苍劲。笔情墨趣,光华照人。我国历代画家、书家在长期实践中为我们留下了极其宝贵的文化遗产,实在值得我辈仰止,发扬光大。
11.请用文中的关键词为本文拟题。
_笔墨功夫
12.与西洋画相比较,中国画的主要特色是什么?
以线描和墨色为表现基础。
13.中国书画家写字画线的基本笔法是什么?常见变式有哪些?
基本笔法:力量基本要匀,不能忽轻忽重。(或“平”)__常见变式:提、顿、轻、重、疾、徐等。
14.作者所主张的“笔墨功夫”有哪些要点?请摘录在下面。
①力量基本要匀,不能忽轻忽重。②好的用笔,要处处收得住,意到笔随。(“起笔无顿痕:行笔沉涩、力透纸背;收笔截然而止、毫无疙瘩,笔法中叫‘硬断’”亦可。“力平而留,到处可收”亦可。)③笔力雄健,如高山坠石。_
15.学完本文后,请运用赏析意境的方法,体会下列诗句的意境之美。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作品描绘了一叶孤舟漂泊在无垠的水际,只有一位老者,身穿蓑衣,头戴斗笠,在独自垂钓。大面积的留白给人以想象的空间,像水天相连,像茫茫白雪,像雾气迷茫,充分表现了寒冷的感觉。_
16.(邵阳中考)下面是中国环境保护徽标,请语意简明地写出该徽标的构图要素,并任选一个要素,说说它的寓意。




_构图要素由地球、太阳、山、水、橄榄枝以及字母“ZHB”构成。橄榄枝代表和平、安宁,又代表植物和生态环境。地球、太阳、山、水是全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人们要共同保护它。山和水借用中国象形文字并使之图案化,具有中国特色。“ZHB”为“中国环境保护”拼音的首字母,表明是中国环境保护的徽标。
17.【写作借鉴】古人常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古典诗文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情感资源,妙用古诗文可以彰显文章底蕴,使文章散发出浓浓的书卷气和文化气。本文探讨山水画的意境,多以古诗词为例,既论证了作者观点,又有古典韵味。
【片段仿写】请仿照本文的写法,写一个片段,适当引用或化用古诗词。(150字左右)
【例文】走近盛唐的诗,凝聚在笔下沉淀了千年的意境向我们扑面而来。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是怎样的清宁淡雅,“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又是怎样的奇丽雄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怎样的娴静空远,“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又是怎样的悲怆豪迈;“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是怎样的和谐闲雅,“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又是怎样的壮丽辽阔……这让人梦绕魂牵的唐朝的诗!
凝练的文字,美妙的意境,一次又一次触动着我们心灵深处对自然的向往,对美的渴望。在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的喧嚣尘世,我们到哪里去寻找这一尘不染的世外桃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