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八年级历史下册课件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1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人教八年级历史下册课件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1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12-07 18:35: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7张PPT。教学课件
历史 八年级下册 RJ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新课导入①你认识右图中的人物吗?
②他在新中国外交史上有何重要贡献?
③重庆谈判后蒋介石果真想把中国引向和平民主的道路吗?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难点:新中国建立初期美苏对华政策的不同和万隆会议上一些国家对中国的指责、攻击所揭示的国际关系的本质。重难点1、新中国的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2、新中国建立初,我国面临的外交环境:
(1)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不与中国建交,并对中国沿海实行封锁。
(2)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支持中国。和平共处五项原则3、新中国外交局面的开拓:
(1)在建国的第一年里,就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其中,苏联是第一个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
(2)新中国还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动探究 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外交政政策受意识形态的影响,明显地呈现出“一边倒”的特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上出现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对峙的局面,美国支持国民党打内战,站到中国人民的对立面,而苏联对中国人民的革命长期给予同情和支持。
考虑到反对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的需要,新中国外交明显地倒向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对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政策的认识?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提出:1953年底,我国政府同印度就两国在西藏地区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按照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后改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后改为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
(2)倡导:l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分别与印度总理尼赫鲁、缅甸总理吴努发表联 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影响:在三国总理的积极倡导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周恩来总理访问缅甸互动探究(1)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和实践,有力地驳斥了西方的殖民主义理论以及西方资本主义对新中国的诬蔑和诋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和实践,表明了新中国爱好和平、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支持被压迫民族争取独立的鲜明特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和实践,表明新中国以崭新的姿态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确立了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在协调国际关系、促进各国之间的友好合作、维护世界和平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反映了新兴民族国家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要求,体观了反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愿望。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意义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当时国际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
2.它确立了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超越了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和发展道路的差异,开创了处理国际关系的新时代。它反映了广大发展中国家要求建立政治经济新秩序的要求,同时也为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指明了方向。
3.在国际交往中,只有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才能更好地推动世界和平和人类文明向着更加美好的方向发展。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意义1、万隆会议: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1)时间:1955年
(2)地点:印度尼西亚的万隆
(3)性质: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
(4)主题: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等共同关心的问题。2、“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1)原因:会上有些国家的代表当着中国代表的面攻击共产主义,甚至怀疑中国对邻国搞“颠覆”活动。
(2)提出:在会上,周恩来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提出 “求同存异”的方针。他强调亚非各国的命运应由亚非各国人民自己来掌握,他呼吁亚非各国撇开分歧,加强团结,为会议成功而努力。
(3)意义: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不同点:
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
相同点:
都曾反对过帝国主义、殖民主艾的干涉和侵略;
都在维护和促进民族独立和世界和平;
亚非独立国家当前的共同目标都是为了发展本国的经济和文化。万隆会议上中国同亚非国家的“异”“同”比较知识总结共同倡导时间:1954年领导人:周恩来与印度总理尼赫鲁、缅甸总理吴努达成共识: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时间:1955年地点:印度尼西亚的万隆方针:“求同存异”主题: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等共同关心的问题性质: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意义: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提出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